㊙️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老子他說》(Lao Tzu, he said)
南懷瑾先生:保持“永遠進步”的狀態,這件事一定要謹慎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民之從事”,這個“民”,不是站在官的立場,是指老百姓而言,是代表普遍的一般人,或者可解釋為“人類”。 一般人做事“常於幾成而敗之”,快到成功的時候失敗了,爬樓梯還剩一階就要爬到頂上,突然跌下來,骨頭也跌傷了,照X光打石膏,這是“幾成而敗之”。 做一件事情,無論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因為快成功會使自己昏了頭,一高興,眼前的成功反而成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縱然不死,卻要再重新開始了。 所以說一般人多半是“幾成而敗之”,在幾乎快要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 但是,要注意“幾”字,再進一步做更深一層的講,成敗都有它的先機,有它的關鍵。 先機是什麼? 是“未兆易謀”那個兆頭。 一件事情的成敗,常有些前後相關的現象,當你動作的時候,它已經有現象了,自己沒有智慧看不出來; 如能把握那個“機”, 就不至於失敗。 所以,一般的人們“幾成而敗之”,是因為把壞的機看成成功的機,自己看不清楚,結果失敗了。這是進一步解釋“幾”的道理。 我經常說中國文化包括《易經》以及孔孟、老莊等的思想,中國與希臘、埃及、印度為四大古老民族的文化。 這四大文化體系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注重因果律。 再進一步研究,為什麼這四大古國文明都有這個共同點呢? 那就要注意上古以及遠古時期了。 這也就是說,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類,可能文化已經發展到最高智慧的共同結晶了。 在人類文化達到最高智慧的冰河期時,地球毀了,剩下來少數的人類,則把先民文化結晶的一點原則留傳下來。 我經常說,《易經》八卦的圖讖就是這樣來的,那個所謂的伏羲,是恍兮惚兮一樣,搞不清楚是從哪里來的。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再告訴我們“慎終如始”,青年同學們對這幾個字要好好記在腦海裏,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則。 他告訴我們,到了成功的時候,你要保持開始時的那個態度,那個本色。 即使做了最偉大的事,戴上皇冠,坐在皇位上的時候,也要心中無事,就像在媽媽懷抱裏一樣的平凡,那就真的成功了。 更要知前因後果,不要因為成功就得意,因為學問、事業有成就而滿足得昏了頭。這樣馬上就會“幾成而敗”,失敗了。 在爬到最高的時候,始終保持開始時那個心情,你就永遠是成功,因為你不自滿不驕慢,很平凡。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任何的成功不要滿足,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