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圖片
智慧,我們要注意, 「知」在東方文化裏並不是知識。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 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研究 佛學 ,就看出來了。 照 梵文 的音譯,「 般若 」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 智慧 。 當時我們翻譯 佛學經典 中的《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 其中的波羅密多、般若都是梵文譯音。 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什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密多經》呢? 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 五不翻 , 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 為 五不翻 中的一種。 現在對外國學生上課,就常有這種情形。 譬如「 境界 」一詞, 外文裏就沒有這個字,勉強翻成「現象」,但並不完全是境界的意義。 「現象」是科學上的名詞, 「境界」是文學上的名詞。 譬如說有人常引宋代 辛稼軒 有名的詞句: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就是境界,若隱若現。 再說詩的境界,如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好境界! 如改作「飛機轟轟對愁眠」那是噪音不是詩了。 李後主 詞的名句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若是「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 那就沒有境界了。 這是講文學的境界。 如把境界翻成現象,就只有「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才是現象。 又如中國文字的「氣」如何翻譯?西方文字不同,氧氣、氫氣、瓦斯氣,究竟用哪一種氣來代表? 中國字就不同了,一個「電」字,就有許多的妙用。 在外文就不得了,現在外文有十幾萬字,真正常用的幾千字而已。 外文系的學生可不得了,新字一年年增加,我看照這種情形下去,七八十年以後,誰知道要增加到多少字,將來非毀棄不可。 而中國只要一個「電」字就夠了,發亮的是電燈,播音的是電唱機,可以燒飯的是電鍋、電爐,還有電影、電視、電熨斗,只要兩個一拼就成了,誰都懂。 外文可不行,電燈是電燈的單字,電話是電話的單字, 所以他們的物質越進步,文字越增加,增加到最後,人的腦子要爆炸的。 所以現在中文翻外文,就是採音譯的方法,然後加註解。 我們過去的 翻譯 ,不像現在,尤其南北朝佛學進來的時候,政府組織幾千個第一流的學者,在一起討論,一個句子原文念過以後,然後負責中文的人,翻譯出來,經過幾千人討論,往往為了一個字,幾個月還不能解決。 古人對翻譯就是那麼慎重,所以佛法能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的人學了三年英文,就中翻英、英翻中...

㊙️【最高的境界就是《金剛經》的境界】你能對一切,先從無住,你也就有了進步了;你能發菩提心,你也就能生心了。(the highest realm)

㊙️【最高的境界就是 《金剛經》的境界】 你能對一切, 先從無住, 你也就有了進步了; 你能發菩提心, 你也就能生心了。 你難的就是不能既無住又生心,又生心又無住,你明顯就做不到,但是你如果持咒和念佛,你暗就與這個合。 顯密圓通集 |連載066 六、講授顯密不二.九乘次第 蓮華正覺金剛上師開示      【今日承壽李兩先生之約,來與諸上善人得此研究精深佛法之機會,至為榮幸。爰略為供養數語。佛法是整個,本無顯密之分。世尊當年最初說《華嚴經》,其中含有最高無上境界。】   所以一上來也就說(這有兩個人請上師來開示),他也就是這個意思:佛法是整個的,就剛才我所說的,比方這個拳頭一樣。 尤其在印度古代,不像中國分宗,它本來沒有什麼叫做密教、顯教,像我們大學似的,分了學院,分得細些。 你看這個龍樹,是密宗的教主,是禪宗傳心印的祖師,是淨土宗的祖師,是八宗的祖師。 在印度當時不是這麼分這個宗的,這個宗是中國來分的。 像馬鳴菩薩,也都是禪宗、教下、密宗的祖師,都是如此,所以就是說本來沒有顯密之分。   底下就說到《華嚴經》,上師當年也說過這個話,説《華嚴經》是顯教和密教共同的, 上師的原話是說 「《華嚴》是顯密共的」,就是說顯教密宗共有的、共同的。 那麼在這裏就說 「《華嚴經》,其中含有最高無上境界」,這個最高無上境界,就是說的無上密的境界,所以這個最高境界就在《華嚴》。 諾那祖師, 人家問: 「什麼是你們大密宗的境界?」 諾那祖師說: 「大密宗境界, 不可說不可說。」 實際就都是這樣, 到了最高, 完全是不可說了, 但是未嘗不可指示啊。 諾那祖師接著(說): 「不可說,不可說,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是大密宗境界。」 所以不是兩件事。 現在很多人都搞錯了,以為非要搞出一點奇異功能或者什麼什麼,就是這氣功界的情況,以為那些個道路,我所以修得沒有什麼得力,沒有什麼感應,就是我還沒出現什麼奇異功能,沒有自個兒放光,也沒有什麼什麼、能夠一看人一眼,他病就沒有了,因此我沒有什麼進步。 不是這個事兒啊,最高的境界就是《金剛經》的境界。 你能對一切, 先從無住, 你也就有了進步了; 你能發菩提心, 你也就能生心了。 你難的就是不能既無住又生心,又生心又無住,你明顯就做不到,但是你如果持咒和念佛,你暗就與這個合。 所以整個是一個這個境界,這個地方就是多聯繫一點嘛。 【在顯說方面,如十信十住...

㊙️諦聽這一方法,實在是念佛最重要、最關鍵的方法,無論對什麼人,都是有利無弊,功德很深。(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圖片
印光大師:「諦聽」實在是念佛最重要、最關鍵的方法。 【學佛之人,必須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化他,同修淨業。】 學佛的人,必須敦睦人倫、竭盡己分,防止邪念、心懷坦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自己行持,並化導他人,同修淨業。 【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念佛的時候,必須要攝耳諦聽,一字一句,不要讓它泛泛滑過。久而久之,身心自然歸一。 諦聽這一方法,實在是念佛最重要、最關鍵的方法,無論對什麼人,都是有利無弊,功德很深。 【不比觀想等法,知法者則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損。以故不可令不知教理,不明性體之人,修觀想等法也。】 不像觀想念佛等方法,知法的人,會得到利益;不知法的人,大多受到損害。 所以不可以讓不知道教理,不明白性體的人,修觀想念佛等方法啊!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buJui59a/ 最關鍵的方法 英文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自古以來,真正建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心定身安的人。(Peace of mind and body)

圖片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這是弘一大師在一次演講中談到關於戒除浮躁的話。 大師認為, 一個人在改正缺點和不良習慣時,很容易浮躁,將缺點一條條地列出來,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改正,這樣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還不如慢慢來,一次改掉一個壞習慣,這樣,效果反而更好些。      做事急於求成,恨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如果短期內見不到事情的效果,就會半途而廢,不了了之,這就是浮躁的表現。 心浮氣躁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具體表現為:做事情三心二意,淺嘗輒止;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妄想魚和熊掌兼得;這山望著那山高,熊瞎子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耐不得寂寞,稍有不順就輕易放棄;急功近利,恨不得一鍬掘出一眼井,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會焦躁不安,怨天尤人⋯⋯ 這些浮躁的毛病,或輕或重地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 人一浮躁,就會終日處在煩躁忙碌的狀態中,長期下去,就容易變得脾氣暴躁、神經緊張。 浮躁還會使我們缺乏幸福感、缺少快樂,太過於計較得失。 如果不能夠有效地克服它們,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品質和工作的成就。 世上有很多聰明但浮躁的人,浮躁的人在短時間內或許可以取得一點成績,但是,卻很難成就大業。      《了凡四訓》裡面有一個故事: 一個秀才認為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卻沒考中進士,便發牢騷說:「考官眼睛瞎了,不識貨!」 一個道士在旁邊聽了,便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 秀才很不服氣: 「你又沒有看到我的文章,憑什麼說我的文章不好?」 道士說: 「看你心浮氣躁的樣子,怎能寫得出好文章?」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道士一語驚醒了秀才,從此沉下心去讀書,再也不自負了。      我聽到一個忙碌了半生的男人訴說自己的苦悶:「眼看著別人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我辛苦半輩子,什麼都沒有,像我這種年紀又大、又沒有技術的人,一輩子就這樣完了。」      為什麼過了半輩子卻連門手藝都沒學到? 我們可以平凡,生活可以平淡,但一個人平凡到連門手藝都沒學到,是誰的錯? 試問,有多少年輕人浮躁到連一門過硬的手藝都不想學就想發大財的地步? 一個讀了很多年書的研究生,抱怨自己的收入不及農民工,這樣的人就是讀到博士也不會有太高的成就, 因為他太浮躁了,不問自己做了什麼事,取得了什麼成就,只一味算計自己的收入。      有一個老母親生病了,兩個兒子為了給母親治病,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賺錢買藥。 一...

當今的時世,壞到了極點,這個原因是由於不知因果報應,以及家庭教育。想要加以輓回,應該注重在這二法上。而家庭教育,尤其須要注重因果報應的教育。因為因果報應,能夠約束人心。(cause and effect education)

圖片
印光大師:想要輓回當今時世,尤要注重因果報應以及家庭教育。 【光謂,富貴人習氣難忘,君欲吃素,祈熟讀光文鈔中南潯放生池疏,當數數讀,自不能吃肉食矣。此系八月十二日話,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礙,往金山過生日,回家即長素矣。】 我說:富貴的人習氣難忘,你想要吃素,請熟讀我《文鈔》中的《南潯放生池疏》,應當多次的讀,自然就不想吃肉了。 這是八月十二日說的話,到了十月,是他六十歲的生日,恐怕對於人情來往有所妨礙,就前往金山過生日,回家就吃長素了。 【次年,遂提倡開法雲寺念佛放生道場,今六十六矣。而於慈善事業,不惜精神,極力提倡。若立慈幼院,若每年施粥。若近二年來,戰事發生,收養老弱婦女於法雲寺,打數十間席棚令住,為之煮粥。】 第二年,就提倡開辦法雲寺做念佛放生的道場,今年已經六十六歲了。 對於慈善事業,不惜精神力氣,極力提倡。 比如創立慈幼院,比如每年施粥。 比如近二年來,發生戰爭,在法雲寺收養老弱婦女,打了幾十間的席棚給她們住,為她們煮粥。 【戰事畢,量其遠近,發給路費令歸。一次有千多人,一次二千多人。每日吃了粥,令彼各念佛及觀音。三四次打仗,絕無一人受傷,且無一人生病,亦可謂難得矣。】 戰爭結束,看她們路程的遠近,發路費讓她們回家。一次有一千多人,一次有二千多人。每天吃了粥,讓她們各各念佛以及念觀音聖號。打了三、四次仗,絕沒有一個人受傷,而且沒有一個人生病,也可說難得啊! 【閣下正當壯年,而且有大志,能自省察,自訟其過。果能自強不息,則生入聖賢之域,沒登如來封疆,斷可必矣。勿以小得為足,勿以小過為無礙。勿以自性彌陀為究竟,而不念西方彌陀。】 你正當壯年,而且有大志向,能夠自我省察,自責過失。 果真能夠自強不息,那麼在生達到聖賢的地位,死後登上如來的淨土,必可斷定了。 不要因為小有所得就滿足,不要因為是小的過失就認為沒關係。 不要將自性彌陀作為究竟,而不念西方的阿彌陀佛。 【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於自己所感於佛之心中認真以行。則光所說三種薪傳之得,即可預為閣下賀。】 不要只是祈求佛陀的庇佑,而不在自己所感佛的心中認真來行持。 那麼我所說的三種薪火傳承的證得,就可以預先為你慶賀了。 【又今之時世,壞至其極,其原由於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欲為輓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須注重因果報應。以因果報應,能制人心。】 又者,當今的時世,壞到了極點,這個原因是由於不知因果...

【因果教育,是標本同治的方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為小乘而輕藐之,乃為自便於肆無忌憚之惡作,與空口快活之大話耳。 (cause and effect education)

印光大師:因果教育,是標本同治的方法 【來書所說,誠為切要,然尚有始終所應注意者,為因果輪迴,及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於兒女初開知識時,其母即以因果報應,及做人之理事為訓,則大時便知好歹,不被惡黨邪說所惑,而為賢人善人。】 來信中所說的,實在很確切要緊,然而還有從始至終都應該注意的事情,那就是: 因果輪迴,以及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 母親的教育尤其重要。 如果在兒女最初開始接受知識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就用因果報應,以及做人的道理事跡對他們加以訓導,那麼他們長大了,就知道好歹,不會被惡黨邪說所迷惑,而成為賢人善人。 【若小時任性嬌慣,大則無主宰,便隨邪說而靡,欲其反正,百難得一矣。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報應,為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為,無大功效。以彼不以實行為事,但以空談敷衍了事。】 如果小時候任性驕慣,長大了就沒有主見,便會隨順邪說而傾倒,這時候,想要孩子走上正道,一百個人中也難有一個啊! 現今這個時刻,如果不以因果報應的教育,作為救國救民的專門良藥,那麼縱然有所作為,也沒有大的功效。 因為他們不以真實的行持作為事務,只以空談敷衍了事。 【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為小乘而輕藐之,乃為自便於肆無忌憚之惡作,與空口快活之大話耳。】 因果教育,是標本同治的方法。 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都超不出因果之外。 狂妄的人將因果道理視為小乘而輕視,這是為了更方便他自己肆無忌憚地做惡事,與說些空口快活的大話罷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eEcjY25k/ 因果教育 英文 (cause and effect education)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因果教育,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病由身生,身由業生,當痛加懺悔,以消宿業。又須力戒房事,以免復增。無論何病,不戒房事,決難即愈。 (The root of all diseases)

圖片
印光大師: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 復湘陰黃頌平居士書(原文和白話) 【光粥飯僧耳,一向率真,絕不肯虛譽人,亦絕不願人虛譽己。閣下第一頁之文,頗不願聞,以非我身分,則成莫大之辱矣。】 我是個只會吃飯的僧人罷了,一向率直真誠,絕不肯虛妄的贊譽他人,也絕不願他人虛妄的贊譽自己。閣下第一頁的文字,很不願見到,因為不是我的身分,就成為莫大的恥辱啊! 【病由身生,身由業生,當痛加懺悔,以消宿業。又須力戒房事,以免復增。無論何病,不戒房事,決難即愈。】 疾病由身體而生,身體由業力而生,應當痛加懺悔,以消除宿世之業。又必須努力戒除房事,以免疾病再加重。無論什麼病,不戒除房事,決定很難快速痊癒。 【孔子所謂,父母唯其疾之憂者,以房事為一切病之根本故也。當疾病在身,何須往居士林隨眾念佛。但在家中,息心靜念,最為第一。】 孔子所說的:父母特別擔憂孩子的疾病,因為房事是一切病的根本的緣故。疾病纏身之時,何必一定要前往居士林隨眾念佛呢?只管在家中,專心靜念,最為第一。 【至謂與善知識研究佛理,當身嬰重病,只可認真修持。如至誠念佛,並念觀音。此時用不著研究,一經研究,反成紛馳。譬如有病,得一靈丹,即以服食為事。不得以先去研究此靈丹系何藥所制,何藥走何經,治何病,必期於一一瞭然,方肯服食耶。】 至於你所說的,與善知識研究佛理,當身有重病之時,只可以認真修持。例如至誠念佛,以及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這個時候用不著研究,一經研究,反而成為紛亂奔馳。譬如有病,得到一顆靈丹,就應該以吃下去作為事務。不能先去研究這顆靈丹是什麼藥製造的,什麼藥走什麼經絡,治什麼病,必定期望一一全都明瞭,才肯服藥啊! 【汝絕未知學解學行之所以然,故不得真實利益。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總不外煉丹運氣。即彼令人看經念佛,皆是門庭場面,彼固不以此為道。】 你絕對還不知道學習解義、行持的所以然,所以得不到真實的利益。外道的名目,成百上千,然而他們所用的功夫,總不外乎煉丹運氣。即使他們令人看經念佛,都是做個外表的門庭場面,他們固然不以這作為大道。 【欲得彼之道,必須懇切至極,夜間獨入其室,關閉門窗,外派巡者,只許一人入室。須先發極惡極慘之咒,若違彼教,定受此種慘報。】 想要得到他們的道,必須懇切到極點,夜間獨自進入他的房間,關閉好門窗,外面派巡邏的人,只許一個人進入室內。必須先發極惡毒,極悲慘的咒誓,如果違背他們的教門,必定受這種慘報...

弟子規圖說-漫畫-第五段-信 (Di Zi Gui - Illustration 05)

圖片
弟子規圖說-漫畫-第五段-信 易善書房 ☀️本段原文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本段大意 本段內容涵蓋了言行準則和個人修養的方面。 首先,強調說話要以誠信為先,避免使用欺騙和下流的語言。建議言辭要簡潔、真實,不應妄言或用奸巧之語。 勸導人們不要輕易評論未經證實的事情,對於不合理的要求不應輕易答應。 說話時應清晰、緩慢,避免急促或模糊。 勸勉人們不要輕易評論他人,見到他人的善行應學習,見到壞行則應自我反省。 強調品德和才藝的重要性,對待自身的不足應自我激勵。在人際交往中,應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和稱讚,避免因小失大。 最後,指出過錯如果能夠改正則歸於無,但掩蓋過錯只會使其加重。 整體而言,這些教導強調了誠實、謙虛、自我反省和不斷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在人際關係中保持正直和真誠的態度。 這些教導還鼓勵人們避免過分關注物質和表象,而是關注內在品質和自我修養。 通過這些行為規範,個人不僅能改善自己的行為舉止,還能在社交和道德層面獲得提升。 (圖文轉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XRFHKUgtb/ 弟子規圖說 英文 (Di Zi Gui - Illustration) 插畫 標籤: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孔孟學說, 弟子規, 戒是規矩,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老子他說》(Lao Tzu, he said)

南懷瑾先生:保持“永遠進步”的狀態,這件事一定要謹慎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民之從事”,這個“民”,不是站在官的立場,是指老百姓而言,是代表普遍的一般人,或者可解釋為“人類”。 一般人做事“常於幾成而敗之”,快到成功的時候失敗了,爬樓梯還剩一階就要爬到頂上,突然跌下來,骨頭也跌傷了,照X光打石膏,這是“幾成而敗之”。 做一件事情,無論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因為快成功會使自己昏了頭,一高興,眼前的成功反而成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縱然不死,卻要再重新開始了。 所以說一般人多半是“幾成而敗之”,在幾乎快要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 但是,要注意“幾”字,再進一步做更深一層的講,成敗都有它的先機,有它的關鍵。 先機是什麼? 是“未兆易謀”那個兆頭。 一件事情的成敗,常有些前後相關的現象,當你動作的時候,它已經有現象了,自己沒有智慧看不出來; 如能把握那個“機”, 就不至於失敗。 所以,一般的人們“幾成而敗之”,是因為把壞的機看成成功的機,自己看不清楚,結果失敗了。這是進一步解釋“幾”的道理。 我經常說中國文化包括《易經》以及孔孟、老莊等的思想,中國與希臘、埃及、印度為四大古老民族的文化。 這四大文化體系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注重因果律。 再進一步研究,為什麼這四大古國文明都有這個共同點呢? 那就要注意上古以及遠古時期了。 這也就是說,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類,可能文化已經發展到最高智慧的共同結晶了。 在人類文化達到最高智慧的冰河期時,地球毀了,剩下來少數的人類,則把先民文化結晶的一點原則留傳下來。 我經常說,《易經》八卦的圖讖就是這樣來的,那個所謂的伏羲,是恍兮惚兮一樣,搞不清楚是從哪里來的。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再告訴我們“慎終如始”,青年同學們對這幾個字要好好記在腦海裏,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則。 他告訴我們,到了成功的時候,你要保持開始時的那個態度,那個本色。 即使做了最偉大的事,戴上皇冠,坐在皇位上的時候,也要心中無事,就像在媽媽懷抱裏一樣的平凡,那就真的成功了。 更要知前因後果,不要因為成功就得意,因為學問、事業有成就而滿足得昏了頭。這樣馬上就會“幾成而敗”,失敗了。 在爬到最高的時候,始終保持開始時那個心情,你就永遠是成功,因為你不自滿不驕慢,很平凡。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任何的成功不要滿足,永遠...

《述而》(shu-er)

述而 - Google 搜尋 0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說:「傳授知識而不從事創作,相信先人而又愛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於商朝時的老彭。」 02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對我來說沒什麽問題。」 03 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對品德不進行培養,對學問不進行鑽研,聽到好人好事不能跟著做,有了錯誤不能及時改正,這就是我所擔憂的。」 0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沒事時,衣冠整潔,悠閒自在。 0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說:「我衰老得多嚴重啊!很久沒再夢見周公了。」 0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孔子說:「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 0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衹要帶了見面禮,沒有我不教育的人。」 0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0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有戴孝人在旁時,孔子從未吃飽過。 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當天哭過,孔子一天就不唱歌。 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展露才華;不受重用時,就韜光養晦。衹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說:「您帶兵作戰時,讓誰輔助?」孔子說:「徒手斗猛虎、赤腳過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種小心行事、以智謀取勝的人。」 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如能緻富,哪怕是趕車,我也乾;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13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孔子慎重的事:齋戒、戰爭、疾玻 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15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玄一筆記 今日11

【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修煉的人,既未達到老子的清心寡慾,至於清靜無為的境界,以世間有所得的功利思想,要求成為長生不死之神仙的欲望,正如汲黯對漢武帝所說的話:「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同是心理不健全的毛病。- Wealth is like a dream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4/02/wealth-is-like-dream.html 曾國藩:讀書改變氣質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_23.html ㊙️情多想少,智力便低。情少想多,智力就高。思想愈高者,由於智力的昇華而進入超人境界。情欲濃重者,由於智力的減退而墮落到動物的意識狀態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8.html 如果見到別人沒有空,千萬不要用事情去打擾別人,使別人生煩惱;別人如果不安的時候,心裡面有恐懼、有煩躁,他需要安靜,你不要常常跟他講話,打擾別人,擾亂別人的清淨心。- Don’t disturb other people’s pure minds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4/02/dont-disturb-other-peoples-pure-minds.html 大安法師: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印光法師文鈔》不可不讀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3/07/blog-post_37.html 【印光大師的嘉德懿行與對淨土法門的貢獻】- Great Master Yin Guang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4/03/great-master-yin-guang.html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本?(Must-read Buddhist scriptures)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2024/10/must-read-buddhist-scriptures.html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https://book84000.blogspot.com...

《涅槃經》梵語:《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

涅槃經 - Google 搜尋 涅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梵語:《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 大般涅槃經 (大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乘涅槃經的要旨為: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1]。 T0374 大般涅槃經 - 卷/篇章 1 | CBETA 線上閱讀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374 其他人也搜尋了以下項目 涅槃經全文 涅槃經重點 涅槃經白話 大般涅槃經pdf 涅槃經故事 涅槃經大意 大般涅槃經精要 涅槃經字數

【病極垂死,鬼友屢現】民國以來,真人真事──生死之交(ghost friend)

病極垂死 鬼友屢現 作者|淨慧法師 民國以來,真人真事 ──生死之交 我大學同學,得了肝癌,住進台大醫院四字頭病房,據說已活不過三個月了。我去陪他、照顧他。 有一天,我下班後又去探望他,因為他的家人告訴我,最近病情又惡化了。 或許,經常一個人悶在病房裏,心情會越來越沉,我直覺地以為用輪椅把病人推到一樓庭院散散心,應該會好轉些。 當我開始把輪椅推出病房時,我同學很慎重地告訴我: 「第○號病床的病人○○○,還有第○號病床的病人○○○,昨天傍晚,與我約好今天下午五時左右來與我聊天,我怕我下樓去,他們來的時候,會找不到我。」 我說:「別擔心,我交代護士小姐好了。」 我把病床號碼和病人姓名都寫給了值班護士,如果我們下樓回來太慢,請他幫我們轉達,而護士小姐也答應了。 大約散步四十多分鐘,我的同學一直吵著要趕緊回病房,他怕客人到訪的時候,會找不到他。 終於,把輪椅推上來了。經過護理站,護士小姐叫我把病人推回去後,儘快再來護理站一趟。 我把同學安置好,便去拜會值班護士。她一臉驚嚇地小聲告訴我: 「小姐,你剛給我的兩個名單,病床號碼與病人姓名都完全對,只是其中一位,三年前就死了,而另外一個更早,五年前就死了。」 我覺得有點冷,但我如何向我同學交代才好呢? 我邊想邊走,慢慢地回到病房。一進去,我的同學已經在和他的兩個朋友聊天了,而且聊得很起勁。我不方便打攪他們,便說聲再見,先走了。 我問護士小姐:「您們受現代科學教育的人,真以為人死就真死了嗎?」 醫生做手勢,叫我到門口,他說:「你這同學應該活不過一個月了,最好心理有個預備。」 我說:「知道了,謝謝!」 我走進房間,覺得很難過。我原以為他會問我,剛剛醫生跟我講什麼,但他卻一句話也沒問,他問的竟是:「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我說:「當然沒問題。請問:什麼忙?」想想他的壽命只剩下不到四週,再難也得答應吧! 他說:「今天下午我在樓下庭園賞花時,有位太太病得很重,她家的錢都被她看病耗光了。下個月,她三個孩子急著都要註冊,可是她已經沒有辦法負擔了。她希望我能借她一筆錢,並幫她送去給她三個孩子。她的地址是○○○○○○,而她的名字叫○○○。」 我把地址和名字全抄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我帶了大約十萬元,按址去找這婦人和他的三個孩子。 鄰居說:「這戶人家已搬走好多年了。」 我問:「有人知道搬走後的新地址嗎?」 這裏的鄰長很熱心地抄了給我。 我趕緊再轉到新...

《金山活佛神異錄》(Jinshan huofo)

金山活佛一生都不洗澡 我們同修當中,有不少人看過《金山活佛神異錄》,這個小冊子是樂觀法師寫的。 樂觀法師跟我也有一段因緣,我們也很熟悉。 他曾經跟金山活佛在一塊住過兩三個月,對於金山活佛的行持很清楚。 金山活佛出現在民國初年,是江蘇鎮江金山寺的一位出家人。 他非常受人尊敬,任何在家人,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跟他頂禮,他一定立刻跪在地下給你回拜。 樂觀法師看到這個現象,覺得不以為然,他想: 在家人給出家人頂禮是應該的,出家人怎麽可以回拜? 他心裏面起了這個念頭,但是沒說出來。 金山活佛到房間裏跟他說: “我們出家人給在家人頂禮,你不以為然?”。 原來他有神通, 別人起心動念他都知道。 樂觀法師聽了他的話嚇了一跳,以後跟他相處了一段時期,知道這個人不是凡人。 金山活佛這個人無拘無束,他所表現的形態,有一點像傳說當中的濟公活佛。 他什麽也不在乎,但是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與佛法相應。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jvdhLbnm/ 金山活佛 英文 (Jinshan huofo) 相關閱讀: 濟公活佛

佛的慈悲是平等的,就像電磁波,是充滿空間的,但是假如我們不開電視機,不把頻率調好,就收不到影像;佛的慈悲也像陽光普照一樣,只是每個人願意接受的程度和運用的程度不同,如果我們用妄想、煩惱的黑布把眼睛蒙起來,那麼再亮的光明也看不見。(Buddha's compassion)

圖片
道證法師:念佛免難記 走路時,最好邊走邊念佛 假如有人勸您說:「世間無常,人命難保。您走路的時候,最好要邊走邊念佛,隨時消災免難。」您聽了可能會瞪他一眼,認為他又在說些老套。在這裡不妨說一件我自己的經歷,是由一個爆炸的案件裡脫險的經歷,和大家共同勉勵,再提醒大家走路或是開車都不要忘了念佛。 以前去拜訪上廣下欽老和尚,老和尚慈悲地勸勉我說:「要念佛、念佛,念念不離佛。」很慚愧,我的心妄想很多,總是沒能做到老和尚的教導。當醫生的生活很忙,只有盡量練習,走路的時候,一步念一聲阿彌陀佛,養成了習慣之後,腳一動、走一步,心裡就會自動地念一聲佛。這樣走路真是救了我一命,讓我免掉一次大難,免於被土製的炸彈炸得血肉橫飛。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我當時是在高雄的阮綜合醫院當內科醫師。星期六對我們而言,並不是悠閑的週末,而是一個更忙、更需要學習的日子,因為院方會請一些很高明的教授來會診,並且給我們臨床的指導。一直忙到晚上七點多,總算告一個段落了,就收拾收拾準備回家。心裡想,媽媽可能又餓著肚子在等我回去吃晚飯,所以我就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走路下樓梯。 忽然間兩腳自己停住了,莫名其妙地自己往後轉⋯⋯ 走到醫院門口的時候,忽然間兩腳自己停住了,我愣了一下,又念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莫名其妙地自己往後轉,我也不曉得自己是為什麼,忘了什麼事嗎?也沒有。忽然看到,今天晚上台大劉貞輝教授有晚間的門診。劉教授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非常慈悲,又熱心教導後學,我應該要去跟劉教授看門診,多學一些,好幫助病人。 說實在,那是我第一次想要去跟劉教授看晚間的門診,於是就一邊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往診察室走去。大約走了五、六步,總之不到十步的光景,忽然間,感覺到背後有一陣強烈的閃光,伴隨著很強的爆炸聲。那種震動,震得我胸腔有點痛,我以為是馬路上電線杆的電瓶出了什麼問題。 因為我一向都不好奇,所以也沒有回頭去看,也沒有理會,就一直念佛往診察室走進去。忽然間,人群都騷動起來,有人大叫著:「土製炸彈爆炸,有人被炸死了!有人被炸傷了!」 我的頭腦很簡單,生平又和炸彈沒有任何瓜葛,而且現在又沒有戰爭,怎麼會有炸彈爆炸呢?在我的腦子裡,總覺得大概就像弟弟他們做實驗,用一些做爆竹的材料所做的爆炸吧。 然而,突然有一位,本來是在醫院門口排隊等候顧客的計程車司機,他的肚子被炸開了,腸子都跑出來。這個人忍著痛苦,抱著...

你的病,是宿世或者這一生,有害人性命的事所造成的。這個業障不消,病肯定很難好。現在吃藥沒有效,就可以不吃了。只要息心念佛,念觀世音菩薩,以期望超度怨家。念佛雖然不見效,但仍然有利益,不可以與吃藥一樣來做類比。(Eliminate karma - illness will be cured)

圖片
印光大師復許慧舫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汝之病,乃宿世或現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業不消,病決難好。現在吃藥無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觀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雖不見效,仍有利益,不可與吃藥同作一例。】 你的病,是宿世或者這一生,有害人性命的事所造成的。這個業障不消,病肯定很難好。 現在吃藥沒有效,就可以不吃了。只要息心念佛,念觀世音菩薩,以期望超度怨家。 念佛雖然不見效,但仍然有利益,不可以與吃藥一樣來做類比。 【汝家計如何,若無財力,則自己至誠懇切念佛。當生慚愧心,不可生憤恨心。生慚愧,則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憤恨,則是欲解而更結矣。以彼懷恨相報,汝又懷恨彼報,則愈結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釋結之最上一著。】 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如果沒有財力,則可自己至誠懇切念佛。應當生起慚愧心,不可以生憤恨心。生慚愧心,那麼怨家的怨恨就可以解除;生憤恨心,則是想要解開怨結,反而結得更深了。因為他懷恨來報仇,你又懷恨他來報仇,那麼仇恨愈結愈深,就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是解怨釋結的最高一著。 【如家計尚豐,或可於靈岩山打一佛七,或請十五,二十,三十人,均可。靈岩為江浙第一認真辦道之處,常年念佛,與普通打佛七同。有施主求若干人打七,仍是照常念佛,不過於佛前,牌位前,多三次迴向而已。】 如果家中經濟條件較好,或者可以在靈岩山寺打一個佛七,或者請十五、二十、三十人,都可以。靈岩山寺是江浙一帶第一認真辦道的地方,常年念佛,與普通打佛七相同。有施主來求若干人打佛七,仍是照常念佛,不過在佛前,牌位前,多了三次的迴向而已。 【無論打七者,不打七者,通同一樣念。不過請若干人,即得若干人之功德耳。現念佛堂有三十餘人。若打七,當供一解怨釋結之紙牌位,圓滿則焚化之。】 無論打七,還是不打七,通同一樣念佛。不過你請多少人,就得到多少人念佛的功德罷了。現在念佛堂有三十多個人。如果打七,應當供一個解怨釋結的紙牌位,打七圓滿這一天加以焚化。 【若自己供長生祿位牌位,則做一木牌位,永供念佛堂中,則加五十圓,不做,則按人十圓。如十五人,即一百五十圓,三十人,即三百圓。此非為靈岩拉佛七,以汝病體重,故不妨說此辦法耳。汝自斟酌,若無力,則不必強勉。】 如果是自己供長生祿位牌位,就做一個木制牌位,永遠供在念佛堂中,那麼另外加五十圓,不做,就按每個人十圓。如果是十五個人,就是一百五十圓,三十個人,就是三百圓。這不是為靈岩...

凡非自己妻室,無論良賤,均不可與彼行婬。行邪婬者,是壞亂人倫,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現生已成畜生,來生便做畜生了。

圖片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凡非自己妻室,無論良賤,均不可與彼行婬。 行邪婬者,是壞亂人倫,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 現生已成畜生, 來生便做畜生了。 世人以女子偷人為恥,不知男子邪婬,也與女子一樣。 邪婬之人,必生不貞潔之兒女,誰願自己兒女不貞潔? 自己既以此事行之於前,兒女禀自己之氣分,決難正而不邪。 不但外色不可婬,即夫妻正婬,亦當有限制。否則不是夭折,就是殘廢。 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難成人。即成人,亦孱弱無所成就。 世人以行婬為樂,不知樂只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 此三不行, 則為身業善, 行則為身業惡。 二、口業。有四: 妄言、绮語、惡口、兩舌。 妄言者, 說話不真實。 話既不真實, 心亦不真實, 其失人格也大矣。 绮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婬蕩。無知少年聽久,必至邪婬,以喪人格,或“手婬”以戕身命,此人縱不邪婬,亦當墮大地獄。從地獄出,或作母豬母狗。 若生人中,當作娼妓。初則貌美年青,尚無大苦。 久則梅毒一發,則苦不堪言。 幸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禍殃,不為自他作幸福耶?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90483221340271/permalink/2748661075522475/?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謝秀萱居士往生】至於不信的人對於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以懷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can you deny)

圖片
【往生的殊勝事例:福建謝秀萱居士她就說:「西方三聖來接引。」並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 《心聲錄》|連載220 十、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 四、一生成辦,圓頓法門:禪、密、淨 (三)淨土宗。 末後舉兩個近代往生的殊勝事例: (一)律航法師。他本名黃臚初,是一個陸軍中將。因為他的女兒在台灣結婚,他就從北京到台灣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了,他沒有回北京,就在台灣作和尚。他在北京時,每週末都到我家聽夏老師講《大乘無量壽經》。他多次參加夏老師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來我家參加道場時,對佛法還沒有深入,並且還有身為中將的習氣,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進步很快,一次在閉關念佛關中,放聲大哭哀切懺悔。從這以後判若兩人。發心誠懇,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這次大概一連五個「七」。 在圓滿的那天,突然有重要電話要接。當回到關房時,他突見房屋陳設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見拜墊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來供在一盤子裏。下午我聽到消息,立刻乘汽車趕到,親眼看見一盤舍利。這樣潔白、透明、有規則的舍利,我只看見過這一次。大家說這比上午已經少了許多。後來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廟裏大殿看工程,忽然間他就一回頭,就回方丈去。 侍者很奇怪,就問:「師父,怎麼就回去呀?」 法師答:「我要往生。」 侍者十分納悶,好端端一個人還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對面來個師兄弟, 侍者說:「師父說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麼回事? 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準備,如果師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鐘集眾,上殿助他念佛。」 那位說:「好。」 侍者就跟著師父走的,在這中間碰見一個師兄弟,兩人說了幾句話,時間就這麼點兒時間,可是等他趕到方丈的時候,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這是一九六〇年的事情。 (二)福建謝秀萱居士。她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雖不識文字,可是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 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他就發心學佛,因為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病也就好了。 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麼用功,我這個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於是擺脫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隨緣不是不再努力,而是不在強求結果。(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圖片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 那你一定有福報。 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 請不要疑惑。 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 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 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 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 但一定會讓你成為最圓滿的自己。 要相信,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真正有智慧的人, 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 隨緣不是不再努力, 而是不在強求結果。 ~弘一大師 的人生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0073977067864/permalink/1361897075218880/?mibextid=Nif5oz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英文 (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弘一大師這六段話渡了無數的人(Master Hongyi has saved countless people)

圖片
弘一大師這六段話渡了無數的人 1、 控制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 當你什麼都不要的時候,天地都是你的。 2、 遇見 遇見,是因為有債要還了; 離開,是因為還清了。 前世不欠,今生不見; 今生相見,定有虧欠。 3、 緣起緣散 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你; 緣散,我看見你在人群中。 如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 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 4、 失去 不要害怕失去, 你所失去的,本來就不屬於你。 也不要害怕傷害, 能傷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數。 繁華三千,看淡即是浮雲; 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 5、 錯過 你以為錯過了就是遺憾, 其實可能是躲過了一劫; 別貪心,你不可能什麼都擁有; 也別灰心,你不可能什麼都沒有。 所願所不願,不如心甘情願。 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6、 事不成 有些事上天讓你做不成, 那是在保護你。 別抱怨,別生氣, 世間萬物都是有定數的。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 有緣躲不開,無緣碰不到。 緣起則聚,緣盡則散。 ◼️ 弘一大師渡了無數的人 英文 (Master Hongyi has saved countless people) 弘一法師救度了無數人

【貼圖】十人燒香九為財,不知財從善中來;為人有德天長佑,行善無求福自來。 作者:弘一大師(people burn incense, for money)

圖片
十人燒香九為財, 不知財從善中來; 為人有德天長佑, 行善無求福自來。 作者:弘一大師 ◼️ 十人燒香九為財 英文 (Ten people burn incense, nine people for money) ◼️ 相關閱讀: 五毒 貪瞋癡慢疑 五戒 殺盜淫妄酒 五欲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標籤: 經典語錄, 長輩圖, LINE貼圖, 財, 高僧大德, 弘一大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Great Strength Bodhisattva's Perfect Penetration)

圖片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089807766/posts/pfbid02JDxzNq6BAKDjYJS9mGw2P2ucYZdSky6xFpgELULTbMxUpQKUrESQRYxUDkABnYsQl/?mibextid=Nif5oz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英文 (Great Strength Bodhisattva's Perfect Penetration) 標籤: 成佛之道, 大乘佛法, 大佛頂首楞嚴經,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Two things you can’t wait for i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