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3的文章

【戒殺的理由,三不忍、三不敢】

🍁戒殺的理由,三不忍、三不敢   殺是佛門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緊的事。現在有一種人,說天地間生物是應當人吃的;又說如果人不去吃,那豬、羊、雞、鴨,世界上就要容不下了。(試問人不吃貓,何以世界上的貓,並不多呢?)種種的謬論,真是誤盡世人。我今將人生應當戒殺的理由演說一番。戒殺的理由,有三不忍、三不敢。   怎樣是三不忍呢? 同有形體,同有知覺,同有痛苦。犧牲他無限之痛苦,來飽我一時之口腹,天下忍心害理之事,莫過於此。試觀異類眾生,當被執之時,或驚走,或哀鳴,甚至登屋跳牆,逃死不得; 與人類忽逢患難,恐怖驚惶有何分別? 又觀異類眾生,皆臨刑之際,或五髒已刳而雙眸猶視,或咽喉初斷而兩足猶伸,鳝破肚而仍游,魚入鍋而尚躍: 與人類橫被刑戮,種種慘痛,有何分別? 又觀異類眾生,殺一羊而群羊落膽,捕一鳥則群鳥驚飛;與人類當劫掠屠城之際,或見父母血肉淋漓,或見妻孥節節支解,有何分別? 返身易地,觸目酸心。其不忍一也。   三界之中,六道輪轉,多生眷屬,大半墮落旁生。我今日所殺之生,所食之肉,安知非前生眷屬? 父母尊長,呼號鼎镬之中; 兄弟妻孥,宛轉刀砧之下; 可憐肉眼,不見不知。 一念及此,何能下箸?其不忍二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軀殼雖殊,性靈不異;待到機緣成熟,總有發心之時,總有成佛之時。 所以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 我今殺一生,如同殺一佛; 我今食一肉,如同食佛肉。其不忍三也。   怎樣是三不敢呢?   諸經所說:人復為羊,羊復為人,(專說羊者,包括一切畜生在內。)互相瞰食,生生世世,業報循環,無有已時。 今生我幸為人,食禽獸之肉;他生我為禽獸,人亦食我之肉。 因果無差,酬償有分;屠宰烹烙,在所難逃。 若欲跳出此關,惟有發誓:即今日始,世世生生,永不再食他肉。此不敢一也。   世界一切殺運,皆是眾生殺業造成,日積月累,殺業如山。 所以少則數十年,多則百年,天地必大開殺運一次,以勾清此帳。是故慘遭鋒镝,都是前生食肉之人; 欲求人不殺我,必先我不殺他。 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又說:‘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此不敢二也。   殺生者貪口腹之小樂,種地獄之深因,真是可怕。宋慈雲忏主有偈雲:   汝聽殺生者,死墮地獄處;鐵城高八萬,四萬由旬量,長廣亦復然;   滿中猛火炎,表裡皆洞赤。猘狗守四門,獄卒聲雷震,兩眼如電光;   驅汝殺生

雜念為什麼總是空不掉?因為我們生命所帶的業力,就好比地球一樣,始終向內吸,業力脫不掉。解脫業力要有大勇猛力,如火箭一樣,脫出了地心引力的牽絆,達到空的境界,業力才能解脫。Free from karma.

雜念為什麼總是空不掉? 因為我們生命所帶的業力, 就好比地球一樣, 始終向內吸,業力脫不掉。 解脫業力要有大勇猛力, 如火箭一樣, 脫出了地心引力的牽絆, 達到空的境界, 業力才能解脫。 隨著修持的程度, 生命可由欲界昇華至色界, 乃至到無色界, 而後至於超出了三界。 所謂超出三界, 不是到一個第四界中去, 而是在三界中可以自由往來, 不受三界業力的吸力所拘束。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禪觀正脈研究》╱ p. 112 #南懷瑾老師語錄 #業力 #超出三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37w8rDjFABPLBZuSCD3X3T9wqp4cD6B2Bnu5tWKREiBhK7gYVFFrkMXeMCxjjMeywl/?mibextid=Nif5oz Google 翻譯: 達到空的境界, 業力才能解脫。 Reach the state of emptiness, Karma can be liberated. 擺脫業力 Free from karma.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不得了(按《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云:「食肉者斷大慈種,墮阿鼻地獄」)!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何以故?】 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飢饉、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無可奈何,只好任其死後輪迴,而今既遇佛法,且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想來生還做人。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不得了(按《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云:「食肉者斷大慈種,墮阿鼻地獄」)! 故必須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淨土,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然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沒有大功德。 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下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來世想再做人,千難萬難(#人身難得而易失,#淨土難信而易生),是故說求生西方淨土,比求來生做人還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41619469/posts/pfbid0jfwoMaGofJ59NCKRb4HK3xujTe9fUXXKUhd8T21w9JYUxGNQL9uXDP8QtQaEpzqCl/?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造呀!通了《易經》的道理之後,生命、命運統統可以自己改造呀!但是如何改造呢?很簡單,「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人定可以勝天,命運是靠自己的。I Ching

圖片
用八八六十四卦來卜你的命運,說你的命不好,你便難過。 誰叫你不好的?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造呀! 通了《易經》的道理之後,生命、命運統統可以自己改造呀! 但是如何改造呢? 很簡單, 「一德二命三風水, 四積陰功五讀書」。 人定可以勝天, 命運是靠自己的。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著作《易經繫傳別講》 #南懷瑾老師語錄 #儒釋道 #改運 #易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6KepaET965D7yn8sDBrzT4mk1HZVkwtyiscjckVszqnbNCmGaenY6VpN31btsGpKl/?mibextid=Nif5oz Google 翻譯: 易經 I Ching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凡是存心行事,必須向厚道這一邊來做,厚道就能夠承載福德,刻薄就沒有福德可得。

印光大師:凡是存心行事,必須向厚道這一邊來做,厚道就能夠承載福德,刻薄就沒有福德可得。 我們生生世世以來, 什麼惡業沒有造過? 今生所幸聽聞佛法,應當認真修持,才能消除宿業,超度怨家。無論什麼怨家,哪怕仇深似海,只要肯發菩提心,誠心超度,沒有解不開的怨結。 凡是存心行事,必須向厚道這一邊來做,厚道就能夠承載福德,刻薄就沒有福德可得。 如果再加上尖刻、陰險、奸邪、巧詐,那麼就如同山峰高峻峙立,任何雨澤都不能承受,任何草木都不能生長啊! 《易經》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心若平等如大地,所謂施恩不圖報,受辱不懷恨,只管儘自己的職責,不計較別人怎么對我。這樣的人念佛求生極樂,在世就是聖善之人,身後定能往生極樂蓮邦。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金善生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卷四-螺頭廟東照寺重修地母廟碑記》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2FsTRuVS5ApYwDXz97BvKLHJp1s9MaEwxH7wAXGJUC1Lg4BEfX8DzxeCqF2KRxHpel/?mibextid=Nif5oz

什麼叫修行人?就是一輩子在找自己,管理自己,檢查自己的人。人是不肯檢查自己的,而且,談何容易啊!人容易原諒自己,不會嚴格要求自己。What is a practitioner?

圖片
我們做功夫修行 要自己反省檢查, 才會發現深生染著 不是普通的染著, 那是很不容易查出來的。 一個人 如隨時隨地 把自己的毛病 檢查得出來, 就是第一等人。 什麼叫修行人? 就是一輩子在找自己, 管理自己,檢查自己的人。 人是不肯檢查自己的, 而且,談何容易啊! 人容易原諒自己, 不會嚴格要求自己。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如何修證佛法》第二十講╱ p. 341 #南懷瑾老師語錄 #修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1WHpkQ13HCEDqxVGwJfxWghDMwtUtczwZi3VxcToSHziiaq1tdbeJtVoMDyN5hwJl/?mibextid=Nif5oz 什麼叫修行人?英文 What is a practitioner? 標籤: 南懷瑾先生, 修行, 功夫,

印光大師說故事—薄荷

圖片
印光大師說故事—薄荷 《清涼山志》中記載薄荷的故事:一位僧人在五台山遇到一個古怪的行腳僧,拿出一封信,要他交給薄荷,卻沒有留下地址。送信的僧人拿到信後,不知道該往哪送,十分好奇,於是私自打開看了看內容,但仍然莫名其妙。 一天,僧人走著走著,聽見一群小孩在喊“薄荷”。連忙上前問:“薄荷在哪裡?”小孩指指牆腳下躺著的豬說:“這不是嗎。”僧人一邊打量著那頭豬,一邊取出書信喊著:“薄荷,薄荷?”那頭豬果然抬起頭望著他,僧人拿著信,朝它揚了揚:“薄荷接信。”豬立刻站了起來,伸出雙蹄接過信放入口中。 接下來的事讓人始料未及,那頭豬居然當場就站著往生了。據說,屠戶發現,每次殺豬前,只要帶著將殺的豬來到薄荷前,或者牽著薄荷到那些豬邊繞一圈,那些豬便安靜受死,再不奔逃呼號。因此屠夫十分愛惜薄荷,多年養而不殺。因為它很愛清潔,喜歡吃薄荷,就用薄荷作它的名字。大家這才知道,豬是菩薩示現。 原來,那封神秘的信是這樣寫的:“你度的眾生如果被度脫了,就請快快返回,免得時間長了自己迷失。”直到此時,送信的僧人才明白薄荷是大菩薩,繞豬一圈,群豬即得解脫。 還傳說唐文宗一向愛吃蛤蜊,一天,一個蛤蜊合得很牢打不開。皇帝親自打開,裡面居然有肉身觀音大士像,莊嚴異常。由此可見,肉不能隨便吃,倘若誤食佛菩薩所化的肉身,可謂罪過彌天。人們要是懂得道理,自然不敢吃肉,也不忍心吃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07474479267520/permalink/7383084538373120/?mibextid=Nif5oz

《佛說三世因果經》

圖片
  三世因果歌(國語) - YouTube  https://youtu.be/S5Pc4CC-bEU?si=3-TEBNnsAkiUDCVM 《佛說三世因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爾時。 阿難陀尊者。 在靈山會上。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 遶佛三匝。胡跪合掌。 請問 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閻浮提。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多生不善。 不敬三寶。不重父母。 無有三綱。五倫雜亂。 貧窮下賤。六根不足。 終日殺生害命。 富貴貧窮。 亦不平等。 是何果報? 望世尊慈悲。 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 與諸大弟子言。 善哉。善哉。 汝等諦聽。 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 一切世間。 男女老少。貧賤富貴。 受苦無窮。享福不盡。 皆是前生因果之報。 以何所作故? 先須 孝敬父母 。 次要 敬信三寶 。 三要 戒殺放生 。 四要 念佛布施 。 能種後世福田 。 佛說因果偈 。 雲。 富貴 皆由 命 。 前世各 修因 。 有人 受持 者。 世世 福祿 深。 善男信女 聽言因。 聽念 三世因果經 。 三世因果 非小可。 佛言真語 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譏笑拜佛人。 今生

譬如我們看到了很好的名言,一定因欣賞而背誦下來,默記在心。「改之為貴」,僅僅欣賞也沒有用,要把它當成一面鏡子一樣,照照自己,反省反省,發現自己的毛病,然後徹底改正,這樣讀書,才是學以致用。Apply what you learn.

譬如我們看到了很好的名言, 一定因欣賞而背誦下來, 默記在心。 「改之為貴」, 僅僅欣賞也沒有用, 要把它當成一面鏡子一樣, 照照自己,反省反省, 發現自己的毛病, 然後徹底改正, 這樣讀書, 才是學以致用。 南懷瑾 《論語別裁》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26mrpxzUFBMR2cP5vX6zs9ctRM4XqyQn9Ys5jSoMuMX6jPBDTdMadzHn2Zq9maappl/?mibextid=Nif5oz 學以致用 英文 Apply what you learn. 標籤: 南懷瑾先生, 論語, 學以致用,

正統的道家講性命雙修,不能只修一邊。所以道家看學佛的人,只唸佛、打坐、參禪,那是修性不修命,所以身體搞不好。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面帶菜色,百病叢生,都有病。因為他只修性不修命,從心性入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

圖片
正統的道家講性命雙修,不能只修一邊。 所以道家看學佛的人,只唸佛、打坐、參禪,那是修性不修命,所以身體搞不好。 幾乎每一個學佛的人都面帶菜色,百病叢生,都有病。 因為他只修性不修命,從心性入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 你說自己修行怎麼好,但是身體又那麼壞,比普通人還差,這個就是不大對了。 但是道家也反對只煉身體,紅光滿面,相貌堂堂,好像百病不生,最後倒下來死的時候,一下子就走了。 這個叫做只修命不修性,沒有修明心見性,只鍛煉身體守竅,「萬劫陰靈難入聖」,你修一萬輩子,還是不能成仙成佛。 因此,正統的道家主張性命要雙修。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我說參同契(中冊)》第三十一講╱ p. 87 #南懷瑾老師語錄 #道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cSMZQ6uUnhLSWE6iXUE1NgNC47HhRakPRGTuxX5QmxKsw7AegtVcjz8ZqJwy43fTl/?mibextid=Nif5oz

如果三業真正清淨,完全成就了的人,無所謂往生,既不往生,則所謂「帶業」與「消業」都沒有關係,當然不成其為一個問題了。

圖片
我們所說的往生問題,其實,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 說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力所化的淨土,實是無上方便善巧的法門, 並非說諸佛菩薩成就了,消業了,都要往生那裏。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有國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就是我們這個婆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也曾經示現過, 他用手一按,立即顯現這個世界清淨面的佛土。 他方菩薩也有到此來生的,所以說往生者,究竟往那裏去?生到那裏呢? 如果真正善業完全成就,惡業消除,則儘可生而不生,往而不往,隨方皆淨,何土不生?又何必有來有往? 既然無處不是生,無處不是往,無往也無來,那什麼叫做「消業往生」?或「帶業往生」呢? 如果三業真正清淨,完全成就了的人,無所謂往生,既不往生,則所謂「帶業」與「消業」都沒有關係,當然不成其為一個問題了。 恭錄自袁煥仙‧南懷瑾合著《#定慧初修》╱ p. 322 #南懷瑾老師語錄 #淨土宗 #釋迦牟尼 #娑婆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31uYoCw2GZFkoC5stMxrW7UdDkZDxkPTtNPGSUnCNvAyF7LUoRJQopfwwrN59JBGal/?mibextid=Nif5oz

「欲」是人類痛苦煩惱的根本。Desire is the root of suffering.

圖片
人到了臨死最後一口氣時,不管男女,欲念比年輕任何時候都強。注意!要了生死不是那麼容易唷!斷了氣以後,變成中陰身,在人道中投胎,第一念是由欲念而來,男女兩人在性行為時,與你有緣的話,雖在千萬里之外,也一樣把你吸過來,就是因為愛欲這一念,就投胎進去了。 然而,是不是都是以愛欲的表現進去的呢?不是的,有時候感覺到狂風暴雨,被人家追,有仇人或是魔鬼要抓你,拼命逃,看到一個茅蓬或是一個洞可以躲,一鑽就進去了,就如此入胎了。在這種情況入胎的,生出來窮苦,或是五官不全。何以會有如此境界?業報所生。或是感覺天氣晴朗,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看到一幢建築物,心生喜愛,一進去就入胎了。此因愛欲而入胎,妙不可言。哪怕你男女愛欲都沒有了,只愛我手上這隻手錶,完了,這一念就是生死根本。或者你喜愛抽煙,到那個時候,看到一支香煙,伸手一拿,進去了。或者你說我什麼都不愛,只愛山水,說不定你就投胎變成猴子,整天就在山上。愛鈔票的,說不定就看到一堆鈔票好高興,也進去了。 你看我們活著,有多少人為了鈔票自殺、坐牢?一般人為了鈔票忙了一輩子,最後就這樣勞碌而死。「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鈔票誰不愛?我不要,沒有這回事!清朝才子袁枚說:「不談未必是清流」,倒是一天到晚在這裏面打滾的人有時反而無所謂,一輩子清高的人只是不爆發而已,一爆發出來,比誰都厲害,很多人說我不要名不要利,那是你沒有資格要,達不到那個高位,等到你坐上那個位子,許多人擁護著你,許多人服侍著你,那種滋味是很舒服、很迷人的,這個時候叫你下來,你就捨不得了。對此真不動心的,世上只有兩個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沒出生。錢財不一定指鈔票,我送你一件貴重的東西,別人沒有的稀世珍寶,有錢還買不到,你要不要?一定要。人就是玩這一套,是不是? 貪欲是多方面的,例如欣賞藝術品、欣賞字畫,也是一種貪欲,像我自己喜愛讀書,也是貪欲,說不定將來看到書就投胎進去了。請大家千萬注意!一切貪欲都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你看「圓覺經」說:「種種恩愛貪欲」,種種包含的範圍太廣、太大了,要細心體會。 諸位年輕的同學們很喜歡讚歎愛情,而覺得欲則是墮落的。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聖經裏提到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他們兩位本來極純潔而善良,由於受到蛇(魔鬼)的誘惑,吃了蘋果,因此有了煩惱,生育了人類。我們姑且不論這個說明人種來源的故事是對是錯,透過這個故事的描述,表達了「欲」是人類痛苦煩惱的根本。 恭錄自

南懷瑾老師 | 弱肉強食是禽獸文化,不是人類文化

圖片
南懷瑾老師 | 弱肉強食是禽獸文化,不是人類文化 工商業文明也好,現代文化也好,科學、精密科技也好,我們是不是一個人啊?問我們自己,當然是個人。 我們是不是一個中國人?當然是個中國人。 我們跟老祖宗一樣不一樣?一樣的。 既然是一樣,都是一個人,不管時代怎麼變化,自己總要站起來!現代文明,不過是一個新的方式而已。 尤其舊文化通了,看現代的文明,跟舊的一結合,你就會有最高的智慧了。 ——《南懷瑾講演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05447727/posts/pfbid0qciXeaJ6Ss6Rsviyt5qHHvavfWX2ZQaYSdkXcEEJxxPk6gFtG239sBLyzcrFHp24l/?mibextid=9R9pXO

印光大師如是說:世間的人,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到哪裡去,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要事啊。

圖片
印光大師如是說:世間的人,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到哪裡去,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要事啊。 白話譯文: 世間的人,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知道到哪裡去,這實在是人生的一大要事。但因為為子孫考慮的心念太重,對於自己的生死大事,反而漠然置之。假使居士的兒孫長壽當官,或許被富貴福祿所迷惑,恐怕很難發起皈依三寶,求受五戒的心,也不過是以得到福壽善終為終止。至於事關自己法身慧命的佛法,仍然是不聽聞不相信。縱然是事事稱心,又豈能超出生死輪迴之外。今天境遇不好,知道人世無非是苦。又得到關於淨土的諸多經書而詳細閱讀,知道那是我們的本有故鄉、安樂處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每天唯有念佛,唯有求生淨土。 文鈔原文: 世間人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實為人生一大要事。但以為子孫計之念重,於自己生死大事,反漠然置之。使居士兒孫長壽仕進,或被富貴福祿所迷,恐難以發此皈依三寶,求受五戒之心,亦不過以福壽善終為止。至於自己之法身慧命,仍以不聞不信。縱令事事稱心,豈能超出虛生浪死之外。今日境遇不嘉,知人世無非是苦。又得淨土諸書而詳閱之,知吾人本有故鄉安樂處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日唯佛是念,唯淨土是求。 ——《印光法師文鈔》•復許熙唐居士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2bQQ2mcf3gUdxHHQj36K3bBcS3T6N8AzzotVmFheZAiC4xXEp61fNCpTeh6rHubtp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法師文鈔, 人生大事, 了生死,

小人的厲害處,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點點小事,輕輕地一撥,情勢就轉變了,這就叫做「讒言」。每個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點,最喜歡聽信讒言和小話。

圖片
小人的厲害處,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點點小事,輕輕地一撥,情勢就轉變了,這就叫做「讒言」。每個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點,最喜歡聽信讒言和小話。 尤其作一個高居上位的人,大道理、大話聽多了,厭煩了。 讒言小語乘虛而入,往往非中不可, 此所以歷史上都讚歎明智之君的難得。 其實,何止為君,凡作領導人的都要注意。乃至當一個平民的家長,處理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注意。古人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是不易的名言。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旁通》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oiXJxr8Pt7Hh57RtXF3MmHEKuXTMvTMg2Fb8NFqyuLucWDHFeLmbQ4daNPYMKoT5l/?mibextid=Nif5oz

真正你們要學禪宗,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

圖片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 這四個字就是說什麼理由? 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所以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裡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東西嗎?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說,假使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跟你學了那麼久,瞭解佛所說佛法的道理,佛當時在然燈佛那裡,並沒有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叫做什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有得到一個叫做什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所以須菩提答得很清楚。但是須菩提說我沒有證道,我的瞭解是這樣,不知對不對?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說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樣究竟是怎樣? 所以啊,真正你們要學禪宗,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 天天只要參「如是。如是」。 不過也不要搞錯了,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採用金剛經如是兩個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說的,翻成白話文就是這樣,佛這是給你話頭參,這樣就叫大徹大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告訴你老實話,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他說假使佛法到了最高處,有法可得的話,當我悟道時悟到有個東西可得的話,那麼,我那個老師然燈佛啊!當場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將來之世會大

想要學佛陀與祖師了脫生死,必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就是自責少過,克己復禮即克除自己的私欲而符合于天理。如果能夠自我責備,自然可以少犯過失,少過就是克除自己私欲的實行。既然能夠克除自己的私欲,行為自然就能符合天理了)

圖片
印光大師:想要了脫生死,必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 想要學佛陀與祖師了脫生死, 必須從 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 (慚愧懺悔、止惡修善, 就是自責少過, 克己復禮即 克除自己的私欲而符合于天理。 如果能夠自我責備, 自然可以少犯過失, 少過就是克除自己私欲的實行。 既然能夠克除自己的私欲, 行為自然就能符合天理了)。 持齋修持,警策自我, 心意很真切。 但必須腳踏實地,盡力去做。 否則就成為妄語中的妄語。 《尚書》中說: 「知之匪艱,行之維艱。」 世間多少聰明人, 都因為只說不做,了此一生。 徒然入於寶山,空手而歸。 實在痛惜啊!實在痛惜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LdRV29khoYBJRF15bxZ8a2MQqAMzYyTWXQ7h4d4vys8hnH21DVbKshCrYXEqecHQl/?mibextid=Nif5oz

【煩惱與習氣】人都會有煩惱,當成為習慣後,煩惱的感覺就漸漸不存在了,只會留下煩惱的現象,也就是習氣。

📖煩惱與習氣 |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人都會有煩惱,當成為習慣後,煩惱的感覺就漸漸不存在了,只會留下煩惱的現象,也就是習氣。 例如一個視錢如命的人,看到了錢就如飢如渴,一看到鈔票就想要占為己有,這種飢渴的感覺就是煩惱。如果一個人經常有這種飢渴的感覺,看到錢就想拿,而且完全不理會是不是該拿,這時已經變成是一種貪的習氣,而不是貪的煩惱,所以習氣和煩惱是不太一樣的。 煩惱不但會傷害自己,有時也會傷害別人。如果煩惱生起的時候,不表現出來,也許別人不會受傷,卻會傷害到自己,讓自己很痛苦。例如一個單相思的男孩,心裡總是想著喜歡的女孩,但是對方根本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而男孩的內心卻在煩惱。他雖然沒有傷害到其他的人,卻已經傷害到自己。或者說,這個男孩不管對方愛不愛他,總是追著對方不放,把別人煩得痛苦極了,讓對方覺得像是一條甩不掉的蛇,這樣影響到別人,使別人受到傷害,也是帶給別人煩惱。 而習氣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自己並不覺得在傷害人,也不覺這是煩惱。例如有一些人,和他一起吃飯時,他會習慣地看看別人的碗裡究竟吃些什麼,看得別人很不舒服;或是不管別人的感覺,咳嗽的時候不捂嘴巴,甚至對著人一邊談話一邊咳。他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因為他是無心的,所以不覺煩惱,而他的無心卻傷害到人。這種讓別人討厭的無心怪習慣,就是習氣。 人所表現出來的習氣,有的很可愛,有的卻讓人討厭。因此習氣是必然的,但還是要注意自己是在什麼樣的場合、是什麼樣的身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否則自己沒煩惱,卻造成別人的煩惱,那就不好了。 --本文摘錄自《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煩惱 #習氣 #幸福 #情緒 #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8179304/posts/pfbid031eN3mwSPSHRKZiX2RKZDJcRuZp6g2crp7orX6zzKCfDQx1v2esTQj8M9deL8vcWMl/?mibextid=Nif5oz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一味仁慈,不能把國家政治做好;只講法治,則連自己走路都走不通。換言之,偏聽醫師的話,飯也不敢吃;偏聽律師的話,路也不敢走;偏聽佛家的話,作人也不敢作了。

圖片
唐、宋、元、明、清,都是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謀略家、王道、霸道雜用的拼盤, 並不是絕對沒有王道, 那些治世的帝王 也照樣講究仁慈。 其實孟子在〈離婁章〉也說過: 「徒善不足以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一味仁慈,不能把國家政治做好;只講法治,則連自己走路都走不通。 換言之, 偏聽醫師的話, 飯也不敢吃; 偏聽律師的話, 路也不敢走; 偏聽佛家的話, 作人也不敢作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公孫丑》公孫丑章句上╱ p. 235 #南懷瑾老師語錄 #孟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K5yhbi62CJz8da9b4isUkzeYGLYmhioAVWwbEFNCNiM6dqqt8FszxYHHaNaHi3qcl/?mibextid=Nif5oz

【念佛一聲 光十餘丈】所以壽昌大師說:念佛的心,當下即是佛啊!豈是今天念佛,未來才成佛啊!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看到佛光恐懼害怕了。如果是我們念佛行人,遇到如此良緣,還不趕快頓超,求生淨土呀?

🍁念佛一聲光十餘丈 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一死,伴葬之,攜資還其婦。婦疑,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佛,胸輒舒五色光十餘丈,眩我心目,不能復近汝矣!歸語我婦,令自來,當為汝雪冤。」 伴因此醒悟,出家為高僧。 嗟嗟!甫舉一念,光輪便舒。故壽昌大師雲:「‘念佛心,即是佛’也,豈今時念佛,他時成佛哉!」惜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驚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緣,寧不頓超樂土耶!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第六卷之三〈勸念佛序〉 今譯: 桐城有兩個人一起結伴外出做生意。一起出去後,其中一個人因故死了,另一個結伴的人就把他安葬好,然後帶著死者的資金找回死者家裡,把錢還給死者的妻子。 沒想到死者的妻子疑心頓起,反而懷疑要告發結伴的人。 伴者悲憤難平,只好找到死者的墳前去祭拜,哭訴。 死者的鬼魂感動,回答了他的話,並願意隨他一起回家去與妻子作證。 歸家途中,偶遇事情,伴者喊了一聲阿彌陀佛! 鬼大喊道:你為什麼放光嚇唬我! 伴者心中再念幾聲,鬼哭訴說: 你一念佛,胸中就放出十餘丈的五色光芒來,炫照得我眼花落花,都無法靠近你。 不行,我還是回去了。 你到我妻子家裡告訴他我在墳地等她,叫她過來我告訴她,為你雪冤。 因為此事,這個伴者大悟,後來出家為僧了。 嗚呼!只是心中舉一個念佛的念頭,就能馬上大放佛光啊! 所以壽昌大師說:念佛的心,當下即是佛啊!豈是今天念佛,未來才成佛啊!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看到佛光恐懼害怕了。如果是我們念佛行人,遇到如此良緣,還不趕快頓超,求生淨土呀?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第六卷之三〈勸念佛序〉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J7idoADFMS69sQqfo27sKxvZDCnuobPKN3XRPe3KW91wdM9U6qPSgAvr6iAGdxol/?mibextid=Nif5oz

獨處,是為了不陪他人演戲;不爭,是為了放過自己內心;遠離,是對傷害最大的鄙視;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沒有關係。不遠不近的關係,適合所有情感。因為與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會是一場災難。

圖片
弘一法師的啟悟 獨處,是為了不陪他人演戲;不爭,是為了放過自己內心;遠離,是對傷害最大的鄙視;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沒有關係。不遠不近的關係,適合所有情感。因為與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會是一場災難。 天若欠你,天必還你,你儘管善良,福報在來的路上,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你的這一場人生,就已經贏了大半,其餘的上天自有安排。 這輩子你最愛的人,就是上輩子最愛你的人,來的都是「債」。要還,還要還得乾乾淨淨,離開就是還清了。即使錯是別人的,業也是自己的。前世不欠,今生不見;若是相見,定有虧欠。 人生不過三萬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沒有永恆,時間一到,該老的老,該走的走。臨了空空,沒你也沒我,無一物帶走。我們最終只是時間的過客,何必執念。努力過後,得失隨緣,自在隨心。 靜中藏了一個爭字,越想爭,心越要靜;穩中藏了一個急字,越急躁心越要穩;忍中藏了一個刀字,越忍越要看清事態;忙中藏了一個亡字,越忙越要照顧好自己。 所有的勢運都講究一個時機。時機未到,莫怨,莫念,莫琢磨;要忍,要容,要堅定;時機到了,莫貪,莫傲,莫自大;要穩,要靜,要隨緣;你必須跌入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站上從未達到的高峰。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人生沒有什麼不能放下,執著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當你的修為越來越高時,就會真正開始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他們處在一個不同的能量頻率中,顯化出不同的狀態,做了不同的選擇,有了不同的語言和行為。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會生出真正的愛和慈悲,也就會允許接納,理解,包容以及真誠。 緣分本來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萬分感激。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只要同行的時候是快樂的,就是好的相遇,至於怎麼走散的不重要。如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 人有千面,心有千變,見人少說話,見事少摻和,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修好自己的心,立好自己的德,世人所爭不過人間一碗煙火,偏偏這碗人間煙火,燎盡世人千般惆悵,萬般滄桑。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報。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請不要疑惑,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但一定會讓你成為最圓滿的自己。人生沒有幸福不幸福,只有知足不知足,溫飽無慮就是幸事,無

㊙️真正的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已經說完了。釋迦牟尼佛生下來走七步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法就說完了。Amitabha-Buddha-Zen

圖片
「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 既然佛法要修到無我,但是如果無我了,誰來說法?誰來講經?誰來聽法? 真正的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已經說完了。釋迦牟尼佛生下來走七步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法就說完了。 就是這個唯我獨尊,每個人都是這個我,你找到了就成功了。 人人有一個本性本命,這個身體的我是假的,我們說話思想都是假的。每個生命都有個真我,你的真我找到了就是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講這個話的時候,兩手這樣擺的,這是什麼手印,你們參!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五╱ p. 464 #南懷瑾老師語錄 #釋迦牟尼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35fXVCAX1pzqdYKKpwrVPTpFr6Cya7b9YKgs2urrXBc8QVnDDS3Qd5usVq6LX515Wl/?mibextid=Nif5oz Amitabha-Buddha-Zen 玄一門無上道 @logos3721 3721 1234567 1234567 1234567 三生萬物 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女性要合掌】男性可以站。女性,你要她站半個鐘頭,簡直要她的命。女人的生命在上半截,男人的生命在下半截。男女是相反的,陰陽是相反的。女人走起路來,臀部是扭著走的,搖起來的。

圖片
注意!出家學佛的更要懂得有個法門,以前中國的高僧成道的為什麼那麼多? 很多都是修那個法門 (現在很少人修了) 叫做「般舟三昧」。 告訴你們「般舟三昧」吧!不過,你們不要亂搞啊! 老實講,現在年輕出家的沒有什麼大的道心。 「般舟三昧」怎麼修的? 我看到過,以前大陸上,有個叫大愚法師,有神通。 這個人據說在北洋軍閥時當過部長,後來出家,出家以後有了神通。 他怎麼悟道? 怎麼得神通? 他是修般舟三昧來的。 什麼叫般舟? 就是把整個大殿的東西都搬了,空空一個大殿,上面掛個繩子下來,好像上吊的繩子,大殿裡掛了幾根繩子。 四十九天,一天到晚,不坐下來,不躺下來,不停地走。念阿彌陀佛就念阿彌陀佛,不停地走。嘿!你走走看!走半天你就受不了。 走累了怎麼辦? 不准睡,也不准躺!就在這繩子上一掛,掛在繩子上,還是站著的。 他說走了十幾天以後,兩條腿腫起來,像水桶那麼大。 (智者大師也就是修這種法門,修這種苦行。) 他說:慢慢--慢慢走到三十幾天,腫都消了,腳變得輕靈了。 再走,走到四十幾天,恍然--人實在受不了,整個人就倒下來了,就在將倒未倒之間,大徹大悟。 為什麼現在佛教裡的高人那麼少呢?真正肯修的人太少了,修苦行那麼容易啊?! 像你們吃飽了上上課,作筆記就作筆記,下來,菠菜! 般若?真如? 般若炒真如,還蠻好吃。 然後,八識,八識以後還有九識,八識過了就是真如,真如! 光是這樣就行啊? 要真修的! 你翻開高僧傳看看, 看我說錯了沒有? 翻開中國高僧的傳記看!我的話半點都不錯。 現在真修行人少, 所以成就的也少, 誰肯吃苦啊?! 苦行,吃苦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會走到兩條腿發脹? 它把你所有的業氣都消除下來。 所以,你們的腿發脹發酸發麻都是這個道理,所以是好事,並不壞。 女性呢? 可不能太久地站。 注意哦!男女不同哦! 男性的生命兩腿重要。 你看!男人當軍人立正。 像我們從前當軍人,站上三四個鐘頭,一點都不在乎,還筆挺的。 當然,還穿著馬靴,一顆一顆的汗在馬靴裏直流。 要脫馬靴的時候,還要叫勤務兵在前面拉住,自己的腿向後面抽,抽出來,裏面都是水。 大熱天在大太陽底下站著。 男性可以站。 女性,你要她站半個鐘頭,簡直要她的命。 女人的生命在上半截, 男人的生命在下半截。 男女是相反的, 陰陽是相反的。 女人走起路來, 臀部是扭著走的, 搖起來的。 女人早上起來要梳頭,坐在那裏梳,可以梳上

【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做起】中國的學問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還沒生病就要去預防。

圖片
上成下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講述 | 細講《弟子規》第1集005 【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做起】 諸位朋友,西方的思惟是出現問題趕快解決,這叫做「症狀解」。 症狀解好不好解? 不好解,就好像今天身體壞了,得了癌症,好不好處理? 不好處理。 所以中國的學問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還沒生病就要去預防。 而西方科學雖然科技很發達,但是他專門處理什麼? 症狀。 胃癌,馬上把胃切了,肝切了。 切了沒事了嗎? 這裡沒事,過兩年,這裡又有事。 胃癌,癌細胞你不要對它很仇視,因為是有人把它寵壞了它才這麼囂張。 誰把癌細胞寵壞了? 諸位朋友,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只是你把它寵壞了,它太囂張,因為我們的身體狀態已經十年、十五年把它蹧蹋掉了。  這個身體要壞還真不容易,因為它非常精密。 所以把癌症割掉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不只沒有根本解決問題,還要同時產生副作用。 所以很多癌症病人,他在去接受一些治療以後,後面的日子都會很難熬。 其實處理癌細胞,打個比喻,就好像拿了一包垃圾放在地上,很多的蒼蠅都過來了。 你非常生氣, 怎麼來那麼多蒼蠅? 馬上拿殺蟲劑來把牠統統噴死,問題解決了。 好,你離開了。 過十分鐘,什麼又來了? 蒼蠅又來了。 人現在的思惟就是把症狀解掉,這個男朋友不好,換了; 這個女朋友不好,換了。 有沒有解決問題? 不是男朋友不好,也不是女朋友不好,是誰不好? 自己都沒有學到包容,沒有學到愛護他人。 當這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再換幾個有沒有用? 也沒有用。 所以解決問題要從根本解決。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pHcAPjxXzcPYc8TEbsxnFJZuYwjjbcsTrFm58SdRgGtMLEybB3nDWm5LFV4mG5c9l&id=344868218951816&post_id=344868218951816_pfbid02pHcAPjxXzcPYc8TEbsxnFJZuYwjjbcsTrFm58SdRgGtMLEybB3nDWm5LFV4mG5c9l&mibextid=Nif5oz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迫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

圖片
印光大師: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心裡常常念說: 「我某人從無始劫以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假使惡業有體相者, 十方虛空不能容受。 宿生多麼幸運, 今生得到人身, 又聽聞到佛法。 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必定到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歷多少劫。 縱然出離地獄,又墮入餓鬼,腹部大得像海,咽喉卻細得象一根針,長劫遭受饑苦,喉嚨如火燒一般,聽不到漿水的名稱,難得暫時之飽。 從餓鬼出,又當畜生, 或供人騎乘,或被人所食。 即使能夠為人,愚癡無知,認為造業是有能耐的事,認為修善是束縛的事,沒過數十年又墮落了。 經塵點劫輪迴六道。 雖然想出離,卻沒有機會。」 能這樣去思惟想念,如上面所求的不貪戀外界事物等等,當下就能做到。 所以唐朝殺牛的張善和、殺雞的張鍾馗,臨終時地獄相現前,念佛數聲,就親見佛來接引往生。 這麼大的利益是釋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中都沒有的。 我常常說: 「九界眾生離此法, 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舍此法, 下不能普利群萌。」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啊! 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迫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 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 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 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HDK816pvhoDG51iGSF6C6TRW2KA5UKDTeXYqyQFVrvPoV5VWtjbvzRmXqZoe9Kk2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一心念佛,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印光大師:放得下,怎樣都好;放不下,跑到哪裡都不會好。

圖片
印光大師:放得下,怎樣都好;放不下,跑到哪裡都不會好。 大師的眾多皈依弟子中,不少人都向大師表達過出家的願望,有的再三懇求,但多數被大師勸阻。 也許有人不理解,大師自己千辛萬苦、意志堅定地出了家,為什麼不支持他人發心出家呢? 其實,大師並非反對出家,而是觀察各人不同的根機,結合對方工作家庭的實際情況來考量的。 而且當時世道大亂,各地搶奪廟產,出家人遭到驅逐,大師勸阻,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信眾弟子的念佛修行環境。 一些人認為 出家生活清淨, 能一心辦道; 感覺家人是拖累, 工作是負累, 渴望出家修道。 大師對出家的標準有二個: 一是資質過人, 二是發菩提心。 在答覆馬契西居士、李苦實居士關於出家的祈請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師的一片大智慧大悲心的流露: 人應當安守本分。 你上有老下有小, 中間還有妻子, 應當腳踏實地, 修十善業, 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西方, 卻打著出家修行的妄想,你怎麼知道自己出了家,就有這麼好的運氣,給你專心辦道? 你不曉得出家有出家的事情,誰能什麼事都不管? 就算你真的出了家, 又會有別的煩惱出現, 到時你才發現, 自己仍然不好修行。 一句話: 放得下,怎樣都好; 放不下,跑到哪裡都不會好。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卷二-復馬契西居士書五》 https://www.facebook.com/1847983087/posts/pfbid0hvaudD3q76y32ZNn5oLZerPsjnBgGGgb2PEbe7V9yrQS4oa843jNG7rsX8gs1bd3l/?mibextid=Nif5oz

【讀古書不要一味迷信古人的註解】讀秦漢以上的書,不可以看秦漢以後人的註解,要自己以經註經,就是讀任何一本經書,把它熟讀一百遍,乃至一千遍。熟了以後,它本身的註解就可以體會出來了。

圖片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裡要討論另一個問題,就是要推翻幾千年前古人的論點。在我講解《四書》時,我常常指出古人的不對;究竟是古人不對,或者是我不對,讀者可以用自己的睿智,去思考、評斷與選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在中國非常流行。一般解釋它的意思是說,為人子者,有三件事情是不孝,沒有生兒子,是最不孝的。但以現代的醫學來看,一個人天生不能生育,也許因為上代遺傳的關係。當然,當時醫學還沒有如此發達,古人也不知此理,且不去管他。 問題在於,除了無後以外,還有兩件不孝的事,在《孟子》這段原文中找不到,但朱熹卻有他的說法。這位自認是宋代大儒的朱熹怎麼說呢?大概他註解到這個地方,自己也頭大了,找不出來,於是引用古人的說法來註解另外兩件不孝:一件是「貧不仕」,家裡貧窮,不出去做官發財來養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於不義」。再加上孟子說的「無後」,湊成「不孝有三」的三件事。 我大不同意朱熹這種說法,這是宋儒解釋的不當之處,這種觀念是非常不正確的。 我們應該注意「家貧不仕」這四個字的意思——父母還在,家裡貧窮,不出來做官,這就叫做「不孝」。這種觀念,害得一千多年來的中國人,都以為做官是最好的謀生與發財的途徑。 所以我常說,中國的教育錯誤了三千年,一開始是重男輕女,生了一個兒子,就望子成龍。如何成龍呢?最好讀書。為什麼讀書最好呢?書讀好可以做官,做官的好處可以謀生和發財。「升官發財」成了中國教育思想的中心。在我們這一代,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是懷著這種教育觀念。雖然後來推翻了滿清,廢除科舉,不再考功名;但也想讀書做官,升官以後,縱不發財,回鄉也很風光。所以,並沒有如古聖先賢的讀書為救國、救世、救人的心胸抱負。因此,幾千來的中國教育,在基本思想上就是錯誤的,加上西方的教育制度一進來,這幾十年來更錯了。不過錯得最厲害的,是宋儒以後。例如這裡說:家貧不仕為不孝。為什麼一定要仕呢?可見欲養父母、生活的出路只有做官;而做官必欲發財,那就非貪污不可了。難道只有做官一條出路才養得起父母嗎?人生有很多的出路啊! 因此,我向來主張,讀古書不要一味迷信古人的註解。讀秦漢以上的書,不可以看秦漢以後人的註解,要自己以經註經,就是讀任何一本經書,把它熟讀一百遍,乃至一千遍。熟了以後,它本身的註解就可以體會出來了。 如跟著古人的註解,他錯了,自己也

印光大師: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親在,則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德,常常至誠為親迴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生,使自他一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圖片
印光大師:經中說: 「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 親在,則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 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德,常常至誠為親迴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生,使自他一共成佛道。 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白話譯文:       唯有佛門弟子,以成就佛道和利益眾生為最上等的報恩行為。這樣不僅報答了多生的父母,也報答了無量劫以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在父母生前孝敬,並且還要度脫父母死後的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所以說,佛子之孝,大多隱晦而難以顯露。雖然,儒家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若佛子告別雙親出家,難道能不顧父母的奉養嗎?按照佛門制度,出家必須先稟告父母。即使有兄弟子侄可託,也要稟請於親人,親人允許才可出家,否則不許剃度。出家之後,若其兄弟去世,親人無所倚托,也得節省自己的衣缽之資,來奉養父母。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朝有一位長蘆宗頤禪師,襄陽人,幼年喪父,母陳氏帶他於舅家撫養。禪師長大後,博通世間典籍。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後住長蘆寺,迎請母親與方丈東室奉養,勸她念佛求生淨土,過了七年,其母親唸佛而逝。見《淨土聖賢錄》。)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宗室,長安人,週歲時,父親戰死沙場。七歲出家。十九歲那年,戰亂紛紛,穀米很貴,揹著母親入華山,自己辟穀,所乞之食奉養母親。第二年,往霍山戰場,收聚一堆白骨,誦經咒,祈禱父骨從骨堆中出來。數日後,父骨果然從骨堆中躍出,聚集到兒子面前。於是他掩埋了其他骨頭,揹負父骨而歸葬。見《宋高僧傳》。)所以,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親在,則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德,常常至誠為親迴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生,使自他一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文鈔原文: 惟我釋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者也。若釋氏辭親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託,乃得稟請於親,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八個字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女鬼 小心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中國文化 五戒 五逆十惡 內神通外鬼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功夫 古文觀止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玄天上帝 玉歷寶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命的真相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吃素念佛 因果教育 在世人物 地獄 宇宙人生的真相 成語暗藏玄機 朱鏡宙老居士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肉食有毒 自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卡 佛教典籍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知道嗎 妙蓮老和尚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孟子 宗教 往生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法寶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輩圖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故事 星雲大師 活法 相信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修行 冤親債主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理 真實故事 秘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草堂清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國文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智慧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住生心集 無為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傳家之寶 傳家寶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極樂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物皆有靈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嚴法師 道家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壽康寶鑒 禍福 福報 福德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障福障慧 廣欽老和尚 慧淨法師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論語 閱微草堂筆記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憨山大師 歷史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老說的話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蘇東坡 蠟燭 Book Book84000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2024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