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萬行》當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是前奏加行的工夫,先修福報,福報夠了;禪定,禪定夠了;才有般若。小乘法門談「戒定慧」,「定」在中間,沒有定,沒有真正的戒,沒有定,沒有真正的慧。- zen
即使把「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都參通了,大徹大悟了,那麼他以後修不修呢? 最高明的最平凡,所謂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大家修行還是要從基礎做起,要了脫生死,要生來死去得到自由自在,你非修定力不可。 所以平常教你們注意呀! 《六度萬行》當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是前奏加行的工夫,先修福報,福報夠了; 禪定,禪定夠了;才有般若。 小乘法門談「戒定慧」,「定」在中間,沒有定,沒有真正的戒,沒有定,沒有真正的慧。 而且我再三講過,尤其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幾乎所有修佛修道都是口頭禪,嘴巴講起來高明的很,工夫一點都沒有,這話你們平常都常聽的,卻都忘了。 尤其在這裡的同學——出家的同學,已經不錯了,並不是說你們完全不對,但是以我的要求標準來說,都是打零分的。 大多氣質不夠,道理上沒通,雖然在這裡坐禪,沒有一個人真正得止,更不要說得定。 心念止不了,修行便止於表面而已,你們要徹底的反省,為什麼貪瞋痴慢的習氣反而越來越大,沒有減少呢? 注意啊!這個話說起來我是很痛心的! 現在有些同學要求,不要這樣嚴格,所以我也懶得講你們,事實是這樣,結果你們習氣的弱點都爆發出來了。 見地談不上,行願也沒有。 你們自己認為高明的同學越要留意,自己認為差一點的同學也不可疏忽。 因為自己認為差一點,潛意識往往就此較不敢放肆,而自己認為高明的難免得意忘形,那便糟透了! 在平常,我管你們也好,不管你們也好,一個一個都仔細地觀察著的。 現在我要再三強調,此時(這個時代)此地(這個地區)有這麼一個因緣,很不容易啊! 可是因緣聚散無常, 不要做美妙的糊塗夢啊! 萬一因緣一散,你們背著包包各自東西,自己能夠走路嗎?這一生的修行,年紀輕輕的有把握了嗎? 不要自欺了,毫無把握,差勁得一塌糊塗。這一點你們要特別留心。 南師懷瑾先生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元月廿九日對參加準提法會同修講述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附:心聞洞十方,當然獲圓通╱ p. 121╱ p. 122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kXUceKTkA5sbjqqCKJxC7q7HpTB1DqpSf1qVF5SZTqwWHg7jCQWnPFaaqnykwNZ5l/?mibextid=2JQ9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