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歷寶鈔》(二十四) ──玉歷之理可包括在佛教的教義之中(18-01)
《玉歷寶鈔》(二十四) ──玉歷之理可包括在佛教的教義之中 玉歷的事理可與各家學說互為印證 第三節 玉歷之理可包括在佛教的教義之中 一、古德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二、寶鑑編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三、因果錄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假使千百劫,業報無影響。因緣會遇時,何以無纖爽。」 四、經云:「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受報;或今生作惡,來生受報。三後報:今生作業,後幾生受報。須知天地無私於人。前生所作不同,則今生之報亦不同。」 五、慧遠禪師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難免輪迴。 六、悚然僧云:「人生孤苦貧賤,惡疾所纏,奇禍所逼,以及盲聾瘖啞,腳跛手折,五官不備等類。因其前生受享過分,或今生少時不惜福,或壯年奢侈,或多昧心之事。故至衰老無能,種種受苦,是即現報之一證。 不然,彼命中或有應得福壽者,何以不旋踵(註一)而竟致貧促?相上或有應受災耗者,何以一轉盼而坐享豐饒?蓋轉移之機(註二)在天心,不在人力。人當自存其心,以體天心也可。」 註一、不旋踵:沒多久。義同「一轉盼」。 註二、機:關鍵。 又云:「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甚麼命,問甚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殊速。諦聽吾言,毋自傾覆(倘爾執迷,終墮六畜。」 七、普菴祖師偈云:「畜生本是人來作,人畜輪迴古到今。不要披毛並戴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八、覺世長老云:「地獄實有之,蓋人性念於善,則屬陽明(註一),故入於輕清,可登天堂。念於惡,則屬陰濁,故入於昏暗,使歸地獄。每見世人病危,眼光落地,多畏鬼魅;或耳聞鋼叉、鎖鍊聲。因囑家人焚鏹帛(註二)、許願禮斗。是時,命如風燭,勾使忽到,藏身無所。帶至冥府鞠勘(註三),遍受破肚抽腸、焰爐湯沸之苦,輪迴異道。此皆由於人心之不善耳。若不及早猛省,事至而懼,所謂及時抱佛腳,無益也。」 註一、陽明:純陽的氣質。 註二、鏹帛:本指以繩串之成貫的錢幣。此指銀紙,金紙等冥錢。 註三、鞠勘:鞠是窮究之義。勘是調查之義。意指窮究在世的行為;調查其善惡。 覺世長老又說:「世間有應無子女之人,雖多置妾,終無誕育。或有死於母腹;或有與母並亡;或有早夭;或有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