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太上感應篇》

圖片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以惡為能,忍作殘害; 陰賊良善,暗侮君親;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凌孤逼寡,棄法受賂;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入輕為重,見殺加怒;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 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願人有失,毀人成功;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形人之醜,訐人之私; 耗人貨財,離人骨肉; 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驕,苟免無恥; 認恩推過,嫁禍賣惡;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 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 散棄五縠,勞擾眾生;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 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見他材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

如果聖人還保持一個有道的樣子,這個聖人就變成凡夫。悟了道的人,這一悟沒有悟的形跡,如果自覺得了道,是聖人,那是剩下來的人、昏人。真聖人、得了道的人,不覺得自己有道,否則乃盜也。

圖片
☀️密雲悟禪師悟道以後學問好,有人問他,儒家《中庸》上說:「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一般男女生活行為之間都可以懂得道,但是推到形而上最高處,連悟道的聖人也不知道,就是說,凡夫都有道,都知道,到了最高處,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話?這怎麼解釋? 問此話的人都是當代第一流的學問家,功名皆在進士、翰林以上,官好、學問好、道德也好才問得出來。 這位師父怎麼說? 那真是 廟子上 千古名言: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是聖人; 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聖人若會,即是凡夫。 一切凡夫具備,凡夫不知,凡夫如果知道這個就是,立刻變成聖人; 到了聖人悟了道呢? 他不會覺得有道,如果聖人還保持一個有道的樣子,這個聖人就變成凡夫。 悟了道的人,這一悟沒有悟的形跡,如果自覺得了道,是聖人,那是剩下來的人、昏人。 真聖人、得了道的人,不覺得自己有道,否則乃盜也。 所以啊!「得失似分」,好像悟道,又好像沒有,這「似」字用得好極了! 「只於明昧,得失似分」,凡夫與聖人一樣都具備,以佛法來講,每一個眾生都具有成佛的東西在自己生命中,只是你沒有找出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宗鏡錄略講(卷二)》第二十三講╱ p. 86 #南懷瑾 #宗鏡錄 #密雲悟禪師 #開悟  圖文製作:#小庭書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pfbid02J9o2cWVo45Z5zHGBFVhjwYy5n8DGgs7AF8GxGtqf3M8XgWrzJfEWTEPM8GH57ZRYl/ 南懷瑾老師

念佛人,應該行、住、坐、臥,心中常常憶念佛號。平時在潔淨的地方,衣冠整齊的時候,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都可以。唯有睡眠,以及大小便,裸體澡浴的時候,只可以默念,不適合出聲念。如果遇到刀兵水火的災難,那麼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怎樣的形儀,都必須出聲念,因為這種時候出聲念比默念更為得力的緣故。

執著死方子來醫治變化的病情,實在悲哀啊! ——印光大師 念佛人,應該行、住、坐、臥,心中常常憶念佛號。平時在潔淨的地方,衣冠整齊的時候,或者出聲念,或者默念都可以。唯有睡眠,以及大小便,裸體澡浴的時候,只可以默念,不適合出聲念。如果遇到刀兵水火的災難,那麼不管是在什麼地方,怎樣的形儀,都必須出聲念,因為這種時候出聲念比默念更為得力的緣故。 如果女人生孩子的時候,應當在沒有生之前就念。到了臨盆,即使裸體不潔淨,也應該出聲念。這時候,性命相關,如同墮入水火來求得救援,不得討論儀式不莊重,污穢不淨等外相。女人難產,不是與所生的兒女有怨,就是宿世怨家,障礙不許生,令她受苦。能夠念佛,以及旁邊照料的人一同為她念佛,那些怨家聽到佛號聲,當會立即退避,不敢來障礙了。 所以女孩子從小,就應當令她念佛,以期望預先消滅這個苦難。如果平時常常念佛的人,斷然不至於有這個危難。即使平時不念佛的人,能夠專心念,也必定容易生。 愚痴的人執著崖板的道理,認為家中女人生孩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則得罪。這是執著死方子來醫治變化的病情,只知道其中的常規,不知其中的變通,實在悲哀啊! ——如誠法師譯 【原文】         念佛人,宜行住坐臥,心常憶念。平時須於潔淨處,衣冠整齊時,或出聲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裸體澡浴時,只可默念,不宜出聲。若遇刀兵水火災難,則任是何地,何種形儀,皆須出聲念,以出聲比默念更為得力故也。若女人生兒子時,當於未生前即念。及至臨盆,雖裸體不潔,亦宜出聲。此時有性命相關,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論儀式不莊,污穢不淨等也。女人難產,不是與所生兒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許生,令其受苦。能念佛,並旁邊料理之人同為念佛,則彼等怨家聞佛聲,當即退避,不敢為礙矣。是以女子從小,便當令其念佛,以期預滅此難。若平時常念佛之人,斷不至有此危難。即平時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愚人執崖理,謂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則得罪。此系執死方子醫變證者,只知其常,不知其變,可哀也已。                                                      ---致自覺居士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1751370013980/permalink/1929990667190033/

【彌陀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能信解是佛力的加被,能信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以前我們曾經開玩笑說,要『九怪』才能往生,因為大家都不能信,九界自力都不能信的事,他竟然可以信,那就很怪啦!要很怪的人才會往生,一般普通人都是留在娑婆世界輪迴啊!

彌陀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道證法師 這也不能怪大家不信,因為釋迦佛一直說難信,一直說甚難!甚難!而且六方佛還通通都出來出廣長舌相,來勸大家要信,表示這本來就是很難信,否則何必要一勸、二勸、三勸、四勸呢?而且還六方佛、十方佛都總動員通通跑出來勸,可是眾生還是連佛出來勸,都不理睬啊!都不信啦!蕅祖到後面才說『頑冥極矣』。 蕅益大師在《要解》『流通分』,『勸行流通』那一段,說: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把他成佛的偉大成果,果覺的全體,無條件通通送給我們這些濁惡的眾生,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這是只有佛做得到的境界啊! 所以也只有佛和佛能夠彼此互相完全了解,根本不是我們九法界用『自力』所能夠相信、所能夠了解的。 請大家注意,九法界就是從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一直到等覺菩薩。 連等覺菩薩用自力都不能夠相信、了解,所以也不能夠怪任何人不信,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的。 能信解是佛力的加被, 能信的人是這一生要作佛了 。以前我們曾經開玩笑說,要『九怪』才能往生,因為大家都不能信,九界自力都不能信的事,他竟然可以信,那就很怪啦!要很怪的人才會往生,一般普通人都是留在娑婆世界輪迴啊! (永不休診的救度)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VR64qv2GnzEc2FRsrMnXgqqSpguvnmSyZKGjXuMzfzQPddCAQ9eWbpzPderFNrpbl/ 標籤: 永不休診的救度

【事到有功 方稱"德"】「道德」兩個字素來是分開的,不是合起來用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體,德是用。「德」字,與得到的「得」是一樣,假使照中國古書的解釋,就是「德者得也」。德字就是說成果,一件事情做好要有成果。

【事到有功 方稱"德"】 「道德」兩個字素來是分開的,不是合起來用的, 道是道,德是德。 道是體,德是用。 「德」字,與得到的「得」是一樣,假使照中國古書的解釋,就是「德者得也」。 德字就是說成果,一件事情做好要有成果。 譬如說,有人口口聲聲講仁義道德,但要有個仁義道德的成果出來,不然是空話,沒有用。… 用一句古詩來講: 「事到有功方稱德」, 所以稱為"功德"。 一件事情做到了,由最高的勞苦功高得了成果,這個就是德。 所以,有人說要作好人,你作好人不要講,你要作出來。 南懷瑾 莊子諵譁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1776060/posts/pfbid028a2BUVB1hgqnefvM8D9zz7KUy7cK7i9xMyqZViZuixGFXztk5k2BGyY9AqTddiRsl/

稱理。則「自性」如智冥契。是「信願」雙成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卷第四》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第四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 袾宏 述 ○三交引佛言令斷疑惑(二)。初明佛同讚、二釋經應讚。 ○二釋經應讚(二)。初徵名、二釋義。 ○二釋義(三)。初聞持、二利益、三勉信。 ○三勉信(三)。初因聞信受、二隨願得生、三總結信願。 ○二隨願得生。 【經】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疏】 上言信受。今言信已生願也。 已願。今願。當願。過現未三時也。 舉三時者。明有願者。無一不生也。 【鈔】 已願已生。則今佛說經之前。已有人求生彼國而得生故。 今願今生。則佛正住世時也。 當願當生。則聞經已後。至於今日。後之後也。 先言不退菩提。後云往生者。 明發願者。見世之中已順覺路。況既得往生乎。 無一不生者。見往生者甚多無量也。 問。生者既多無量。今何偶一見之。 答。十方世界。眾如微塵。其往生者何限。 子見娑婆。不見塵剎故。 又問。生者既多無量。彼土何以容之。 答。滄溟納百川而不溢。明鏡含萬象而有餘。況淨土乎。 即心是土。即土是心。以心歸心。何弗容也。 【疏】稱理。則 自性非去來今。是已生今生當生義。 【鈔】 萬年一念。何古非今。一念萬年。何今不古。 則念念遊行樂國。時時禮覲慈尊。誰非往生者。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既無其心。誰是往生者。無生而生。是名已生今生當生。 ******************************************************************** ○三總結信願。 【經】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疏】 上言有願必生。則因果歷然。祇恐不信。與信而不願耳。 故總結信願。言不信則已。若有信者。應當願往。是為第四重勸。 【鈔】 第四勸者。從初而再。皆明發願求生。 至於三中。復明願從信起。 如上三重。止是勸說應當發願。未顯發願功德。 今言過未現在。但有願者。無一不生。 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 故云四勸。故云總結。 智者云。火車相現。尚得往生。 戒定熏修。功不唐捐矣。信之至也。 永明云。劫石可磨。我願無易矣。願之至也。 【疏】稱理。則 自性如智冥契。是信願雙成義。 【鈔】 純然真實而不虗者。自性如也。是之謂信。 熾然出生而無盡者。自性智也。

【看經、念佛最妙的方法】凡是誦經時,必須止息思慮,忘切外緣,一心淨念,如同在佛的慈容前,親自聆聽佛的圓音,不敢稍微萌生懈怠疏忽的心念。久而久之,自然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譬如春天一到,堅冰自然消融。「誠到極處,豁然貫通。」

圖片
印光大師:看經、念佛最妙的方法。 白話譯文: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以誠為根本,諸位修行佛法的人,就更應當致誠。只要有誠心,那麼業障就能消除,善根就能增長。 凡是誦經時,必須止息思慮,忘切外緣,一心淨念,如同在佛的慈容前,親自聆聽佛的圓音,不敢稍微萌生懈怠疏忽的心念。 久而久之,自然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譬如春天一到,堅冰自然消融。誠到極處,豁然貫通。 這是看經、念佛最妙的方法。你如果能夠終身依照這個方法來做,那麼這個利益會大得無法用語言表達。你要切記啊! 文鈔原文: 世出世間諸法,無不以誠為本,諸修行人,更當致誠。誠則業障消除,善根增長。 凡誦經時,必須息慮忘緣,一心淨念,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 久而久之,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陽春一到,堅冰自消。誠到極處,豁然貫通。 此是看經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終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志之。 ~題王宗懿女士書彌陀經弁言(民二十四年)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1751370013980/permalink/1856760351179732/

【南無阿彌陀佛——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我自己雖然不會救苦救難,可是我知道——阿彌陀佛蓮池海會,他們是「打電話服務就到」,這個「知道」可重要無比!比如:我們自己不會救火,但「知道」又會打「一一九」就好了!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 我們要了解, 一顆寶珠,誰拿都是寶珠,鑽石誰戴都是鑽石。 若是深入佛心的人就能了解。 「就因為我是一個完全沒有功夫的窮人, 所以佛才把最寶貴的鑽石留給我。」這是佛心啊! 所以《彌陀要解》說:「一聲阿彌陀佛, 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 (淨宗千古之蘊,一旦發盡,希有哉!) 佛把他所有成佛的果實,果覺的全體, 都無條件送給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 這樣的心境,只有佛跟佛彼此之間才能夠究盡了解, 所以《要解》說: 「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這心境只有佛跟佛才究盡了解, 不是九法界(包括等覺菩薩)用「自力」所能相信了解的。 我們深入佛的這份心,要發願跟他一樣, 而且恭敬感恩地把佛送的這顆鑽石拿出來用,不要害羞。 佛總是把他缽裡面最甘美的飯,留給我這個一貧如洗的人。 我既然一點功夫都沒有,就是一貧如洗, 但是我拿出來的是佛給的鑽石! 「南無阿彌陀佛」是佛給的鑽石,價值勝過三千大千世界! 我自己雖然不會救苦救難,可是我知道——阿彌陀佛蓮池海會,他們是「打電話服務就到」,這個「知道」可重要無比!比如:我們自己不會救火,但「知道」又會打「一一九」就好了! 鑽石雖然是寶物,但是對不識貨、不相信它是鑽石的人來講, 它的光輝,即使一點都沒有減少, 不信、不識貨的人不敢、也不懂去兌換; 這鑽石的強度、硬度、亮度雖然一點都沒有差, 但是因為「不會用」,結果就連玻璃都沒辦法割! 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這樣, 如果你識貨有信心,就有一切用,一切用都具足! (道證法師,佛要救你)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87109674/posts/pfbid0cz76kspfQTcjqgTuwLoPneiWkyJoRojaARacwiLrNTxW5uDwGpdgZ1tVDUtzxNDgl/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八個字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女鬼 小心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中國文化 五戒 五逆十惡 內神通外鬼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功夫 古文觀止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玄天上帝 玉歷寶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命的真相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吃素念佛 因果教育 在世人物 地獄 宇宙人生的真相 成語暗藏玄機 朱鏡宙老居士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肉食有毒 自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卡 佛教典籍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知道嗎 妙蓮老和尚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孟子 宗教 往生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法寶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輩圖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故事 星雲大師 活法 相信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修行 冤親債主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理 真實故事 秘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草堂清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國文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智慧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住生心集 無為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傳家之寶 傳家寶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極樂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物皆有靈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嚴法師 道家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壽康寶鑒 禍福 福報 福德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障福障慧 廣欽老和尚 慧淨法師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論語 閱微草堂筆記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憨山大師 歷史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老說的話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蘇東坡 蠟燭 Book Book84000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2024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