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入則孝】◎人理得,心才會安,而往後所跨出的每一步他才會扎扎實實。

圖片
「在海口有一位孩子,剛好海口舉行防空演習,讓孩子懂得防空演習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準備。 結果老師也抓住這個 機會教育 告訴他們,在這個時候你就挑一些馬上需要的東西,你可不能拿太多。 進一步引導, 你可能會渴所以帶一點水。 就看每個孩子拿的東西都不一樣,內心比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拿一大堆走。 其中有一個孩子什麼都沒拿,跑到桌子,打開抽屜,拿出了一幅畫像,還裱了框。 他拿出了孔子像,然後就對著他的老師說:老師,這個應該要拿!他的老師當場眼淚都掉下來。 連這麼危急的情況,第一念是想到孔老夫子像,這樣的孩子,往後他面對人生的際遇,相信孔夫子的教誨他絕對提得起來。」 🧎🏻🧎🏻🧎🏻 蔡禮旭老師: 在上海演講的時候,第一天我們剛好把「入則孝」講完,有一位長者六十歲帶著兒子一起來聽。 第一天上完課,吃飯以前,他就到我們老師的這一桌,很激動。 他說他終於知道他修身修行十多年,為什麼都覺得上不去? 怎麼學就覺得這一顆存心還是不夠真誠、不夠恭敬,一直都找不到原因。 聽完「入則孝」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第一層樓沒有蓋好,直接就蓋第三層。 可能別人勸他:你先下來蓋第一樓。我們可能說,我都已經在三樓了,怎麼還叫我下來? 其實我們在三樓的時候,是用兩根竹竿撐上去,確實是站到三樓,但是隨時都怎麼樣?所以別人很好心說:來!下來。他還說:你程度比我差,還叫我下來。 所以當他明白到原來根基重要,原來他為什麼搖搖晃晃,終於找到原因。 ◎人理得,心才會安,而往後所跨出的每一步他才會扎扎實實。 所以我們剛剛看到這一位同學提到孝順父母,上課專心,對別人恭敬是好心。已經長養了德行的基礎,孝跟敬。 下一位講到,做到《弟子規》的心是好心。 下一位講,做到《孝經》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然後聽老師的話,做到《常禮舉要》是好心。他們連《常禮舉要》都背起來。 有一位小朋友去找朋友,找了以後,剛好朋友不在。他還自己折了一個紙鶴,就放在朋友的門口,代表要告訴朋友他來過。所以我們不要小看孩子靈活運用的能力,他們學的東西都會用在生活當中。 下一位講,智慧的心是好心。 再來,做好事的心是好心。 再來,不用督促就去做事的心是好心。 諸位朋友,這些心境已經到了會自我觀照,看看自己的存心是真是假。 再來講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這是好心。 下一位講懂道理的心是好心。 接下來我們看壞心,小孩怎麼看壞心? 第一位講不幫助人的心是壞心。 再

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對大乘經典心生珍重,又發不思議心,欲學習讀誦,雖遇明師教導,使他熟悉,但很快又忘記,經年累月還是無法讀誦。這是因為他的宿業障礙未除,所以無法妥善掌握。

圖片
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對大乘經典心生珍重,又發不思議心,欲學習讀誦,雖遇明師教導,使他熟悉,但很快又忘記,經年累月還是無法讀誦。 這是因為他的宿業障礙未除,所以無法妥善掌握。 像這樣的人,聽到地藏菩薩名號或形像,應至誠恭敬向菩薩陳述讀經的心願, 更用香花、衣服、飲食及一切珍玩供養菩薩,再以淨水一杯,放在菩薩像前,經過一日一夜,然後合掌喝下,面向南方,入口時要至心誠懇,服完後,謹慎不要吃五辛酒肉,也不可犯: 邪淫,妄語,殺生。 經過七日或二十一日, 此人將在夢中面見地藏菩薩現出無邊身形,給他親授灌頂水。 此人醒來後,即變聰明,凡是一切經典,一聽入耳,即當永遠牢記,不忘失一句一偈。 ——摘自地藏經第12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76aN2P6kR4DSvpjwgwbBpNPMz7zzcU65wBCD7SudAAZffAT5hTkYCCvWqPsnaiyjl&id=170117559676650&mibextid=Nif5oz

人生應該在不斷地錯誤中學習,發現錯誤、改進錯誤,然後才會逐漸進步、成長。反省的功課,一方面要靠自己覺察、自我改正;另一方面則要在他人指正我們之後,再自我檢討,這是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最好方法。

聖嚴法師      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念之間,時時刻刻都需要反省、檢討,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否則就是盲修瞎練、浪費光陰。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勸勉自己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由此可見,正確的反省有多麼重要。 反省首重「慚愧心」:不應該做錯卻做錯了、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這些都要感到慚愧。我們常聽人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無論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永遠不做錯事、不動壞念頭。所以,不需要害怕做錯事、動壞念頭,怕的只是做錯了事、動了壞念頭,自己卻渾然不覺。而我們唯有藉著不斷地反省、檢查,才能看清自己是否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動錯了念頭。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當我們用修行方法來檢查自己的心時,就可以發現在每個起心動念之間,處處都是錯的,真正想對、做對的事情其實很少。因為錯誤和正確其實只是大小、程度的深淺之分而已,世上並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因此,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要反省自己的言語、身體的行為,即便是起心動念之間,也要清清楚楚地覺察。例如,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會不會傷害人?如果想要幫助人,也要問一問幫助得夠不夠、是不是恰到好處?這些都是應該隨時隨地自我反省、警惕的。有了自知之明,知道問題所在之後,才能加以改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無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說話都不算數,也不負責任,不知道自己究竟講過什麼話,即使講過了,也賴皮說自己沒有講。他們有可能還記得自己說錯話了,也可能真的忘記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反省的工夫,所以幾年前、幾天前,甚至剛剛才講過的話,都不記得了。 有時候我自己說錯了話,也有可能記不清楚,當別人指正我時,我都會說:「很抱歉,我真的說錯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盲點,所以需要別人來協助我們反省。如果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自己卻不認帳,反而指責對方胡言亂語,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但是,如果你真是對的,卻遭到他人的糾正,也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對方說對或說錯,當別人指正你時,總是存著一片好心,所以都要對他說一聲「謝謝」,即使對方不懷好意,也一樣要感謝他。因為他願意當面告訴你,而不是躲在背後批評你,就算別人在背後批評你,也要想到,至少對方

南懷瑾先生:細菌是鬼啊!

圖片
南懷瑾先生:細菌是鬼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05447727/posts/pfbid02RrxrDgmYTaRCnFG212uYd7s5M7JG31rxpRSco8wjWncvQpi74mcMDAMWpAKpVrbgl/?mibextid=Nif5oz

般若有五種意義,分為五種般若:(一)實相般若(二)境界般若(三)文字般若(四)方便般若(五)眷屬般若,這五種般若都是般若的範圍,包含了世間及出世間所有的學問知識,直接翻譯為智慧並不很貼切。

圖片
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但是,智慧仍然無法表達佛法高深的含義,所以,保留原音不翻譯叫做「般若」。 般若有五種意義, 分為五種般若: (一)實相般若 (二)境界般若 (三)文字般若 (四)方便般若 (五)眷屬般若, 這五種般若都是般若的範圍,包含了世間及出世間所有的學問知識,直接翻譯為智慧並不很貼切。 什麼是實相般若呢? 就是悟了「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到了無取無證,就是到了成佛的境界,也就是實相無相,沒有境界的境界,就是道之本體。接下來的是起用,起用就不是無相了,而是有相有境界。 什麼是境界般若? 菩薩有菩薩的境界,羅漢有羅漢的境界,作一天功夫有一天功夫的境界,不修行也有不修行的糊塗境界,這就是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悟了道,智慧開了,文字學問自然就好了。 以前在我家鄉,有位打漁的漁夫,一個大字也不認識,忽然跑去出家,拜佛拜了九年,在大殿的石頭上,都拜出了印子來。後來不拜了,跑去睡覺,一睡又是睡了好幾年。醒來以後,又會寫文章,又會作詩。他的詩真好,我早年讀書,開始喜歡的詩就是他的。 另外在四川一個寺廟的方丈,也是個怪人,現在家相,叫作楊剃頭,幫人家剃頭,嘴裏念念有詞,但是,不曉得他說些什麼。 他自己不肯剃度,但是,也沒有家眷,大家曉得他是悟了道的。 人家拿佛經上的問題問他,他都答得出來。甚至,有些讀書人故意拿小說上的問題問他,他也照樣告訴你這句話在那本書上第幾頁第幾行。 人家再問他:「師父啊!你沒有讀過書,你怎麼知道?」 他就瞪起眼睛罵人,「格老子!我沒有讀過書,你們不是讀了那麼多書?你們讀書就是給我讀的呀!」 這是什麼道理? 「非性性有」,一切眾生的心性都相通,這就是文字般若。 那方便般若呢? 方便就是各種方法,包括各種科學、技術、學問、氣功、外道、魔道……等等,你懂得越多,你的方便就越多。 眷屬般若呢?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些屬於眷屬般若,屬於行的部分,屬於道德方面。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圓覺經略說》第六章清淨慧菩薩╱ p. 238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文字般若 #般若 #你懂得越多你的方便就越多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52DybcoZuXQkEGpSTSypZzRmAQ52fgbnpGNLw5hcjPs9XD3NptRBx6

世界上的事情,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環境,有頭腦、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被現實所困。因為透過現實,可以看到未來,透過一點而看到整體。這就是人世間應有的「見地」──「世事正須高著眼」。

圖片
禪宗有一個術語「見地」,所謂見地,前面我們曾經引用過元人的兩句詩: 「世事正須高著眼, 宦情不厭少低頭」。 這就是說,世界上的事情,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環境,有頭腦、有智慧的人都不會被現實所困。 因為透過現實,可以看到未來,透過一點而看到整體。 這就是人世間應有的「見地」──「世事正須高著眼」。 下一句詩「宦情不厭少低頭」,對於正在求學的青年人來說,暫時沒有必要; 如果將來到社會做事,尤其是做官,則不妨參考參考。 不過,做事、做官太講骨氣的話,甚至桀驁不馴,那就不太好了, 有時候需要稍稍低頭時,不妨稍稍低頭,只要不是做壞事,沒有關係,自然可以受益。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離婁》離婁章句上╱ p. 217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孟子 #見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AHTvo8jFLjHCohNzJ1i4YNMmzZXJiSFxQ4C7ter3qKNDw3eq1kyqjftFdRNjEVGrl/?mibextid=Nif5oz

「假使經百劫」,不管你過去生,多少時間,百千萬億年,「所作業不亡」,你所做的行為沒有亡,沒有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做的行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過的事都有記錄的。

圖片
佛說「無主宰,非自然」,沒有什麼閻王、上帝、菩薩、佛作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緣成熟,業報如何。 這裡面的重點是三世因果。 所以佛有一個最重要的吩咐,這個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為和你平常作人做事,過去到現在無數生的行為,累積起來的,這是個動力。 拿現在的話講,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內,這個叫做業力。 前面說過,「造業」包括善、惡、無記三種業。 無記業是中性的,有時候記憶裏沒有,不要認為記憶裏沒有就真沒有,有的,存在的,都會報應的。 所以學佛為什麼要學戒定慧?有個基本的原則,有一個偈語大家注意: 假使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假使經百劫」,不管你過去生,多少時間,百千萬億年,「所作業不亡」,你所做的行為沒有亡,沒有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所做的行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過的事都有記錄的。 譬如,我們年輕時,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歡的事情,永遠不會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識裏都存在的。這就是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沒有忘失過,永遠存在,所以這個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緣會遇時,就受這個果報,生死是這樣來的。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人生的起點和終站》第五講╱ p. 123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戒定慧 #學佛 #三世因果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34pkjCB6fdw41MYFjxXBvX9Byh7ETuxjxVg1gYE23hFmytW7fAbKgYVFmJF59qgiol/?mibextid=Nif5oz

此生唯有用「真信願行」念佛真改習氣,才能永遠的把過去所造的一切業(債)破除掉。且所有冤親債主,也會因我們有走到正路,托福沾光而得到好處,才能真消業、消災、業障礙。

圖片
此生唯有用 「真信願行」念佛真改習氣, 才能永遠的把過去 所造的一切業(債)破除掉。 且所有冤親債主, 也會因我們有走到正路, 托福沾光而得到好處, 才能真消業、消災、業障礙。 (玄一2023_0617_0146 圖文轉載:善知識 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87766562/posts/pfbid02eLayCgXR7oZ1N2wPShCV9vY6wESHfk83rfuu8ivxxDqbw2aoxhXLjkofT3Td4aAYl/?mibextid=Nif5oz 標籤: 靜老說的話,

【臨終這一關,最為要緊】世間有愚痴之人,在父母眷屬臨終之時,立即悲痛哭泣,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不考慮損害亡人。不念佛的人,暫且不要說。即使是志向迫切想往生,臨終遇到這種眷屬,大多都被他們破壞正念,仍然留在娑婆世界。

圖片
🍁印光大師|臨終一關,最為要緊 【文鈔原文】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世有愚人,於父母眷屬臨終時,輒為悲痛哭泣,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不計貽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論。即志切往生,臨終遇此眷屬,多皆破壞正念,仍留此界。 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極。臨終正念昭彰,被魔眷愛情搬動等破壞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親友知識各以己物,令其擔負。擔負過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惡業力所致。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茲因訃至,故發其佛性,及助念之隱義,並夫人事實之大略。以期修淨業者,知所取法焉。  ——《印光法師文鈔》• 陳了常優婆夷往生事跡兼佛性發隱 【白話譯文】 臨終這一關, 最為要緊。 世間有愚痴之人, 在父母眷屬臨終之時, 立即悲痛哭泣, 洗身換衣。 只圖世人好看, 不考慮損害亡人。 不念佛的人, 暫且不要說。 即使是 志向迫切想往生, 臨終遇到這種眷屬, 大多都 被他們破壞正念, 仍然留在娑婆世界。 臨終助念, 譬如怯夫登上高山, 自己的力量不足。 幸而有前面的牽引, 後面的推助, 左右扶持的力量, 就可以登峰造極。 臨終正念分明, 卻被魔眷恩愛情執, 搬動身體等破壞的, 譬如勇士上山, 自己的能力充足。 而親友知識, 各將自己的東西, 讓他來擔負。 擔負的太多, 他力竭身疲, 仰望山崖就退失信心。 這當中的得失, 雖然是由他人而起, 實際是自己在往昔劫中, 成全或者破壞他人的 善惡業力所導致。 凡是修習淨業的人, 應當成全他人的正念, 以及預先為自家眷屬, 開示其中的利害。 使他們各各知道, 重要在於亡人神識 得到安適之所, 不在世間情面, 場面好看, 才可以沒有擔憂啊! 現在因為訃告發來, 所以闡發眾生佛性, 以及 往生助念的隱含之義, 以及夫人事實的大略。 以期望修習淨業的人, 知道有所取法啊! ——如誠法師譯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2jtyWgC9DWKJvHZPz3ckd4Bf4PGNU5oDVRBFbRHmTeL8d3siycDUYbjkCn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父母恩重難報經》

圖片
《父母恩重難報經》 報恩的方法 Mid-autumn Festival 經文節錄 爾時, 大眾聞佛所說 父母恩德, 垂淚悲泣,痛割於心, 諦思無計,同發聲言, 深生慚愧,共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者深是罪人, 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 孝順要及時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 阿彌陀佛🙏 地藏王菩薩🙏 玄一2023_0616_2344 圖文轉載:梁妙音師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2914018674/posts/pfbid09mYSp4UGEqrUjvjE6mj4ekakuXxzFh297zhYCjbuezryR9RzYmN5XwE4XYfVgPJul/?mibextid=Nif5oz

佛學上的「無常」是講現象。就現象而言,因為它容易變化,所以講無常。…天下萬事都在變化,隨時隨地。無一不變,無時不變,無地而不變。

圖片
我經常提到, 佛學上的 「無常」是講現象。 就現象而言, 因為它容易變化, 所以講無常。 在佛學還沒有來以前,原始中國文化雖然講求可久可大的原則,但也有個名詞,那就是《易經》上說的「變化」。 天下萬事 都在變化,隨時隨地。 無一不變,無時不變, 無地而不變。 當你懂了 《易經》這個原則, 算命看相有什麼看頭!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宗鏡錄略講(卷一)》第十七講╱ p. 429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易經 #算命 #天下萬事都在變化 玄一2023_0616_1348 圖文轉載: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YBaYr9ZDsahUCeRDzQTct4tYQBgLibJc7oVGDnGbSUFLUo9zkV7wCHKoTFLN2eCbl/?mibextid=Nif5oz

人生在世,要行正道,「正道就是誠」;許多人學問好,頭腦聰明,喜歡詭道、奇計,這就大錯特錯了。

圖片
我們研究歷史,《漢書》上所說,陳平幫助漢高祖,六出奇計,助漢高祖統一了天下。 當時,張良、陳平、蕭何都有功勞,最後陳平功勞最大; 所以蕭何死後,陳平當宰相,封了侯爵。 但在《史記》上的記載,陳平自己說: 「吾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發,亦已矣,終不復起,以吾多陰謀也。」 奇計是用陰的,如四川話所說,是陰着幹的,違反了道德。 陳平說,我的後代,將來不會有好的果報,功業會被攔腰截斷。 後來果然如此,陳平自己位至王侯,但只傳到孫子一代,功名富貴就結束了, 這是陳平自己的預言。 這是歷史上的例證, 陳平畢竟是道家,學老莊之道的人物,他在人文文化上給我們一個運用上的教訓。 雖說為了國家天下,不能不出奇計,到底為道家所忌。 所以人生在世,要行正道,正道就是誠;許多人學問好,頭腦聰明,喜歡詭道、奇計,這就大錯特錯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老子他說(續集)》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 以奇用兵╱ p. 265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史記 #老莊之道 #陳平六出奇計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hSM6mVicebVf8SHRS9yx9wLXpa79UTkuN5UFg4cgXVXcpLfPQ283bFUikXsYxup1l/?mibextid=Nif5oz

㊙️讀書 培養「明辨是非」的智慧!

圖片
㊙️讀書 培養「明辨是非」的智慧 圖文轉載,感恩分享 2023_0615_1111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uJohdRPVycjYa5XqoUxzNBxDRCsvFTAFxY8xL6WYBG7XpbauTFMUVtA41RDrjqdgl&id=100003139265232&mibextid=Nif5oz

🍁黃庭堅轉世的故事

圖片
🍁黃庭堅轉世的故事 黃庭堅,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他的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黃庭堅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親自為母洗滌溺器(便桶),就是後來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由於他的孝行,被後人選入二十四孝中。 相傳黃庭堅在中進士後,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時他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當他正在午寐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大門,直來到處村莊,看見一個老婆婆站在某門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語,類似呼喊某人的姓名。 黃庭堅趨前一看,看見供桌上擺著一碗煮好的芹菜麵,香味飄溢,黃庭堅不自覺的端起來便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等一覺醒來,夢境仍甚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裡還留有芹菜的香味。 他心中雖然納悶,但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是做了一場夢。 等到次日午寐時,夢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齒頰還是留有芹香味,黃庭堅不禁甚感訝異。 於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門,循著夢中記憶的道路行去,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致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最後終於來到一處人家門前,但門扉緊閉,黃庭堅便前去叩門,一位白髮的老婆婆出來應門,黃庭堅問她,這兩天是否有人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 老婆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非常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時,我都會供奉一碗芹菜麵,呼喊她來食用!」 黃庭堅問:「你女兒去世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庭堅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歲嗎? 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於是更進一步問這婆婆,有關她女兒在生時的種種情形。 老婆婆說,她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女兒在生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信佛茹素,非常孝順,但就是不肯嫁人,後來在二十六歲時,生了一場病死了,當死的時候,還告訴她說一定會回來看她! 等黃庭堅進到屋裡,老婆婆指著一個大木櫃告訴他說,她女兒平生所看的書全鎖在裡頭,只是不知鎖匙放到哪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黃庭堅那時突然記起了放鎖匙的位置,依記憶果然找出鎖匙,等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黃庭堅細閱之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裡,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黃庭堅心中已完全明瞭,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親,於是將老婆婆迎回州衙,奉養餘年。 後來黃庭堅在州衙後園建造一座亭園,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並且自題石碑像讚曰: 「似僧有髮,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人生要在最後看結論,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來。如文天祥就是一個例子,國家無事時,他是一個風流才子,誰看得出他後來竟是一個如此堅貞而正氣浩然的人。所以古人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圖片
人生要在最後看結論, 人要在艱難困苦中 才看得到他的人格, 平常看不出來。 如文天祥就是一個例子,國家無事時,他是一個風流才子, 誰看得出他後來竟是一個如此堅貞而正氣浩然的人。 所以古人說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論語別裁》子罕第九╱ p. 480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人格 #文天祥 #論語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edEgGwGPpsbsuvGY6W7YKJ1GywVcijdnHsAZahmusA9UPbhnr9FnyK2vKL9FLr1l/?mibextid=Nif5oz

【機在目,機在心】人類精神思想的關鍵就在眼睛。當然總的開關、樞紐是在心。

圖片
☀️我國有一部道書《陰符經》,是道家一本很古老的經典。其中有兩句話: 「機在目,機在心」, 人類精神思想的關鍵就在眼睛。 當然總的開關、樞紐是在心。 大自然的現象,陽氣旺的時候,就是晴天,日月光明普照大地;如果陰氣重,則是陰雨,而日月都昏暗了。 在人的身上,不論善念、惡念,只要他心裡念頭一動,雖然還沒有採取行動,他的眼神中就顯露出來了。 如果是個大的好念頭,他的眼神特別好,特別清明;如果心裡有鬼主意、歪念頭,那麼他的眼神就呈現出黯濁閃爍的現象。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離婁》離婁章句上╱ p. 214 #南懷瑾 #孟子 #陰符經 #眼神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pfbid0CoFvq35jRr6xEAHWq8gNCAKtDyE4mUsG3gkLjEu7kdqMaDhkouY3bAv8o22efHchl/?mibextid=Nif5oz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如颱風、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等等,這些天然的災害,有時還可以逃得過;但是自已造的孽,如放、僻、邪、侈這些罪過,如影隨形,逃不掉的。

圖片
《書經》上〈商書‧太甲篇〉說: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 如颱風、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等等,這些天然的災害,有時還可以逃得過; 但是自已造的孽,如放、僻、邪、侈這些罪過,如影隨形,逃不掉的。 「不可活」的「活」,《書經》作「逭」字,就是自造孽所得的禍害,想逃也逃不掉了。 所以《詩經》、《書經》所記載的這些話,就是「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的意思。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公孫丑》章句上╱ p. 226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孟子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3rcnz7JmLFyBdrSE8bDktwVzwhuHS2UpJLUTVz3YpsoSBK4Ag2UT3VeKtVnLHPb9l/?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講述三樁觀音菩薩治病救人的真實故事

圖片
印光大師講述三樁觀音菩薩治病救人的真實故事 第一個公案: 這個感應的故事是在民國初年印光祖師那個時代,民國初年。在幾十年前,在江蘇無錫,無錫在江蘇省。有一個人他叫金昌,他的妻子叫沈雲藻,她也頗通文理,就是說有讀一些書,他這個妻子也有讀一點書,對文章道理也有一些通達。婦人生產也是生命交關,有些婦人生產之後身體特別虛弱,有大病。這個就非常危險,特別有一些婦女生產血崩,那就很危險了。在那個時候醫院沒有現在這麼多,醫學也沒有這麼發達,當時的醫生看到這種情況束手無策,醫生也感到非常棘手,沒有辦法來治。他有個朋友就勸金昌,你不如去祈禱觀音大士,求觀音菩薩來幫忙。金昌他就接受了,就去觀音菩薩大士前去求,求菩薩來加持,讓他的妻子身體能恢復健康。他求了之後,他的妻子病情就有轉機了,本來是很危險了,命都快沒有了,現在有轉機。但是經過一個多月還是沒有辦法起來走路,不能行動,尚難行動。他的妻子也很有善根,聽到她的先生金昌祈禱觀音大士有靈驗,本來她就要死的人,現在能夠轉機活過來,雖然還不能下床、不能走路,她就發一個願說,如果她病好了,終生來侍奉觀音大士。 他的太太發這個願之後,有一天晚上金昌他就夢見觀音大士,妙相莊嚴,向著自己,站立在自己的面前。看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旁邊兩個童子,侍側,站在兩旁。叫金昌的名字。金昌夢到這個夢,趕快跪下去拜。忽然就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夢。他的妻子也同時醒過來。他跟妻子講,剛才做了一個夢,她說她也做了一個夢。他問她:你夢到什麼?我夢到觀音菩薩,他說我也夢到觀音菩薩,夢到的夢都一樣,俱相同。但是他的妻子除了前面的夢境相同,他的妻子又另外見到一個童子拿一枝楊枝,就是我們現在灑淨的楊枝淨水,把水澆在她自己的身上。這個童子一面澆水一面說偈語,說偈,說什麼偈?她快要死了,現在起死回生,這是起死回生的甘露水。起死回生的甘露水怎麼來的?是你一點善心感化來的,感應菩薩來救你的。這個心如果堅定像金石一樣,這一生必定可以登極樂世界。「唯恐塵緣解不開」,但是後面一句,恐怕你這個塵緣現在還解不開,解開就登極樂了。所以她夢到這個夢,身心清爽,病遂痊癒,他妻子的病就好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吃長素了,之前沒有吃素,那個時候開始吃長素念佛了。並且蒐集善惡因果的書來勸化世人。這是一個公案。 下面第二個公案: 鎮海也是在江蘇,方子重,有一個人叫方子重。年紀才十九歲,忽生腸癰,忽然生了腸癰,中醫叫癰,現

【修道的地方不在哪裡,一切在自己的心中】不要特意找什麼清淨地方修道、出家,你心不清淨,哪裡都不清淨,去哪裡都沒有用!道場就是這個道理。

圖片
修道的地方不在哪裡, 一切在自己的心中。 前幾年我要閉關,到處看地方,好多同學、老朋友都要我去他們那裡,有的房子我看了就跟他們說不行。 也有人要送我地,那我還要蓋個房子,等蓋好了,也許我閉關都該改成閉棺了。 忽然想想,自己也傻,還找什麼地方,都市裡就可以閉關,我住的地方門一關就閉關了嘛! 心關了就關了, 到哪裡才叫閉關啊? 所以人家以為我去了一個山頂上,其實我就在都市裡關了三年。 自己把門一關,當天就閉了。 不要特意找什麼清淨地方修道、出家,你心不清淨,哪裡都不清淨,去哪裡都沒有用! 道場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去找什麼廟子? 到廟子你才不妙呢! 一樣的煩惱,一樣的痛苦。 你真妙了以後,嘿! 什麼痛苦的地方都是道場。 注意!這是大乘佛法的要點。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菩薩品第四╱ p. 297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dSpNsVHQ7JHqf6SAjgcbVdiw88JHAJdoTbBbTsZ5f3fxtSM7vaMQcQyzZWTkhzrgl/?mibextid=Nif5oz

現世學佛之人,多有自謂我已開悟,我是菩薩,我已得神通,以致貽誤多人者。一旦閻老見喚,臨命終時,求生不得,痛苦而死,難免入阿鼻地獄。此種好高騖勝、自欺欺人之惡派,切弗染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至戒至戒。

圖片
印光大師開示: 現世學佛之人, 多有自謂我已開悟, 我是菩薩, 我已得神通, 以致貽誤多人者。 一旦閻老見喚, 臨命終時,求生不得, 痛苦而死, 難免入阿鼻地獄。 此種好高騖勝、 自欺欺人之惡派, 切弗染著。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至戒至戒。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Pe64gJffsUj2M9JpaQ3MVHAQd1cNXUjQnLS6SKGjZCsNSwBixpF9XbopwrQaQfHTl&id=100064937580783&mibextid=Nif5oz

現在我們要研究禪學,我先提出兩部佛學最基本的經典,《金剛經》與《維摩詰經》。《金剛經》是佛學出世思想的代表作。《維摩詰經》則是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的代表作。

圖片
現在我們要研究禪學,我先提出兩部佛學最基本的經典,《金剛經》與《維摩詰經》。 《金剛經》是佛學出世思想的代表作。《維摩詰經》則是介於出世與入世之間的代表作。 這兩部經典,影響了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之間七、八百年的中國文化思想, 現在我很誠懇的提了出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已經開始去研究了? 如果要學禪學,這一方面不先打好基礎,只是聽聽禪學,還是等於希求空中樓閣,一點用都沒有的。 達摩祖師對於禪的入手方法,曾提出「理入」與「行入」兩方面。 所謂「理入」,就是透過佛學的經、律、論的智慧結晶而證入無上道; 而「行入」可分兩方面: 一方面就是修「禪定」,其實禪定還在次要,最重要的是「行為」。 這種行為,包括外表的做人處世,以及起心動念,也就是動心忍性之間。 在這些地方要切實的下工夫,否則就變成「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與禪道根本毫不相干。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南懷瑾禪學講座(上)》第二 禪的入手方法╱ p. 39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達摩祖師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u9XA5Y21nKj5EW6fKpifkF2VgYkT6RtXA7C6sG1Ex91fJrVzAKtEoCwyDUMTzNSnl/?mibextid=Nif5oz

《靜老說的話》

🥳免費結緣 🌸 郵寄只限馬來西亞 🌸  📣《靜老說的話》 🌼🌼  ❤️這本書內容可以說是淨宗念佛法門的精要。  ❤️尊敬的『淨空老法師』推崇認可,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朋友不能不看,沒有學佛的朋友也希望您可以看看,淺顯易懂,對您人生有極大的幫助!  📌佛機、法寶的資源得來不易,請根據實際需求才結緣,請盡量播放、學習。 切勿把法寶擱置一旁或當個人收藏,免得浪費資源、妨礙法寶流通。 因小果大, 寧可流傳至破,請勿束之高閣。  想申請的師兄朋友們請點擊以下鏈接填寫申請表格:👇👇👇👇  https://bit.ly/2zHcG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條規:  1️⃣郵寄只限馬來西亞,由於資源非常有限,恕無法提供國外學者。  2️⃣法寶有限,每人只限一本。 申請後需待篩選,資料不全者恕難處理。  3️⃣法寶經費是由發心的大德節衣縮食贊助的,請盡量作一次申請所需法寶,勿在短期內重複申請,以節省郵費。  4️⃣法寶超越了世間一切的珍寶,因為它能令您成佛。 請您用最恭敬的心來申請法寶,以最謙虛的心來學習佛法。 法寶重於學習落實,切莫只用於個人收藏或者消遣佛法。 請珍惜學佛因緣,切勿浪費大德們的護持及自己的福報。  5️⃣懇請大家按需索取、如法修行、恭敬供養,切勿隨意丟棄。 因果自負。  🙏🏻感恩您的合作,阿彌陀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願以此結緣法寶之功德,迴向布施的大德、歷代祖先、累劫冤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願其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淨土、早日成佛。 世界各地疫情仍處嚴峻,為全世界人民祈福,祝願大家平安吉祥,疫情早日消除,病者早日康復。 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感恩諸佛菩薩☸️感恩淨空老法師☸️感恩弘揚正法的大德☸️祈願正法久住☸️我們當遵奉佛陀教導☸️修六和敬普賢十願☸️老實念佛☸️早日成就道佛☸️阿彌陀佛☸️  請按贊關注我們的主頁👍 ☘️馬來西亞法寶結緣區☘️留意下回法寶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pg/malaysiafabao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186861008/posts/pfbid02mYCdG6bUyH

《念佛感應見聞記》林看治老居士篤信佛教,善根深厚,早歲聞本省高僧賦宗法師宣講佛法,體會六道輪迴之苦,即發心學佛,並蒙賴棟樑老居士推薦受業於雪廬李炳南老居士

法寶介紹 :念佛感應見聞記 ​   ​ ​ ​ 林看治老居士篤信佛教,善根深厚,早歲聞本省高僧賦宗法師宣講佛法,體會六道輪迴之苦,即發心學佛,並蒙賴棟樑老居士推薦受業於雪廬李炳南老居士,民國四十一年冬奉雪公恩師之命於台南大仙寺受菩薩戒,自此隨師廣結佛緣,四處宣揚淨土法門,建立弘法道業,度人無數,台中蓮社蓮友多知之甚稔。 ​   林老居士於修行弘法之餘,尚孜孜不倦著有「念佛感應見聞記」,並蒙雪公恩師賜序,自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初版伍仟壹佰冊,迄往生前共再版五十六次,冊數達十餘萬冊,其他各處印行結緣者亦不計其數,可謂廣結西方數萬緣。 ​   「淨業學人要在實踐。如不念佛修行,等同說食數寶,無濟於事,說一丈還不如行一寸呢!」這是雪公恩師經常勉勵林老居士的話。他老人家自行化他,在台中二十年來,宏揚正法,未嘗一日間斷,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度人無數。凡是士農工商乃至一字不識的老太婆或三歲小孩,很多人獲得念佛利益;時當末法,邪說紛紜,林老居士等深慶飽餐法味,唯有依教奉行,以期備足資糧,可以往生安養。同人中有因至心念佛而獲得奇異感應消災解厄者;或一心念佛臨終蒙佛接引示有瑞相者。林老居士不揣愚昧,不計文拙,將十餘年來親見親聞之事實,不可思議的感應,一一記下,以使尚未信佛念佛者,得早信佛念佛;已經信佛念佛者,自勉勉他,倍加精進。見者聞者,咸獲法益。 ​ 🙏線上申請 / 閱讀:(可以合併其他法寶一起申請,減少郵寄次數) https://www.hwadzan.com/archives/44329 ​ 🙏法寶禮請專區: https://fabo.hwadzan.com/ ​ 🙏現場請領地址: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41號2樓之1 (捷運象山線 信義安和站五號出口左轉 約走5分鐘抵達) ​ 🙏連絡我們: https://www.hwadzan.com/about ​ #淨土法門 #李炳南老居士 ​ #淨空老法師 #悟道法師 #華藏淨宗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9702845382/posts/pfbid0B8Vno17DDQwo8Xj2dvbVNzr7eAfJ7rH3YTLqqoPG2N5VzbSbKyDNQdLNoWiXXtxfl/?mibextid=Nif5oz

世界上的人都會講話,但沒有幾個聲音好的,你看許多人講話不是結結巴巴講不清楚,就是話一出就令人討厭,但有些人講話令人聽起來很舒服,或者非常莊重,或者非常有力量,這都是多生累世,口業清淨修來。

世界上的人都會講話,但沒有幾個聲音好的, 你看許多人講話不是結結巴巴講不清楚,就是話一出就令人討厭, 但有些人講話令人聽起來很舒服,或者非常莊重,或者非常有力量, 這都是多生累世, 口業清淨修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p. 92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BGtsxVbEsRhf9Y8vg4UdfGbfS13kBCSGkwhKMCkpzFnXTMw5gumMqEj8W29NfQ7dl/?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生出離心

圖片
印光大師:生出離心 白話文: 古人說:死生真是大事啊,怎麼能不因此而感到悲痛呢!知道生死的可悲,就要尋求了脫生死的方法。這樣,可悲的事就轉化成可樂的事了。若不求了脫生死的方法,只是長噓短嘆,又有什麼用呢!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沒有不預先就做準備的。惟獨對於生死這件事,反倒置之不問。直到命盡,隨業受報。不知道這一念心識,又向哪一道去受生了。人天這樣的善道,只是做客而已;三惡道才是家鄉。三惡道一報就是百千劫,要再生人道天道,則了了無期。由此看來,了脫生死的方法,就不能不急急地追求了。《續編·卷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文鈔原文: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複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續編·卷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1iBYqH3FAb1GW3B8A3VrQ1AgbazmZXXv7HocjBg8VrGR6ZpuCdgxMLPaUFQsRTHl&id=100078541128842&mibextid=Nif5oz

明者,明悟也,明德者,光明之德性也,則人之本性靈光也,靈光人人皆有,此光不能顯者,皆為人欲名利之雲所障蔽,世人若能悟此理,能行用舍之道,則如撥雲見日,靈光自顯,是大學所云,明明德也。

大學經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之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如所先後,則近道矣。 呂純陽祖師 明者,明悟也, 明德者,光明之德性也, 則人之本性靈光也, 靈光人人皆有,此光不能顯者,皆為人欲名利之雲所障蔽, 世人若能悟此理,能行用舍之道,則如撥雲見日,靈光自顯, 是大學所云,明明德也。 新者,革新之義者, 民者,指百姓也, 言既自明其光明德性, 又當推己及人, 使之人人示能以去其舊染之污, 而達明德, 故曰在新民也。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527836017261852/permalink/6081895788522496/?mibextid=Nif5oz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作人;作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綱要,明德、親民、至善,古人叫「三綱」。下面修養的程度有七個階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選定一條心性寧靜的路給自己走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教成什麼樣子? 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 像《大學》這一篇,就確定了中國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 就是教作人; 作人從什麼開始? 從心性修養開始, 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是綱要,明德、親民、至善,古人叫「三綱」。 下面修養的程度有七個階段,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這個「定」不是講靜坐,不必盤腿,隨時站在那裏也好,坐在那裏也好,在生活行住坐臥四個形態之間,就是修養心性的定。 「知止而后有定」, 知止,有定之後呢? 「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才能發生智慧, 「慮」是自己內在的智慧,「慮而后能得」,得到什麼? 得到「明德」了,大徹大悟,見到生命的本來面目,曾子把這種心性修養的成就稱為「明德」。 所以《大學》裏頭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這七個階段就是學問修養的程式。 注意「知」跟「止」這兩個字,人一出娘胎就有個知道的作用,譬如嬰兒生來,肚子餓了就曉得哭,要吃奶;冷熱過份了,他也曉得哭,這個知性是天生的。 但是「知止」,注意哦! 知止並不是說把能夠感覺知覺的這個作用停止了,這就錯了,是要自己引導知性向一個最好的路上走,選定一條心性寧靜的路給自己走。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 p. 124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m.facebook.com/groups/nanhuaichin.fb/permalink/1870571489981091/?mibextid=Nif5oz

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

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 為什麼要持戒呢? 那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結使不再與外界連起來,不再打結了,不准外面打進來,自己也不想打出去。 但是持戒就要定力,所以要修定,打坐不過是修定的一種方法而已! 真正修定要隨時都在定,心中凝住在一點,止於至善,固定在善的一點上, 這時,八十八結使還沒有動搖,要到達智慧發起了,結使才開始有一點點動搖; 等到解脫了幾個結使, 才解脫了思惑。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金剛經說甚麼》第九品╱ p.164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m.facebook.com/groups/nanhuaichin.fb/permalink/1872318029806437/?mibextid=Nif5oz

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孩子的缺點就是父母的缺點。

圖片
我要跟你們講,教育孩子是很困難的。 我做過父母,也做過兒女,而且我受的教育啊,由舊的家塾讀書到新式的小學、大學、軍事學校,文的、武的,這些教育我都受過,也都教過,經驗太多了,深有體會, 真正的教育在反省自己, 孩子的缺點就是父母的缺點。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上)》五、第一堂╱ p. 210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教育 #親子關係 #修身養性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n9apz4DAF5ZeHU7TifUeAd2WHaSsvGkKpA8chDxDWMFUeU3BZ6YC772nwWVc86uxl/?mibextid=Nif5oz

一念真誠的恭敬下來,不要說畫的真佛,就是拜一個木頭,拜一塊泥巴也罷,誠敬的一念專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這叫「因我禮汝」,這並不是拜我啊!佛說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麼?你的心,你的誠敬。

圖片
一念真誠的恭敬下來, 不要說畫的真佛, 就是拜一個木頭, 拜一塊泥巴也罷, 誠敬的一念專心, 你本身就成功了, 就得救了。 這叫「因我禮汝」, 這並不是拜我啊! 佛說的, 是拜你自己。 你自己什麼? 你的心,你的誠敬。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金剛經說甚麼》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金剛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9LCZukR96t54u3qkt2raRGFZwhwmHZuKyzMr1rZGkjze4L5teg1XMZXj9NUEajnol/?mibextid=Nif5oz

講風水,嚴格地講起來很困難,不管陽宅、陰宅、不可能同時有利於全家大小、或全族人口;雖然風水的道理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最重要的還在於修德。俗話說「福地福人居」,有它的至理,你道德不行,再好的風水寶地都沒有用。

圖片
講風水,嚴格地講起來很困難,不管陽宅、陰宅、不可能同時有利於全家大小、或全族人口; 雖然風水的道理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最重要的還在於修德。 俗話說 「福地福人居」, 有它的至理, 你道德不行, 再好的風水寶地都沒有用。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第三講╱ p. 89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風水 #修德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LbH15hjQkZxUcNQTWzc6jRfeuNJRZ84EH9HFoQncGWpD29eaHWmbqXc9eHTeHtePl/?mibextid=Nif5oz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己這樣做,還勸別人也這樣做。那麼,無知的人就不敢輕易譏毀。倘若不能盡自己的本分,縱使有修持,也難與佛相應。而且會招無知的人說,佛法對世道倫常沒什麼幫助。

圖片
印光大師嘉言錄 【修道助緣】 文鈔原文: 須令念佛者,各各盡己之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自行,複以此化他。則無知之人,不敢妄生譏毀。倘不能盡己之分,縱有修持,亦難與佛相應。而且招彼無知者,妄謂佛法無益于倫常世道也。 曆觀古來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學佛得力而來。是以觀經三種淨業正因,第一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師長即有德之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能孝能弟能慈,能令身三,(身三業殺盜淫)口四,(口四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三,(意三業貪瞋癡)通皆是善。如是之人,乃為國家社會之寶。 令彼見者聞者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間事事,皆須以身為本。 況且現在邪說異見,無奇不有。 吾人學佛,若不認真從倫常居心動念處講究。則自己工夫亦難得益。 他人見聞,或生閑議。 是以須要從倫常上講究。 從起心動念處體察。 則本立而道生。 世人見聞,不知不覺相隨而學。 譬如風行草偃,水到渠成矣。 (三編·卷三·複朱石僧居士書一·P824) 白話譯文: 須要讓念佛的人,各盡自己的本分。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己這樣做,還勸別人也這樣做。那麼,無知的人就不敢輕易譏毀。 倘若不能盡自己的本分,縱使有修持,也難與佛相應。而且會招無知的人說,佛法對世道倫常沒什麼幫助。 縱觀古來大忠大孝,深仁厚德的人,多半都是因為學佛得力而來的。 所以,《觀無量壽經》三種淨業正因,第一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師長就是有德之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能孝能悌能慈,就能令身三業(指殺,盜,淫),口四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三業(貪,嗔,癡)都是善的。 這樣的人,就是國家社會的寶貝。能令見到,聽到他的人都受到影響而變善。 所謂 “以言教者訟, 以身教者從”。 世間的種種事情,都要以身為本。況且現在,歪理邪說,無奇不有。 我們學佛,如果不認真地從倫常,從居心動念處講究,不但自己的功夫難以得益,別人見了,也容易非議。 所以,須要從倫常上講究,從起心動念處體察。 則本立而道生,世人見到聽到,不知不覺就隨著學習了。 譬如風行草偃,水到渠成。 ——三編·卷三·複朱石僧居士書一·P824 https://m.facebook.com/groups/492766374146561

【自殺去世的弟弟撥通了法師的電話,各種感應度我們全家發願往生!】

【自殺去世的弟弟撥通了法師的電話,各種感應度我們全家發願往生!】 #回來示現 #奇迹 #往生 #無條件的救度 #瑞相 #見佛 我的弟弟家宏于4月22日晚上選擇以自缢的方式離開這娑婆世界,留給我與家人無限的遺憾、難過及擔憂害怕。其中,最令我無法釋懷的就是“擔憂害怕”,爲什麽呢?因爲我深知地獄的存在,知道自缢的人很難超生。正因爲如此,所以十分擔憂害怕弟弟只能去地獄裏受苦。 由于弟弟與家人是佛教徒,再加上淨真法師(我俗家的三阿姨)的緣故,所以弟弟的後事在其他法師及蓮友們的發心協助下處理得很圓滿。 在台灣金山醫院等待檢察官來相驗大體時,我們在淨真法師帶領下爲弟弟助念。後來聽淨真法師及姊姊說,在醫院念佛的這段時間,時有聽到家宏跟著念佛的聲音。 23日中午11點多時,淨真法師因身體不適而先行離開,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弟弟竟在中午12點34分用他的手機發Line的電話給淨真法師(本以爲是我或姊姊用弟弟的手機打給法師,之後求證,姊姊並沒有撥電話),我想大概是弟弟想要表達對淨真法師的感謝吧。 4月24日早上,在家中佛堂與爸媽一起給弟弟念佛時,媽媽突然情緒很激動,後來聽媽媽敘述,原來是她看見西方三聖顯現(短短幾秒鍾),並看見弟弟(臉部不是很清楚,但媽媽確定是弟弟)頭頂上有粉紅色的蓮花一直在轉,媽媽生怕弟弟不坐上蓮花跟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便告訴弟弟說:“乖兒子,不要挂礙爸媽,不要流連娑婆世界,趕快坐上蓮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此般地一直告訴弟弟,後來媽媽便看到弟弟坐著蓮花(媽媽以雙手拱著蓮花)升上天去了。 隔天(4月25日)下午,淨真法師來家中爲弟弟開示時,媽媽又看見弟弟坐在蓮花上,蓮花一直轉一直轉(弟弟似乎是跟著我們在念佛)。然而,在開示閉目念佛的過程中,我首先是看到一團很亮的黃光出現在高處,之後出現一金色的杖子在斜前方,後來很快速地從黃光裏出現一只手下來的畫面。此外,淨真法師要我協助敲木魚時,我還聞到一股檀香味,但想認真聞時香味又不見了。 5月3日弟弟火化樹葬後,我與爸爸在布置完5月4日告別式會場回程時,爸爸的耳朵裏傳出很清晰的念佛聲,直到快到家時念佛聲才消失不見。隔幾日早上四五點,爸爸睡醒時,看到佛卡上的那尊阿彌陀佛顯現伫立在眼前,持續了幾秒鍾。 即使弟弟用這樣的方式來舍報,阿彌陀佛依然很慈悲地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弟弟的離開雖然令我們不舍,卻也讓我們重新看待人生的目

《為什麼你求什麼沒什麼?》上妙下蓮老和尚說:因為你不知要修好因,光是想求好果,怎能求得到?你只要修好因,到時就有甜蜜的碩果,不求也有。

圖片
為什麼你求什麼沒什麼? 上妙下蓮老和尚說: 因為你不知要修好因, 光是想求好果, 怎能求得到? 你只要修好因, 到時就有甜蜜的碩果, 不求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813533526/posts/pfbid0hYg391yjP6NjJ14KAgwsV3egSBxb9h1t4jPufE6KY58jeYhH55ZHJtbAA3VBoMx4l/?mibextid=Nif5oz 標籤: 高僧大德, 善知識, 妙蓮老和尚, 台灣靈巖山寺

玄奘未出國取經前,曾照顧一髒病乞丐,丐病癒後乃教奘念心經。今吾人所念之心經,為鳩摩羅什所譯。而唐時,玄奘法師未出國前,已有心經字帖,奘師為法忘軀,冒死取經回。在印說法教化印人,名震全印,旅途中九死一生,沿途白日見鬼怪,即靠念心經驅之。

圖片
古人云:生死事大。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是以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君等尚須人押進禪堂,是亦我之影響力不行。平時無行持,不能影響人,誠言教不如身教。然我亦不想作身教。 (編者--師之身教,誠非我等所能望其項背。) 各自放下,放不下,提起來。剛才吃點心的是哪個心?自朝至暮,從生到死,提起的、放下的、笑的、哭的、痛的、都是「這個」。水流花謝,均是如此。 知道了「這個」,時時觀照,時時行之,即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般若威德乃生,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告舍利子:色不異空。 誠如龐居士言:「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空不異色,空的境界亦不可把捉,因念念遷流,諸法無常,空亦會變去,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智境如如,不生不滅。 (時外有爆竹聲)雞鳴爆竹響,即作如是解,如是領會,實無所得,無智亦無得,「無所得」亦無所得。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功夫靠不住;修即有,不修即無。欲求解脫,當靠智慧,於是方可遠離顛倒夢想。 色身痛患,著意更糟,我自有不病痛者,乃靠般若解脫,成佛靠般若;小乘人解脫知見,亦靠般若。 全部佛法在一部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全部大要在心經,心經共二百六十字,心經之要又在何處? (師以香板振威拍桌)就在此一板上。 心經有七種翻譯,玄奘未出國取經前,曾照顧一髒病乞丐,丐病癒後乃教奘念心經。 今吾人所念之心經,為鳩摩羅什所譯。 而唐時,玄奘法師未出國前,已有心經字帖,奘師為法忘軀,冒死取經回。 在印說法教化印人,名震全印,旅途中九死一生,沿途白日見鬼怪,即靠念心經驅之。 自古以來,多少人求經而捐軀。吾等吃現成飯,尚弄不通,尚不精進,愧何如之! 時間:中華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1月29日~2月4日 (農曆歲次庚子正月初二至初八) 地點:陽明山新北投居士林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習禪錄影》╱ p. 133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心經 #放下 #玄奘法師 #大般若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34Kb2ibRvowPNxf3mRboPAUuAaX9ZRV6KWW7T31DP1TQ6wPLkDY1Ut1sVYV7rXQETl/?mibextid=Nif5oz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八個字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女鬼 小心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中國文化 五戒 五逆十惡 內神通外鬼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功夫 古文觀止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玄天上帝 玉歷寶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命的真相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吃素念佛 因果教育 在世人物 地獄 宇宙人生的真相 成語暗藏玄機 朱鏡宙老居士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肉食有毒 自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卡 佛教典籍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知道嗎 妙蓮老和尚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孟子 宗教 往生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法寶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輩圖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故事 星雲大師 活法 相信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修行 冤親債主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理 真實故事 秘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草堂清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國文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智慧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住生心集 無為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傳家之寶 傳家寶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極樂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物皆有靈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嚴法師 道家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壽康寶鑒 禍福 福報 福德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障福障慧 廣欽老和尚 慧淨法師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論語 閱微草堂筆記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憨山大師 歷史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老說的話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蘇東坡 蠟燭 Book Book84000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2024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