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看事情,我們要看到根本,從根本下手,不要從枝末下手。所以教育,根本是身教,言教是輔助。可是我們現在把教育是言教,忽略了身教,本末怎麼樣?倒置。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告訴大家,處處皆是本末倒置。恭摘自《幸福在一念之間》
本末倒置的危害 蔡禮旭老師: 這個世界的問題沒有很復雜,缺了一個東西而已,叫愛。 只要有愛,所有人的問題就能慢慢解決掉了。 所以老祖宗的教育,叫“愛的教育”,我們抓到這個核心點。 真正能讓孩子自愛、愛人,他的幸福就到了,這是真正他這一生幸福最重要的基礎。 所以《弟子規》上告訴我們,“恩欲報,怨欲忘”,一個人的內心,只裝人家的恩,只裝人家的好,所有的不愉快他從不往心上放,那他當然是幸福的人。 我們今天要給孩子這樣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得要先回光返照。 今天我們心裡面都放著誰對不起我、誰很討厭,然後我們自己翻開《弟子規》,“來,小朋友,今天教大家“恩欲報,怨欲忘””,馬上自己就卡住了,講出來的話,真誠嗎?自然嗎?產生共鳴嗎? 很難。 所以教兒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是這樣的人生態度,你不用給孩子講道理,透過自己的孩子在旁邊看自己父母老師與人的相處、談出來的言論,他就學到了。 所以,看事情,我們要看到根本,從根本下手,不要從枝末下手。所以教育,根本是身教,言教是輔助。可是我們現在把教育是言教,忽略了身教,本末怎麼樣?倒置。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告訴大家,處處皆是本末倒置。 比方,教孩子最重要的根本是什麼?“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吧?你們沒念過《大學》嗎?念過吧? 不是university,是四書其中一本《大學》。 所以告訴大家,人沒有深入經典,這一生什麼是本,什麼是末;什麼是先,什麼是後;什麼是輕,什麼是重;什麼是緩,什麼是急,判斷不出來。 誰都知道“至要莫若教子”,一個家庭裡面把下一代教好最重要,大家觀察一下,花多少時間把下一代教好? 所以,“教孩子最重要”叫標准答案,標准答案只在考試卷出現,考完試就忘了。 所以現在有一個現象,成人聽到一些很好的道理,“對對,你講的很有道理,對對對”,對完了,一走又忘了,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為什麼? 因為這些對的道理聽得太少,還起不了作用,不對的這種社會風氣太強了,一下就被拉過去了。 所以,我們看“本末倒置”,這個成語不是說別人的,要反觀我們自己能不能抓到本。 所以教好孩子德行是本,結果我們現在都是告訴孩子: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那他從小就是錢、錢、錢。 錢擺第一位,父母就擺第二位了嘛。 所以重視經濟的地方,就是最不孝的地方,重利輕義嘛。 所以現在有些長輩覺得很無奈,他們說了一句話:我們這一代人,是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