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tri-sahasra mahā-sahasra lokadhātu)
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 當陽玉泉禪寺 2019/03/03 本圖文由畫嫿整理自慧日佛藝博客、敦煌藏經洞公眾號、百度等。 《三界九地之圖》 9-10世紀 規格:213.6 × 29.3cm 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編號:P.2824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 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俱舍論》是公元4至5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俱舍學說流行於7-9世紀,但是看此文獻圖中的書法,則明顯帶有9-10世紀晚唐和五代時期的書風。法國國家圖書館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件文獻,在文獻表面托裱了一層薄絲絹,使得文獻看似絹本。 《三界九地之圖》系一豎長卷,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所謂「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謂「九地」,為欲界的五趣雜居地,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淨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關於《三界九地之圖》的研究文章甚少,其中以胡同慶先生所撰【《三界九地之圖》內容考證】一文最有影響,但美中不足的是該文缺少圖像資料。參考胡同慶先生的精彩內容及其他相關資料,結合法國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P.2824號國寶,隆日試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解」這一稀世珍寶---《三界九地之圖》,以饗諸位同修。但因《三界九地》內容浩瀚廣博,非吾輩所能「詳解」,僅以此「管窺之見」,拋磚引玉而已。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界,這裏指的是一個境界範圍或領域,如同現代語言中的商界、政界。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裏指的是區域或領地。 🌟九地:是從三界中演化出來的。 簡單分類如下: 🔹欲界---五趣雜居地(持五戒、修十善、廣為布施)。 🔹色界---離生喜樂地(修初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