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到哪去,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Where to go after death)
死後到哪去,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 黃念祖老居士: 《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不知生所從來”,生從哪兒來,不知道。(“死所趣向”),死後到哪去?這個事,可是個切身的問題啊。將來要到哪兒去呀?總得有個去處,這不能不想啊!不想,也得有個去處啊。人不總想挑個好點的事,挑個好點的地方,挑個好點的結果嗎?都要挑挑揀揀嘛。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 這到哪兒去呀? “不仁不順”,沒有仁愛之心,不是和順。“希望長生(不老)”,所以這幫人一聽說練氣功祛病延年,這已經就跟瘋了一樣,多少人就跟那兒練哪,一群一群、一對一對的。他就是想多活,留戀這個肉體,希望在世間上再多喝幾杯。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你很慈心去教訓他、去勸他,他不肯信。(“苦口與語”),苦口婆心的跟他說話;“無益其人”,對於這個人一點好處也沒有,他聽不進。 “心中閉塞”,他心中是一個滿器,他那個瓶子有個瓶塞,你往裡頭擱甘露,你擱不進,閉塞。“意不開解”,就是這個意識裡頭,他堅持己見,不能開解。 “大命將終”,等到壽命完的時候。這個時候悔恨和害怕都來了,“交至”。 (“不豫修善,臨時乃悔”),不預先修善,到臨時你再後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在後頭再悔,你來得及嗎? 這個就說這第五樣了。 所以“天地之間”總起來,這個“五道分明”啊,這五種道路很明白啊。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修善得福,修惡得報。你來生這個善惡所做的,都得了福跟禍,都有。所以,來生乃至有福又有禍,相接著而來的。因為這一切,咱們眾生所做的都不純哪,所以往往好著好著忽然間壞了,壞著壞著忽然間又得點好事,這就是因果很錯綜在裡頭。 “身自當之”,都是你自己來承當。沒有誰能替你的。 該生病、該開刀,甚至於要受種種折磨。甚至於有人身上插五根管子,插了很久很久。這位法師插了五根管子,插得不可耐,就拔掉,太痛。拔掉之後,別人又給塞進去,這麼長的管子都是血。這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