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別人都幫不上忙,什麼明師一概幫不上,就是佛坐在你面前,也沒辦法,否則佛的公子,以及佛的弟弟阿難,也不需要修行了。人只有自救、自度,任何人救不了你。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星期五, 11月 26, 2021 一切別人都幫不上忙,什麼明師一概幫不上,就是佛坐在你面前,也沒辦法,否則佛的公子,以及佛的弟弟阿難,也不需要修行了。人只有自救、自度,任何人救不了你。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如何修證佛法》❤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追蹤設定→動態消息→點選「最愛」。#修行 #佛法 #釋迦牟尼佛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4327811997273239/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周玉山先生臨壇,痛恨兒孫不孝:「你們不聽大師的話,置我苦難於不顧,藉著機會只管自己大吃大喝,大講排場,殘酷殺生。我一生為官清廉,卻因為你們這幫不孝,害我死了也不得太平!生前所有功德抵消光了還不夠我償還命債!」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月 01, 2023 兩江總督死不瞑目 民國十三年,曾任兩江總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 他的兒子周緝之與大師素有交往,寄來訃文。 大師得知後,回信特別關照辦喪事不要用葷菜,否則會害了亡者。 周公子接信後,不以為然,乾脆不管,將辦喪事的權力交給族人。 辦事的人個個貪吃,哪裡會贊成用素齋? 於是大擺筵席,在天津辦了四千多桌。過完年遺體回鄉,先後又在南京、蕪湖及鄉里開辦。 大孫子還在揚州開弔。這五次辦喪,所殺生命,不計其數。 說起來,子孫們辦這麼多桌都是為悼念長輩,認為這樣就是孝道,人活著要面子,死了也要光彩。 他不知道為了所謂的面子,把亡者害慘了。 安葬完周老先生,子孫回天津,請來扶乩者, 周玉山先生臨壇,痛恨兒孫不孝:「你們不聽大師的話,置我苦難於不顧,藉著機會只管自己大吃大喝,大講排場,殘酷殺生。 我一生為官清廉,卻因為你們這幫不孝,害我死了也不得太平!生前所有功德抵消光了還不夠我償還命債!」 兒子痛哭流涕,後悔不已,決定在天津建一座大寺院以彌補罪過,卻因趕上打仗,沒辦成,只好結結小緣,供來往行者有個落腳點。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致郭輔庭居士書》 《妙蓮老和尚說故事-兩江總督死不瞑目》 林瑞碧讀後心得摘要: 「五次辦喪,所殺生命,不計其數」。 「子孫們辦這麼多桌都是為悼念長輩,認為這樣就是孝道,人活著要面子,死了也要光彩」。 「他們不知道為了所謂的面子,把亡者害慘了」。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bUbyuE37HjAwFRPU8SFKALeKU2rdSdU89xGShteKNWMgQFWpyFkdoFssc1wNWmctl/ 印光法師文鈔 閱讀完整內容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11, 2024 文章分類 ▶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 《可許則許》陳海量居士著 - Respond to requests ▶ 《了凡四訓》- Liaofan's Four Lessons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玄天上帝】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阿彌陀佛語錄】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高僧大德】 ▶ 《印光大師文鈔》 ▶ 【淨空法師語錄】 ▶ 《廣欽老和尚》 ▶ 【南懷瑾先生】 ▶ 《曾仕強經典語錄》 《玄一讀經修定》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閱讀完整內容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3月 13, 2023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 清淨無為。 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閒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閒在家裡,你閒不了啊! 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 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 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會享! 學佛的人要先能明瞭這一點。 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 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的清淨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 真福報那麼難求嗎? 非常容易! 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這一節為什麼插在這個地方呢? 因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來的,要瞭解到三心不可得這個境界很難; 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 佛學的基本第一步,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 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閒,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閒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閒暇滿,他自己反而悲哀起來。 所以說,「顛倒眾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金剛經說甚麼》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p. 324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真正的福報 #清淨無為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xuwMRex6VggFk4LAjLrjz8F9HYvwm8xe2rK1Lcgvapoz6qBWkQsEEWHNYxWH9PC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南懷瑾先生, 金剛經說甚麼, 福報, 清淨, 無為 閱讀完整內容
南懷瑾先生:兩岸統一是必然,關鍵在哪里?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31, 2025 南懷瑾先生:兩岸統一是必然,關鍵在哪里? 某聽眾:我以前讀過您的書,我記得您在一篇文章裏面講過一段話,您說從一九八四年開始,中華民族有三百年的好運,但是我覺得中華民族前途最大的變數是臺海兩岸對立的局面。我知道南老先生您曾經為臺海兩岸的和談做過貢獻,我想請教您從歷史的眼光或者世界的眼光,給未來臺海兩岸的出路指一條明路。 南師:這個問題我想不是你我兩個人可以討論的。首先我告訴你,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由太平天國時期開始,受盡了欺淩,受盡了侮辱。實際上,由乾隆、嘉慶開始,這個民族開始走到衰落的路。拿中國五千年文化另外一套計算命運的方法,好像說命運使然。到了一九八四年以後轉運了,如果根據這個法則,照統計算出來,是有二百多年的好運。比方而言,也許未來會超過康熙、乾隆的時代。 至於國家的統一是當然的事;而國家的統一在文化。我早三四十年前就告訴青年人,你們不要迷信英文,趕快學中文,將來漢語會變成世界第二種語言,中文變成世界第二種文字。我講的這個預言都兌現了。 你看,從一九八四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的太平。你們年輕人不懂,我們從小到現在,經歷太多的戰亂。像我,雖沒有親自看到推翻清朝,但是挨到邊的;跟著是北洋政府的內亂,還有北伐的戰亂,都是內亂了;又跟著是對日本的抗戰;緊跟著是兩兄弟兩黨的爭論。我們是這樣過了一輩子。 這連續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當年我們小的時候也有過太平的日子,但是很多老百姓沒有飯吃,那個痛苦、饑餓的狀態很嚴重。現在固然還有貧困地區、邊緣地區,但比過去好多了。你放心,一定會統一的,看我們怎麼樣努力了。 ——《南懷瑾講演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方人對於思想、文化侵略的嚴重,還不大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每一個國家對於這一點都懂了,在戰略上先侵奪對方的意志,先把敵人的思想意志變更。在人類文化的戰爭史上來說,到這幾十年來,他們才真正懂得運用這個道理。 拿中國歷史來說,我們中國自南北朝以迄清代,經過好幾次的外族入侵,為什麼中華民族始終站得住,外來的民族結果都被我們的文化所同化?就因為文化力量的偉大。 有個哈佛大學的教授來問我,全世界的國家亡了就亡了,永遠站不起來,唯有中國經過好幾次的大亡國,但永遠打不垮,永遠站得起來,理由在什麼地方? 我答覆他說,關鍵在一個很簡單的名詞“統一”,文化的統一,思想、文字的統一。... 閱讀完整內容
「看破紅塵」就沒有煩惱了?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4月 13, 2023 📖「看破紅塵」就沒有煩惱了?|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早期從印度引進翻譯成漢文的禪修相關經典,大致上仍然是修習九次第定的方法。因此,在六祖惠能之前的中國禪師們,大都是澗飲木食,獨居深山或者是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所謂的「訪道尋師」,多半就是走入山林之中,跟隱士型態的禪修者學道。此與後來興起的禪宗風格,是大不相同的。中國禪宗強調的是,當下要把自我心中的牽掛、執著,徹底放下,當下便是解脫的自在人,叫作頓悟。悟什麼呢?實際上就是悟到用無我的智慧,因應一切的狀態。 例如,常有人說要「看破紅塵」,這原本是一句禪語。紅塵,指的是煩惱,包括貪瞋癡慢疑等等的心理現象。之所以被形容成「紅塵」,因為煩惱能為人帶來心火,是發動燥熱的能量,所以稱為煩惱火,又叫作無明火,而火焰的顏色是紅的。塵,是指塵勞,心裡有煩惱的塵,就會感到勞累,就像是一層塵埃,把清明如鏡的心遮住了,由於看不清楚鏡中的影像,所以勞累,除去了塵勞,心鏡便是清明開朗的,便能發揮如實反映的作用。也就是說,煩惱本來不存在,只要能跳出自我中心的價值判斷、利益衝突、利害得失和種種牽掛,就不會有煩惱了,這叫作「看破紅塵」,實際上就是頓悟。 因此,禪宗主張以「悟」為重,「悟」了以後,「定」的功能便會伴隨悟的力量一起呈現出來。真正開悟之後,自己的心就不會隨波逐流,不受威脅、利誘、恐嚇等等狀況所影響,因此也沒有怨恨、恐懼、懷疑等等心理現象產生,這叫作頓悟成佛。佛的意思是「覺」,看破了紅塵煩惱,就是覺。 ---本文摘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佛法 #煩惱 #悟 #看破紅塵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8179304/posts/pfbid0XN9TbfugGtGF6qvcevQ4Vsm36fYSD8S8sddeh7s8V4Kkz8gagjw6vjkGdXq1Ges2l/?mibextid=Nif5oz 閱讀完整內容
「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Digital Buddhist Library and Museum)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4月 01, 2024 🎊慶祝臺大佛學資源數位化30周年🎉邀請您蒞臨【臺灣佛學資源數位化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襄盛舉!#歡迎轉貼分享 1992年,恆清法師在美國接觸到如日方升的網際網路,開啟了運用電腦科技建構佛學資料的想法。 1995年,恆清法師在臺大創立「佛學網路資料庫」,現稱「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 1998年,CBETA(現稱: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成立,古老的佛經從紙上躍入網路,其後佛學資源數位化蓬勃發展,佛學電子辭典和數位大藏經等相繼而生、廣傳全球。現在上網便得以遍覽群經,運用搜尋便可查找各種豐富文獻,佛學研究藉助科技力量更加方便快捷。佛學資源數位化走過精彩30年;放眼未來,AI盛潮正風起雲湧,我們又要如何面對挑戰並掌握契機呢? 【臺灣佛學資源數位化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雲集全世界頂尖專家學者,探索佛學數位化發展並開拓佛學數位資源新視野。歡迎您蒞臨春暖花開的臺大校園,和我們攜手前進AI世代,乘上佛學研究的新浪潮! 🎯研討會日期:2024年4月18日至19日 🎯研討會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網站:https://www.lib.ntu.edu.tw/events/2024_DBR/ 🎯報名:https://forms.gle/M4PaKpsUActoJ6uD9 (4/8截止) 👉主辦: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 👉協辦:臺大佛學數位圖書館、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 ➡此為實體會議,名額有限,快按下分享,邀集善友一起來報名吧! ➡備註說明:4月20日僅限邀訪學者參加,不開放報名 #臺大佛圖 #研討會 #佛學資源數位化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66rX55HJHVrbjuDGfRVzjwndX2YtrsQkSDf6JSTaBMhpxWZ67fuHXm54DdbTrUySl&id=100064720867752&mibextid=Nif5oz 1999 年10 月,由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陳維昭教授與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正式締約,擴大佛學網路資料庫之內容與工作範圍,並正式更名為「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Digital Buddhist Library and Museum)。 閱讀完整內容
題目:無佛緣之人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4月 10, 2023 題目:無佛緣之人 佛家常言:「佛渡有緣人,不渡無緣人。」在幻化聚散的相對因緣中,雖然降生了諸佛神聖,然而卻無有良機因緣來感化、救渡無佛緣之人,非是諸佛無慈悲的救世心腸。 爲此之故,自久劫以來,諸佛菩薩廣發大悲誓願及菩提心,不惜身命,願代一切眾生苦,皆是為了救拔此無緣又無明的眾生。誠如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普賢菩薩之十大願力,地藏菩薩地獄成空的大誓願力,及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應現等,在在顯發出諸佛菩薩悲願的典範。 記得,恩師亦常慈悲開示:「生世中的悲哀者,莫過於無佛緣之人」,何以如是明澈地警覺示醒於眾?因為從未親聞佛法者,一生中只知迷戀於世情世物,貪圖世間的諸欲享受,既不知為何而生,終將歸於何方;更不知如何得到真實的妙樂;何以會招來苦難災劫。 佛本是無上妙靈妙覺,人人本具圓足之清淨性,若無佛緣者,即斷失自覺妙性,難能淨化諸垢塵境;難解心地中之憂結煩惱,無法應機發用其聖妙靈智,因而隨業造化、隨波逐流,生生世世淪墮於紅塵業海之中,苦痛難量! 佛法中百福俱集,含藏萬寶,若能適機賜贈於人,可以令其得到萬慧、萬樂。若離背殊勝的佛緣,即同失去妙靈的慧力,不能運用本自具足的如來種性,永難深入內證靈明的真機,更難求證大自在的淨妙樂境。 將福慧無窮的寶藏,棄之不用,生生世世甘受困境之遮障!宛如離開安穩地而於火輪中旋轉不息、煎熬、苦逼,實屬可悲復可憐! 有些眾生在此生中能夠善生爲富有、大福、大貴之人,卻缺乏佛智佛種之圓善因緣,不知富中更作大福;福中更求佛慧,在福消之後,將永遠在三界中受盡愛縛的牽纏,難脫難解。 蓋因富足於身,擁權於手,因而不分任何事境,不計一切代價,在在處處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求,而恣意縱慾於世情;茫然大享五欲之世樂,無法制心一處,調伏心性。更難心懷聖智正見,自我隨意主宰,以剔除潛藏的業因。由於此一世的無明造作,自招後來生世中無數的罪障。一生虛度,空耗時日,坐失造作大福緣的良機,忘卻解決生死大事的大道,與行持諸種功德事業的大任。 雖曾集榮華富貴於一身,英名蓋世一時,在俗世眼中,是人人所競相稱揚羨慕之焦點目標,然而又何曾發下絲毫的心思,關懷內在靈識的未來歸處?何嘗稍息、靜定地關心自己:能否攝注心力於開展自己的慧光智力? 徒令心性之王,常年因競馳物欲而昏眊;飄浮不定,居處無常;而隨緣變異,隨業妄作,自纏自縛! 相反地,於生世中若淪爲貧窮薄福者,由於少有現世之財富福報,以致難求安居... 閱讀完整內容
【要緊之極】千萬不可以在沒死以前,以及剛剛斷氣,就為他擦身、換衣、哭泣。這些行為,都是拉他下海。世間人以此作為行孝。實際上,這是破壞亡者的正念,不能往生,反而令他墮落,罪過如同殺死親人(Extremely important) 作者: 玄一 - 星期三, 5月 29, 2024 印光大師:要緊之極 你父親年紀已經七十多歲,在這個危險的世道,固然應該全家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 如果他的陽壽未盡,也可以因為助念功德,令他得以快速痊癒。 只是不可以只求病好,不求往生。如果他的壽命已盡,就失去了生死大事的利益了。應當為你父親一心助念。 他能念,就隨著你們念。不能念,就一心聽你們念。 凡是要緊的事, 應當事先問。 不要緊的事, 一概不可以提起。 如果有志誠懇切的居士,應該請幾位來。同你們分班相續不斷的助念。一直念到斷氣之後,還是一樣的念。如此接連再念八個鐘頭,才能停止念佛。 又千萬不可以在沒死以前,以及剛剛斷氣,就為他擦身、換衣、哭泣。這些行為,都是拉他下海。世間人以此作為行孝。實際上,這是破壞亡者的正念,不能往生,反而令他墮落,罪過如同殺死親人,要緊之極。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WsseWtLbRDbD3THZzECxB9ZkDLCU9W7jXrTEzJz3NFKRYUCkt45oyp3HkaLUzC6Yl/?mibextid=Nif5oz 要緊之極 英文 (Extremely important) 極為重要 閱讀完整內容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如果你對生命和人生有所困惑,讀一讀弘一法師的智慧,他一生的經歷和思考,將會給你帶來深刻的啟示。(There is nothing to let go)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31, 2025 ▪️1、獨處,是為了不陪他人演戲;不爭,是為了放過自己內心;遠離,是對傷害最大的鄙視;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沒有關係。不遠不近的關係,適合所有情感。因為與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會是一場災難。 ▪️2、天若欠你,天必還你,你儘管善良,福報在來的路上,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你的這一場人生,就已經贏了大半,其餘的上天自有安排。 ▪️3、這輩子你最愛的人,就是上輩子最愛你的人,來的都是「債」。要還,還要還得乾乾淨淨,離開就是還清了。即使錯是別人的,業也是自己的。前世不欠,今生不見;若是相見,定有虧欠。 ▪️4、人生不過三萬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沒有永恆,時間一到,該老的老,該走的走。臨了空空,沒你也沒我,無一物帶走。我們最終只是時間的過客,何必執念。努力過後,得失隨緣,自在隨心。 ▪️5、靜中藏了一個爭字,越想爭,心越要靜;穩中藏了一個急字,越急躁心越要穩;忍中藏了一個刀字,越忍越要看清事態;忙中藏了一個亡字,越忙越要照顧好自己。 ▪️6、所有的勢運都講究一個時機。時機未到,莫怨,莫念,莫琢磨;要忍,要容,要堅定;時機到了,莫貪,莫傲,莫自大;要穩,要靜,要隨緣;你必須跌入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站上從未達到的高峰。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7、人生沒有什麼不能放下,執著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8、當你的修為越來越高時,就會真正開始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他們處在一個不同的能量頻率中,顯化出不同的狀態,做了不同的選擇,有了不同的語言和行為。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會生出真正的愛和慈悲,也就會允許接納,理解,包容以及真誠。 ▪️9、緣分本來就稀薄寡淡,相伴一程已是萬分感激。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只要同行的時候是快樂的,就是好的相遇,至於怎麼走散的不重要。如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 ▪️10、人有千面,心有千變,見人少說話,見事少摻和,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修好自己的心,立好自己的德,世人所爭不過人間一碗煙火,偏偏這碗人間煙火,燎盡世人千般惆悵,萬般滄桑。 🍁弘一大師曾說: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報。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請不要疑惑,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 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 閱讀完整內容
當前諸行只是一個目標——求生淨土,這即是萬法歸一。- a goal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12月 15, 2023 當前諸行只是一個目標—— 求生淨土,這即是萬法歸一。 #黃念祖大德 #谷響集 https://www.facebook.com/61551602082133/posts/pfbid02VuRjEG3ut2Fzt93sTAcyN8Q898PKpqGgQFxHd9ZPgaVHadTXnkaHrNknFXepi5arl/?mibextid=Nif5oz 夏老師說: 「我不念彌陀念阿誰。」 我不念阿彌陀佛還念誰呀? 這個道理想通了, 你不這麼做不行啊。 #黃念祖大德 #莖草集 https://www.facebook.com/61551602082133/posts/pfbid02QbZgYB6LeUWpeXgYAUUWgajGxAgprUt9Fh62bPstZLQnKLRuxN5AXvX7W7vnkQ1Pl/?mibextid=Nif5oz 一個目標 a goal 閱讀完整內容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11, 2024 文章分類 ▶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 《可許則許》陳海量居士著 - Respond to requests ▶ 《了凡四訓》- Liaofan's Four Lessons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玄天上帝】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阿彌陀佛語錄】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高僧大德】 ▶ 《印光大師文鈔》 ▶ 【淨空法師語錄】 ▶ 《廣欽老和尚》 ▶ 【南懷瑾先生】 ▶ 《曾仕強經典語錄》 《玄一讀經修定》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閱讀完整內容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月 07, 2024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1、如果想讓自己的能量場乾淨起來,就不要隨意與他人產生糾纏。記住一句話,我尊重你的命運,更理解你的局限,無所謂你的行為。不要輕易渡人,哪怕你的修為已經很高了,也不能輕易渡人,包括你今生的父母,你要做的是,讓他們做他們自己,而你不要受到影響和消耗。不要試圖成為救世主,尊重他人的命運,理解他人的局限,無所謂他人的行為。渡己才是渡人! 2、當你的心變的很冷漠,又開始獨來獨往,眼神愈發的堅定,做事殺伐果斷,一心只想著怎麼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個身披鎧甲的你重生了。心若不死,則道不生,倘若窮途末路,那便勢如破竹。能百毒不侵的人,都在曾經傷痕累累,能笑看風雲的人,都曾千瘡百孔。 3、你必須熬下去,是必須,當你熬過去了之後,你就會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失去興趣,包括你心愛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一個人走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是多麼的無助和崩潰,熬過去了,你就會變得無所畏懼,蛻變,才能讓自己強大,涅槃,才能讓自己重生,逆風,才能讓自己翻盤。成大事者做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不要急躁,慢慢熬。 4、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一百年之後沒有你,也沒有我。生命如此短暫,沒有時間爭吵傷心,也沒有時間焦慮抑鬱,斤斤計較。你要相信,人會負你,但因果不會,快樂是真諦,健康才是目的。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無緣不能渡。天道無常,順其自然。 5、什麼是真正的善良?不是放生,不是捐款,也不是做公益。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尊重他人;泰山崩於前,而不形於色;不傷人也不自傷,不製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情緒穩定,和顏悅色,在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持戒;更是頂級的善良。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善,而選擇不善。他的惡,天會判,由他自己來承擔,你的善,自己修,由你自己來負責。 6、凡是脾氣溫和的人,福氣深厚,活的都快樂。凡是脾氣狂暴的人,福氣淺薄,活的都痛苦。人這輩子所有的福氣,都藏在自己的脾氣裡。不要讓你的脾氣擋住了你的福氣。別忘了,一念嗔恨起,百萬瘴門開。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當內心平和了,福氣也就來了。 7、停止討好所有人,停止去貶低自己,你沒有任何義務為了溫暖別人燃燒自己。不要活在過去,你活在過去的每一刻,糾結過去放不下,都是在浪費你現在的生命。餘生很貴,要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過自己喜歡...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1月 01, 2024 《玄一讀經修定》: 廣欽老和尚 蓮池餘馨之四:①念佛是了生死之行②居士修行以念佛為穩當③在家學佛以念佛為根本④修持淨業 超越輪迴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很少人一輩子都享福,有多少福享就有多少苦!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如何看待毀謗?】你們不要難過,他罵的是我,我是應該挨罵的,因為我業障重,拜佛不夠,修行不夠,我真是對不起大家。我也對不起那一位法師,讓他起煩惱,我要向他求懺悔。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 :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卻不知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 ▶ 閱讀完整內容 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痴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 ▶ 閱讀完整內容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是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罣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的期中考?斷你的名聞利養,救你的法身慧命!… 楞嚴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當狂心休息下來的那個休息處,就是覺悟菩提。~文:道證法師 ▶ 閱讀完整內容 ▶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顯示具有 廣欽老和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廣欽老和尚 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台灣佛教法師之《廣欽老和尚》(大家公認的開悟者) 閱讀完整內容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星期六, 1月 22, 2022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原創 花海雲裳 2021-06-12 09:52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雨 這本書讀完後,揣摩出了這幾句話:人的思想、行爲方式、習慣來源於外界有形的 榜樣 ,以及身邊人的潤微細無聲的 言傳身教 ,還來源於文化學習以及從自然中提煉出的自然法則。 其中身邊人的影響藏於日常的一言一行、一飯一粥、一個溫暖的舉動、一次棒喝,這些在當時沒那麼大的反映,往往要到了一定年紀回頭望望時,才小結出某個轉折點或者某項關鍵素質的根源。比如本書中提到的: 一。大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在 稻盛 的父親的家鄉有不同的 宗教 , 他們在用“ 對看不見的事物的敬畏之心 ”、 “ 對萬事萬物的感恩之心 ”的觀念教育着大家,然後他當時也去了去。 稻盛 跟着父親去學了一次,就在心中種下了一粒 種子 。 一顆有敬畏心的種子 。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1. 從父親不貸款經營紙廠的事件中深刻裏闡明瞭父親的“ 不貸款主義 ”, 稻盛 將這個好習慣繼承了下來。 2. 從母親日益爲相親買剩下的菜或紅薯的事件中 總結 出“ 現在需要多少就買多少 ” 以及 身毫不猶豫地 利他 。 3. 六年級時, 稻盛 指正勢利的老師的不公正行爲被老師污衊時,是父親包容認可了 稻盛 ,讓他明白了“ 正確的事,一定能得到認可 。” 三,文化的洗禮與傳承,順應天道 1.在 稻盛 小時候患上結核病的時候。 他碰巧讀了《 生命的真相 》這本書,其中有幾句話對他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有一句是 “ 在我們的內心有一塊磁鐵,一直在吸引着周圍的劍、手槍、災難、疾病、失業等東西 。 ” 還有一句是,“ 心態是命運的雛形 。現實世界的所有事,必然跟這個雛形一致 。 爲了能吸引來內心向往的事物,必須要內心的渴望永不停歇,一直懷抱着希望和熱忱 。 長時間持續專注於意念,就能變成吸引必要事物的磁鐵 。” 這段 經歷 讓 稻盛 深信一點: 所謂災禍和逆境,只要積極加以克服,就會對人生大有裨益 。 繼而 稻盛 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精神面貌會決定現實世界,這也提醒了 稻盛 ,一定懷抱善念,並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 稻盛 下定決心,一定要懷抱一顆 良善之心 走下去。 這些在他內心萌芽的東西,日後成了促使 京瓷 和 KDDI 成功的源泉。 2. 稻盛 讀了 安岡正篤 著作的《 命運與立命 》 思考 後着人... 閱讀完整內容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作者: 玄一 - 星期三, 6月 12, 2024 弘一法師說: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 父母是什麼? 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 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 要善待你的母親,因為她下輩子不會再來,她的大半生都是為你而活,也少跟媽媽說一些難過的事,她幫不上,更睡不著。 也一定要善待自己,因為當你成為母親之後,你也幾乎只為孩子而活。 父母是什麼 英文 (What are parents?) 什麼是父母 標籤: 弘一大師,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孝道, 孝養父母, 父母, 靠山, 無怨無悔, 從不求回報, 善待自己, ◼️推薦閱讀: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色難》─孝順的故事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最難。」 《地藏經》是佛門孝經 《孝經》 《百孝經》 閱讀完整內容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星期六, 2月 03, 2024 智慧,我們要注意, 「知」在東方文化裏並不是知識。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 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研究 佛學 ,就看出來了。 照 梵文 的音譯,「 般若 」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 智慧 。 當時我們翻譯 佛學經典 中的《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 其中的波羅密多、般若都是梵文譯音。 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什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密多經》呢? 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 五不翻 , 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 為 五不翻 中的一種。 現在對外國學生上課,就常有這種情形。 譬如「 境界 」一詞, 外文裏就沒有這個字,勉強翻成「現象」,但並不完全是境界的意義。 「現象」是科學上的名詞, 「境界」是文學上的名詞。 譬如說有人常引宋代 辛稼軒 有名的詞句: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就是境界,若隱若現。 再說詩的境界,如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好境界! 如改作「飛機轟轟對愁眠」那是噪音不是詩了。 李後主 詞的名句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若是「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 那就沒有境界了。 這是講文學的境界。 如把境界翻成現象,就只有「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才是現象。 又如中國文字的「氣」如何翻譯?西方文字不同,氧氣、氫氣、瓦斯氣,究竟用哪一種氣來代表? 中國字就不同了,一個「電」字,就有許多的妙用。 在外文就不得了,現在外文有十幾萬字,真正常用的幾千字而已。 外文系的學生可不得了,新字一年年增加,我看照這種情形下去,七八十年以後,誰知道要增加到多少字,將來非毀棄不可。 而中國只要一個「電」字就夠了,發亮的是電燈,播音的是電唱機,可以燒飯的是電鍋、電爐,還有電影、電視、電熨斗,只要兩個一拼就成了,誰都懂。 外文可不行,電燈是電燈的單字,電話是電話的單字, 所以他們的物質越進步,文字越增加,增加到最後,人的腦子要爆炸的。 所以現在中文翻外文,就是採音譯的方法,然後加註解。 我們過去的 翻譯 ,不像現在,尤其南北朝佛學進來的時候,政府組織幾千個第一流的學者,在一起討論,一個句子原文念過以後,然後負責中文的人,翻譯出來,經過幾千人討論,往往為了一個字,幾個月還不能解決。 古人對翻譯就是那麼慎重,所以佛法能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的人學了三年英文,就中翻英、英翻中... 閱讀完整內容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4月 07, 2023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弘一大師摘自《有部律》 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縱然得到也不要,為避免禍害,成全功德,有利與大家享受,仔細想想道理不難明白。 人在世間一切享受夠用就行了,衣服夠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 住房能遮避風雨就行了,不必大廈別墅。 我見過很大的豪宅,設備豪華,在裡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壓力,所為何來? 聰明人應不作糊塗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V2NkuneEqvYbGVAN2NuoNsGE8ekpWXuf7hYPYhYMGZzgMhYPKfYd6hScGEWAZXql/?mibextid=Nif5oz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2月 03, 2023 《印光法師文鈔》 Record Of Great Master Yìnguāng's Collected Writings' Essence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讀誦【全14集】 (悟勝法師恭讀) - YouTube https://youtu.be/thaNvJjoQd0?si=IY3qSkEj-kZpcBsK 【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如是說。五戒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閱讀完整內容 【只有永斷葷腥,才是真理實義】肉食有毒,這種毒素是動物被殺時的瞋恨心所聚結產生的。所以大凡瘟疫流行,素食者很少傳染。另外,肉是穢濁的食物,食後血液污濁,神智昏迷,發育快而衰老早,最容易使人生病。(Meat is poisonous) 閱讀完整內容 念佛人得了重病怎麼辦?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閱讀完整內容 【破見比破戒罪更重】印光大師:我如果騙你,就是佛騙人。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依照佛的意思和你說的緣故。佛豈有騙人的道理嗎?你應當完全捨棄從前的下劣知見之心,就一定能夠得生西方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世間人所做的事,都是落井下石的事 - 《印光大師文鈔》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是暢說佛陀本懷最徹底的大法。㊙️淨土法門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淨”字。淨極則光通達,如果不是到了妙覺菩薩的境界,此一字難道就那麼容易承當嗎?(pure land) 閱讀完整內容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爲成就此事而已。…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迫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 閱... 閱讀完整內容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作者: 玄一 - 星期二, 2月 06, 2024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長壽(第一福) 第三章 富貴(第二福) 第四章 康寧(第三福)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第六章 善終(第五福) 第七章 結語(感言) 第一章 引言 一、五福的意義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和《洪範》。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於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註:《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書經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二、哪有十全十美的福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清貧悠閒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遇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和四福——「好德」。有著生性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三、最悲慘的遭遇 一九八零年六月三日的報紙,報導了一個非常可憐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本省花蓮縣的瑞穗鄉。 謝蓮清今年四十一歲,住在花蓮穗鄉國光北路一0二巷十七號,平常以小工為職業,家境十分貧困。他的妻子徐秀英,現年三十六歲,夫妻一共生了八個子女。 十七歲的老大謝榮興,因為到台北去學技藝,不幸於今年五月二十三日上午被摩托車撞死。更遺憾的是,謝家的子女,除了老大是正常人以外,其他七個弟妹都是白痴。老二謝惠珠今年十五歲,老三謝坤升十三歲,老四謝坤成十二歲,老五謝坤芳八歲,老六謝坤龍六歲,老七謝明志四歲,老么謝瑞蘭只有兩歲。謝家的老大死了,剩下七個癡呆的弟妹。 然而,謝媽媽本人... 閱讀完整內容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0月 22, 2023 三世因果歌(國語) - YouTube https://youtu.be/S5Pc4CC-bEU?si=3-TEBNnsAkiUDCVM 《佛說三世因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爾時。 阿難陀尊者。 在靈山會上。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 遶佛三匝。胡跪合掌。 請問 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閻浮提。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多生不善。 不敬三寶。不重父母。 無有三綱。五倫雜亂。 貧窮下賤。六根不足。 終日殺生害命。 富貴貧窮。 亦不平等。 是何果報? 望世尊慈悲。 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 與諸大弟子言。 善哉。善哉。 汝等諦聽。 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 一切世間。 男女老少。貧賤富貴。 受苦無窮。享福不盡。 皆是前生因果之報。 以何所作故? 先須 孝敬父母 。 次要 敬信三寶 。 三要 戒殺放生 。 四要 念佛布施 。 能種後世福田 。 佛說因果偈 。 雲。 富貴 皆由 命 。 前世各 修因 。 有人 受持 者。 世世 福祿 深。 善男信女 聽言因。 聽念 三世因果經 。 三世因果 非小可。 佛言真語 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