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的態度很重要,要怡吾色、柔吾聲,講話的語速要適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所以,凡事都要取其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平常就要下功夫注意自己的言語速度,遣辭用句是否清晰。講話的方法,是“凡道字,重且舒”,就是抑揚頓挫要表達出來。言語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可太快,不可太慢。

從小教子辨善惡

蔡禮旭老師:

我的外甥,她的母親也是在孩子三歲多就開始教他讀《弟子規》,然後講解《弟子規》讓他了解。結果帶他到外面跟其他小朋友交往,當其他的小孩如果惡言對別人,甚至還動手打人,我的外甥看了就會拉拉他母親說:“那個小孩不可以打人、這個小孩不可以罵人。”為什麼他會這樣判斷?教導《弟子規》所起的作用。

譬如,你教孩子孝是對的,你教孩子孝是善,他能否知道什麼是惡?不孝。當你教他友愛兄弟、尊敬長輩,他知道這是善,他知不知道什麼是惡?不敬、不悌。當他知道謹慎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是善,他同時也就知道什麼是惡。當他知道愛人是善,他自然就會知道什麼是惡,所以孩子就會善惡分明。善惡分明,他就會有所取捨,取善捨惡。

親師配合善教子

有個孩子早上起床後,刷牙洗臉,在那裡磨磨蹭蹭耽擱時間。因為現在的牙刷上面有圖案,牙膏也有很漂亮的圖案,所以孩子一邊刷牙一邊玩耍。母親看到他這樣繼續下去,一定會遲到,可是也是按兵不動。到了學校以後,確實遲到了,母親就看著他上樓去。結果兒子沒有去參加升旗,因為其他同學都去升旗了。媽媽就想,這孩子一定會被老師批評。中午的時候,孩子回到家裡來,一看到孩子的臉上沒有任何的慚愧,也就警覺到老師沒有處罰、沒有批評他。當天下午,母親就打一通電話給老師,跟老師說:“我兒子今天遲到了。”老師一聽完,馬上對家長說:“沒關系,沒關系。”結果母親就回答說:“怎麼會沒關系?很有關系!孩子遲到假如不馬上跟他說,他就養成壞習慣。”結果這位老師就說:“我還以為你是打電話來要跟老師解釋孩子為什麼遲到。”接著家長就跟老師說:“你要好好批評、處罰他,讓他有所警覺。”結果老師回答:“這個年頭還有家長來討批評、討處罰的,已經不多見了。”老師一邊笑也答應說:“好好好,我下午一定好好批評他。”

下午放學回家,孩子一進到家裡,立刻去找鬧鐘。為什麼要找鬧鐘?明天不能遲到。立即把指針轉到六點半,心裡才比較安心。母親一看,就走過來跟孩子說,你現在調六點半,待會吃飯的時候鬧鐘就響了;你要吃完飯,等過了六點半以後再去調整,明天就會響。所以,孩子也學習到,鬧鐘是十二個小時的,一天有兩個六點半,應該吃完飯才去調鬧鐘。以後他都是自己起床,自己安排時間,不遲到。而且他無論到哪裡,都帶著自己的小鬧鐘,常常按時間自己起床。因此,在教育中,慎於始很重要,孩子第一次犯錯,你能糾正他,他終身受益。對於珍惜時間,也要掌握機會來教導。

說話的方法—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很多人常常會說:“我跟這位朋友聊天覺得很舒服。”就是他的言語態度適宜。有些朋友會說:“我跟這個人聊天,我的心跳就很快,靜不下來,愈聽愈慌張。”這就是講話者的語速太快了。

講話太急躁,速度太快,聽的人跟不上就會慌;或者你吐字、抑揚頓挫不清楚,很模糊,對方會聽得很吃力,怕把你的話聽錯或者聽不清楚,讓自己失禮。講話太慢了,聽的人覺得心臟都快要停止了,這樣也不行。

所以,講話的態度很重要,要怡吾色、柔吾聲,講話的語速要適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所以,凡事都要取其中庸之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平常就要下功夫注意自己的言語速度,遣辭用句是否清晰。講話的方法,是“凡道字,重且舒”,就是抑揚頓挫要表達出來。言語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可太快,不可太慢。

《弟子規》也提到“尊長前,聲要低”,但是“低不聞,卻非宜”。言語當中的中庸,尊長前不可以大聲喧嘩,但是跟尊長講話也不能講得太小聲,讓尊長問:“你說什麼?”這樣也是不禮貌。

我們訓練過孩子講話嗎?假如沒有訓練,突然他要去應征的時候,你一定會很著急孩子連話都不會講。所以,表達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當孩子跟你溝通,對你提出一些要求時,他講得不清楚,就要糾正他:“再講一次,你剛才講得太快,要慢一點,媽媽沒聽清楚。”要求他不斷去修正自己講話的語速與抑揚頓挫。要有耐性的教導,很多講話的習慣都是點點滴滴磨煉出來的。你能堅持耐性,孩子往後跟你講話,就能調整到很平穩而且適中的狀態。 

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89638107891680&id=132449523610556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八個字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女鬼 小心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中國文化 五戒 五逆十惡 內神通外鬼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功夫 古文觀止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玄天上帝 玉歷寶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命的真相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吃素念佛 因果教育 在世人物 地獄 宇宙人生的真相 成語暗藏玄機 朱鏡宙老居士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肉食有毒 自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卡 佛教典籍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知道嗎 妙蓮老和尚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孟子 宗教 往生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法寶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輩圖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故事 星雲大師 活法 相信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修行 冤親債主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理 真實故事 秘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草堂清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國文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智慧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住生心集 無為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傳家之寶 傳家寶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極樂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物皆有靈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嚴法師 道家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壽康寶鑒 禍福 福報 福德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障福障慧 廣欽老和尚 慧淨法師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論語 閱微草堂筆記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憨山大師 歷史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老說的話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蘇東坡 蠟燭 Book Book84000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太上感應篇》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主講: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Lecture on Happy Life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讓自己翻篇(Let yourself turn the page)

【佛的慈悲是平等無差別的】只要真誠專注,誰念都是一樣有效的,有些人會說:「請師父來念比較有效,我又沒有功夫,念起來沒有效!」這樣想,「信願」已經有問題了,不但沒有「信自」──信自性佛力,「對佛的認識」也有問題了。(Buddha's compassion is equal - without distinction)

☯道究竟是什麼?道是無形無相,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作用。也就是O──有那種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這都是從 O性中生出來的。(What is Tao?)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為什麼在中國能發揚光大?釋迦牟尼佛不是偏心,對中國人特別喜愛,不是的。主要是中國人有儒家跟道家的教育基礎,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

修行也就是六個字「生處熟,熟處生」。就是念佛往生這件事,咱們老想不起來。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要想生處變熟,你就是老提這一件事很容易變熟。

老實、落實、直心、真誠、心甘情願、心裡有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名相雖不同,但皆是「信願行念佛」的代名詞。 (Namo Amitabha)

道證法師:要弄清楚往生的條件──別盡搞些不必要的行李(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for rebirth PureLand)

【不彰人短】人積陰德,可以用嘴巴積陰德,每天可以贊歎很多好人好事。但每一天也可以用嘴巴造很多的罪業。所以人要積厚德,一定要先從口德開始修起。(kind)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2024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佛說三世因果經》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