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真誠靠格物,改變內心即修行丨《群書治要·禮記》

恢復真誠靠格物,改變內心即修行丨《群書治要·禮記》
 ​
 ​“誠”是我們本有的真心。 

但是習性障礙了真心的顯現。所以只要克服習性,真心就可以恢復


那麼從哪裡入手? 

那就是要從格物入手。 
格除物慾和習性,
智慧才能夠顯露

格物,就要格除貪、嗔、痴、慢、疑和成見。 

比如說“貪”,與人相處的時候,斤斤計較,就無法達到真誠。 

當心中生起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懂得換位思考,也無法達到真誠。

夏蓮居老先生
曾經引用禪宗祖師僧璨大師的話說:

“煩惱起於愛憎,愛憎起於分別。

是以《信心銘》雲: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煩惱都是源於愛憎之心,所以成就大道並不難,不過是格除人的分別、愛憎之心而已。 

有喜惡、愛憎的感受,就是愛憎和分別的心。 

當人們把分別、執著、愛憎的心格除,那麼真心就會洞然恢復,明德和智慧也就會顯現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面對何種境緣,人們都應該修煉自己不起愛憎和分別的心,而且要常懷恭敬一切的心。 

當人在挑剔外在的境緣時,其實就失去了真誠。

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想改變外在的環境,認為換一個工作、換一個團隊,甚至換一個另一半,就能夠改善狀況,但是卻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 

因為“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一切的外境緣分
其實都是自己心顯現的結果。 

所以古人說,
“智人除心不除境,
愚人除境不除心。”

一個人在境界當中起分別、起愛憎,就會增加他的煩惱習氣。

而有智慧的人不向外求,他知道問題全部出於內心,緣分都是自己內心的感召和變現,只要不斷地放下分別、執著,境緣就會自然好轉。 

所以
人要有能力
去轉變境界,
而不是被境界所轉

古人說:
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沒有絕對的壞事和障礙。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看起來不好的境緣,實際上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我們的心分別、執著,有了愛憎,所以才有了好壞之分

如果能夠把一般人看起來不好的境緣,轉變為好的境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面對順境和好的人際關係,人們就有貪愛之心;面對逆境和不好的人際關係,人們還有厭惡、還有憎恨,這就說明人仍有嗔心。 

所以,如果面對一切境緣都能夠充滿感恩,就不會產生好惡,也不會逃避


學習傳統文化要時常冷靜反省,自己的境界是否有提升,提升了多少,改掉了哪些習氣? 

修行要在生活中來勘驗,

歷事煉心。 

如果五年、十年過去之後,自己的貪、嗔、痴、慢不僅沒有逐漸淡化,反而越來越嚴重,那麼學道就學錯了。 

對人不分別、不愛憎;對事,當下就是最好的安排,全心全意地、真誠、慈悲地去面對,這樣人的境界就會很快提升

修道就是修這顆心
看人們內心放下了多少,是否歸於清淨、平等、覺悟,而不在於人背了多少經典。 

如果僅能背誦很多經典,而不能夠按著經典去做,這就是《弟子規》上所說的“長浮華,成何人”,徒增了人的虛榮之心。 

比如我們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論語》、把《詩經》中的話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毫不相關,這就不是真學問,這就很難得到真正的利益。

所以修行就是要在生活中養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愛憎之心。 

所有的境界都是上天的安排,

都是在考驗人們最嚴重的習氣

比如說,

一個人情執很重,那他就會往往遇到一個境界,考驗他是否還有對感情的執著;

🔥一個人很愛生氣,就會總遇到容易生氣的境界,考驗他是否還會動怒,還有嗔心;

一個人做事畏手畏腳,就會遇到沒有退路的境界,讓他只能破釜沉舟

所以人不分別,
就得大受用;
不挑剔境界,
要從內心下功夫,
這就是
智人除心不除境”。 

愚昧的人恰恰相反,
只是一味地
抱怨外在的境界,
而沒有觀照自己內心
是否含有
貪、嗔、痴、慢、疑
成見
這就是
除境不除心”。 

這樣,即使外在的境界發生改變,

但是同樣的問題還會依然再次出現。 

因為什麼? 

因為你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過關,

就像你考試總是沒有考及格,

所以同樣的題目就要一考再考。 

原因在哪兒? 

在於沒有改變自己的內心


@玄一自性自度
㊙️改變命運的鑰匙
深信因果,懺悔業障;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八個字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女鬼 小心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中國文化 五戒 五逆十惡 內神通外鬼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功夫 古文觀止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玄天上帝 玉歷寶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命的真相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吃素念佛 因果教育 在世人物 地獄 宇宙人生的真相 成語暗藏玄機 朱鏡宙老居士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肉食有毒 自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卡 佛教典籍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知道嗎 妙蓮老和尚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孟子 宗教 往生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法寶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輩圖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故事 星雲大師 活法 相信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修行 冤親債主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理 真實故事 秘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草堂清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國文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智慧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住生心集 無為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傳家之寶 傳家寶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極樂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物皆有靈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嚴法師 道家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壽康寶鑒 禍福 福報 福德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障福障慧 廣欽老和尚 慧淨法師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論語 閱微草堂筆記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憨山大師 歷史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老說的話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蘇東坡 蠟燭 Book Book84000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求生西方的人,不能怕死,如果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可以今日要死,卻不願死?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貪名利就掛礙名利之事,不會清淨。◎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則智慧生,智慧生則無明盡。(When wisdom arises, ignorance ends)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讓自己翻篇(Let yourself turn the page)

老實、落實、直心、真誠、心甘情願、心裡有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名相雖不同,但皆是「信願行念佛」的代名詞。 (Namo Amitabha)

【佛的慈悲是平等無差別的】只要真誠專注,誰念都是一樣有效的,有些人會說:「請師父來念比較有效,我又沒有功夫,念起來沒有效!」這樣想,「信願」已經有問題了,不但沒有「信自」──信自性佛力,「對佛的認識」也有問題了。(Buddha's compassion is equal - without distinction)

一切都好,沒有啥不好的,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心裡才能經常充滿法喜,心裡才能清淨,才無煩惱,才不生氣恨人 。沒有這好那壞之分,也沒有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一切都隨緣,心裡就安心踏實 。

要知道身、口、意三業都惡,就是莫大的惡,若三業都善,就是莫大的善。至於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您就要擺事實,講道理,依照《安士全書》等善書所說,為他們講演,讓他們漸漸相信因果,繼而深信佛法,最後能夠往生西方,了生脫死。

【不彰人短】人積陰德,可以用嘴巴積陰德,每天可以贊歎很多好人好事。但每一天也可以用嘴巴造很多的罪業。所以人要積厚德,一定要先從口德開始修起。(kind)

【往生條件──「信」和「願」── 只在一念之間,不必外求】如果該有的條件有,就必定能往生極樂。信和願都不是外在的條件,不必去求別人,只是自己內心的問題而已,只是觀念問題,一念之間而已。

求生西方的人,不能怕死,如果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可以今日要死,卻不願死?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2024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