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要認得什麼是妄念】如果這個沒有空掉的話,什麼都不要談。如果把這一念打空了,身心打破了以後,那就可以證到真如,所謂明心見性,立刻到達,頓悟就是悟那一個。這點要注意。(This should be noted)
▋你看嬰兒沒有知識,沒有分別心,那個狀態就是意識的根本作用。比如我們求空的這一個妄念,也正是意識的根。所以我們打坐用功除妄念,都是用功錯了,知道嗎?拼命在那裡想把思想壓下去,把它空了,想把它停掉,叫作去妄念,完全錯了。所以用功用了幾十年都白用了,那個真正妄念的根還在。
縱然我們坐在那裡,而且曉得自己功夫作得很好,很清淨,那個正是妄念。
那個接近於嬰兒境界,
可是那還是妄念。
在中國文化裡,那個東西叫「情」。孔子在禮記上分類為性與情,在禮記的第一篇,開頭就是關於修道:「毋不敬,儼若思。」這是中國文化,定慧都在內,宗教也在內,人生隨時嚴謹、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亂的修養。
這個「思」並非思想的思,而等於佛法說的: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裡,這正是禮之本也。
所以「東方有聖人,西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不過這些都是在上古時代傳下來的,同一個來源。「性」,人的本性,不談先天後天之別,善惡之別。
比如有人天生愛說話,有人半句話都不說,這個性是怎麼帶來的?
中國文化告訴我們,是「天命之謂性」帶來的。第二個,「情」,這裡有一個問題:中庸為何只提喜怒哀樂四樣?本來是七情六欲,為什麼只提四情呢?而且還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又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為什麼只提四樣呢?喜怒哀樂是情不是性,情也是阿賴耶識種子帶來的,有些人天性是喜的,有些人天性是怒的,有些人天性則是哀的或樂的。
情是根據什麼來的?它與心理、四大、五行──心肝脾肺腎等生理稟賦,都有關係。大家打坐沒有弄清楚,以為把第六意識思想空了就是,那是不相干的,那還不算妄念,那只是妄念上面的浮念。那個容易去,念頭把它空了很容易。你覺得我還坐在這裡,眼睛閉著,裡頭清清淨淨的,就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大家打坐作功夫,那個不在內守幽閒?不然就是宋朝大慧杲禪師所講,後世曹洞宗參禪的毛病:默照邪禪。哪個學佛學道作功夫不是在這裡頭搞?我們這些情都沒有去掉,還是充滿了喜怒哀樂。
佛說情這個東西,就是業力的一種,業根。後來理學家講氣質,你的氣質不變化,怎麼成道呢?所以一定先要把這些認識清楚,大家應該先檢查出來,盤起腿來在那裡幹什麼?多數只是心理狀況的自我玩弄而已,與修道毫不相干,多少人在其中玩了幾十年。
所以我們自己不能不檢討,以為自己正在作好人、作好事、修德性,實際上都是在性情中玩弄自己而已。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就要認得什麼是妄念。
楞嚴經卷四裡頭的那句話:覺明為咎,就是妄念。
一個妄念就包括了五蘊、八識、八十八結使。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盤起腿來,自己偶然把思想排除,清淨了一下,好像沒有浮面的思想,以為這個叫作無妄念;那是大錯而特錯。
你那個浮面的思想排除開了,覺得自己坐在那裡,好像很清淨,那個正是大妄念的根本。
所以如果這個沒有空掉的話,什麼都不要談。
如果把這一念打空了,身心打破了以後,那就可以證到真如,所謂明心見性,立刻到達,頓悟就是悟那一個。這點要注意。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如何修證佛法》第廿五講╱ p. 454
#性與情
#南懷瑾老師語錄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2CLNgcDwmo4PU2pcvsewEguhXXWngRHB8E3dzyig7f3Vfvnzcs2fEeqezWhM4epl&id=506095209444956&post_id=506095209444956_pfbid032CLNgcDwmo4PU2pcvsewEguhXXWngRHB8E3dzyig7f3Vfvnzcs2fEeqezWhM4epl&mibextid=Nif5oz
這點要注意 英文
(This should be noted)
這應該要注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