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是「修來的」,不是「貪來的」。】《金剛經》教我們要「應無所住,行於佈施。」要用清淨、平等的心供養,這樣和佛性才能相應,佛性無限的福報,才會自然顯現。
佈施如果附帶不合理的條件,是可以不接受的。
這是為了要幫助對方,捨棄不好心念的做法,讓他真正安住在佈施的善法中,使他能夠得到真實的功德,得到最大的福報。
如果送別人東西以後,心裡還一直惦記著,很執著於對方是否有留著用?
這不但沒有放下自己的執著,反而更加執著那件東西,還有執著自己,等於是要求別人要特別注重你。
像這樣雖然是有佈施,但是完全都沒有放下自己貪愛、執著的煩惱烏雲。
再次看到那件衣服,還覺得那件衣服是「我」送的,是「我」做的,這可以說心裡,根本就沒有將它佈施、捨出去。
這樣不但沒有放下對東西的貪愛、執著,還增添一層對佈施的執著,甚至也增加對人、對師父的執著。
有人還說東西若是送給持戒的師父,或是得道的高僧,就會比較有福報,這就是再加一層「貪求福報」的貪心。
廣欽老和尚在世的時候,大家都說他是得道的高僧,若是能供養他,就會很有福報。
因此就發生了一種事情: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寒冷,很多人都同時送帽子供養老和尚。
第一個人就要求老和尚,要現場戴他送的帽子,這樣他才會有福報,老和尚恆順眾生,就接受過來戴上。
後來每個人看到這樣,都有樣學樣,要求老和尚一定要戴他所送的帽子,
還說:
「師父,你有戴他的,沒有戴我的,這樣我會沒有福報,你也要戴我的才可以。」
老和尚實在很慈悲,一切恆順眾生,非常有耐性。
因為大家都這樣要求,老和尚那天差不多就換了二三十頂的帽子,讓大家歡喜滿願。
後來他也很無可奈何就笑笑的向大家說:「你們看我像不像老尼姑?」
大家都笑了出來,可能覺得自己會很有福報,所以都很高興。
但是我們冷靜用理智想想看,這種做法,是不是一個恭敬三寶的佛教徒,應該有的?這到底是去佈施、修供養呢?
還是去叫老和尚修忍辱行,忍耐眾生種種無理的要求呢!
上面戒文有提到,要以使沒有信佛的人生起信心,已經信的人,增廣信心的心態,來學習持戒。
但是我們仔細來體會一下,大家如果都用這樣的要求和做法,會不會讓一個還沒有信佛的人,覺得我們佛教徒很奇怪、很不理智,
為什麼會要求師父,像是一個模特兒般作時裝表演,來讓自己得到福報呢?我們的供養若是附帶這種的要求,難道真的會有福報嗎?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好不容易有因緣親近一代高僧,沒有用恭敬心求他教導,指點我們的錯誤,讓我們能改過修善,只是把他當作是一個衣袈、帽架,要求他要穿我們送的衣服,戴我們送的帽子,好讓我們有福報。
他就像時裝表演一樣,一頂換過一頂,給大家欣賞,要是沒有稱眾人的意,大家又會生起計較的心。
到底我們是去修供養?
還是去修「計較法門」,專門計較人我是非呢!
◎我們要很注意,自己的發心若是稍微有偏差,果報就會差很多。
就像射箭要射出去的時候,如果沒有觀察好,方向有所偏差,那射出去的箭,就會離目標相差很遠很遠。
老和尚真是非常慈悲,而且又很有定力,「恆順眾生」又耐得住煩,但是我們親近他時,是不是有去了解他的慈悲,好好跟他學習呢?是不是有學到他恆順眾生,以及忍辱的一片苦心呢?
如果我們親近師長,沒有學習到他的精神,只是一直無智的去要求師長,要順我們的意,滿我們的願,讓我們有福報。
這樣的用心,
難道是正確的嗎?
相信大家都很聰明,冷靜想ㄧ想就會明白。
還好當時還沒有要求老和尚要一直戴著,不可以送人。
否則,一次戴三十頂帽子,一輩子要每天戴著,這樣妥當嗎?
其實,並不是特別去供養什麼人,才會比較有福報。
◎《金剛經》教我們要
「應無所住,
行於佈施。」
要用清淨、平等的心供養,這樣和佛性才能相應,佛性無限的福報,才會自然顯現。
要知道,福報是
「修來的」,
不是「貪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414071299/posts/pfbid0PTbpVc562b47iUJPVWe7QXbj9ceWCFgZq1RfKpsJzLhGwFdXnvvFWaFzbEuDTTa7l/?mibextid=Nif5oz
標籤:
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