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tri-sahasra mahā-sahasra lokadhātu)

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

當陽玉泉禪寺
2019/03/03

本圖文由畫嫿整理自慧日佛藝博客、敦煌藏經洞公眾號、百度等。

《三界九地之圖》
9-10世紀
規格:213.6 × 29.3cm
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編號:P.2824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

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俱舍論》是公元4至5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俱舍學說流行於7-9世紀,但是看此文獻圖中的書法,則明顯帶有9-10世紀晚唐和五代時期的書風。法國國家圖書館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件文獻,在文獻表面托裱了一層薄絲絹,使得文獻看似絹本。

《三界九地之圖》系一豎長卷,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等;所謂「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謂「九地」,為欲界的五趣雜居地,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三禪離喜妙樂地、四禪捨念清淨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關於《三界九地之圖》的研究文章甚少,其中以胡同慶先生所撰【《三界九地之圖》內容考證】一文最有影響,但美中不足的是該文缺少圖像資料。參考胡同慶先生的精彩內容及其他相關資料,結合法國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P.2824號國寶,隆日試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解」這一稀世珍寶---《三界九地之圖》,以饗諸位同修。但因《三界九地》內容浩瀚廣博,非吾輩所能「詳解」,僅以此「管窺之見」,拋磚引玉而已。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界,這裏指的是一個境界範圍或領域,如同現代語言中的商界、政界。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裏指的是區域或領地。

🌟九地:是從三界中演化出來的。

簡單分類如下:

🔹欲界---五趣雜居地(持五戒、修十善、廣為布施)。

🔹色界---離生喜樂地(修初禪)、定生喜樂地(修二禪)、離喜妙樂地(修三禪)、捨念清淨地(修四禪)。

🔹無色界---空無邊處地(修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地(修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地(修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地(修非想非非想處定)。

下面我們由下至上,分成八段來進行解讀:

1 虛空與三輪
2 地獄之門
3 須彌山
4 欲界六天
5 色界十八天
6 無色界四天
7 三界九十八煩惱
8 詳解三界九地

✨1【虛空、風輪、水輪、金輪】

位於畫面最下方的幾排條狀,一條淡淡的粗獷的筆觸以示風輪;風輪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虛空;風輪上方的波浪狀內有一些水紋和水渦,以示水輪;水輪上有兩排圖案,每排有五個房屋狀圖案,這可能表示金輪。

三界九地之圖是一個立軸,讀解應該自下而上,其基礎在最下部,一切依託於虛空、也來源於虛空,虛空之上有風輪、水輪、金輪,是依據《俱舍論》第11卷的文字描述所繪製的。

《俱舍論》卷11 云:「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其量廣無數,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輪深,十一億二萬,下八洛叉水,餘凝結成金,此水金輪廣,徑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周圍此三倍。」

論曰: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有風輪生廣無數,厚十六億逾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設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起大雲雨澍風輪上,滴如車軸積水成輪,如是水輪於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逾繕那。」

以上為虛空三輪段

✨2【地獄之門】

地獄位於下部金輪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畫面中央是一大廡殿形建築,屋頂有一對鴟吻。殿前和兩側繪鐵門,殿前鐵門上橫掛一鎖,殿兩側鐵門上各豎掛一鎖,另外繪城牆狀的圍牆。

畫面左側圍牆前繪一鬼(已模糊不清) ,上方豎寫榜題「鬼趣」; 右側圍牆前繪一馬狀動物,上方豎寫榜題「畜趣」。殿前鐵門下方亦繪一大廡殿屋頂,上有鴟吻一對。

畫面上方中央有豎寫13行榜題,從右往左為:

劫八無間一中劫六千七極炎熱半中

劫四號叫四千五大號叫八千六炎

熱萬一等活壽五百歲

二黑繩一千三眾合二千六青

蓮花七紅蓮花八大紅蓮花一

炮二炮烈三蠍哲沾四哧哧凡五

虎虎凡百年除一粒後後倍

二十安頁部陀壽量婆一訶麻壽

為一晝夜壽量亦同彼等活等

上六如次以六天為火唐煨屍糞鋒

刃烈河增上七木奈洛迦八

增皆十六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此段榜題的後半部份與《俱舍論》頌文完全吻合,只是個別字有誤。不僅榜題與經文頗吻合,其圖像亦是依據有關經文所繪,如圖中地獄的鐵牆鐵門畫面兩側是「畜趣」、「鬼趣」。所謂趣,即眾生所往之國土。《俱舍論》卷8曰:「趣謂所往。」「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即畜生,畜趣、鬼趣亦稱畜道、鬼道。

以上為地獄段

✨3 須彌山

【九山八海】

九山八海位於地獄的上方,圖像是以須彌山(亦稱「妙高山」「蘇迷盧山」) 為中心,周圍繪七圈黃色環狀以示逾健達羅山、伊沙馱羅山等七金山,七山之外有一狀似圍牆的鐵圍山,七山與鐵圍山之間繪四大洲。九山即須彌山、七金山和鐵圍山,九山之間即八海。

🔹1、須彌山腳---九山八海四州

上述畫面的中心豎寫一行榜題「七金山」。畫面左上側(鐵圍山外) 豎寫三行榜題,從右往左為「安頁濕縛羯奴手毗那怛迦山尼民達羅山逾健達羅/ 山伊沙馱羅山去曷地洛迦山須達梨舍那於大州等/ 外有鐵圍山前七金所成蘇迷盧四寶」。

四大洲位於七金山與鐵圍山之間的鹹水海內。

南瞻部洲繪於畫面下方,狀如車,其上豎寫榜題「南瞻部州」;

東勝身洲繪於畫面右側,狀半月形,其上豎寫榜題「東勝申州」;

西牛貨洲繪於畫面左側,狀圓月形,其上豎寫榜題「西牛俱州」; 

北俱盧洲被圖中須彌山所遮擋,所以本圖中未繪出。

依上述風輪、水輪、金輪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州構成的國土,稱為一須彌世界。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須彌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

🔹2、須彌山腰---日宮、月宮、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

【日宮、月宮、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

位於九山八海上方,須彌山山腰左右兩側。日宮在右側,圓形,內繪一三足烏,其上豎寫榜題「日宮」;月宮在左側,圓形,其上豎寫榜題曰「月宮」。

《俱舍論》卷11 云: 「日月迷盧半,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沒中,日出四州等。」

日宮和月宮。日宮在右側,圓形,內繪一隻鳥,俗稱金烏,金烏形象原為二足,西漢後期演變為三足,此後二足與三足並存,推測為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神鳥烏鴉,為區別於世間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故稱三足烏。該圖金烏居於日中,有二足,其上豎寫榜題「日宮」。

【日宮】

日宮右側豎寫三段榜題,

一為:妙高層有四(角)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八四二千量堅守及持鬘恆憍天王眾

二為:壽命五百歲(這是對四天王天的注釋)

三為:「日月迷盧半,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沒中,日出四州等」。

此句出自《俱舍論》第十一卷。

月宮在左側,圓形,內繪樹狀物不能確認,一般在敦煌繪畫中多繪桂樹以代表月宮,有繪製精細者,桂樹旁邊有兔子,對於此圖,有理由推測為桂樹。其上豎寫榜題曰「月宮」。

【月宮】

月宮左側豎寫四段榜題,

一為:身長半里(這是對四天王天的注釋)

二為:頞濕縛羯拏毗耶恆迦山居艮達羅山逾健達羅/

三為:山伊沙馱羅山朅地洛迦山頂達梨舍耶於大州等/

四為:外有輪鐵圍山前七金所成蘇迷盧四寶

位於榜題「七金山」之上的須彌山山腳間,在山前面繪有四層大廡殿狀殿堂,每層屋頂均有一對鴟吻。殿堂中間均豎有榜題,自下而上依次為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與日宮、月宮相平行。

【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

位於榜題「七金山」之上、「帝釋宮」之下的須彌山山腳至山腰之間,在以山形為背景的前面繪四層大廡殿狀殿堂,每層殿堂屋頂都有一對鴟吻。殿堂中間均豎寫有榜題,從下往上為「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

四大天王天的位置與日宮、月宮相平行。畫面右側豎寫三行榜題「妙高層有四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 八四二千量堅守及持鬘恆憍天王眾———/ 壽命五百歲」。另外月宮左側有一行豎寫榜題「身長半里」。

佛教的世界: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

第一層名堅手天,
第二層名持鬘天,
第三層名恆憍(亦譯常放逸)天,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叉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一說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宿諸神所居;
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須彌山頂為忉利天,此天與四天王天皆地居。

依上述三輪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構成的國土,稱為一世界或一須彌世界。一千個須彌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的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由於有小中大的區別,所以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對於有情世間,而稱為器世間。

🔹3、須彌山頂---帝釋宮、忉利天、圓生樹、善法堂

【帝釋宮、忉利天、圓生樹、善法堂】

位於「四大天王」及「日宮」、「月宮」上方的須彌山頂。

【帝釋宮】

位於「四大天」與「日宮」、「月宮」之上的須彌山頂,畫面中央下部繪一大廡殿狀宮殿,屋頂有一對鴟吻,殿前豎寫榜題「帝釋宮」,殿前兩側各繪一山峰。

【忉利天】

忉利天,殿後上部中央繪大廡殿狀殿堂,第二層中間豎寫兩行榜題「忉利天壽命一千/秋身長一里」。

【圓生樹】

即波利質多樹;波利質多,梵語pārijāta 或 pārijātaka,pāriyātraka,巴利語pāricchattaka。是忉利天宮之樹名。又作波利耶怛羅拘陀羅樹、波利耶多樹、婆利質多羅樹、婆疑質垢樹、婆利耶怛羅拘陀羅樹、婆唎耶呾羅拘毗陀羅樹、婆利闍多迦樹。意譯為圓生樹、晝度樹、香遍樹。以其為樹中之王,又稱天樹王。

第三層殿堂兩側各繪一小殿堂,右側繪一棵樹,上方豎寫榜題「圓生樹」,「圓」字殘缺但可以辨認,圓生樹,有珊瑚樹之稱,此樹在忉利天善見城之東北角,位於雜亂園與歡喜園間,周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莖枝葉花果皆有香氣,能遍熏忉利天宮,故稱香遍樹。此樹有神,名為漫陀,作伎樂以自娛,故成為三十三天娛樂之所。

佛曾在此樹下為母說法三月。雜阿含曰:「一切樹中,波利質多羅為第一。」
俱舍論頌疏曰:「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由繕那,逆風時猶遍五十。」

【善法堂】

左側繪一個小殿堂,上方豎寫榜題「善法堂」,位於須彌山頂善見城外之西南角,為忉利天諸天眾之集會所。每逢三齋日,天眾集於此堂,詳論人、天之善惡,並制服阿修羅。

依起世經卷六所載,此堂縱廣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欄楯、七重鈴網,皆為七寶所成,四方諸門皆樓櫓台觀,亦為七寶所成,其地為青琉璃寶,柔軟細滑,觸之如迦旃鄰提衣。堂中央有一寶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設帝釋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又大唐西域記卷四載,如來往昔曾居於此堂,為其母說法。

位於「圓生樹」後的山峰右上方,首先是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云」,然後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有守所住中宮名善/ 現周圍萬逾繕那高一半金城雜飾地柔軟中有殊勝殿周/ 圍千逾繕那外四苑莊嚴眾車粗雜戲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 東地有圓生樹西南有善法堂帝釋處中宮卅二臣位」。

《俱舍論》卷11 云:「頌曰: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見,周萬逾繕那;高一半金城,雜飾地柔軟;中有殊勝殿,周千逾繕那;外四苑莊嚴,眾車粗雜喜;妙池居四方,相去各二十,東北圓生樹,西南善法堂。」

以上為須彌山段

✨4【欲界六天】

所謂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樂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三十三天)前面已經介紹過,另外四天位於忉利天之上,為四層大廡殿狀殿堂,屋頂均有一對鴟吻,兩側均繪雲彩。左右二側有文字介紹,並有紅線指引對應殿堂。

第六層殿堂前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欲界/ 六天」。

第三層殿堂右側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夜魔天壽/ 命二千歲身/ 長二里」,左側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兜率天壽/ 命四千歲身/ 長四里」。

第四層殿堂右上側從左往右豎寫四行榜題「欲界五趣/ 化樂天壽/ 命八千歲身/ 長八千八里」,其左側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他化自在/ 天壽命一萬/ 六千歲長/ 一十六由旬」。

以上為四天的榜題,而四天王天、忉利天在欲界最下方,可參考圖片找到其位置。

在欲界六天的右上方有榜題「一欲界五趣地」,即九地中的最低處、第一地----五趣雜居地。

🔹九地之一,欲界五趣地。

三界中的欲界:是眾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人有五欲,《佛遺教經》有「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憫」一句。

五欲,是耳、目、鼻、口、心的欲求,即財、色、名、食、睡,是由色、聲、香、味、觸五境所引起。為五欲所牽絆的人,其根源是不知足。類似於現代語言中的冒牌「剛需」,以得到為目的,以剛需為理由。持五戒,修十善,廣泛布施,修「散」可入欲界天。

以上為欲界六天段

✨5 【色界十八天】

色界十八天即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和四禪九天。其圖像位於欲界六天之上, 計17層大廡殿狀殿堂,圖中有紅線指引對應殿堂的介紹榜題。另有一層無想天殿堂平行於廣果天殿堂,尾頂均有一對鴟吻,殿堂兩側均有雲彩。各殿堂的介紹榜題可沿紅線指引找到,這裏不再一一說明。

右側榜題,位於「圓生樹」後的山峰右上方,首先是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云」,其下豎寫四行榜題:

東地有圓生樹西南有善法堂帝釋處中宮卅二臣位

在畫面上,與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相關的榜題還有三處:

1、左下側,首先是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云」,其下從左往右豎寫兩行榜題「四大州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壞」。

2、右下側,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俱舍云」,其下從右往左豎寫三行榜題「瞻部州人量三肘半四肘東西北州人倍倍增如此/欲天俱盧舍/四分一一增色界逾繕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半半增唯無雲減三」。

3、左上側,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俱舍頌云」,其下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北州定千歲東西半半咸南州壽不定後十初頗量/增人間五十年下天一晝夜乘斯壽五百上倍倍增/色無晝夜殊勝壽命等身量無色初二萬後後二二」。

此四個榜題皆出自《俱舍經頌》。

《俱舍論》第十一卷,「頌曰: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忉利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見,周萬逾繕那;高一半金城,雜飾地柔軟,中有殊勝殿,周千逾繕那,外四苑莊嚴,眾車粗雜喜;妙池居四方,相去各二十,東北圓生樹,西南善法堂」。

🔹「無想天」

三界中的色界:就是禪天,色,非顏色,亦非女色,而是人們對物質現象的認識,主要通過顏色(顯色)與形狀(形色)這樣的兩個渠道,得到精神上的快樂,所以,佛教把物質現象叫做色;色界,比欲界的生命層次要高,因為欲界享受的是物慾的快樂,而色界享受的是禪悅的快樂。前者是物質的,後者則是精神的。修「禪」可入色界天。

以上色界十八天

✨6【無色界四天】

無色界位於「色界一十八天」之上,此圖的最頂端。其表現形式比較特殊,只有幾條榜題,沒有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所居住的那種大廡殿狀殿堂。中間連接色界的一條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非想地」、「無所有」、「識處天」、「空處天」;該豎長方框左右兩側又各有一條豎長方框,右側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非想地壽命八萬劫」、「六空處地二萬劫」, 左側豎長方框內分格書寫「無所有地六萬劫」、「七識地壽四萬劫」。

中間豎長方框之上連接一方框,框內從右往左豎寫兩條榜題「無色界/ 有四天」,兩條榜題間有分格線,榜題亦有框界。在此方框之上又繪一方框和三角形頂,頂部飾一摩尼寶珠,兩側有波狀和雲狀圖案,方框內從右往左豎寫兩條榜題「三界九/ 地之圖」為全圖題名。

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是三界中最高一界。「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

無色界是純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過修四種空定: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獲得的果報。

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1、空無邊處,為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2、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4、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以上無色界四天段

✨7 三界九十八使

🔹【三界九十八煩惱】

使,即煩惱之異名,又謂作隨眠。因煩惱緊隨於人,系縛三界使不出離,昏滯如眠,故名使和隨眠。

三界九十八使由以下二部分內容構成:
見諦門八十八使(欲界有三十二使,色界有二十八使,無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門十使(欲界有四使,色界有三使,無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為見思兩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觀之者。精識所治之惑。斷伏無濫。故教門歷三界五行。細分別十使。則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煩惱。通名為使。名煩惱者。類如前釋。若離九十八使。則出一切煩惱。今依數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實論人。所解則異也。

在《三界九地之圖》中, 三界九十八使沒有具體的圖像,只是在顯意識上, 通過榜題形式將有關內容融進全圖之中,同時從潛意識方面將有關榜題書寫在全圖的上端部分, 從視覺上暗示九十八使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三界九十八使的榜題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位於頂端左側,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修道斷俱空煩惱有十」,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苦下具一切/ 集滅離三見/ 道除於二見/ 上界不行圭心」

其下則從左往右豎寫三行榜題「欲界有四/ 色界有三/ 無色界有三」

再其下又從左往右豎寫榜題三行「貪嗔痴慢/ 貪痴慢/ 貪痴慢」

🔹第二部分位於第一部分之下,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欲界四諦有三十二/ 苦諦有十/ 集諦有七/ 滅諦有七/ 道諦有八」

在其下部有三行:「貪嗔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貪嗔痴慢疑邪見見取」,「貪嗔痴慢疑戒取邪見見取」

🔹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平行相對應, 位於畫面右側,

只豎寫一行榜題「色界四諦有二十八准上無色界」。

🔹第四部分位於第三部分之上,

並且與第一部分平行對應, 首先豎寫一行榜題「無色界有四諦計十八」,其下從右往左豎寫四行榜題「苦諦有九/ 集諦有六/ 滅諦有六/ 道諦有七」; 「苦諦有九」之下和左下側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貪痴慢疑身見邊見/ 戒取見取邪見」( 「見取」與「邪見」之間右側有倒乙符號「< 」) ,「集諦有六」與「滅諦有六」下方中間豎寫一行榜題「貪痴慢疑邪見見取」,「道諦有七」下方從右往左豎寫兩行榜題「貪痴慢疑/ 戒取邪見見取」。

另外,在「無色界有四諦計十八」之左側亦豎寫一行榜題「見修道斷分別煩惱有八十八」。

以上,為見諦門八十八煩惱,加上思惟門十煩惱(欲界有四、色界有三、無色界有三),共計九十八煩惱,亦名三界九十八使。三界九十八煩惱沒有具體的圖像,只是在顯意識上,通過榜題形式將有關內容融進全圖之中,同時從潛意識方面將有關榜題書寫在全圖的上端部分,在視覺上暗示九十八煩惱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以上三界九十八煩惱段

✨8 詳解三界九地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地」就是「境界」的意思,或是眾生住的地方。欲界就是一個,欲界的眾生都有五欲,所以它是一個。色界就是禪天,有四禪天;無色界有四空定天。這九個地方,或是九類眾生住的境界,就叫「三界九地」。

🌟【欲界】

欲界即具有淫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是指眾生由於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所處的境界。在佛經裏的定義就是心理的需求和生理的需求所產生的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色界】

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四禪色究竟天,凡有十八天。

🌟【無色界】

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

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無色天、四無色、四空處。

佛教認為「色」是質礙,無色就是沒有質礙,而無色界是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是處於一種精神至高無上的享受境界,也是眾生最難達到的三界最高層次。

🌟【九地】

九地是指眾生於三界輪迴中所處的居所或精神層面。其中欲界佔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有四地,佛教講究三界眾生六道輪迴,因此認為眾生於三界九地,根據因果報應往返周旋,循環不斷。

一、五趣雜居地:為欲界的地獄、餓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有情雜居之所。

二、離生喜樂地:離生喜樂地為色界的初禪天。

三、定生喜樂地,為色界第二禪天。

四、離喜妙樂地,為色界第三禪天。

五、舍念清淨地,為色界的第四禪天。

六、空無邊處地,為無色界第一天。

七、識無邊處地,為無色界的第二天。

八、無所有處地,為無色界的第三天。

九、非想非非想處地,為無色界第四天——即有頂天。

欲界五趣,雜居一地。
色界四禪,分為四地。
無色界四空,分為四地。
共為九也,地有持載之義,眾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

從忉利天以下及四趣,皆為地居。夜摩以上以至非非想天,皆為空居。

從所依處得名,故皆言地也。一五趣雜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餓鬼、畜生、地獄也。本該六趣。以阿修羅通於諸趣。故但言五,雜居者。五趣雖果報苦樂不同,總居於欲界故也。
(欲界六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也。梵語阿修羅。華言無端正。)

二離生喜樂地離生喜樂地者,即色界初禪天也。謂此天已離欲界欲惡之法。得覺觀禪定。身心凝靜而生喜樂。住於此定。一切苦惱皆不能逼也。(覺觀者。初心在緣曰覺。細心分別禪味曰觀。)

三定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者,即色界二禪天也。謂此天已離初禪覺觀動散,攝心在定,澹然凝靜。而生勝定喜樂,住於此定。如人從暗室中出。見日月光明。朗然洞徹也。

四離喜妙樂地離喜妙樂地者,即色界三禪天也。謂此天已離二禪天喜之踴動,因攝心諦觀,泯然入定,而得勝妙之樂。住於此定。樂法增長。遍滿身中也。

五捨念清淨地捨念清淨地者,即色界四禪天也。謂此天捨二禪之喜及三禪之樂,心無憎愛,一念平等,清淨無雜,住於此定,空明寂靜,萬像皆現也。

六空無邊處地空無邊處地者,即無色界第一天也。謂此天厭色界色質為礙,不得自在,故加功用行,滅一切色相,而入虛空處定,住於此定,其心明淨,無礙自在也。

七識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者,即無色界第二天也。謂此天厭空處無邊,轉心緣識,與識相應,心定不動,三世之識,悉現定中。住於此定,清淨寂靜也。(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八無所有處地無所有處地者,即無色界第三天也。謂此天厭空處無邊識處三世流轉無際,捨此二處,而入無所有處定,住於此定,怡然寂靜,諸想不起也。

九非非想處地非非想處地者,非前識處之有想,非無所有處之無想,即無色界第四天也。謂此天厭無所有處如痴,故捨之而入非非想處定,住於此定,不見有無相貌。泯然寂絕。清淨無為也。 

(出自《釋氏要覽》)

圖文|緣圓敦煌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2315034792/posts/pfbid0X4haCwohsf5ozSTVE3NZVYMnyQx2tRFqDeVPvnYwyQmXTaYma8fCXMX2bSr7ENC7l/?mibextid=Nif5oz

三千大千世界 英文

大千世界(梵語:त्रिसहस्र महासहस्र लोकधातु,羅馬化:tri-sahasra mahā-sahasra lokadhātu,直譯即為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

每一個小世界(梵語:लोकधातु,羅馬化:lokadhātu,組成宇宙的要素;梵語:चक्रवाड,羅馬化:cakravāḍa,圍繞小世界的鐵圍),其形式皆同。

指由小、中、大等三種「千世界」所成的世界。由小千、中千輾轉集成的大千世界,謂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玄一筆記 今日11

《述而》(shu-er)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老子他說》(Lao Tzu, he said)

【病極垂死,鬼友屢現】民國以來,真人真事──生死之交(ghost friend)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11-2121

《金山活佛神異錄》(Jinshan huofo)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大般涅槃經》裡「半偈捨身」的故事】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下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Two things you can’t wait for i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