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很好的領導人,他都求諫,不是納諫而已。納諫,是別人勸,能接納;他是主動求別人提醒。他才能成就世間一代功業,成就了「貞觀之治」。(Demanding critique)
很多人聼了就很激動了:
“老和尚給他印證了!夢中。”
大家記不記得老和尚說的:
“我從來不給人家印證。”
這是第一點。
老和尚從來不給人家印證,那現在又到夢中去給人家印證嗎?
再來,當我們把這句話講出來的時候,有沒有觀察到自己是什麽心態?
要用“夢中老和尚給我印證了”這句話,達到什麽目的呢?
再來,這個話講出來,聼的人,聽衆聽了對他們又是什麽影響呢?
那不是把我們看得很高嗎?
能客觀看我們嗎?
把我們看高了,我們都不是從小扎根的,我們都是成年才學的,你又製造一個氛圍讓人家把你看得很高,誰還敢給我們提不足、提意見呢?
那不是刻意的要把自己營造成“自己的神”,然後,別人還真的把我們當神了。
其實,我們從成年才開始學的,我們做人做事都還有欠缺不足,都應該用開放的心,讓他人,不管是家人還是團體的同仁,因爲我們有自知之明,不是從小學的,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甚至是四十幾歲才學,要把前面這些習染去掉就不容易了。
當我們不客觀看待自己的時候,我們自己會迷失掉的。
老子說的【自知者明】。
我們要先有自知之明,我們得要學首先要學聖賢君子的態度。
不能一下把自己搞得飄飄然,像佛菩薩一樣了,我們連世間聖賢君子的心境都沒有達到,怎麽做佛菩薩呢?
唐太宗,很好的領導人,
他都求諫,不是納諫而已。
納諫,是別人勸,能接納;
他是主動求別人提醒。
他才能成就世間一代功業,成就了「貞觀之治」。
所以,我們這一兩代人修學,很不容易。
外在的誘惑很大,財色名利的誘惑,可能比老人家那個年代難十倍、百倍都不止。
内在,老人家他們從胎教開始;
我們是成年才學,内在的煩惱,比老人家那個年代可能又多不少倍,内外的挑戰,我們更要戰戰兢兢,觀心為要。
這個心念不能稍有偏失,心念一偏,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你真正跟佛菩薩有特殊因緣的,真的在夢中給你加持的,絕對不會説出來的。
你説出來,
首先,對大衆不利了。
爲什麽佛門有一個規矩
【身份暴露了,你就要走了】?
這個我們不能當知識去學,要用心去感悟:
爲什麽佛門有這個規矩?
比方:
那個修行人是觀世音菩薩。
請問大家:大衆去找他,求什麽?“觀音菩薩,幫我把頭摸一摸吧。我的業障就消掉了。”
他還會認真學法嗎?
學法要多久啊?
釋迦牟尼佛講四十九年,那我們現在的根性不如那個時代的人。
李老師在台灣講三十八年,沒有間斷。衆生要長期熏修。
假如,釋迦牟尼佛可以幫我們修,那他老人家大慈大悲早幫我們修了;
可以摸一摸頭就成就了,那早幫我們摸了。
佛菩薩、大善知識是我們的一個助緣,師父領進門,修行還得靠個人。
佛門這些規矩,你自己要去體會,你會佩服佛門這些考慮。
爲什麽說我們這一兩代很難?
因爲是成年才學,做人做事的基礎不足。
弘法的人基礎不足,聼法的人基礎也不足。
假如聼法的人水平很高,那也能護念到弘法的人。
比方,我們一聽這個弘法的人說:“我在夢中老和尚給我印證了。”
那假如是我聼了他講的課,我私底下馬上就提醒他了:
“你這個心態鐵定要出問題了!”
他假如有善根,接受了,他可能就不會偏出去了。
成德法師 20240731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學習分享
(圖文轉載,感恩分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q9U9eLM628mcFSWNtnpmBhQo43NHWjYKiaTwnTBJnKiZeHt1rMn2zGRXk1xdZvazl&id=100064880913326&mibextid=Nif5oz
求諫 英文
(Demanding critique)
要求批評
標籤:
成德法師, 印證, 自知者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