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夠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也是不簡單的事。(Not a simple matter)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 玄一 - 星期六, 10月 05, 2024 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夠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也是不簡單的事。廣欽老和尚語錄◼️不簡單的事 英文(Not a simple matter)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標籤:成佛之道, 廣欽老和尚語錄, 念佛, 不簡單的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3月 13, 2023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 清淨無為。 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閒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閒在家裡,你閒不了啊! 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 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 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會享! 學佛的人要先能明瞭這一點。 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 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的清淨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 真福報那麼難求嗎? 非常容易! 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這一節為什麼插在這個地方呢? 因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來的,要瞭解到三心不可得這個境界很難; 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 佛學的基本第一步,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 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閒,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閒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閒暇滿,他自己反而悲哀起來。 所以說,「顛倒眾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金剛經說甚麼》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p. 324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真正的福報 #清淨無為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2xuwMRex6VggFk4LAjLrjz8F9HYvwm8xe2rK1Lcgvapoz6qBWkQsEEWHNYxWH9PC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南懷瑾先生, 金剛經說甚麼, 福報, 清淨, 無為 閱讀完整內容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11, 2024 文章分類 ▶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 《可許則許》陳海量居士著 - Respond to requests ▶ 《了凡四訓》- Liaofan's Four Lessons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玄天上帝】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阿彌陀佛語錄】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高僧大德】 ▶ 《印光大師文鈔》 ▶ 【淨空法師語錄】 ▶ 《廣欽老和尚》 ▶ 【南懷瑾先生】 ▶ 《曾仕強經典語錄》 《玄一讀經修定》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閱讀完整內容
㊙️【戒殺吃素, 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Quit killing and become vegetarian)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2月 27, 2025 印光大師: 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 普天之下, 殆[1]無不造殺業之人。 即畢生不曾殺生, 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 以非殺決無有肉故, 以屠者獵者漁者, 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 然則食肉吃素一關, 實為吾人升沈, 天下治亂之本, 非細故[2]也。 其有自愛其身, 兼愛普天人民, 欲令長壽安樂, 不罹意外災禍者, 當以戒殺吃素, 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正)勸愛惜物命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線裝書局,2014年版) 註:[1]殆:大概,幾乎。 [2]細故:細小而不值得計較的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jm3UUFLW/ 素齋念佛 戒殺吃素 英文 Quit killing and become vegetarian 戒殺生成為素食主義者 念佛消業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養生之道, 戒殺吃素, 閱讀完整內容
人生應該在不斷地錯誤中學習,發現錯誤、改進錯誤,然後才會逐漸進步、成長。反省的功課,一方面要靠自己覺察、自我改正;另一方面則要在他人指正我們之後,再自我檢討,這是使自己不斷成長、不斷成熟的最好方法。 作者: 玄一 - 星期六, 6月 24, 2023 聖嚴法師 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念之間,時時刻刻都需要反省、檢討,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否則就是盲修瞎練、浪費光陰。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勸勉自己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由此可見,正確的反省有多麼重要。 反省首重「慚愧心」:不應該做錯卻做錯了、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這些都要感到慚愧。我們常聽人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為無論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永遠不做錯事、不動壞念頭。所以,不需要害怕做錯事、動壞念頭,怕的只是做錯了事、動了壞念頭,自己卻渾然不覺。而我們唯有藉著不斷地反省、檢查,才能看清自己是否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動錯了念頭。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當我們用修行方法來檢查自己的心時,就可以發現在每個起心動念之間,處處都是錯的,真正想對、做對的事情其實很少。因為錯誤和正確其實只是大小、程度的深淺之分而已,世上並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因此,身為一個佛教徒,不僅要反省自己的言語、身體的行為,即便是起心動念之間,也要清清楚楚地覺察。例如,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會不會傷害人?如果想要幫助人,也要問一問幫助得夠不夠、是不是恰到好處?這些都是應該隨時隨地自我反省、警惕的。有了自知之明,知道問題所在之後,才能加以改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無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說話都不算數,也不負責任,不知道自己究竟講過什麼話,即使講過了,也賴皮說自己沒有講。他們有可能還記得自己說錯話了,也可能真的忘記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反省的工夫,所以幾年前、幾天前,甚至剛剛才講過的話,都不記得了。 有時候我自己說錯了話,也有可能記不清楚,當別人指正我時,我都會說:「很抱歉,我真的說錯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盲點,所以需要別人來協助我們反省。如果別人指出自己的缺失,自己卻不認帳,反而指責對方胡言亂語,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但是,如果你真是對的,卻遭到他人的糾正,也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對方說對或說錯,當別人指正你時,總是存著一片好心,所以都要對他說一聲「謝謝」,即使對方不懷好意,也一樣要感謝他。因為他願意當面告訴你,而不是躲在背後批評你,就算別人在背後批評你,也要想到,至少對方... 閱讀完整內容
你說很多事情你看不慣?沒有什麼看得慣看不慣,就懂了人生。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5月 25, 2023 你說很多事情你看不慣?沒有什麼看得慣看不慣,就懂了人生。 南懷瑾老師《易經系傳別講》 Photo by Nishanta Borah on Instagram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05447727/posts/pfbid0NSx7ZmfahBSy9cx2VwTUbt66oxs94Pezo1HZXaAQETPPdNWb9q5yNFWUWc6byMCBl/?mibextid=Nif5oz 閱讀完整內容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作者: 玄一 - 星期六, 4月 29, 2023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如是我聞: 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三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這時世尊,告訴龍王:「一切眾生由於心念不同,所以造業也不同。因為這個原因,眾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龍王,你看這法會中以及大海中的眾生,他們的形體、種類是否都各不相同?這一切無不是源於內心的善念或不善念。心念產生了身業、語業、意業,並招致了這般結果。其實心中並沒有物像,也沒什麼可拿來尋思的。所謂的心念,是由一切虛妄境界集合而起。是因為眾生還未完全開悟,不能回歸本位,心中仍有個‘我’或者‘無我’存在。眾生隨心念造業得果報,身形相貌也各不相同。在這一切體貌的形成中,並沒有誰在創造什麼。所以一切如幻般的萬像,都是緣於不可思議的自我業力。智慧人知道這道理後,應當修習善業。由修善因緣,生出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全都端正,令見者不生厭惡。 注釋 五蘊:身體、感受、思想、行為、意識。 十二處: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 六塵:眼觀形象、聲音、香氣、味道、觸覺、心中對這些都感受。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龍王你看,佛身體是從百千億福德中生出,所以相貌處處莊嚴,光明顯曜,遮蔽住一切大眾。即使有無量億位自在梵王在場,也都不再顯現。他們瞻仰如來身形,莫不感到眼目眩晃。你再觀看這些大菩薩們的身形,微妙、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於修習善業,集合了福德而生。你再觀看諸天龍八部眾,他們長相大有威勢,也是從善業福德中所生。今日大海中所有眾生的形象或有粗醜鄙陋,或大或小,都是源於各自心念。心念使身行、言語、意念造作了許多不善業。眾生隨此業力,各自遭報。 龍王,你從今日起應當按這個道理修學。也要令眾生明白因果道理,讓他們修習善業。你對這個正見,要心不動搖。不要再墮落,中斷那應當恆久的堅持。你對一切播種福報處,要心生歡喜敬養。由此緣故,你們也會受到人天的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種法門,能斷滅一切惡道之苦。是哪種法門呢?就是不分晝夜地常常念想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在念念之中不斷增長,就連一分一毫的不善,也不容摻雜在其中。由此緣故,能立即永斷諸多惡趣,圓滿成就善法,常常得以親近諸佛菩薩和其他聖眾。什麼是善法?就是令眾生獲得人天身果報的法門。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依此法門為根... 閱讀完整內容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都是妄念所導致的。在念佛的時候,就做我已經死了,還沒往生這樣的觀想。在念念中,所有世間的一切情念,都置之度外。除了一句佛號外,沒有一念可得。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3月 07, 2025 印光大師:我已經死了! 白話譯文: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都是妄念所導致的。 在念佛的時候,就做我已經死了,還沒往生這樣的觀想。 在念念中,所有世間的一切情念,都置之度外。除了一句佛號外,沒有一念可得。 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呢? 因為我已經死了。所有的一切妄念,都用不著。能這樣想,必有大利益。 現在小知見的人,稍微有點好境界就自滿自足,以為我得三昧了。 這種人,十個有九個都是著魔發狂。 因為心念與佛相隔,與魔相合,所以會這樣。 ——三編·卷一·复朱仲華居士書二 文鈔原文: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者,皆由妄念所致。 今於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有一念可得。 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今之小知見人,稍有一點好境界,便自滿自足,以為我得了三昩了,此種人,十有九人皆著魔發狂。 以心念與佛相隔,與魔相合,故致然也。 (三編·卷一·复朱仲華居士書二)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NERMcPAM/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閱讀完整內容
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 Namo Guanyin Bodhisattva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2月 23, 2024 病苦至劇,除念佛迴向外,當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 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迴向外,專心致志,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 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 印光大師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7356319343/posts/pfbid0VENT7oF837iaepRBt6qVNAu9uH574efxKCBUHyMbJMJeGwUw7zXCvENwESoymPdal/?mibextid=Nif5oz 南無觀世音菩薩 Namo Guanyin Bodhisattva 有求必應《可許則許》 閱讀完整內容
㊙️【福報具足時,錢會來找你】當你有福報時,不是你去找錢,而是錢來找你。古語說,人找錢,兩條腿,錢找人,八條腿。人追錢,錢會跑。(Money comes to you)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6月 09, 2025 ࿐福報具足時,錢會來找你!࿐ 當你有福報時,不是你去找錢,而是錢來找你。 古語說, 人找錢,兩條腿,錢找人,八條腿。人追錢,錢會跑。 現代人比較急忙的一點,就是想賺大錢,一心想要當老闆。 其實,當福報不大時,你就算能上天下地,也搬不動幾個錢。 這個社會宣傳給我們很多成功的經驗,或者是失敗後成功的經驗,但是忽略了一直失敗的事情。 為什麼會一直失敗呢? 因為沒有布施福報不夠啊。 佛法修行為什麼談布施,布施就是打開心量啊,因為眾生都是與生俱來就有慳、貪的毛病。 慳就是慳吝,自己有的東西不肯給別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你看小孩,給他個東西他緊緊的抓住,眼睛還要盯著其他的東西。 貪就是什麼? 別人的東西想佔為己有,這就是貪。 就是這種意念的慳貪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種族關係就形成了很多矛盾鬥爭,為了一點土地,可以不惜大規模的屠殺,慳貪是病,布施是藥,這個藥一下去,慳貪就沒有了。 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實際上你布施出去會反彈回來,是利益了自己。 一個人能得到財富, 他得大富貴怎麼來的? 是從財布施裡面來的, 越布施越富有。 一個人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法布施裡面來的,法布施是從世間法裡來的,你把你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無條件的教會給對方,你就開發了你的智慧,在出世法中把你了解的佛法無條件的傳授給他人,你就開發了你的智慧。 無畏布施,別人處在恐懼當中你給他安慰,走夜路不敢走,你陪他走一段,能影響人的健康長壽,身心還安樂。 所以 這個佛法對於世間的道德人格健全,具有不可低估量的價值。 如果我們現在福報很小,沒有關係,好好培養福報,多布施,多作善事。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態。 生活,其實很簡單,快樂,其實也很簡單,只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快樂,結果生活就剩下煩惱,這就是我們的可憐。 — 南懷瑾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6CuH6wZF/ 錢來找你 英文 (Money comes to you) 標籤: 南懷瑾先生, 致富之道, 閱讀完整內容
【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Take the right medicine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2月 23, 2024 不要說別人不對 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 有時間就看點經書, 看經是要瞭解,知道要怎麼修, 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 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 心沒有寄託, 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 要把握時間不空過, 可看經書、念佛、拜佛、 靜坐、誦經等。 經典即是路, 煩惱時拿來化解,要會用。 有煩惱來,會應用,煩惱即菩提, 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 如煩惱來不知解脫, 著於煩惱, 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 藥是隨人吃的, 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5QKKj35DX3pgLeqysfBCkqoAy5fFT6XWkH1zqJzri5qNLFWWQz2RPoX9zbPj26gWl/?mibextid=Nif5oz 要吃對藥 英文 Take the right medicine 服用正確的藥物 閱讀完整內容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作者: 玄一 - 星期四, 7月 11, 2024 文章分類 ▶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 《可許則許》陳海量居士著 - Respond to requests ▶ 《了凡四訓》- Liaofan's Four Lessons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玄天上帝】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阿彌陀佛語錄】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高僧大德】 ▶ 《印光大師文鈔》 ▶ 【淨空法師語錄】 ▶ 《廣欽老和尚》 ▶ 【南懷瑾先生】 ▶ 《曾仕強經典語錄》 《玄一讀經修定》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閱讀完整內容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月 07, 2024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1、如果想讓自己的能量場乾淨起來,就不要隨意與他人產生糾纏。記住一句話,我尊重你的命運,更理解你的局限,無所謂你的行為。不要輕易渡人,哪怕你的修為已經很高了,也不能輕易渡人,包括你今生的父母,你要做的是,讓他們做他們自己,而你不要受到影響和消耗。不要試圖成為救世主,尊重他人的命運,理解他人的局限,無所謂他人的行為。渡己才是渡人! 2、當你的心變的很冷漠,又開始獨來獨往,眼神愈發的堅定,做事殺伐果斷,一心只想著怎麼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個身披鎧甲的你重生了。心若不死,則道不生,倘若窮途末路,那便勢如破竹。能百毒不侵的人,都在曾經傷痕累累,能笑看風雲的人,都曾千瘡百孔。 3、你必須熬下去,是必須,當你熬過去了之後,你就會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失去興趣,包括你心愛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一個人走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是多麼的無助和崩潰,熬過去了,你就會變得無所畏懼,蛻變,才能讓自己強大,涅槃,才能讓自己重生,逆風,才能讓自己翻盤。成大事者做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不要急躁,慢慢熬。 4、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一百年之後沒有你,也沒有我。生命如此短暫,沒有時間爭吵傷心,也沒有時間焦慮抑鬱,斤斤計較。你要相信,人會負你,但因果不會,快樂是真諦,健康才是目的。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無緣不能渡。天道無常,順其自然。 5、什麼是真正的善良?不是放生,不是捐款,也不是做公益。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尊重他人;泰山崩於前,而不形於色;不傷人也不自傷,不製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情緒穩定,和顏悅色,在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持戒;更是頂級的善良。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善,而選擇不善。他的惡,天會判,由他自己來承擔,你的善,自己修,由你自己來負責。 6、凡是脾氣溫和的人,福氣深厚,活的都快樂。凡是脾氣狂暴的人,福氣淺薄,活的都痛苦。人這輩子所有的福氣,都藏在自己的脾氣裡。不要讓你的脾氣擋住了你的福氣。別忘了,一念嗔恨起,百萬瘴門開。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當內心平和了,福氣也就來了。 7、停止討好所有人,停止去貶低自己,你沒有任何義務為了溫暖別人燃燒自己。不要活在過去,你活在過去的每一刻,糾結過去放不下,都是在浪費你現在的生命。餘生很貴,要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過自己喜歡...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作者: 玄一 - 星期一, 1月 01, 2024 《玄一讀經修定》: 廣欽老和尚 蓮池餘馨之四:①念佛是了生死之行②居士修行以念佛為穩當③在家學佛以念佛為根本④修持淨業 超越輪迴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很少人一輩子都享福,有多少福享就有多少苦!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如何看待毀謗?】你們不要難過,他罵的是我,我是應該挨罵的,因為我業障重,拜佛不夠,修行不夠,我真是對不起大家。我也對不起那一位法師,讓他起煩惱,我要向他求懺悔。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 :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卻不知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 ▶ 閱讀完整內容 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痴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 ▶ 閱讀完整內容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是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罣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的期中考?斷你的名聞利養,救你的法身慧命!… 楞嚴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當狂心休息下來的那個休息處,就是覺悟菩提。~文:道證法師 ▶ 閱讀完整內容 ▶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顯示具有 廣欽老和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廣欽老和尚 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台灣佛教法師之《廣欽老和尚》(大家公認的開悟者) 閱讀完整內容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星期六, 1月 22, 2022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原創 花海雲裳 2021-06-12 09:52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雨 這本書讀完後,揣摩出了這幾句話:人的思想、行爲方式、習慣來源於外界有形的 榜樣 ,以及身邊人的潤微細無聲的 言傳身教 ,還來源於文化學習以及從自然中提煉出的自然法則。 其中身邊人的影響藏於日常的一言一行、一飯一粥、一個溫暖的舉動、一次棒喝,這些在當時沒那麼大的反映,往往要到了一定年紀回頭望望時,才小結出某個轉折點或者某項關鍵素質的根源。比如本書中提到的: 一。大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在 稻盛 的父親的家鄉有不同的 宗教 , 他們在用“ 對看不見的事物的敬畏之心 ”、 “ 對萬事萬物的感恩之心 ”的觀念教育着大家,然後他當時也去了去。 稻盛 跟着父親去學了一次,就在心中種下了一粒 種子 。 一顆有敬畏心的種子 。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1. 從父親不貸款經營紙廠的事件中深刻裏闡明瞭父親的“ 不貸款主義 ”, 稻盛 將這個好習慣繼承了下來。 2. 從母親日益爲相親買剩下的菜或紅薯的事件中 總結 出“ 現在需要多少就買多少 ” 以及 身毫不猶豫地 利他 。 3. 六年級時, 稻盛 指正勢利的老師的不公正行爲被老師污衊時,是父親包容認可了 稻盛 ,讓他明白了“ 正確的事,一定能得到認可 。” 三,文化的洗禮與傳承,順應天道 1.在 稻盛 小時候患上結核病的時候。 他碰巧讀了《 生命的真相 》這本書,其中有幾句話對他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有一句是 “ 在我們的內心有一塊磁鐵,一直在吸引着周圍的劍、手槍、災難、疾病、失業等東西 。 ” 還有一句是,“ 心態是命運的雛形 。現實世界的所有事,必然跟這個雛形一致 。 爲了能吸引來內心向往的事物,必須要內心的渴望永不停歇,一直懷抱着希望和熱忱 。 長時間持續專注於意念,就能變成吸引必要事物的磁鐵 。” 這段 經歷 讓 稻盛 深信一點: 所謂災禍和逆境,只要積極加以克服,就會對人生大有裨益 。 繼而 稻盛 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精神面貌會決定現實世界,這也提醒了 稻盛 ,一定懷抱善念,並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 稻盛 下定決心,一定要懷抱一顆 良善之心 走下去。 這些在他內心萌芽的東西,日後成了促使 京瓷 和 KDDI 成功的源泉。 2. 稻盛 讀了 安岡正篤 著作的《 命運與立命 》 思考 後着人... 閱讀完整內容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作者: 玄一 - 星期三, 6月 12, 2024 弘一法師說: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 父母是什麼? 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 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 要善待你的母親,因為她下輩子不會再來,她的大半生都是為你而活,也少跟媽媽說一些難過的事,她幫不上,更睡不著。 也一定要善待自己,因為當你成為母親之後,你也幾乎只為孩子而活。 父母是什麼 英文 (What are parents?) 什麼是父母 標籤: 弘一大師,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孝道, 孝養父母, 父母, 靠山, 無怨無悔, 從不求回報, 善待自己, ◼️推薦閱讀: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色難》─孝順的故事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最難。」 《地藏經》是佛門孝經 《孝經》 《百孝經》 閱讀完整內容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星期六, 2月 03, 2024 智慧,我們要注意, 「知」在東方文化裏並不是知識。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 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研究 佛學 ,就看出來了。 照 梵文 的音譯,「 般若 」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 智慧 。 當時我們翻譯 佛學經典 中的《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 其中的波羅密多、般若都是梵文譯音。 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什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密多經》呢? 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 五不翻 , 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 為 五不翻 中的一種。 現在對外國學生上課,就常有這種情形。 譬如「 境界 」一詞, 外文裏就沒有這個字,勉強翻成「現象」,但並不完全是境界的意義。 「現象」是科學上的名詞, 「境界」是文學上的名詞。 譬如說有人常引宋代 辛稼軒 有名的詞句: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就是境界,若隱若現。 再說詩的境界,如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好境界! 如改作「飛機轟轟對愁眠」那是噪音不是詩了。 李後主 詞的名句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若是「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 那就沒有境界了。 這是講文學的境界。 如把境界翻成現象,就只有「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才是現象。 又如中國文字的「氣」如何翻譯?西方文字不同,氧氣、氫氣、瓦斯氣,究竟用哪一種氣來代表? 中國字就不同了,一個「電」字,就有許多的妙用。 在外文就不得了,現在外文有十幾萬字,真正常用的幾千字而已。 外文系的學生可不得了,新字一年年增加,我看照這種情形下去,七八十年以後,誰知道要增加到多少字,將來非毀棄不可。 而中國只要一個「電」字就夠了,發亮的是電燈,播音的是電唱機,可以燒飯的是電鍋、電爐,還有電影、電視、電熨斗,只要兩個一拼就成了,誰都懂。 外文可不行,電燈是電燈的單字,電話是電話的單字, 所以他們的物質越進步,文字越增加,增加到最後,人的腦子要爆炸的。 所以現在中文翻外文,就是採音譯的方法,然後加註解。 我們過去的 翻譯 ,不像現在,尤其南北朝佛學進來的時候,政府組織幾千個第一流的學者,在一起討論,一個句子原文念過以後,然後負責中文的人,翻譯出來,經過幾千人討論,往往為了一個字,幾個月還不能解決。 古人對翻譯就是那麼慎重,所以佛法能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的人學了三年英文,就中翻英、英翻中... 閱讀完整內容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作者: 玄一 - 星期五, 4月 07, 2023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弘一大師摘自《有部律》 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縱然得到也不要,為避免禍害,成全功德,有利與大家享受,仔細想想道理不難明白。 人在世間一切享受夠用就行了,衣服夠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 住房能遮避風雨就行了,不必大廈別墅。 我見過很大的豪宅,設備豪華,在裡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壓力,所為何來? 聰明人應不作糊塗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V2NkuneEqvYbGVAN2NuoNsGE8ekpWXuf7hYPYhYMGZzgMhYPKfYd6hScGEWAZXql/?mibextid=Nif5oz 閱讀完整內容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作者: 玄一 - 星期二, 2月 06, 2024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長壽(第一福) 第三章 富貴(第二福) 第四章 康寧(第三福)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第六章 善終(第五福) 第七章 結語(感言) 第一章 引言 一、五福的意義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和《洪範》。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於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註:《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書經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二、哪有十全十美的福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清貧悠閒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遇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和四福——「好德」。有著生性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三、最悲慘的遭遇 一九八零年六月三日的報紙,報導了一個非常可憐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本省花蓮縣的瑞穗鄉。 謝蓮清今年四十一歲,住在花蓮穗鄉國光北路一0二巷十七號,平常以小工為職業,家境十分貧困。他的妻子徐秀英,現年三十六歲,夫妻一共生了八個子女。 十七歲的老大謝榮興,因為到台北去學技藝,不幸於今年五月二十三日上午被摩托車撞死。更遺憾的是,謝家的子女,除了老大是正常人以外,其他七個弟妹都是白痴。老二謝惠珠今年十五歲,老三謝坤升十三歲,老四謝坤成十二歲,老五謝坤芳八歲,老六謝坤龍六歲,老七謝明志四歲,老么謝瑞蘭只有兩歲。謝家的老大死了,剩下七個癡呆的弟妹。 然而,謝媽媽本人... 閱讀完整內容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0月 22, 2023 三世因果歌(國語) - YouTube https://youtu.be/S5Pc4CC-bEU?si=3-TEBNnsAkiUDCVM 《佛說三世因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爾時。 阿難陀尊者。 在靈山會上。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 遶佛三匝。胡跪合掌。 請問 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閻浮提。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多生不善。 不敬三寶。不重父母。 無有三綱。五倫雜亂。 貧窮下賤。六根不足。 終日殺生害命。 富貴貧窮。 亦不平等。 是何果報? 望世尊慈悲。 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 與諸大弟子言。 善哉。善哉。 汝等諦聽。 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 一切世間。 男女老少。貧賤富貴。 受苦無窮。享福不盡。 皆是前生因果之報。 以何所作故? 先須 孝敬父母 。 次要 敬信三寶 。 三要 戒殺放生 。 四要 念佛布施 。 能種後世福田 。 佛說因果偈 。 雲。 富貴 皆由 命 。 前世各 修因 。 有人 受持 者。 世世 福祿 深。 善男信女 聽言因。 聽念 三世因果經 。 三世因果 非小可。 佛言真語 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作者: 玄一 - 星期日, 12月 03, 2023 《印光法師文鈔》 Record Of Great Master Yìnguāng's Collected Writings' Essence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讀誦【全14集】 (悟勝法師恭讀) - YouTube https://youtu.be/thaNvJjoQd0?si=IY3qSkEj-kZpcBsK 【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如是說。五戒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閱讀完整內容 【只有永斷葷腥,才是真理實義】肉食有毒,這種毒素是動物被殺時的瞋恨心所聚結產生的。所以大凡瘟疫流行,素食者很少傳染。另外,肉是穢濁的食物,食後血液污濁,神智昏迷,發育快而衰老早,最容易使人生病。(Meat is poisonous) 閱讀完整內容 念佛人得了重病怎麼辦?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閱讀完整內容 【破見比破戒罪更重】印光大師:我如果騙你,就是佛騙人。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依照佛的意思和你說的緣故。佛豈有騙人的道理嗎?你應當完全捨棄從前的下劣知見之心,就一定能夠得生西方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世間人所做的事,都是落井下石的事 - 《印光大師文鈔》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是暢說佛陀本懷最徹底的大法。㊙️淨土法門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淨”字。淨極則光通達,如果不是到了妙覺菩薩的境界,此一字難道就那麼容易承當嗎?(pure land) 閱讀完整內容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爲成就此事而已。…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迫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 閱...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