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兩岸統一是必然,關鍵在哪里?

南懷瑾先生:兩岸統一是必然,關鍵在哪里? 某聽眾:我以前讀過您的書,我記得您在一篇文章裏面講過一段話,您說從一九八四年開始,中華民族有三百年的好運,但是我覺得中華民族前途最大的變數是臺海兩岸對立的局面。我知道南老先生您曾經為臺海兩岸的和談做過貢獻,我想請教您從歷史的眼光或者世界的眼光,給未來臺海兩岸的出路指一條明路。 南師:這個問題我想不是你我兩個人可以討論的。首先我告訴你,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由太平天國時期開始,受盡了欺淩,受盡了侮辱。實際上,由乾隆、嘉慶開始,這個民族開始走到衰落的路。拿中國五千年文化另外一套計算命運的方法,好像說命運使然。到了一九八四年以後轉運了,如果根據這個法則,照統計算出來,是有二百多年的好運。比方而言,也許未來會超過康熙、乾隆的時代。 至於國家的統一是當然的事;而國家的統一在文化。我早三四十年前就告訴青年人,你們不要迷信英文,趕快學中文,將來漢語會變成世界第二種語言,中文變成世界第二種文字。我講的這個預言都兌現了。 你看,從一九八四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的太平。你們年輕人不懂,我們從小到現在,經歷太多的戰亂。像我,雖沒有親自看到推翻清朝,但是挨到邊的;跟著是北洋政府的內亂,還有北伐的戰亂,都是內亂了;又跟著是對日本的抗戰;緊跟著是兩兄弟兩黨的爭論。我們是這樣過了一輩子。 這連續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當年我們小的時候也有過太平的日子,但是很多老百姓沒有飯吃,那個痛苦、饑餓的狀態很嚴重。現在固然還有貧困地區、邊緣地區,但比過去好多了。你放心,一定會統一的,看我們怎麼樣努力了。 ——《南懷瑾講演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方人對於思想、文化侵略的嚴重,還不大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每一個國家對於這一點都懂了,在戰略上先侵奪對方的意志,先把敵人的思想意志變更。在人類文化的戰爭史上來說,到這幾十年來,他們才真正懂得運用這個道理。 拿中國歷史來說,我們中國自南北朝以迄清代,經過好幾次的外族入侵,為什麼中華民族始終站得住,外來的民族結果都被我們的文化所同化?就因為文化力量的偉大。 有個哈佛大學的教授來問我,全世界的國家亡了就亡了,永遠站不起來,唯有中國經過好幾次的大亡國,但永遠打不垮,永遠站得起來,理由在什麼地方? 我答覆他說,關鍵在一個很簡單的名詞“統一”,文化的統一,思想、文字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