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南懷瑾先生:“驀直去!”現代語就是一直地去!或筆直走!

南懷瑾先生:驀直去 現在你們不要外求了,本經統統告訴你,怎麼用功修道,妙訣“全在不勤不怠,勿助勿忘,有浮游之象”。“勿助勿忘”是孟子的話,“不勤不怠”是道家加上的,如果加上佛家的話,就是“不增不減”,三家共同的道理。所以孟子講修養、養生最徹底,一般人修道都是揠苗助長,求速效,那就完了!這個東西不能求,所以要“不勤不怠”,不要過分地用功。如果不吃飯,不睡覺,我要修道了,那是自尋煩惱。所以只要優哉遊哉,勿助勿忘,當然也不能優遊過度。 所以他說用功的要點是“不勤不怠”,“怠”就是懈怠,不要偷懶,也不要過分勤快;“勿助勿忘”,中庸之道,也不要幫助,也不要丟掉;“有浮游之象”,這個“浮游”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學,莊子叫“逍遙”,佛學叫“自在”。 我常常告訴一般同學朋友們,你們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臉宗教相,裝起那個修道的樣子,那個死相最討厭,既不自在又不逍遙。現在用功的重點告訴你,浮游自在,又逍遙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講過好多次了,要想長生不老,“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一個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一笑,腦神經就松了。你看每一個人走在街上,那個苦瓜相像銀行討債的面孔,一天到晚心裡在煩惱,臉上每一個細胞都繃緊了。你這樣修能夠成道?我第一個不相信! 我們打坐修道,勿忘勿助就是不增不減。但是我們做工夫不是在那裡增,就是在那裡減,所以做不好。   這個“一”向哪裡找?你不要去找!打坐兩腿一盤,這個時候很定就是一。到後來,你只要加一點點,手也擺好腿也盤好,心想這個時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經是二了,不是一了,接著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來了。所以大家要靜,什麼時候是靜呢?你不需要求靜,只像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還不簡單嗎!說休息就休息,如果說,格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經不休息了,已經多此一舉了,就不能得一。   ——《我說參同契》     據說五臺山下有一個老太婆,是一位居士,她已經悟了道。 當時,有些去五臺山的禪宗和尚向這位老太婆問去五臺山的路徑, 她老是說:“驀直去!”現代語就是一直地去!或筆直走! 而且只答這一句,其他的話就不講了。 於是有人把這個老太婆的這句話告訴了大禪師趙州和尚,說這個老太婆好像是悟了道。 趙州和尚不大相信,自己去了,見到老太婆問:去五臺山怎麼走? 老太婆仍然是“驀直去...

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

圖片
念佛時,覺得有妄想,是念佛的好處 (圖文轉載,感恩分享,隨喜功德) 印光大師: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隻圖快圖多,隨口滑讀,故無效也。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又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 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 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真有信願,妄當自已。 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著魔發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 做功課,當依功課章程。念佛歸位,有加釋迦,藥師二佛者,亦無礙。論理,未念之前禮佛,則系釋迦佛也。世人多以人情為事,人無不求消災延壽者,故加念藥師佛。實則阿彌陀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威神功德,悉皆齊等,非念阿彌陀佛,不能消災延壽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https://www.facebook.com/1826620208/posts/pfbid024CJuFWydMopGYrWwEC7ab1LNbsxw9xs4EZbYjcivJTdkidGzdiWWxgbAUViZn1JKl/

道源法師講述:佛堂講話第三輯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

佛堂講話第三輯 (念佛法門與大勢至圓通章) 道源法師講述 佛堂講話第三輯序 一、常隨佛學發心念佛 二、二力相應定生極樂 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五、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六、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https://book.bfnn.org/books/0422.htm

【印光法師:看經論,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須多看】蘇東坡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孔子是不學而知的聖人,讀《周易》尚且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以孔子的資格,應當是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著竹簡再讀。

印光法師:看經論,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須多看 ⭐️文鈔原文: 看經論,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須多看,急躁不能凝靜,必難得其旨趣。 後生稍聰明,得一部經書,廢寢忘餐的看。一遍看過,第二遍便無興看,即看,亦若喪氣失魂之相。此種人,均無成就,當力戒之。 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聖,讀易尚至韋編三絕。以孔子之資格,當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文而讀。 故知看文,有大好處。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則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當取以為法,切不可顯自己聰明,專尚背誦也。 ——《印光法師文鈔》·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白話譯文: 看經論,以及各種典章,不可過於急躁,必須多看,急躁不能凝定心靜,必定很難得到其中的旨趣。 後生稍微有些聰明的人,得到一部經書,就廢寢忘食的看。一遍看過,第二遍就沒有興趣再看,即使再看,也是如同喪氣失魂的相狀。這種人,都沒有成就,應當努力戒除。 蘇東坡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孔子是不學而知的聖人,讀《周易》尚且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以孔子的資格,應當是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著竹簡再讀。所以知道看文,有很大的好處。 背誦,大多滑口誦過。 看文,那麼一字一句,全都知道其中的旨趣。 我們應當取來作為法則,千萬不可以顯示自己聰明,專門崇尚背誦啊! ~轉載: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7320372787/posts/pfbid02nmz1x15LdYoYbgciXfqrKhshGxDYFPPyz8Nki7gxtfhV74Zp14kmoRKoco9b7wX8l/

聖嚴法師:障礙是什麼?

障礙是什麼? 障礙,雖跟宿世的果報有關,但也不是不能改變的,例如多疑、自慢、驕傲、自卑、貪欲、瞋恚、邪見等心障, 對於禪修者而言,應該已是耳熟能詳的名詞, 只要願意經常反觀自省,便可逐日改善,心障逐日減輕,用功也就可以得力了。 這些心障,即是煩惱,即是自我膨脹、自我保護、自我炫耀、自我陶醉、自我菲薄的自我中心, 若能有為法忘己,捨己求法的心願,心障便會不成障礙了。 除障的最好方法,便是慚愧與懺悔、發願與精勤。 慚愧心能夠產生懺悔心,懺悔心可以修正我們自己,自己的觀念一改變,業障就會減輕,加上求法弘法的悲願,學法修法的精勤,便會遇到好的老師,老師也容易來指導你。 用功得到竅門,進步就快了,到這地步,障礙可能還有,但已不會阻擋你了。 摘自- 聖嚴法師《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https://www.facebook.com/100080989924055/posts/pfbid02uPCRrp3VtHo4NHdDt18S1DG3NZvRPqDDELSKYNqXGMtj29jv59BNDi593JB2aq4tl/

恢復真誠靠格物,改變內心即修行丨《群書治要·禮記》

圖片
恢復真誠靠格物,改變內心即修行丨《群書治要·禮記》  ​  ​“誠”是我們本有的真心。  但是習性障礙了真心的顯現。所以只要克服習性,真心就可以恢復 。 那麼從哪裡入手?  那就是要從 格物 入手。  格除物慾和習性, 智慧才能夠顯露 。 格物 ,就要格除貪、嗔、痴、慢、疑和成見。  比如說“貪”,與人相處的時候,斤斤計較,就無法達到真誠。  當心中生起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懂得換位思考,也無法達到真誠。 夏蓮居老先生 , 曾經引用 禪宗祖師僧璨大師 的話說: “煩惱起於愛憎,愛憎起於分別。 是以《 信心銘 》雲: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煩惱都是源於愛憎之心,所以成就大道並不難,不過是格除人的分別、愛憎之心而已 。  有喜惡、愛憎的感受,就是愛憎和分別的心。  當人們把分別、執著、愛憎的心格除,那麼真心就會洞然恢復,明德和智慧也就會顯現 。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面對何種境緣,人們都應該修煉自己不起愛憎和分別的心,而且要常懷恭敬一切的心。  當人在挑剔外在的境緣時,其實就失去了真誠。 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想改變外在的環境,認為換一個工作、換一個團隊,甚至換一個另一半,就能夠改善狀況,但是卻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為什麼?  因為“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一切的外境緣分 其實都是自己心顯現的結果 。  所以古人說, “智人除心不除境, 愚人除境不除心。” 一個人在境界當中起分別、起愛憎,就會增加他的煩惱習氣。 而有智慧的人不向外求,他知道問題全部出於內心,緣分都是自己內心的感召和變現,只要不斷地放下分別、執著,境緣就會自然好轉 。  所以 人要有能力 去轉變境界, 而不是被境界所轉 。 古人說: “ 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 。” 沒有絕對的壞事和障礙 。   “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 看起來不好的境緣,實際上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我們的心分別、執著,有了愛憎,所以才有了好壞之分 。 如果能夠把一般人看起來不好的境緣,轉變為好的境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  如果面對順境和好的人際關係,人們就有貪愛之心;面對逆境和不好的人際關係,人們還有厭惡、還有憎恨,這就說明人仍有嗔心。  所以,如果面對一切境緣都能夠充滿感恩,就不會產生好惡,也不會逃避 。 學習傳統文化要時常冷靜反省,自己的境界是否有提升,提升了多少,改掉了哪些習氣?  修行要在生活中來勘驗...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Two things you can’t wait for i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