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集經》上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這是佛為我們點出來的,說那麼多禪定的種類,結果最高的禪定是什麼呢?就是「但念彌陀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最高、最深、最妙的禪定。- Namo Amitabha supreme and profound zen
禪並非身體坐著沒有動就是禪,而是要「心」沒有動搖,不論境界如何變化,心都不隨境界的起伏變化而浮動。《金剛經》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指「心」沒有執著、沒有動,並不是身體坐著都沒有動。有禪定功夫的人,不論辦多少事情,身體怎麼動,心都很安定。而安定也有程度的不同,有的淺有的深,有的容易受破壞,有的不容易破壞。
依照《法華玄義》的分法,禪有三大類。第一是「世間禪」,第二是「出世間禪」,第三是「出世間上上禪」。第一種「世間禪」,就是三界內的禪定。修這種禪,成就是可以生到天上,但是生天還是在三界內,不能脫離生死的輪迴。天的福報若享盡,壽命盡還是會墮落,不能超出這個世間,所以叫做「世間禪」。第二種「出世間禪」,這是三乘聖人所修的禪,就是九次第定,這種出世間禪,它定的程度就有足夠的力量能將煩惱斷掉,可以了生死、超出世間三界的輪迴,所以叫做「出世間禪」。第三種「出世間上上禪」,這是指大乘菩薩所修證的禪定,和外道、二乘的禪定不一樣,修這種的禪定可以成佛,是最上的禪定,所以叫做「出世間上上禪」。
我們再把這三種禪簡單介紹一下。禪是必須自己實際去修、去體驗才能知道的,我們在這裡只能簡單介紹名稱而已。先說第一種「世間禪」,它包含有四禪八定。四禪八定這個名詞,並不是說有四種禪,另外還有八種定,不是這樣。「四禪」,它本身就包含了四種不同程度的定,叫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另外還有比較高的「四空定」。前面四禪的四種定,再加上四空定的四種定,總共八種定,這就是「四禪八定」。四禪定如果修成功,是可以生到色界天。按照禪定的程度而言,初禪成就就生到色界的初禪天,二禪成就就生到色界二禪天,依照這樣的程度一直上去,若是四空定成就,是生到更高的無色界天。無色界的「無色」,就是已經超出物質的束縛,他們不像我們有這種障礙的肉體,他們也不用住房子,不需要國土。
在此我們稍微介紹「四空定」的名稱。第一種是「空無邊處定」,第二種是「識無邊處定」,第三種是「無所有處定」,第四種是「非想非非想處定」。第一種「空無邊處定」,空無邊就是思維空間是無邊、無限大的,思維到入定,他一心念空,只有看到虛空,都沒有色法,沒有物質的障礙,思維這個入定,叫做空無邊處定。第二種「識無邊處定」,他是思維識乃無限大的入定,所以叫做識無邊處定。第三種「無所有處定」,修這種定是把前面「空無邊」、「識無邊」那樣的定都捨掉,思維一切都是無所有的,心就安住在無所有的相入定,所以叫做無所有處定。第四種「非想非非想處定」,前面第二「識無邊處」是有心識、有想,第三「無所有處」是無想,到這個第四的程度,它把第二「有想」捨掉了,所以叫做「非想」;又把第三的「無想」也捨掉,所以叫做「非想非非想」。這種定已經沒有粗的想念,叫做「非想」;但是還有很微細的想念,所以叫做「非非想」,合起來叫做「非想非非想」。以上所講四禪八定,就是所有一切禪定的根本基礎。
下面要講的第二種「出世間禪」和第三種的「出世間上上禪」,都是以這個世間禪做根本基礎起修的。因為四禪八定是一切禪定的總根本,所以稱為「根本禪」。第二種「出世間禪」,這是三乘的聖人所修的禪定,也就是「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就是有九種的次第,在修的時候都是沒有間斷,照次第來修,就是修前面的四禪八定,再加第九個「滅受想定」,總共九種的禪定。每一個層次都沒有起其他的雜念,照次第由初禪的定一直修,進入到最後第九種的滅受想定,這樣叫做「九次第定」。這種定的程度,就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斷掉我們的煩惱,能夠了生脫死,可以超出世間三界六道的輪迴,所以叫做「出世間禪」。這種禪的修法次第有四個階段,第一是「觀」,第二是「練」,第三是「薰」,第四是「修」,這在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著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裡面,有詳細的說明。「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釋」就是解釋的意思。「禪」就是禪定。「波羅蜜」是印度話,渡過苦海到彼岸的意思。「禪波羅蜜」,就是教我們怎麼用禪定的方法,渡過苦海到達彼岸。「次第法門」,就是修禪定的次第,一層一層怎麼修的方法、門路。如果真正想要修禪定的人,就應該研究參考智者大師這本「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依智者大師過來人的教導,才不會胡為亂修,修出差錯來。我們在這裡只是順便提到禪定而已,並不是專門在討論,所以詳細的介紹,我們就省略下來。
第三種「出世間上上禪」,這是大乘菩薩所修證的禪定,修這種禪定可以成佛,是最上的禪定。這和外道的禪定,以及二乘的禪定不一樣。出世間上上禪就是所謂九種的大禪定,出自《菩薩地持經》第五卷,詳細說明了菩薩所修出世間上上禪有九種大禪定。另外《瑜伽師地論》裡面也有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據說世間上最快樂的感受,就是四禪八定的快樂,尤其是第三禪,它是快樂到會使人生起貪戀、愛著的心,不肯再上進超越。菩薩若是貪著禪定的滋味,不肯進一步求解脫,就是貪著味禪。這樣不但不能證到菩薩的果位,連基本超出生死輪迴都辦不到,而且還會墮落,十分危險。所以佛才會制定這條戒來幫助菩薩繼續進步,不要稍微有了禪定的快樂,就以此為滿足,因為那是不究竟的世間快樂。
如果得了禪定就生起味著,那麼和外道凡夫沒什麼兩樣,必定會隨禪定而受生死輪迴,退失大菩提道,這是非常危險的。禪定要如何修才不會變成味禪而生愛著的心呢?這必須修根本的淨禪。若依佛法的根本淨禪來修,只是從四禪八定的境界經過,不會耽著在四禪八定的境界中,因修任何禪定,皆須經過四禪八定。佛法教人用三種的方法修禪定,就是修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禪,以這三法而修,就不會對禪定起愛著的心,心地清淨,不會愛著就是「淨禪」,由此可證入出世間禪定。這三種方法,並不是要全部都修,是看個人的根機,定和慧的強弱程度,選一種來修就可以。如果是慧性多的人,可從六妙門下手;若是定性多的人,就從十六特勝下手。定慧兩種都具備的人,就從通明禪下手。這也只是說個大概,名相上無法一一解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智者大師所著「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這本專書,就可以明瞭九次第定的修法。
我們有一句最重要的話,要跟大家說。
在《大集經》上說:
「若人但念彌陀佛,
是名無上深妙禪。」
這是佛為我們點出來的,說那麼多禪定的種類,結果最高的禪定是什麼呢?就是「但念彌陀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最高、最深、最妙的禪定。
因為世間一切外道、阿羅漢、菩薩的禪定功夫,一定都不如佛的禪定功夫高,我們念佛每一念都安住在佛,就是直達佛的最高禪定,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了解。比如我們蓋一棟大樓,目的是要上去最高的頂樓,由最上層可以很清新的看到廣大無邊的莊嚴畫面。一般禪定的修法,就像是爬樓梯要靠自己一層一層的往上爬,第一層爬完,才能夠爬第二層,爬得很辛苦、腳很痠,樓梯彎來彎去,又繞來繞去,繞得暈頭轉向,不知何時才能到達頂樓。而我們念佛的人,如同搭乘電梯,只要走進電梯門,手一按「頂樓」的按鈕,一下子就可以直達到頂樓,既安穩又快速,腳不痠,也不費力氣,輕輕鬆鬆就能到達。電梯就等於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梯,阿彌陀佛有願力要幫助我們一下子就上到最頂樓(成佛),因此祂千辛萬苦設置了一個超速的電梯,藉著電梯的構造和電力,就把我們快速的送達到最頂層。這是我們用比喻來說明「但念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的禪定。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用四處辛苦的去學參什麼禪。說實在的,目前社會很亂,教人修禪定的人,真正懂得禪定的很少,騙人的倒是很多,都是利用眾生貪愛神通、好奇的心理來騙人。經上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有福報、智慧的人了解這句經文後,自己就在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樣就能得到無上深妙禪了,不用辛苦四處奔走,去學東學西。修禪若是方法不正確,沒有明師過來人的指導,是很容易出問題的,所以我們還是專心念佛最穩當。但念阿彌陀這個「但」字,是指唯獨、只有的意思。這個「但」字很重要,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悠悠忽忽的念幾句佛,就叫做「但念彌陀佛」。我們要知道「但念」是指沒有其他的妄想、雜念,只有專心一致的把心都放在阿彌陀佛上,才叫做「但念彌陀佛」,也才叫做「無上深妙禪」。如果在念佛時,念的是——我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或者念你兒子不聽話,或是念師父罵我;或念婆婆對我不好,先生也不尊重我,這些都是雜念和阿彌陀佛都不相應,再加上嘮嘮叨叨,這就不是「但念」。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光明,這些所念的都是黑暗的事情,都在發射黑暗的心電波,根本就不是發射到阿彌陀佛的頻道上。如果遇到什麼事情,都向光明面去想,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別人如果對我們不好,就想:「他是阿彌陀佛變化來考驗我,教我放下妄想、執著,幫助我消除業障,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心能安定不動,一直念下去,這才是「但念彌陀佛」,也就是種種的事情,都往阿彌陀佛那邊想,種種事情都想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希望給眾生歡喜、安樂,我們也給眾生歡喜、安樂。由種種的境緣去體會阿彌陀佛的心,放下自己的意見和執著。心中只有惦念著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煩惱雜念,才是「但念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414071299/posts/pfbid02CJGR2F439wPMwPTfDAwSeFkHYddXHHzGEhGhJNfZMjJBRpfDEDV4YLQHEnTzic5ql/?mibextid=Nif5oz
南無阿彌陀佛 無上深妙禪 英文
Namo Amitabha supreme and profound zen
南無阿彌陀佛 無上甚深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