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黃念祖老居士:您當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了生脫死,唯此一法。 ——摘錄《谷響集》

一、勸不可減少念佛時間以習定       承詢修定問題,甚為驚愕。  老學長早歲皈依印老, 虔修淨宗四五十年, 今日仍欲舍念佛而習定 ,足證念佛之法, 真實難信也。   靈峰大師常云:一句佛號念熟,則‘三藏十二部極則道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都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里許。  ’ 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 可見持名是大總持, 圓攝一切功德。  只要老實念去, 不管它定不定。  若去管它,早是二心。  欲定反亂,只是自擾。   夏師 詩云: 散亂固成病,分別引魔軍。散亂當然不好,故名之為病。  若起心分別欲遣除之,則此分別之心,即是魔心,故曰‘引魔軍。  ’引得八萬四千魔軍亂舞,何苦來?  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兩。  ’ 靜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強要坐。  勉強則身不寧,身不寧心即不安矣! 要之,行住坐臥,均是威儀,只貴‘念念相續’,不管你是坐是臥。 函雲: 欲修禪定,終不能定。 此正合規律。 因有此希求心, 故終不能定。  🚫又云:‘但口裡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實難入定。  ’ 仁者之見,本末倒置。  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是之定,最多只是個‘無所住’,何嘗有些許般若氣息?  無住生心,才是金剛般若。  五十年前,弟第一次讀佛典,看《金剛經》。 深體無住生心之妙,當時便領會得,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   蓋放下一切, 即是「無所住」; 一句佛號聲聲相續, 即是「生其心」。  倘欲抽減念佛時間以習定,則更是大錯,念佛是易行道,餘者皆難行道,乃龍樹菩薩之開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趨坎坷之途,何其顛倒之甚也! 此事切要,故直言之。  靈峰《要解》曰: ‘往生與否, 全憑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低, 則在念佛之深淺。  ’ 當前首要是決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當深信切願,靠定這一句佛號,靠定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無論如何也動他不得,這才決定生。 看來品位也不會低。   若於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誦經,明天要打坐,後天想持咒,大後天又欲參禪,這樣修法,對於‘信、願、行’的第一個‘信’字,早已七折八扣。   信願不堅,欲生極樂, 是真背道而馳也。  以上乃剖心瀝血之言,望三思之。 二、勸放下萬緣單提一念 您當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萬緣放下,一念單提’。 了生脫死,唯

放鬆,能使我們的身心健康,活得自在。無論發生任何事、遇見任何人,都不必緊張、不必擔心,只要心存感謝,就能放鬆身心,面帶微笑。

聖嚴法師開示:【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摘自《 放輕鬆免緊張 》 當我們漸漸遠離苦難的感受時,就是離苦,而在離苦的同時就能得到樂的感受。 離苦的方法很多, 一種是 藉由修行方法來改善, 一種則是觀念上的改變。 放鬆,能使我們的身心健康,活得自在。無論發生任何事、遇見任何人,都不必緊張、不必擔心,只要心存感謝,就能放鬆身心,面帶微笑。 人如果經常處於緊張、憂愁、憤怒的狀態,或是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臉上一定缺乏笑容,最後不但心理不健康,身體也不會健康。 所以,我們的心要保持清淨,不要自尋煩惱,也就是頭腦裡沒有憂鬱、不滿的事,因為世界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已經知道可能會有八、九成不如意的事出現,那還有什麼不如意的呢? ——摘自《 放輕鬆免緊張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37678480140/posts/567786124487332/

所以,看事情,我們要看到根本,從根本下手,不要從枝末下手。所以教育,根本是身教,言教是輔助。可是我們現在把教育是言教,忽略了身教,本末怎麼樣?倒置。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告訴大家,處處皆是本末倒置。恭摘自《幸福在一念之間》

本末倒置的危害 蔡禮旭老師:        這個世界的問題沒有很復雜,缺了一個東西而已,叫愛。 只要有愛,所有人的問題就能慢慢解決掉了。 所以老祖宗的教育,叫“愛的教育”,我們抓到這個核心點。 真正能讓孩子自愛、愛人,他的幸福就到了,這是真正他這一生幸福最重要的基礎。 所以《弟子規》上告訴我們,“恩欲報,怨欲忘”,一個人的內心,只裝人家的恩,只裝人家的好,所有的不愉快他從不往心上放,那他當然是幸福的人。     我們今天要給孩子這樣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得要先回光返照。 今天我們心裡面都放著誰對不起我、誰很討厭,然後我們自己翻開《弟子規》,“來,小朋友,今天教大家“恩欲報,怨欲忘””,馬上自己就卡住了,講出來的話,真誠嗎?自然嗎?產生共鳴嗎? 很難。 所以教兒教女,先教自己,自己真正是這樣的人生態度,你不用給孩子講道理,透過自己的孩子在旁邊看自己父母老師與人的相處、談出來的言論,他就學到了。     所以,看事情,我們要看到根本,從根本下手,不要從枝末下手。所以教育,根本是身教,言教是輔助。可是我們現在把教育是言教,忽略了身教,本末怎麼樣?倒置。現在本末倒置的現象,告訴大家,處處皆是本末倒置。 比方,教孩子最重要的根本是什麼?“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吧?你們沒念過《大學》嗎?念過吧? 不是university,是四書其中一本《大學》。 所以告訴大家,人沒有深入經典,這一生什麼是本,什麼是末;什麼是先,什麼是後;什麼是輕,什麼是重;什麼是緩,什麼是急,判斷不出來。 誰都知道“至要莫若教子”,一個家庭裡面把下一代教好最重要,大家觀察一下,花多少時間把下一代教好? 所以,“教孩子最重要”叫標准答案,標准答案只在考試卷出現,考完試就忘了。 所以現在有一個現象,成人聽到一些很好的道理,“對對,你講的很有道理,對對對”,對完了,一走又忘了,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為什麼? 因為這些對的道理聽得太少,還起不了作用,不對的這種社會風氣太強了,一下就被拉過去了。 所以,我們看“本末倒置”,這個成語不是說別人的,要反觀我們自己能不能抓到本。 所以教好孩子德行是本,結果我們現在都是告訴孩子: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那他從小就是錢、錢、錢。 錢擺第一位,父母就擺第二位了嘛。 所以重視經濟的地方,就是最不孝的地方,重利輕義嘛。     所以現在有些長輩覺得很無奈,他們說了一句話:我們這一代人,是孝順

有得之作 ●會公 (見會性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錄》卷二)

寫文章很不容易,提筆難,挑毛病可不難。 要寫篇好文章開導後學,很不簡單,因此,高僧古德往往一輩子沒留下隻字片語。 我以前常聽道源法師講經,老人家《金剛經》講得非常好。 我問:「老法師,《金剛經》講得這麼好,怎不寫註解呢?」 他答:「我講的全屬古德所說,沒新發明,既無新發明,又何必註解呢!」 古人註解, 必有其心得, 有所 親證 方寫, 絕非文抄公。 好不容易寫出,後人不會刻佛,很會「相佛」,稍有不妥,便挑毛病。 不過,一般人看書囫圇吞棗,像吃粉圓,連嚼都沒,哪知一口吞下多少粒? 這種方法看書,當然沒有問題。 (見會性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錄》卷二) http://www.minlun.org.tw/old/518/7-2.htm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99663502/posts/3185420728361218/ 有得之作 ●會公 (見會性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錄》卷二)

聖嚴法師開示:【放下即解脫,何必自尋煩惱呢?】——摘自《 何必自尋煩惱 》

道信禪師十四歲就出家了, 他一見到 三祖僧璨禪師 便說: 「但願大師慈悲, 能教我解脫的法門。」 三祖就問他:「是誰把你綁起來?」 道信就回答:「沒有人綁我。」 因此,三祖說:「那你還要求什麼解脫呢?」 十四歲的 道信 聽了這句話之後, 馬上就 開悟 了。 諸位看了這個故事是否也開悟了呢?請問諸位:「有誰綁著你們?」 這故事是說: 認為自己未得解脫,是以為有人綁住了自己,仔細問清楚才發覺其實並沒有人綁住自己,而是自己把自己綁起來,既然是自己綁住自己,那只要自己將自己鬆開就可以了。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也常常有這種情形嗎? 此即所謂 作繭自縛、自找麻煩, 所以說: 「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 任何事如果把自己放進去, 就有問題、有麻煩。 除掉自己的利害得失, 就得解脫了。 ——摘自《 何必自尋煩惱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390406701012796&id=100001305283291 聖嚴法師開示:【放下即解脫,何必自尋煩惱呢?】——摘自《 何必自尋煩惱 》

所以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到了處世無求於人,就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這個人品就高了嘛!

圖片
列子不接受別人輕易的賞賜,尤其上面輕易的恩惠;反過來則同樣有輕易的禍害,這就是人生哲學。 古人說「求於人者畏於人」,所以我常常說笑話,告訴年輕同學,過去我沒有錢的時候,向朋友借錢,我有個哲學的。 我一進門,不要講什麼客氣話,也不坐下來,直接對朋友說我今天來借錢的,有沒有? 他說有,拿給我以後,再見了,下一次再跟他淡,今天沒有時間;如果他說沒有,再見了!不要多心,沒有關係,我另找別的朋友去。這不是很痛快嗎! 因為你一坐下來,你好啊!請坐啊!泡茶啊!最後你再借錢啊!開不了口;萬一開了口,對方告訴你他今天沒有錢,他也難過,兩個人很傷感情。 你們去向人家借過錢的,一定有這個經驗,等你坐下來東談西談,結果肚子還餓著,開不了口。 然後請你吃飯,不要,不要,我還有約會,實際上要去借錢,好痛苦啊!這就是「求於人者畏於人」,不管什麼人,你只要求人就怕人。 譬如你們有些同學來,老師啊!有沒有空啊? 那個很恭敬的樣子,就讓我想到這句話,就為了有問題想問我,就怕了我了,這個何苦嘛! 所以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到了處世無求於人,就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這個人品就高了嘛! 由此你也懂一個哲學,一個商業的原則,做生意顧客至上,做老闆的總歸是倒楣,做老闆的永遠是求人啊! 要求你口袋裏的錢到我口袋裏來,那個多難啊! 然後講我這個東西怎麼好,那個態度多好多誠懇,叫做和氣生財。 這個道理就是求於人者就畏於人。 所以你讀懂了《列子》就懂了人生,列子不是故意清高,肚子餓了要吃飯那是真的,但是這個飯有時候是毒藥啊! 吃不得的!所以他告訴太太,不能接受這個贈與。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列子臆說(上)》說符篇第五講╱ p. 107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追蹤設定→動態消息→點選「最愛」。 #做生意 #求於人者畏於人  圖文製作:小庭書 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4327818613939244/ 標籤:南懷瑾老師 列子臆說 哲學 人到無求品自高

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個學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可以讓家庭和樂,一言也可以讓家庭紛爭不斷。所以言語要學習,很重要。

上成下德法師(蔡禮旭老師)主講 | 細講《弟子規》第六集 048 【 次謹信 】 『謹』是謹慎, 謹言慎行。 對自己的生活要有規律,不能搞得亂七八糟,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更遑論要去承擔家庭的重責。  『信』是會意字, 代表什麼? 人言。 《弟子規》說, 「 凡出言,信為先 」, 孔老夫子也說 「 人無信不立 」,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很難在社會立足。 而孔老夫子的教誨 重視四個學問: 第一個是德行, 第二個就是言語, 第三個是政事, 第四個是文學。 言語為什麼擺在僅次於德行的重要性?因為人與人的互動跟交往,使用什麼的頻率最高? 言語。 所以言語, 「 一言可以興邦, 一言可以喪邦 」, 一言可以讓家庭和樂, 一言也可以 讓家庭紛爭不斷。 所以言語要學習, 很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344868218951816/posts/4172244629547470/ 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個學問: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一言可以讓家庭和樂,一言也可以讓家庭紛爭不斷。所以言語要學習,很重要。

所謂正信,要信什麼呢?信我們此心,信一切眾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們都有心,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

圖片
只是我們找不到自己,不明我們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見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層,矇住了,變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 一張紙都不隔的, 只要自己的心性見到了 ,清楚了, 此心就無比的清淨。 佛的一切經典, 戒、定、慧 , 一切修法, 不管是顯教的止觀、參禪、念佛或是密宗的觀想、唸咒子各種修法,都是使你最後達到「 清淨心 」。 清淨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薩階級地位的不同,修學程度深淺的不同,也就是瞭解自心的差別程度不同。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金剛經說甚麼》第十四品╱ p. 233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追蹤設定→動態消息→點選「最愛」。 #明心見性 #修行 #清淨心 https://www.facebook.com/506095209444956/posts/4327815333939572/ 所謂正信,要信什麼呢?信我們此心,信一切眾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們都有心,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

無常是佛學上一個最高哲理的名稱,稱為「一切法無常」。物理世界一切東西的存在,乃至精神世界,一切有現象的東西都是無常,不永恆、靠不住、暫時的存在。

║可得因果,即有前後; 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竟說也。 若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 故果亦壞也。 緣生之法不相續故, 即斷滅故,自他不成故。║ 在一般人的思想觀念裏頭, 提到因果這個詞,馬上在腦子裏頭, 以為有個前因,有個後果的觀念, 就把它分開成兩個階段。 如果我們沒有特別提起注意, 通常會那麼想。 事實上,因果不是前後, 也不是左右,也不是上下。 假使有先後、有所得, 有一個因,然後得一個果, 把這個果造一個實體的東西, 那麼這個所得、所造「皆是無常」。 凡是世界一切的東西, 有一個形狀,有一個作用, 都是無常。 無常是佛學的名詞。 佛學認為世界一切無常, 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 世界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例如, 一間房子剛剛落成的那一天, 就是它開始毀壞的一天。 就人的生命來說, 莊子也提到過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說明人剛剛生下來的那一天, 也就開始在死亡。 假使他活了一百年, 等於死了一百年, 不過是慢慢死而已。 佛法這個「無常」的抽象觀念, 傳到了中國民間以後, 就慢慢轉變成具體的鬼, 變成了城隍廟裏的白無常、黑無常。 實際上, 無常是佛學上 一個最高哲理的名稱, 稱為「 一切法無常 」。 物理世界一切東西的存在, 乃至精神世界, 一切有現象的東西都是無常, 不永恆、靠不住、暫時的存在。 所謂一百年、一千年的存在, 從宇宙的眼光來看, 也只是一剎那間,就過去了。 我經常提到, 佛學上的「無常」是講現象。 就現象而言,因為它容易變化, 所以講無常。 在佛學還沒有來以前, 原始中國文化雖然講求 可久可大的原則, 但也有個名詞, 那就是《易經》上說的「變化」。 天下萬事都在變化,隨時隨地。 無一不變,無時不變,無地而不變。 當你懂了《易經》這個原則, 算命看相有什麼看頭! 有時候有人一定逼著問: 「我現在好不好?」 我說: 「好啊!我告訴你非常好。」 那好了,他高興了。 但是我說的是現在非常好, 他一轉過身已經不是現在了。 好不好我怎麼知道! 他一出門那更不是現在了。 因為萬物皆在變化, 將來好不好,我說不知道了。 因此一切萬有皆是無常, 既然無常,因果也無常。 譬如我們八點鐘開始上課, 開始那一秒種是因,說到現在, 前一句話是果,這個果已經過去了, 又是無常。 那個果又變成未來的因, 念念遷流不斷。 因此若認為因果是個固定的實體, 實際的作用,非究

末法眾生為什麼必須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 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 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 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夫所謂淨土法門者。 以其普攝上中下根。 高超律教禪宗, 實諸佛徹底之悲心, 示眾生本具之體性。 彙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自華嚴導歸之後, 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 無一不求生淨土。 由祗園演說以來, 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 末後皆結歸蓮邦。 (增廣文鈔卷一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 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 儻係上根,一聞千悟,得 大總持 , 然此尚是悟,不是證。 能真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者, 末世 實不多見。 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 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 以雖得開悟, 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 須以種種方便對治, 令其淨盡無餘, 則可 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 儻煩惱已斷若干, 猶有絲毫未盡, 則生死依舊莫出。 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 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 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 則可謂得道, 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 故能了生脫死。 若識得,而煩惱未斷, 何能了生脫死耶。 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 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 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 此謂真開悟者。 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 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 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 奚啻天淵懸殊。 念佛法門, 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 不能超出其外。 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 亦可預入其中。 但具 真信、切願 , 皆可 仗佛慈力 , 帶業往生 。 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斷煩惱者, 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 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 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 (謂 往生西方 ,以期 圓滿佛果 也。) 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眾生, 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恐居士未遇真知淨土之人, 或視為淺近, 而專致力於明心見性之禪, 謂其能識得自心,即算了手, 故不禁絡索一上也。 光言不足為憑, 請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 並光之文

【重犯業報現前喊見鬼!念佛彌陀接引】“鬼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來了!”——摘自《念佛感應錄》(一)

我是台中監獄“戒護科”主管, 是皈依三寶佛門的在家弟子。 兩年前本監函文敦 請台中佛教蓮社蔣老師 莅監弘揚淨土佛法, 于是念佛風氣油然而生, 阿彌陀佛法喜彌漫監內各角落。 去年十二月間,有位受刑人林異思,後裏人,年齡七十歲;年輕時誤入歧途,一生歲月大多在監獄度過。犯有殺、盜、淫等數罪,可說是前科累累的重犯。 當時又因犯妨害風化罪名被處數年有期徒刑,入監服刑中,因爲年老體衰,罹患嚴重腎髒疾病。胡典獄長菩薩心腸,即派主管戒護至台中醫院住院治療,其費用完全由本監負責,且囑戒護主管悉心照顧。 林姓難友雖未皈依佛門, 卻因蓮社莅監弘法之故, 耳濡目染之下, 平日大家碰面也彼此合掌問訊 念一句“阿彌陀佛”結緣。 有道是“ 佛法如蜜,中邊皆甜 ”。 斯之謂也。 一天中午本人奉派到台中醫院看護林難友,護士小姐告以病情轉急,有生命危險,必須通知其家人前來照料。唯林難友孑然一身,無妻無子。只有我自己盡心照顧,幫他更衣餵食,服侍湯藥,更一邊代爲念佛回向。約一點鍾左右,林難友回光返照,由昏迷中清醒過來。 我乃依照 蓮社 《 飭終須知 》一書方法, 開導他念佛求往生。 且述說 唐朝屠夫張善和念佛往生 及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王 的事實, 以增其信心。 起先林難友業障深重, 又因家人都沒來探望, 一時悲從心起, 眼淚汪汪,哭個不停。 一會兒,突聽他嚷叫著: “有鬼!有鬼! 我不去!不去!不要抓我!” 目睹此情, 知道他業報現前,地獄門開 , 于是以嚴肅口氣大聲告說: “ 你平日作惡多端,惡報臨頭, 致有地獄鬼卒前來拘捕。 若不速懺悔念阿彌陀佛, 哀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 更待何時? 主管我爲你助念, 再不覺悟,鬼將纏身,無法脫困。 ” 一方面教他念佛, 更將隨身攜帶的蓮社結緣 小張西方三聖佛像 置于林難友面前, 以加強他憶佛印象。 佛法不可思議 , 林難友宿世善根靈犀而現, 在此生死緊要關頭, 他竟能聽從勸導, 喃喃出聲念起阿彌陀佛聖號。 本人更義不容辭,引導助念, 一時間阿彌陀佛回蕩四周, 一片祥和。 約一炷香光景,我問他如何呢? 他斷續回答說: “ 鬼不見了…… 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來了! ” 最後只見他面含微笑, 了無痛苦而去世。 去世後面目栩栩如生, 一副安詳狀, 且身軀柔軟自如, 種種瑞相令人贊歎。 一般受刑人住院醫療,都要戴腳鐐,林難友也不例外,于是跟另一位蔡姓主管爲他卸下戒具

【輪迴因果故事:黄山谷前身】

宋黃庭堅,號山谷,精詩詞書法。 宋書法四大家的「蘇黃米蔡」,「黃」即指黃山谷。 山谷出蘇東坡門下,與秦觀齊名,世稱「秦七黃九」。 傳說黃山谷有自刻石, 記自己前生的事。 此石刊立於涪陵, 爲江水所浸,故無傳模。 刻石略曰—— 山谷與東坡先生同見清老者, 清老者對蘇東坡說, 他的前身是五祖戒和尙。 却對山谷說: 「學士前身是一女子,我不能詳語, 日後學士至涪陵,當自有告者。」 黃山谷旣聞清老者之言,心念, 如果我日後要到涪陵, 那就一定是貶官了, 心中甚爲不快,只好置之。 後來果然有「元祐黨人」的事件發生。 事緣王安石行新政,以司馬光爲首的一羣大臣反對,王安石便將一衆反對者及其門下,稱爲「黨人」,予以貶謫,盡都貶至當時所謂窮山惡水、煙嵐瘴氣的邊遠地方,黃山谷第二次被貶,即果然貶至涪陵。 忽一夜,山谷夢一女子語之曰: 「 我生前誦《法華經》, 發願後生當生爲男子, 得大智慧,爲一時名人。 果然便投生,即是你。 你近年腋下患孤臭, 乃緣我所葬的棺木爲蟻所穴, 蟻穴居兩腋下,故學士便有此苦。 此居所後面山即有我的墳墓, 學士開墓,除去蟻聚, 則狐臭可癒。 」 黃山谷醒來, 想起當年清老者的說法, 便帶人往後山尋墓, 果然找到一穴舊墳, 訪之已經無主, 因如言易棺修墓, 腋下的狐臭果不藥而癒。 這則故事, 出宋人何薳的《春渚紀聞》, 他的父親何去非亦是蘇東坡的門下, 於神宗朝因東坡之薦而得官, 故何氏於蘇門素有因緣。 【按】, 這則故事跟一般輪迴故事不同。 一般故事, 前生投胎之後, 前後身便不復相見, 然而在本則故事中, 前生的女子却可以在夢中 跟後生的黃山谷溝通, 這是其獨特之處, 未知何故以前談輪迴故事的人, 都沒有將此點指出。 佛家並不將輪迴 視爲一個一個完整靈魂的托世投胎, 所以往往有「身語意化身」之說, 是故西藏密宗大德, 死後有三個化身, 即身化身、語化身、意化身。 有些甚至有五個化身, 即前述三者之外, 還加上功德化身與事業化身。 倘如站在「業」的立場來看, 這是很合理的事, 因爲假如有一個人, 他的「身業」跟「語業」 各有一重大的業力, 而且力量相等, 則自然可以各憑業力去受果報。 黃山谷前身的故事, 其可能性即在於此。 那女子於 誦《法華經》時發願,即是意業, 因此意業而轉生爲黃山谷, 但却可能身語二業 則仍然處於中有身的狀態。 倘如認爲「靈魂」是一個體,

【臨終冤親債主現前,念佛最後往生】 “臨終見海中魚怪,念佛預知時至,見三聖像閃閃發光,安詳往生”

龍海市角美鎮王江村農民郭亞章,今年六十歲,農曆閏八月二十六日在念佛聲中安詳往生西方淨土。 他自幼務農,近三年成爲養魚專業戶,經常發胃病,今年身體更衰,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晚期胃癌,就在家吃藥調養。 八月間病情惡化,肚大如鼓,疼痛得雙眼圓睜,脾氣凶野如虎,每兩小時必打一針止痛針,還自說見到海底怪物,其妻也常看到門前有已故的怨鬼探頭張望。 幸遇念佛善知識,勸他念阿彌陀佛。 若壽命未盡,可早日健康; 如壽命已到, 可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他聽了很高興, 接過念珠開始念起阿彌陀佛名號來, 家屬也幫助他同念。 自念佛後,病人自覺痛苦減輕, 止痛針每天只打兩針。 不再見到海中魚怪,神情安甯。 念到第五天, 能輕鬆地下床找食物。 見到懸挂的三聖像閃閃發光, 自知往生時間已到, 在床上趺坐合掌 (他一生從無此舉動), 張開的嘴慢慢合上,面上出現微笑, 安詳逝去,如鼓大的肚子也扁平了。 八小時後,全身冷透,頂門猶溫。 沐浴更衣,全身骨節柔軟,面貌如生, 臨終種種瑞相,證明往生無疑。 一個月後,家屬皆 夢見 他跟隨在 三聖佛 後前來安慰他們。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林宇川記) ——摘自《念佛感應錄》(一) 更多念佛真實故事:YouTube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LlInAJbvo&list=PLkK2h1MIJwqNuHvuxoajs6jZD0lZSW-9n 念佛真實故事PDF電子書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eHUrqa0OU8R1X305V7Sy6VvYJh7_hkRF https://www.facebook.com/174740705889585/posts/4819413781422231/ 【臨終冤親債主現前,念佛最後往生】 “臨終見海中魚怪,念佛預知時至,見三聖像閃閃發光,安詳往生” #臨終助念 #冤親債主 #往生

【善女人往生--王氏】《續高僧傳》

原文-- 王氏.隋時人.薛翁妻.僧頂蓋母也. 讀誦諸經.勤修懺法.志求淨土. 唐貞觀十一年.有疾.勤懇彌至. 俄見床前有赤蓮華.大如五斗甕.已. 又見青蓮華.充滿一室. 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降臨空中. 其孫大興侍側.見佛身高大. 回出二菩薩上.良久乃隱.而王氏逝矣.(續高僧傳) 譯文-- 王氏是隋朝時候的人, 她丈夫叫薛翁, 兒子已經出家,法號頂蓋。 她自己讀誦很多佛經, 很勤於修懺悔法, 一心求生淨土。 在唐朝貞觀十一年時, 王氏生病, 於是她就更加努力念佛。 有一天念佛不久, 她就看到床前有一朵紅色的蓮華, 其形狀大如五斗的甕子。 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 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菩薩, 都降臨在空中。 陪伴在她身邊的孫子大興, 看到佛的金身比兩位菩薩高大甚多。 西方三聖出現很久之後才隱沒, 而王氏已經往生了。 (續高僧傳)(網路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善女人往生--王氏】《續高僧傳》

【見已故丈夫,阿彌陀佛放光加被接引亡靈】

這是發生在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農曆十一月初九日,因念一句萬德洪名的大願王而得到不可思議感應的事實. 住在台中市互助新村的一名婦女賴某,年五十四歲,曾帶她五歲的孫兒到其對門李金芳蓮友家,給加持大悲咒“收驚”.加持大悲咒收驚是很有效驗的,亦是一種善巧勸人念佛的方便法門. 初九那天中午,賴某正在廚房做事,忽然間她的頭低了下去,周身抽筋,那五歲的孫兒倒很聰明,見狀趕快跑到對門大聲呼叫:「食菜阿婆、食菜阿婆……快去幫我祖母收驚.」 李金芳蓮友立刻就到她家裏廚房一看,嚇了一大跳!只見賴某雙目翻白,已昏迷不省人事.她七十多歲的婆婆正扶著她的右脅,大兒子扶著左脅,兩人都嚇得直叫. 金芳蓮友叫他們要鎮靜一點,大家一同念阿彌陀佛,這樣的大約念了二十分鍾,賴某在昏迷中歎了一口氣,才開口說:「他站在那裏,要我跟他一同去.」 金芳蓮友問他:「他是誰啊﹖」賴某答:「是我丈夫林某.」 金芳蓮友一邊高聲念佛一邊對鬼魂說:「林先生啊!你可不要帶賴某去,你要好好保佑她身體平安,因爲她是個孝順的媳婦,上要侍奉你的母親,下有小孩尚未成年,需要栽培,你千萬不可帶她去啊!」 賴某的婆婆這時也說:「兒子呀!自你去世後,媳婦與我相依爲命,你不可領她去,你假若領她去,留下我們老的老、小的小又怎麽過日,你就是大不孝.」 金芳蓮友再勸鬼魂:「林先生啊!我念阿彌陀佛,你亦要發心念阿彌陀佛!」 說完就一直念「阿彌陀佛」,不斷地念,念了差不多半點鐘. 只聽得賴某又說起話來了,她說:「三仙金爍爍的,三仙金爍爍的,先生也去了.」 金芳蓮友問她:「你問問看,三仙是什麽名?」賴某說:「他說是阿彌陀佛放光加被.」(三仙即三尊,因爲賴某非正式佛教徒,不知尊稱三尊). 賴某在昏迷中沒多久就清醒起來,不幾天身體就平安無事了,賴某這次受這種苦厄,亦不無原因. 事後她的婆婆對金芳蓮友說:「她的兒子林某與媳婦賴某結婚以後,從未吵過一次嘴,正是一對恩愛的夫妻.自從三年前林某去世後,賴某天天想念丈夫,在十幾天前獨自一人跑到墓前掃拜,痛哭了一場,所以自那天起,她每夜都夢見亡夫回來家裏,奇怪的是,不僅她一人夢見,家中老幼每個人都夢見.」 出處:《念佛感應見聞記》林看治居士著 南無阿彌陀佛!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