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參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作者:
玄一
-
弘一法師說: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 父母是什麼? 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 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 要善待你的母親,因為她下輩子不會再來,她的大半生都是為你而活,也少跟媽媽說一些難過的事,她幫不上,更睡不著。 也一定要善待自己,因為當你成為母親之後,你也幾乎只為孩子而活。 父母是什麼 英文 (What are parents?) 什麼是父母 標籤: 弘一大師,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孝道, 孝養父母, 父母, 靠山, 無怨無悔, 從不求回報, 善待自己, ◼️推薦閱讀: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色難》─孝順的故事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最難。」 《地藏經》是佛門孝經 《孝經》 《百孝經》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Two things you can’t wait for in life)
作者:
玄一
-
法寶介紹 :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 營造幸福人生,構建和諧社會,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個世人,所致力謀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與願違。尤其是在當今社會,西風日盛,功利熾然,誠信脆薄,道德淪喪,以致災禍頻繁,世局混亂,家庭不和,人心惶惑無依。究其根源,實由廢棄聖賢教育,無有智慧,不明因果報應之理,不能敦倫盡分所致。 所謂是「人不學,不知道」,故《禮記·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教學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規》便是落實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礎,成聖作賢之根本。 父慈子孝是超越時空的自然法則。而子欲養親不待,則是人生最大的苦痛與遺憾。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告訴我們:孝順與行善,上可慰親心,下可免災殃,人生無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須速從當下。 🙏線上申請 / 閱讀:(可以合併其他法寶一起申請,減少郵寄次數) https://fabo.hwadzan.com/Fabo/2915 🙏法寶禮請專區: https://fabo.hwadzan.com/ 🙏現場請領地址: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41號2樓之1 (捷運象山線 信義安和站五號出口左轉 約走5分鐘抵達) 🙏連絡我們: https://www.hwadzan.com/about #禮記 #弟子規 #淨空老法師 #悟道法師 #成德法師 #蔡禮旭老師 #華藏淨宗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9702845382/posts/pfbid02zDXJ8xHzEibeUF7iCzxu7Tr41w6GPemy1PV6Aod2ef2GyAdXXA8J6XuQzRouKm78l/?mibextid=Nif5oz 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 英文 (Two things you can’t wait for in life)
印光法師談《太上感應篇》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印光法師談感應篇 ――代重刊序 弘法敬輯 一、感應篇之概述 1、感應篇的來源 問,《感應篇》,誰人著作。對於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別之。 答,《感應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謂為老子所作。亦有謂本抱樸子而廣之。然不必究其為何人所作,只取其書所說之益。所謂不以人廢言也。聖人立法,固不必定取聖人所說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為事。蟲文鳥書,大開文字之端,敢以蟲鳥不足重,而不用其文字乎。舉此一事,可以息彼妄論是非者之無益繁詞。此種繁詞,尚不如春禽晝啼,秋蟲夜嗚之有天然風味也。 《三編卷四 答崔樹萍居士問》 2、感應篇的性質 《感應篇匯編》為古今注此篇者之冠、文理俱隹,俾熟讀而詳審以行之。則人人可以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 《增廣卷二 復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五經四書,本是教人為善之書。世多以文視之,則便當面錯過。若《感應篇》、《陰騭文》等,直陳因果報應之事,俾人一目瞭然,實為有益。彼大言理性,不提因果報應者,徒欲得高出人上之名,而不知所以高之實。 《三編卷二 復謝慧霖居士書五》 《感應篇》、《陰騭文》,實為功過格之源本,以故恭錄於首,以期朝夕諷誦,互相鑒照。俾得三業清淨,一心淳篤。庶可無忝所生,行為世法。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齊修。成已成人,了無二致。前繼往聖,後開來學,參贊化育,輔翼郅治,皆於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捨此不行,別求玄妙。縱令大得,亦只能利一類之機而況專資空談者乎。 《續編卷二 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二、感應篇之實行 1、讀誦奉行 改過遷善 凡《安士全書》,及《感應篇匯編》,《印光文鈔》,通文義者,皆須人奉一部。由此路上行,上焉者或可體會到此。否則只知圓融不執著,口口說空,步步行有,為家庭之禍患,亦佛法之蟊賊。 《三編卷三 復福州佛學社書》 《感應篇匯編》,宜令熟讀,此正本清源之要務。以五經四書所說者,或散見於各處,或義晦而難領會。此既熟讀,讀五經四書,一見此種話說,即便心領神會。理學務躬行,而不知此義,反指為異端者,皆見理未的,救世無術之流類也。 《三編卷二 復謝慧霖居士書二》 汝宜每日將《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關帝覺世真經》,日讀三五遍,至少須一遍。亦令汝妻日日讀之,自可知為人之道理。既知為人之道理,則便可繼汝父之家風。凡一切人皆欽仰汝,以為汝父素好善,故有此令郎。此其榮為何如也。光宗耀祖,成家立業,只在能立志學好而已。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作者:
玄一
-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如是我聞: 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三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這時世尊,告訴龍王:「一切眾生由於心念不同,所以造業也不同。因為這個原因,眾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龍王,你看這法會中以及大海中的眾生,他們的形體、種類是否都各不相同?這一切無不是源於內心的善念或不善念。心念產生了身業、語業、意業,並招致了這般結果。其實心中並沒有物像,也沒什麼可拿來尋思的。所謂的心念,是由一切虛妄境界集合而起。是因為眾生還未完全開悟,不能回歸本位,心中仍有個‘我’或者‘無我’存在。眾生隨心念造業得果報,身形相貌也各不相同。在這一切體貌的形成中,並沒有誰在創造什麼。所以一切如幻般的萬像,都是緣於不可思議的自我業力。智慧人知道這道理後,應當修習善業。由修善因緣,生出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全都端正,令見者不生厭惡。 注釋 五蘊:身體、感受、思想、行為、意識。 十二處: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 六塵:眼觀形象、聲音、香氣、味道、觸覺、心中對這些都感受。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龍王你看,佛身體是從百千億福德中生出,所以相貌處處莊嚴,光明顯曜,遮蔽住一切大眾。即使有無量億位自在梵王在場,也都不再顯現。他們瞻仰如來身形,莫不感到眼目眩晃。你再觀看這些大菩薩們的身形,微妙、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於修習善業,集合了福德而生。你再觀看諸天龍八部眾,他們長相大有威勢,也是從善業福德中所生。今日大海中所有眾生的形象或有粗醜鄙陋,或大或小,都是源於各自心念。心念使身行、言語、意念造作了許多不善業。眾生隨此業力,各自遭報。 龍王,你從今日起應當按這個道理修學。也要令眾生明白因果道理,讓他們修習善業。你對這個正見,要心不動搖。不要再墮落,中斷那應當恆久的堅持。你對一切播種福報處,要心生歡喜敬養。由此緣故,你們也會受到人天的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種法門,能斷滅一切惡道之苦。是哪種法門呢?就是不分晝夜地常常念想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在念念之中不斷增長,就連一分一毫的不善,也不容摻雜在其中。由此緣故,能立即永斷諸多惡趣,圓滿成就善法,常常得以親近諸佛菩薩和其他聖眾。什麼是善法?就是令眾生獲得人天身果報的法門。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依此法門為根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作者:
玄一
-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弘一大師摘自《有部律》 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縱然得到也不要,為避免禍害,成全功德,有利與大家享受,仔細想想道理不難明白。 人在世間一切享受夠用就行了,衣服夠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 住房能遮避風雨就行了,不必大廈別墅。 我見過很大的豪宅,設備豪華,在裡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壓力,所為何來? 聰明人應不作糊塗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V2NkuneEqvYbGVAN2NuoNsGE8ekpWXuf7hYPYhYMGZzgMhYPKfYd6hScGEWAZXql/?mibextid=Nif5oz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原創 花海雲裳 2021-06-12 09:52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雨 這本書讀完後,揣摩出了這幾句話:人的思想、行爲方式、習慣來源於外界有形的 榜樣 ,以及身邊人的潤微細無聲的 言傳身教 ,還來源於文化學習以及從自然中提煉出的自然法則。 其中身邊人的影響藏於日常的一言一行、一飯一粥、一個溫暖的舉動、一次棒喝,這些在當時沒那麼大的反映,往往要到了一定年紀回頭望望時,才小結出某個轉折點或者某項關鍵素質的根源。比如本書中提到的: 一。大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在 稻盛 的父親的家鄉有不同的 宗教 , 他們在用“ 對看不見的事物的敬畏之心 ”、 “ 對萬事萬物的感恩之心 ”的觀念教育着大家,然後他當時也去了去。 稻盛 跟着父親去學了一次,就在心中種下了一粒 種子 。 一顆有敬畏心的種子 。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1. 從父親不貸款經營紙廠的事件中深刻裏闡明瞭父親的“ 不貸款主義 ”, 稻盛 將這個好習慣繼承了下來。 2. 從母親日益爲相親買剩下的菜或紅薯的事件中 總結 出“ 現在需要多少就買多少 ” 以及 身毫不猶豫地 利他 。 3. 六年級時, 稻盛 指正勢利的老師的不公正行爲被老師污衊時,是父親包容認可了 稻盛 ,讓他明白了“ 正確的事,一定能得到認可 。” 三,文化的洗禮與傳承,順應天道 1.在 稻盛 小時候患上結核病的時候。 他碰巧讀了《 生命的真相 》這本書,其中有幾句話對他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有一句是 “ 在我們的內心有一塊磁鐵,一直在吸引着周圍的劍、手槍、災難、疾病、失業等東西 。 ” 還有一句是,“ 心態是命運的雛形 。現實世界的所有事,必然跟這個雛形一致 。 爲了能吸引來內心向往的事物,必須要內心的渴望永不停歇,一直懷抱着希望和熱忱 。 長時間持續專注於意念,就能變成吸引必要事物的磁鐵 。” 這段 經歷 讓 稻盛 深信一點: 所謂災禍和逆境,只要積極加以克服,就會對人生大有裨益 。 繼而 稻盛 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精神面貌會決定現實世界,這也提醒了 稻盛 ,一定懷抱善念,並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 稻盛 下定決心,一定要懷抱一顆 良善之心 走下去。 這些在他內心萌芽的東西,日後成了促使 京瓷 和 KDDI 成功的源泉。 2. 稻盛 讀了 安岡正篤 著作的《 命運與立命 》 思考 後着人
【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
作者:
玄一
-
【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 你研究了佛經,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它沒有告訴你一點是空的, 它只告訴你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 並沒有叫你空不空, 你如果說空是沒有, 《金剛經》說:「於法不說斷滅相」,說一個空就是斷滅相,同唯物的斷見思想是一樣的,那是錯的,當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夢幻是不存在的,但是夢幻再來的時候,它又儼然是真的一樣,只要認識清楚,現在都在夢幻中,此心不住,要在夢幻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重點在這裡。 當你在夢中時要不著夢之相,當你做官的時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要被鈔票困住了,當你要兒女的時候,這個叫爸爸,那個叫媽媽,不要被兒女騙住了,要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暫的,很偶然地湊合在一起,是因緣聚會,緣起性空,因為性空,才能生緣起,所以說如露亦如電,你說閃電是沒有嗎? 最好不要碰,碰到它會觸電,但是它閃一下就沒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剛經》,木魚一放,嘆口氣: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訴你吧! 一切是有,不過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方法, 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 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這才是真正學佛。 (南懷瑾 先生)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41619469/posts/pfbid052bTrAoACPduCpFy6d8y8imEuLzyZJTaHGpJ643nmZr4CHu5CxkyM8Nm8iHQnz4Zl/ 標籤: 南懷瑾先生,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隨緣不是不再努力,而是不在強求結果。(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作者:
玄一
-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 那你一定有福報。 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 請不要疑惑。 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 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 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 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 但一定會讓你成為最圓滿的自己。 要相信,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真正有智慧的人, 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 隨緣不是不再努力, 而是不在強求結果。 ~弘一大師 的人生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0073977067864/permalink/1361897075218880/?mibextid=Nif5oz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英文 (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不要自己障礙自己】人不可能不造業,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因為一旦有了業障,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Don't hinder yourself)
作者:
玄一
-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障礙自己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因為一旦有了業障,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 也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 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這些就成了你得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 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得人多半很自私,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 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佔便宜,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 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丟到別人那裡,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 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時間一久,隔壁傳來的臭氣,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 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互相製造干擾、敵對,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 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謂功德的我,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 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這是「大我」的境界。 如果再進一個層次, 那就是「無我」。 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 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饋,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做過之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是用清淨的、無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作者:
玄一
-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1、如果想讓自己的能量場乾淨起來,就不要隨意與他人產生糾纏。記住一句話,我尊重你的命運,更理解你的局限,無所謂你的行為。不要輕易渡人,哪怕你的修為已經很高了,也不能輕易渡人,包括你今生的父母,你要做的是,讓他們做他們自己,而你不要受到影響和消耗。不要試圖成為救世主,尊重他人的命運,理解他人的局限,無所謂他人的行為。渡己才是渡人! 2、當你的心變的很冷漠,又開始獨來獨往,眼神愈發的堅定,做事殺伐果斷,一心只想著怎麼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個身披鎧甲的你重生了。心若不死,則道不生,倘若窮途末路,那便勢如破竹。能百毒不侵的人,都在曾經傷痕累累,能笑看風雲的人,都曾千瘡百孔。 3、你必須熬下去,是必須,當你熬過去了之後,你就會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失去興趣,包括你心愛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一個人走過那段難熬的日子,是多麼的無助和崩潰,熬過去了,你就會變得無所畏懼,蛻變,才能讓自己強大,涅槃,才能讓自己重生,逆風,才能讓自己翻盤。成大事者做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不要急躁,慢慢熬。 4、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一百年之後沒有你,也沒有我。生命如此短暫,沒有時間爭吵傷心,也沒有時間焦慮抑鬱,斤斤計較。你要相信,人會負你,但因果不會,快樂是真諦,健康才是目的。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無緣不能渡。天道無常,順其自然。 5、什麼是真正的善良?不是放生,不是捐款,也不是做公益。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尊重他人;泰山崩於前,而不形於色;不傷人也不自傷,不製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情緒穩定,和顏悅色,在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持戒;更是頂級的善良。一個人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善,而選擇不善。他的惡,天會判,由他自己來承擔,你的善,自己修,由你自己來負責。 6、凡是脾氣溫和的人,福氣深厚,活的都快樂。凡是脾氣狂暴的人,福氣淺薄,活的都痛苦。人這輩子所有的福氣,都藏在自己的脾氣裡。不要讓你的脾氣擋住了你的福氣。別忘了,一念嗔恨起,百萬瘴門開。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當內心平和了,福氣也就來了。 7、停止討好所有人,停止去貶低自己,你沒有任何義務為了溫暖別人燃燒自己。不要活在過去,你活在過去的每一刻,糾結過去放不下,都是在浪費你現在的生命。餘生很貴,要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過自己喜歡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作者:
玄一
-
《玄一讀經修定》: 廣欽老和尚 蓮池餘馨之四:①念佛是了生死之行②居士修行以念佛為穩當③在家學佛以念佛為根本④修持淨業 超越輪迴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很少人一輩子都享福,有多少福享就有多少苦!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如何看待毀謗?】你們不要難過,他罵的是我,我是應該挨罵的,因為我業障重,拜佛不夠,修行不夠,我真是對不起大家。我也對不起那一位法師,讓他起煩惱,我要向他求懺悔。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 :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卻不知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 ▶ 閱讀完整內容 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痴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 ▶ 閱讀完整內容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是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罣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 閱讀完整內容 廣欽老和尚的期中考?斷你的名聞利養,救你的法身慧命!… 楞嚴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當狂心休息下來的那個休息處,就是覺悟菩提。~文:道證法師 ▶ 閱讀完整內容 ▶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顯示具有 廣欽老和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廣欽老和尚 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台灣佛教法師之《廣欽老和尚》(大家公認的開悟者)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作者:
玄一
-
文章分類 ▶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 《可許則許》陳海量居士著 - Respond to requests ▶ 《了凡四訓》- Liaofan's Four Lessons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Yu JingYi Meets The Kitchen God ▶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The Buddha Speaks Infinite Life Sutra ▶ 《地藏菩薩本願經》 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玄天上帝】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阿彌陀佛語錄】 ▶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高僧大德】 ▶ 《印光大師文鈔》 ▶ 【淨空法師語錄】 ▶ 《廣欽老和尚》 ▶ 【南懷瑾先生】 ▶ 《曾仕強經典語錄》 《玄一讀經修定》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佛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原創 花海雲裳 2021-06-12 09:52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雨 這本書讀完後,揣摩出了這幾句話:人的思想、行爲方式、習慣來源於外界有形的 榜樣 ,以及身邊人的潤微細無聲的 言傳身教 ,還來源於文化學習以及從自然中提煉出的自然法則。 其中身邊人的影響藏於日常的一言一行、一飯一粥、一個溫暖的舉動、一次棒喝,這些在當時沒那麼大的反映,往往要到了一定年紀回頭望望時,才小結出某個轉折點或者某項關鍵素質的根源。比如本書中提到的: 一。大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在 稻盛 的父親的家鄉有不同的 宗教 , 他們在用“ 對看不見的事物的敬畏之心 ”、 “ 對萬事萬物的感恩之心 ”的觀念教育着大家,然後他當時也去了去。 稻盛 跟着父親去學了一次,就在心中種下了一粒 種子 。 一顆有敬畏心的種子 。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1. 從父親不貸款經營紙廠的事件中深刻裏闡明瞭父親的“ 不貸款主義 ”, 稻盛 將這個好習慣繼承了下來。 2. 從母親日益爲相親買剩下的菜或紅薯的事件中 總結 出“ 現在需要多少就買多少 ” 以及 身毫不猶豫地 利他 。 3. 六年級時, 稻盛 指正勢利的老師的不公正行爲被老師污衊時,是父親包容認可了 稻盛 ,讓他明白了“ 正確的事,一定能得到認可 。” 三,文化的洗禮與傳承,順應天道 1.在 稻盛 小時候患上結核病的時候。 他碰巧讀了《 生命的真相 》這本書,其中有幾句話對他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有一句是 “ 在我們的內心有一塊磁鐵,一直在吸引着周圍的劍、手槍、災難、疾病、失業等東西 。 ” 還有一句是,“ 心態是命運的雛形 。現實世界的所有事,必然跟這個雛形一致 。 爲了能吸引來內心向往的事物,必須要內心的渴望永不停歇,一直懷抱着希望和熱忱 。 長時間持續專注於意念,就能變成吸引必要事物的磁鐵 。” 這段 經歷 讓 稻盛 深信一點: 所謂災禍和逆境,只要積極加以克服,就會對人生大有裨益 。 繼而 稻盛 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精神面貌會決定現實世界,這也提醒了 稻盛 ,一定懷抱善念,並有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 稻盛 下定決心,一定要懷抱一顆 良善之心 走下去。 這些在他內心萌芽的東西,日後成了促使 京瓷 和 KDDI 成功的源泉。 2. 稻盛 讀了 安岡正篤 著作的《 命運與立命 》 思考 後着人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作者:
玄一
-
弘一法師說: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 父母是什麼? 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 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 要善待你的母親,因為她下輩子不會再來,她的大半生都是為你而活,也少跟媽媽說一些難過的事,她幫不上,更睡不著。 也一定要善待自己,因為當你成為母親之後,你也幾乎只為孩子而活。 父母是什麼 英文 (What are parents?) 什麼是父母 標籤: 弘一大師,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孝道, 孝養父母, 父母, 靠山, 無怨無悔, 從不求回報, 善待自己, ◼️推薦閱讀: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色難》─孝順的故事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夏問他的老師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最難。」 《地藏經》是佛門孝經 《孝經》 《百孝經》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作者:
玄一
-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弘一大師摘自《有部律》 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縱然得到也不要,為避免禍害,成全功德,有利與大家享受,仔細想想道理不難明白。 人在世間一切享受夠用就行了,衣服夠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 住房能遮避風雨就行了,不必大廈別墅。 我見過很大的豪宅,設備豪華,在裡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壓力,所為何來? 聰明人應不作糊塗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V2NkuneEqvYbGVAN2NuoNsGE8ekpWXuf7hYPYhYMGZzgMhYPKfYd6hScGEWAZXql/?mibextid=Nif5oz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者:
玄一
-
三世因果歌(國語) - YouTube https://youtu.be/S5Pc4CC-bEU?si=3-TEBNnsAkiUDCVM 《佛說三世因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奉詔譯 爾時。 阿難陀尊者。 在靈山會上。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難頂禮合掌。 遶佛三匝。胡跪合掌。 請問 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閻浮提。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多生不善。 不敬三寶。不重父母。 無有三綱。五倫雜亂。 貧窮下賤。六根不足。 終日殺生害命。 富貴貧窮。 亦不平等。 是何果報? 望世尊慈悲。 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 與諸大弟子言。 善哉。善哉。 汝等諦聽。 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 一切世間。 男女老少。貧賤富貴。 受苦無窮。享福不盡。 皆是前生因果之報。 以何所作故? 先須 孝敬父母 。 次要 敬信三寶 。 三要 戒殺放生 。 四要 念佛布施 。 能種後世福田 。 佛說因果偈 。 雲。 富貴 皆由 命 。 前世各 修因 。 有人 受持 者。 世世 福祿 深。 善男信女 聽言因。 聽念 三世因果經 。 三世因果 非小可。 佛言真語 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有食有穿為何因? 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譏笑拜佛人。 今生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作者:
玄一
-
《印光法師文鈔》 Record Of Great Master Yìnguāng's Collected Writings' Essence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讀誦【全14集】 (悟勝法師恭讀) - YouTube https://youtu.be/thaNvJjoQd0?si=IY3qSkEj-kZpcBsK 【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如是說。五戒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閱讀完整內容 【只有永斷葷腥,才是真理實義】肉食有毒,這種毒素是動物被殺時的瞋恨心所聚結產生的。所以大凡瘟疫流行,素食者很少傳染。另外,肉是穢濁的食物,食後血液污濁,神智昏迷,發育快而衰老早,最容易使人生病。(Meat is poisonous) 閱讀完整內容 念佛人得了重病怎麼辦?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閱讀完整內容 【破見比破戒罪更重】印光大師:我如果騙你,就是佛騙人。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依照佛的意思和你說的緣故。佛豈有騙人的道理嗎?你應當完全捨棄從前的下劣知見之心,就一定能夠得生西方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世人所行,悉是落井下石之事】世間人所做的事,都是落井下石的事 - 《印光大師文鈔》 閱讀完整內容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是暢說佛陀本懷最徹底的大法。㊙️淨土法門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淨”字。淨極則光通達,如果不是到了妙覺菩薩的境界,此一字難道就那麼容易承當嗎?(pure land) 閱讀完整內容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爲成就此事而已。…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 閱讀完整內容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果真「了生死」的心能夠很迫切,深信淨土法門,不生一絲疑惑之心。那麼雖然沒有出離娑婆世界,已經不是娑婆世界久居的客人。還沒往生到極樂世界,已經是極樂世界的嘉賓了。 閱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作者:
玄一
-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著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長壽(第一福) 第三章 富貴(第二福) 第四章 康寧(第三福)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第六章 善終(第五福) 第七章 結語(感言) 第一章 引言 一、五福的意義 「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和《洪範》。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辭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於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麼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註:《書經》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終命(《書經洪範》)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罣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二、哪有十全十美的福 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一分開可就不妙了。比方說,有的人雖然長壽而沒有福氣,有的人富貴而健康情況不佳,有的人為貧賤而煩惱,有的人身雖富貴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滿足、於清貧悠閒的生活,有的人貧賤而善終,有的人富貴長命而最後卻遭遇橫禍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勝枚部臨門才是十全十美的,其餘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和四福——「好德」。有著生性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因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 三、最悲慘的遭遇 一九八零年六月三日的報紙,報導了一個非常可憐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本省花蓮縣的瑞穗鄉。 謝蓮清今年四十一歲,住在花蓮穗鄉國光北路一0二巷十七號,平常以小工為職業,家境十分貧困。他的妻子徐秀英,現年三十六歲,夫妻一共生了八個子女。 十七歲的老大謝榮興,因為到台北去學技藝,不幸於今年五月二十三日上午被摩托車撞死。更遺憾的是,謝家的子女,除了老大是正常人以外,其他七個弟妹都是白痴。老二謝惠珠今年十五歲,老三謝坤升十三歲,老四謝坤成十二歲,老五謝坤芳八歲,老六謝坤龍六歲,老七謝明志四歲,老么謝瑞蘭只有兩歲。謝家的老大死了,剩下七個癡呆的弟妹。 然而,謝媽媽本人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
作者:
玄一學佛修行
-
智慧,我們要注意, 「知」在東方文化裏並不是知識。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 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 研究 佛學 ,就看出來了。 照 梵文 的音譯,「 般若 」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 智慧 。 當時我們翻譯 佛學經典 中的《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 其中的波羅密多、般若都是梵文譯音。 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什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密多經》呢? 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 五不翻 , 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 為 五不翻 中的一種。 現在對外國學生上課,就常有這種情形。 譬如「 境界 」一詞, 外文裏就沒有這個字,勉強翻成「現象」,但並不完全是境界的意義。 「現象」是科學上的名詞, 「境界」是文學上的名詞。 譬如說有人常引宋代 辛稼軒 有名的詞句: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就是境界,若隱若現。 再說詩的境界,如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好境界! 如改作「飛機轟轟對愁眠」那是噪音不是詩了。 李後主 詞的名句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若是「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 那就沒有境界了。 這是講文學的境界。 如把境界翻成現象,就只有「月如團,紅燒鴨子一大盤」,才是現象。 又如中國文字的「氣」如何翻譯?西方文字不同,氧氣、氫氣、瓦斯氣,究竟用哪一種氣來代表? 中國字就不同了,一個「電」字,就有許多的妙用。 在外文就不得了,現在外文有十幾萬字,真正常用的幾千字而已。 外文系的學生可不得了,新字一年年增加,我看照這種情形下去,七八十年以後,誰知道要增加到多少字,將來非毀棄不可。 而中國只要一個「電」字就夠了,發亮的是電燈,播音的是電唱機,可以燒飯的是電鍋、電爐,還有電影、電視、電熨斗,只要兩個一拼就成了,誰都懂。 外文可不行,電燈是電燈的單字,電話是電話的單字, 所以他們的物質越進步,文字越增加,增加到最後,人的腦子要爆炸的。 所以現在中文翻外文,就是採音譯的方法,然後加註解。 我們過去的 翻譯 ,不像現在,尤其南北朝佛學進來的時候,政府組織幾千個第一流的學者,在一起討論,一個句子原文念過以後,然後負責中文的人,翻譯出來,經過幾千人討論,往往為了一個字,幾個月還不能解決。 古人對翻譯就是那麼慎重,所以佛法能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的人學了三年英文,就中翻英、英翻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