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養成要靠“止”】中國文化裡形容一個人有偉大的力量、偉大的人格,處在時代的浪潮裡凝然不動,叫作“中流砥柱”,不管時代如何亂,他本身始終不為所動,他的人格永遠是大眾的標杆,如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depends on
「人格的養成要靠“止”」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depends on
人格的培養取決於)
中國文化裡形容一個人有偉大的力量、偉大的人格,處在時代的浪潮裡凝然不動,叫作“中流砥柱”,不管時代如何亂,他本身始終不為所動,他的人格永遠是大眾的標杆,如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這種人格的養成靠“止”。
我們學佛學了很多法門,為什麼沒有效果呢?就是因為心行不能得止。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沒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沒有做到“止”這一步,學佛都是白費功夫。所以佛告訴我們,如果要想成佛,先要修如來奢摩他行。
——《圓覺經略說》
我們散亂心多,如散掉的麵粉,被風一吹都在飛揚,我們先下一點定水下去。所以《楞嚴經》也講,你道理都懂了,講得天花亂墜,沒有用,了不了生死,那叫幹慧,像幹麵粉一樣,風一吹就沒有了。什麼才不是幹慧呢?要定水來滋潤才是。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真的禪,你要注意四禪八定,非要作到不可,談禪說道,那是狂禪。在《楞嚴經》上有個名稱叫“幹慧”,天干的幹,沒有水,幹幹的智慧,為什麼叫幹慧呢?沒有“定”水來潤它,這個種子不能發芽。
所以必須要功夫做到,你的佛學好,禪的文學好,你沒有真正的修持都是幹慧,在禪宗也叫狂慧,亂跑的,你必須要功夫實證到,功夫就是定水,你智慧的種子碰到功夫證得,那才是真正佛法。
——《南禪七日》
「色身的認識與突破」
人體生命的快樂感覺——快感,是從“精”而有;意志的堅定和毅力的光明,是從“氣力”充沛的功能所發生;智慧的敏捷和超穎,是由“神”的定靜而來。佛家重視“修心養性”,從思維的方法改變心地,作為入手修行的根本,它的功效和成果,的確是偏向於“神”“氣”二種,猶如道家的上品丹法一樣。但自然而然也就融會了“精”的修煉而在其中矣。宋元以後的道家注重“煉神化氣”“煉神還虛”的方法和程式,也等於佛家“持戒、修定、生慧”的三大原則。如果通達了它的內容,實在並無兩樣。
人的生命歸納起來,不外是“身”“心”兩種的組合。但是生理“身體”的主要功能,歸納起來,又不外是“精”“氣”兩種作用,它是屬於“感覺”的範圍。“心”的主要功能,一言以蔽之,都是屬於“知覺”的範圍,它是“神”的作用。過去所說的,都是依循一般“靜坐”和“修道”的路線來講,所有在“靜坐”中有關生理的反應——即是氣脈的動相,也都是“感覺”的部分。“感覺”是後天的,而且也是變化不定的。修道的成果,初步是從“感覺”入手而返還“感覺”與“知覺”,進入於渾然一體的境界。但是離開“感覺”,也就無法從事于修道。
在一般只講讀書求學問的人來說,能夠真正做到讀書明理,從人生日常的言語行為和待人處事之間,確切地體會到學問與知識對於修養的實際應用,做到心平氣和的,便是學問“變化氣質”的最明顯造詣。這是由心理入手,改變心性修養的路線,確實有理,一點也沒有錯。但嚴格地說來,這還只屬於“養氣”和“養心”的工夫。氣變而質仍未變。所謂質變,必須是連帶生理功能的轉變。如果只從心性修養,而不配合生理修煉到達上述“氣住神閑”的境界,那麼,所謂“變化氣質”之道,也僅屬於一句理念上的名言,而並非實際履踐的愷切工夫。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佛陀在世時,有很多聲聞、羅漢弟子,修持小乘法,將色心二法分開,棄絕色法,只修心法,因此,證得有餘依涅槃,斷三界煩惱,而後入火光三昧,灰身滅智,自認為已歸入空寂無為的涅槃界,即所謂不受後有。但是,這仍然是不究竟的。
從佛法的觀點,心物是一元的,色與心皆是第八阿賴耶識(心王)所顯現,因此,色心二法是平等的,互相作用,如同理學家所說,太極一動分陰陽,陰陽對立相生而成萬物;也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修持的過程,須參透心色二法兼了,才能達到究竟圓滿,如《楞嚴經》雲:“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明白了心色一元的道理,可以知道色身的修持與心法的修持是一樣的重要。色身不能解脫,必然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
《心經》雲:“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五蘊(色、受、想、行、識)應如何照見,才能皆空呢?色法為五蘊的第一蘊,包括生理與物理,由四大地、水、火、風所構成(加上空,即成為五大),從人生命的觀點,生理屬肉身,即屬於色法的範圍,就整個物理界而言,任何生物的生理都屬於物理。
因此,在理趣上,必須先空色法,而後才能照見其他四蘊皆空。從修持的觀點看,色身必須先得自在,才能進一步談到心靈的解脫,黃檗禪師雲“身見最難忘”,可見色身的認識與突破,乃為成佛作祖之第一關。
藏密的身瑜珈,中國道家的煉精氣神與守竅,及佛家各種念身法門包括不淨觀、白骨觀等,都是屬於念身之法,因此,除了明白密宗氣脈之學外,還必須具備現代醫學,中國古代《難經》與《內經》的十二經脈,而為道家所推重的奇經八脈,以及現代物理學、光學、電學、化學等知識。
但是,大部分的念身法門,都離不開氣息的修法,所以,念身法門與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法),於開始時,幾乎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二者為一。
不論哪一種念身法門,其目的,都是為了配合心地的修持,將此業報身轉化為圓滿報身。如同經說盧舍那佛於色界現圓滿報身而成佛,放大光芒,為千佛眾生開演華藏世界中大乘菩薩梵網經戒的道理。但如何才能證得此聖境,則必須自己於色心二法,真參實究,方能證得。
——《定慧初修》
「生命就是一口氣」
佛叫我們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見性、成佛,證阿羅漢果,連帶身體也變化了,叫做即身成就。這是個秘密。所以我告訴大家,像我這一生,不敢說世界上這些統統學過了,但幾乎差不多學遍了。回過頭來一看,原來這許多的法門,都是從佛所講的變出來的。大家都被這些花樣騙住了!其實就是修出入息。
心氣配合為一的時候,你才懂中醫所講的十二經脈的變化,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一切的變化,那時才懂得修行之路,所以對於氣的認識非常重要。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安那般那以修風大觀為基本,因為風大這個氣,就是唯識學所講的“根本依”,是八個識所根本依止的。這個生命就是一口氣,如果不從根本依上去解決,就得不了定。物理世界的生起,也是風輪先起的,研究《楞嚴經》就知道;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四大作用跟進,各種感受、念頭、境界跟著來。反過來,你念頭真的止住了,專一了,就會轉化四大業報之身。
修安那般那是先轉化你的四大,由風大、由氣來轉變你的地水火風,轉變習氣,每一個細胞神經都轉了;因為這個業報之身轉了,超越了欲界天所有境界,才可以得道禪定。這是簡單明瞭告訴你們一個大原則,所以叫你們好好修安那般那,從小乘禪觀入手。
這是佛學講修證之路的一個科學系統,同生命科學連起來,是一個根本的道理。如果這個不懂,所有學佛都是白搞的,所有打坐也是白坐的,不管你學密宗、禪宗,學什麼宗都沒有用。
這個法門是為自己的修行,如果本身沒有求證到,而說自己是說法利他,那是罪過的。即使把經典教理背得滾瓜爛熟,如果自己沒有求證到的話,講好聽是“學舌鸚鵡”,講不好聽是自欺欺人,所以自己必須要證到。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微信分享 書籍:
https://mp.weixin.qq.com/s/Dzuuv80IPmxjY3hbg7p6WA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05447727/posts/pfbid02AwWKzyc8yncrfvAA2iywMuzUwW3RwMQ5FeP1epjN2AvDD154X4wssU5Z2diDPEJYl/?mibextid=Nif5oz
玄一:《歸元守一》
止於「一」於為正
「一念不生」謂之誠
「至誠感通」一門深入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人格的養成要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