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3的文章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圖片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如是我聞:   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三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這時世尊,告訴龍王:「一切眾生由於心念不同,所以造業也不同。因為這個原因,眾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龍王,你看這法會中以及大海中的眾生,他們的形體、種類是否都各不相同?這一切無不是源於內心的善念或不善念。心念產生了身業、語業、意業,並招致了這般結果。其實心中並沒有物像,也沒什麼可拿來尋思的。所謂的心念,是由一切虛妄境界集合而起。是因為眾生還未完全開悟,不能回歸本位,心中仍有個‘我’或者‘無我’存在。眾生隨心念造業得果報,身形相貌也各不相同。在這一切體貌的形成中,並沒有誰在創造什麼。所以一切如幻般的萬像,都是緣於不可思議的自我業力。智慧人知道這道理後,應當修習善業。由修善因緣,生出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全都端正,令見者不生厭惡。   注釋   五蘊:身體、感受、思想、行為、意識。   十二處: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   六塵:眼觀形象、聲音、香氣、味道、觸覺、心中對這些都感受。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   龍王你看,佛身體是從百千億福德中生出,所以相貌處處莊嚴,光明顯曜,遮蔽住一切大眾。即使有無量億位自在梵王在場,也都不再顯現。他們瞻仰如來身形,莫不感到眼目眩晃。你再觀看這些大菩薩們的身形,微妙、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於修習善業,集合了福德而生。你再觀看諸天龍八部眾,他們長相大有威勢,也是從善業福德中所生。今日大海中所有眾生的形象或有粗醜鄙陋,或大或小,都是源於各自心念。心念使身行、言語、意念造作了許多不善業。眾生隨此業力,各自遭報。   龍王,你從今日起應當按這個道理修學。也要令眾生明白因果道理,讓他們修習善業。你對這個正見,要心不動搖。不要再墮落,中斷那應當恆久的堅持。你對一切播種福報處,要心生歡喜敬養。由此緣故,你們也會受到人天的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種法門,能斷滅一切惡道之苦。是哪種法門呢?就是不分晝夜地常常念想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在念念之中不斷增長,就連一分一毫的不善,也不容摻雜在其中。由此緣故,能立即永斷諸多惡趣,圓滿成就善法,常常得以親近諸佛菩薩和其他聖眾。什麼是善法?就是令眾生獲得人天身果報的法門。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依此法門為根

為什麼成了道,要稱「如來」呢?

為什麼成了道,要稱「如來」呢? 南懷瑾先生  無來亦無去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本經典是講智慧的成就,般若波羅密多大智慧的成就,而成佛的方法及路線,由須菩提提出來問,佛說明瞭一個入門的方法--善護念,就是金剛經的要點。真正的修養,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個字,「善護念」。任何人成了佛的時候,都有十個名號,譬如佛、世尊、如來、善逝、無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號之一。「如來」是個通稱,任何一個成了佛都稱如來。佛教到了中國以後,我們一般的觀念就把它加起來稱,叫作如來佛。如來本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不同的名稱而已。 為什麼成了道的要稱如來呢?如果我們先拿中國文字來研究,「如」是好像,「來」是來了,好像來了。他實際上不來也不去。以人世間來去的現象,說明本體道體的作用,就是好像來了,沒有來。 譬如電燈,電風扇,把開關一打開,這個電來了,但是看不見電,只感覺到光,感覺有風,電來了沒有?來過了,好像沒有來,它又消散了。電去了沒有?去了,好像沒有去,再發動它又來了,它是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如來是眾生本體自性,道體的一個現象。譬如人有喜怒哀樂,有思想有妄念,我們在座的人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經驗,甚至有六七十年的人生經驗。 我們一生都經過太多的悲歡苦樂,得意與失意,痛苦與煩惱。但是,當我們此刻坐在這裡的時候,那些煩惱,那些一切,都整個沒有了,再也沒有了。去年的事沒有影子,不要說去年,昨天的事情已經沒有影子了。可是有沒有昨天的事?有沒有十幾歲時的事呢?都有,好像來過了,「如來若來若去」,你說沒有來過,的確來過,幾十年人生所做過的事,你說做過沒有?若來!好像來過;可是現在都沒有了,昨天的事,做夢一樣過去了。昨天的事走了沒有?若去!好像走了,好像又沒有走,一想,又在眼前。 如來這個名號,也就是說明心性本來的那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佛經所講的相,也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種現象。我們再縮小一點來說,第一分鐘一個人開始講話,我們大家聽到沒有?若來,好像來過了,每一句話聽過了,又過去了,若去,好像走掉了,他再說,又來了,但這個本體如如不動。所以佛經說的是形容,當我們證到修養到那個境界,幾乎近於清淨空相的時候,如如不動。好像不動,沒有真不動,假使真不動的,那就是個死東西了。 自性本身,也就是說真如本身是活潑潑的,只

父母未生前,誰是你本來面目?如果能參透這個話頭以明心見性,不但能報答此世父母的深恩,而且連多生累劫的親恩也都能報答了;不但能滅現生的罪業,而且連多生多世的罪障也都消滅了。能夠捨棄人世間的假樂,證得涅槃的真樂,像這樣的人才是真孝子!像這樣的人才是世間上最偉大的人啊!

【生日】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二筆)🍃 [白話譯] 華藏講記組恭譯 世間人過生日,有人喜歡擺設酒宴,或演奏音樂,或繪圖作畫,或吟辭作賦相互比美,以此種種方式歡樂慶祝。 然而,唯獨唐文宗不用這樣的方式慶祝生日,可說是超越常情。 有人問:「生日這一天,不歡樂慶祝,而是誦經禮懺、修諸福事,您覺得如何?」 我答道:「如此當然很好!可以報答父母辛苦的養育之恩,以及消除自己平生所造的罪業,對於誦經、禮懺、修善這些事應該盡心盡力去做。 但是,這只是枝末, 並不是孝順的根本。」 先德說:『父母未生前,誰是你本來面目?』生日這一天,有誰能做到不歡樂慶祝,而是以正念觀察未出生前的本來面目呢? 如果能參透這個話頭以明心見性,不但能報答此世父母的深恩,而且連多生累劫的親恩也都能報答了; 不但能滅現生的罪業,而且連多生多世的罪障也都消滅了。 能夠捨棄人世間的假樂, 證得涅槃的真樂, 像這樣的人 才是真孝子! 像這樣的人 才是世間上最偉大的人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18607864166/posts/pfbid02NxkGmEamHTD76Db1iUtQpC1G93MogwR8mZnEXuSRekC9fF6eWM95jiUVxcL2N9g8l/?mibextid=Nif5oz

【佛教徒為何要每日誦經?不可不知誦經背後的兩重含義】

圖片
聖嚴法師: 【佛教徒為何要每日誦經? 不可不知誦經背後的兩重含義】   佛經是佛所説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裏,最適用和最通行的,則有華嚴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説阿彌陀經,心經等。   誦經的起源,出於印度釋加佛的時代,因當時的佛經,既沒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寫本,都是靠着以口傳口地口口相傳,所以,要聽佛的弟子們代佛説法,往往是聽他們將所曾聽過而已熟記的佛經背誦出來,自己要想熟記某一部佛經,也得下工夫把它背誦出來,到後來,誦經便成了學習佛法和宣傳佛法的基本工作。   但是,佛教徒為何要把某一部經,誦到爛熟之後,還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誦呢?這有兩層理由。   第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鑑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凡夫難保自己不犯錯,有時犯了錯,尚不能知錯改錯,但當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親口説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已經犯的過錯,趕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這像一位愛美的女士,閨房中有了鏡子,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鏡子,早晨照過鏡子,偶一動作之後又要再照鏡子,今天照了鏡子,明天、後天、大後天,乃至明年後年,還是要照鏡子,那無非是為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潔美麗而已。   第二是將誦經當作代佛説法的神聖使命: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眾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生(動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 天、神、鬼三類的眾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若你為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知津》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89870407/posts/pfbid0r3qupoTcQ8RJ7u4VTq6RYhMX718SzKdKn1bCv2vojW5d3mWzjV3izGRXWkNKfqbVl/?mi

【生出離心】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沒有不預先就做準備的。惟獨對於生死這件事,反倒置之不問。直到命盡,隨業受報。不知道這一念心識,又向哪一道去受生了。人天這樣的善道,只是做客而已;三惡道才是家鄉。三惡道一報就是百千劫,要再生人道天道,則了了無期。

圖片
印光大師:生出離心 白話文: 古人說:死生真是大事啊,怎麼能不因此而感到悲痛呢! 知道生死的可悲,就要尋求了脫生死的方法。 這樣,可悲的事就轉化成可樂的事了。 若不求了脫生死的方法,只是長噓短嘆,又有什麼用呢!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沒有不預先就做準備的。惟獨對於生死這件事,反倒置之不問。 直到命盡,隨業受報。不知道這一念心識,又向哪一道去受生了。 人天這樣的善道,只是做客而已;三惡道才是家鄉。 三惡道一報就是百千劫,要再生人道天道,則了了無期。 由此看來,了脫生死的方法,就不能不急急地追求了。 《續編·卷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文鈔原文: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 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複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續編·卷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8541128842/posts/pfbid01Bd5qvwPWgoQRXAJN3GfpkkasDVB1KNUxktdT7FghpF1uz7K1wWtmF3TJ3GsMDATl/?mibextid=Nif5oz

【此心不正、不善,求菩薩也是枉然】撇開宗教不談,福與禍,不是外來的,的確都是自己求來的,求福則得福,求禍則得禍。行仁則是求福,不仁則會招禍,這是孟子此處的看法,也是今古不移的定論。

圖片
(孟子) 下了一個定論, 也在人生哲學上 給後世一個重要的啟示, 就是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個人、家庭、國家、世界的災「禍」,未必是神力所降; 至於「福」,也不是上天所賜,都是自己造成的。 由此看來,有人會說孟子不信神,不信上帝,不信菩薩。孟子究竟信什麼? 他是有神論或無神論,我們暫且不論,但是孟子這句話正是世界上任何宗教所奉行的最高宗教哲學。 你信上帝而不做善事,上帝也拿你沒辦法,上帝與你接不上線的; 信佛的,就姑且算是唯心吧,但明明說心即是佛,此心不正、不善,求菩薩也是枉然。 撇開宗教不談,福與禍,不是外來的,的確都是自己求來的,求福則得福,求禍則得禍。 行仁則是求福,不仁則會招禍,這是孟子此處的看法,也是今古不移的定論。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公孫丑》章句上╱ p. 224 #珍惜南懷瑾老師的智慧法語❤ #南懷瑾老師語錄 #孟子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502431013/posts/pfbid0H7sJX7G4Jd49UyMzdbFc1wu4VkKzWHrPiCWRXh7ji3zA7wKUuuAHXMubwGv8C8MH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南懷瑾先生, 孟子, 禍福

【被閻王召見過的釋雄俊,返陽後專事念佛,談笑間瀟灑往生西方淨土了】

【被閻王召見過的釋雄俊,返陽後專事念佛,談笑間瀟灑往生西方淨土了】 釋雄俊,俗姓周,是唐朝中葉(約唐肅宗在位年間)之人,世居四川成都。 此人在什麼機緣下出的家不曉得,史無所載。他秉性膽勇超人,然而身在佛門,這種膽勇似乎都用在了邪處:別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別人不敢說的,他敢說。且此人口才出奇地好,能言善辯。他靠著伶牙俐齒四處講法,從信眾供養聚斂了大量的錢財;可這些錢都被他用在了破戒的事情上。時間既久,漸漸整個蜀地佛門中人都知道了這個不淨說法的釋雄俊,僧人們都很鄙視他,都認為他就是經上說的「壞道沙門」。他還曾經還俗,在軍隊做過一名士兵。後來兵敗,為了逃難,又披上了僧衣,回到寺院裡。僧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因和這樣的人來往而損傷自己的名節。 一個偶然的機緣,釋雄俊讀到《觀經》上說,念一聲佛能滅五十億劫生死之罪,不覺喜從心生,心自念言:「幸好有這個法門,總算找到可以依賴的了!」此後他每次破戒造業後,就隨口念佛;然而他的念佛,可說完全是有口無心的,有時想起,有時又忘記,如同唱戲的人唱著好玩一般隨口念念罷了。 唐大歷二年(767年)二月初五,釋雄俊突然暴亡,迷迷糊糊間,魂游陰間,閻羅王突然開口和他說話:「這次抓你來,確實是誤抓了你。但你已造的惡業,積累得實在太多了,今天要讓你略微經受一下地獄泥淖和火燒之苦,給你點教訓!」說完即刻下令讓牛頭獄卒驅趕他到地獄。 釋雄俊被強行拉到地獄門前,他一邊竭力抗拒,一邊高聲呼喊:「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便能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我釋雄俊再惡也還沒有造五逆十惡之罪;若論念佛,不知道念過多少聲了,佛語足可憑信,哪裡還有讓我再受地獄之苦的道理!」他聲嘶力竭地大叫,使勁掙脫。幾個獄卒見他抗拒得這般激烈,於是也不敢凌加威逼,便把釋雄俊說的話上報給閻羅王。 閻羅王即刻召釋雄俊過去,對他說:「你平日念佛,本無深信之心,我知道得清清楚楚。雖然如此,你的身口二業畢竟種了念佛解脫之因,我這次就放你還陽。不過,你回去之後,必須勵心改悔,重新做人!」釋雄俊由此還回陽間。 大難不死的他,在這之後,常常和認識的人講述這段魂入地獄的經歷。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他是地獄漏網之人,他回應道:「不要再開玩笑了。從這以後,我真的知道錯了,也知道了阿彌陀佛大悲救度,的確是真實不虛!」 再後來,釋雄俊來到成都郡南的西山上,果真浣滌俗情,整肅身心,誠意正心,專事念佛。 大歷四年(769年)三月初七

南懷瑾先生:這是一個最大的秘密,你懂了才可以跳出輪迴

南懷瑾先生:這是一個最大的秘密,你懂了才可以跳出輪迴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圓覺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切世界不只是一切眾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質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這裡講到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都是相對的,這是六個大綱要。讀經要細心,不可忽略過去。   “始終”,這個世界如何開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地球怎麼來的?宇宙怎麼開始的?地球何時毀滅?這些都是問題。   “生滅”,世界上一切東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從哪裡來?無論東西方文化、宗教、哲學、科學,討論了幾千年,也鬧了幾千年,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據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又是誰生的?達爾文進化論說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你相信人類的祖先是猿猴嗎?還有現在猿猴為什麼不變成人呢?   在佛經也提到人類的來源,既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猴子變的,而是另外一個世界——“光音天”下來的。這地球原來沒有人類,我們的老祖宗從光音天來的時候,起初都會飛,等於有人認為外太空人飛到地球這個星球上來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後,喜歡在地上抓些東西吃吃,結果,一吃就吃壞了,飛不起來,便留在地球上。   那麼,我們要追問,光音天的人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個天,以科學來講,那是銀河系統外,另一個外銀河系統。假如說色界天的人是由無色界天來的,那麼,無色界天的人又從哪裡來?如此追問下去,問題就大了,沒完沒了。   “前後”,時間有沒有前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間是相對的,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釋迦牟尼佛就說過宇宙間每個不同的世界,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太陽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個月。所以,時間前後的問題究竟存不存在?   “有無”,這也是哲學、科學所探究的問題,物質究竟滅還是不滅呢?唯物論說物質是萬物的根本,宇宙唯一的實體,那麼物質是絕對不滅的嗎?人的生命是有?沒有?滅?不滅?   “聚散”,空中的濕氣遇冷則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曬而散發掉,世間的一切無論是物質或生命、人際關係、種族關係等等,均在無常聚散中,你能找到一個永恆不變的嗎?   “起止”,這個宇宙世界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停止?我們的生命何時結束?人類的煩惱又何時了結?這些都是問題。

【你看不見嗎?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無數菩薩都來了,別擋路啊!】

【你看不見嗎?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無數菩薩都來了,別擋路啊!】 “父親沒學過高深佛理,沒有受過三皈五戒,卻如此殊勝地往生!” #聖衆來迎 #往生 2004年夏,六十三歲的慈父常家亮被確診爲肺癌,我知道他老人家必然住世不久,就勸他信佛念佛。他逐步生起了求生淨土的信願,也常念佛。 2005年3月中旬,醫生宣布病危,我請來衆蓮友助念。念了幾個小時後,父親的身體奇迹般地恢複正常,令醫生驚奇不已。 5月22日上午,父親突然病重,脈搏全無,血壓紊亂,我全家人和蓮友們一起爲之助念,老人也很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一直隨衆念佛。 下午6時,父親以手示意我不要擋在他前邊,見我不解其意,只好使足氣力告訴我:“你看不見嗎?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無數菩薩都來了,別擋路啊!”我一聽父親已親眼見佛來迎,感動得“撲通”一下跪在地上熱淚直流,以無限的感恩心連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6時35分,父親在大衆念佛聲中安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助念持續到晚上12時30分,給老人家穿衣服,老人家四肢柔軟,面目如生,全身涼透,唯頭頂余溫。大家驚歎不已。我妹妹在父親往生前十幾分鍾,還聞到從來沒聞過的特別香氣。 從父親患絕症念佛至往生,不足一年時間;父親沒學過高深的佛教理論,沒有離相的布施功德,甚至沒有受過三皈五戒,卻如此殊勝地往生,這完全靠的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大威神力!《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發第十八願雲:“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師父常說,非因心不顛倒佛才來迎,因佛來迎才心不顛倒,這回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 (山東聊城陽谷縣 常紹林記) ——摘自《念佛感應錄》(五) 更多念佛真實故事:YouTube觀看 https://bit.ly/382m4qF#Youtube (Youtube搜索:念佛真實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757494222/posts/pfbid0rPHKfAtC8ZMm6p6wzrtJabBkvHP3cijQS4p4X9U9kj2jntSiZKawnEupbqG49Pjgl/?mibextid=Nif5oz 標籤: 念佛感應故事

如何增長智慧?|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佛教入門》

圖片
📖如何增長智慧?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依據大小乘經論所介紹的智與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間智與出世間智,世間的知識以及世間的聰明才智,都以「我」為中心,不論是個體的小我或全體的大我,都未脫離我執煩惱,所以名為世間有漏智。唯有超越了自我中心的一切心理或精神的運作稱為出世間的無漏智。開悟即是無漏智的功能顯現,開悟時對自己斷煩惱、除執著,開悟後對眾生施法雨、濟苦難。自度度人而又自知自覺,無我亦無眾生。 至於「慧」共有三等,稱為聞思修的三慧: 1.聞慧是依聽聞佛法,閱讀佛教經論,理解佛法所說的道理和修行的原則。 2.思慧是依所聞的慧解,如法修行,一邊仍依經教,一邊已從修行過程獲得體驗。 3.修慧是從思慧更進一步,不依經教,大用現前,然其終亦不會與經教相違。 ---本文摘自《佛教入門》 #佛法 #智慧 #閱讀 #煩惱 #read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8179304/posts/pfbid029GnZjCBXABSBGtagEYF8stTLpTKNKaahiVFTrzMs4qnJ34sYP9mXN21nkHLoAcMTl/?mibextid=Nif5oz

【人的情慾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理事如堤壩】長江大河撤去了堤壩,那麼決定洪水橫流。人的情慾,如果沒有因果輪迴的教育,而還以禮法自我防範的,千萬人中,難得有一、二個。

圖片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印光大師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 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如堤。 長江大河去堤圩,則決定橫流。 人情若無因果輪迴,而猶以禮自閑者,千萬人中,難得一二。 除此上智之外,孰不以任意縱情為樂乎哉。 是以現在欲天下國家好,非提倡因果輪迴不可。 然此非吾人力所能及。 而家庭之間,當極力提倡,以期其漸漸廣布。 (復潘仲青居士書) 如誠法師白話譯: 譬如長江大河,由於有堤壩河圩,所以河水不會橫流。 人的情慾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理事如堤壩。 長江大河撤去了堤壩,那麼決定洪水橫流。 人的情慾,如果沒有因果輪迴的教育,而還以禮法自我防範的,千萬人中,難得有一、二個。 除了這些上等智慧人之外,誰不以任意縱情為快樂呢? 所以現在想使天下國家安好,非得提倡因果輪迴不可。 然而這不是我們的能力所能做到。 但在家庭之中,應當極力提倡,以期望漸漸地廣泛流布。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zth2ZQwMU9HGowCxZC5ERWa6xzunnAyrFsi6QkwHSALK25eP2Achcory4t9x1NJFl/?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

🍁印光大師: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 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 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饉疾疫等災。 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 則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後輪迴。 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 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 別的罪有無且勿論。 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 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 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 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 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 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 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 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 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 想再做人,千難萬難。 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 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 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 不能專,要他專。 不能念,要他念。 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 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 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 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 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 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 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 縱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 經塵點劫,輪迴六道。 雖欲出離,末由也已。 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 所以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 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 此之謂也。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2wH7YK6WBJFmPfVgHCKC5Y4ubXJonZxjCJB84h9e1CAEyFfEvkGWwXFFPgpRMMFEB

「看破紅塵」就沒有煩惱了?

圖片
📖「看破紅塵」就沒有煩惱了?|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早期從印度引進翻譯成漢文的禪修相關經典,大致上仍然是修習九次第定的方法。因此,在六祖惠能之前的中國禪師們,大都是澗飲木食,獨居深山或者是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所謂的「訪道尋師」,多半就是走入山林之中,跟隱士型態的禪修者學道。此與後來興起的禪宗風格,是大不相同的。中國禪宗強調的是,當下要把自我心中的牽掛、執著,徹底放下,當下便是解脫的自在人,叫作頓悟。悟什麼呢?實際上就是悟到用無我的智慧,因應一切的狀態。 例如,常有人說要「看破紅塵」,這原本是一句禪語。紅塵,指的是煩惱,包括貪瞋癡慢疑等等的心理現象。之所以被形容成「紅塵」,因為煩惱能為人帶來心火,是發動燥熱的能量,所以稱為煩惱火,又叫作無明火,而火焰的顏色是紅的。塵,是指塵勞,心裡有煩惱的塵,就會感到勞累,就像是一層塵埃,把清明如鏡的心遮住了,由於看不清楚鏡中的影像,所以勞累,除去了塵勞,心鏡便是清明開朗的,便能發揮如實反映的作用。也就是說,煩惱本來不存在,只要能跳出自我中心的價值判斷、利益衝突、利害得失和種種牽掛,就不會有煩惱了,這叫作「看破紅塵」,實際上就是頓悟。 因此,禪宗主張以「悟」為重,「悟」了以後,「定」的功能便會伴隨悟的力量一起呈現出來。真正開悟之後,自己的心就不會隨波逐流,不受威脅、利誘、恐嚇等等狀況所影響,因此也沒有怨恨、恐懼、懷疑等等心理現象產生,這叫作頓悟成佛。佛的意思是「覺」,看破了紅塵煩惱,就是覺。 ---本文摘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佛法 #煩惱 #悟 #看破紅塵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8179304/posts/pfbid0XN9TbfugGtGF6qvcevQ4Vsm36fYSD8S8sddeh7s8V4Kkz8gagjw6vjkGdXq1Ges2l/?mibextid=Nif5oz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應當全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家親眷屬一心念佛。從前的事業,是一場夢,如今不再做夢了。專做往生西方的夢。

圖片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印光大師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 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並勸眷屬一心念佛。 從前之事業乃夢,今不復做。 專做往生西方之夢。 迨至此夢成後,再乘佛慈來入娑婆。 普度怨親,同生淨土。 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 若放不下,則後來只有惡夢,決無好夢。 此種惡夢,聽尚不願,何況再做。 若再做者,便是癲子。 幸眷屬無恙,當相率而同做生西方之夢。 以期與諸上善人,俱會於蓮池也。 《復王慧常居士書一》 譯文: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應當全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家親眷屬一心念佛。從前的事業,是一場夢,如今不再做夢了。專做往生西方的夢。 等到這個夢成就之後,再乘佛慈力,來入娑婆。 普度怨親,同生淨土。 才可以不浪費這一生,這個際遇啊! 如果放不下,那麼後來只有惡夢,決定沒有好夢。 這種惡夢,聽聽尚且不願意,何況再做這種夢呢? 如果再做這種夢,就是瘋子。 幸好家中眷屬安然無恙,應當相互帶領,同做往生西方的夢。 以期望與諸上善人,俱會於蓮池之中啊!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2MnV4RGvDJNUWrPAn93NLg3A2RayW1uLrLPrifC2ChbvoS3f1VasXZc8CpmbYio2M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從心溝通-19 聖嚴法師著 學習欣賞與讚美 - 用感恩的心消除怨恨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記住的恩情總是比怨恨來得少,就如俗諺所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別人對你好一點,你會希望他能對你更好一些;或是別人已經借你錢,卻還覺得不夠多,反過來嫌別人小氣。      如果有這種想法,便是不知感恩圖報的人,只希望別人付出,不想回饋,而且還貪求無厭。不僅怨恨不給自己好處的人,甚至也會怨恨幫助過自己的人,而不知道感恩。這種心態多半認為,別人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所以父母、兄弟姊妹對你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認為別人幫助你可以得到快樂,所以他們對你好也是正常的。以至於一旦別人的態度稍微不好,就心生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麼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麼不是雨天呢?」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麼冷,怎麼不出太陽呢?」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這種人對天氣、對環境、對人都不滿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總是處在怨恨的情緒之中。      所以,忘恩負義的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都在怨恨別人。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怨恨心生起;怨恨心生起以後,也要想方法予以化解,才不會影響內心的平靜。      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因此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甚至於冰消瓦解。      一個人滿不滿足、快不快樂,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或是別人如何對待他,關鍵在於自己心裡的感覺,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佛經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 滅,則種種法滅。」世間萬法都是由心念所產生的,如果我們能感恩、知足,生活就會滿足。即使已經一無所有,但如果對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甚至呼吸一口空 氣,都覺得滿意,認為應該感謝的話,便能天天都活在快樂的世界裡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cuYqRCGwX1Ke6AMbYDmcrciwMy6ZwA1WWoFFTV6pBQ4d2mrXnjdRW9SzPJG35sHQl&id=100000020766216&mibextid=Nif5oz

【慎勿造業】《雪廬述學語錄》

雪廬語錄 《雪廬述學語錄》 <慎勿造業>       華嚴①云:「一切法無相無自性②。」師曰:學子於此處至須注意。無相之義,但說無妨。至云無性,應知法性雖空,而業報須受。若謂受性亦空,亦無不可,惟須以刀割體,如割風光。不然,刀下體解,慘痛呼號,便知受性尚在。一切罪業,豈可妄為。   注: ①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 ②一切法無相無自性:真理者,萬法皆空也。今徵於科學,亦知萬物聚                                                                                 於諸元,析之本空。(摘自雪公著述《佛說四十二                                                                             章經表注講義》第十六章。)   釋:         萬法皆空,自然無相無自性。不過,這是佛菩薩的境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不但色空,受想行識皆空。我們凡夫處處著色,著相;何況是受性。因此,雪公老師語重心長,要我們體會,法性雖空,但業報必須受,所以不可妄造惡業。                                                                                                                                                                                                                               (三十一)                                                                                 https://www.amtbtc.org.tw/%E9%A6%96%E9%A0%81/%E6%85%88%E5%85%89%E5%9C%96%E6%9B%B8%E9%A4%A8/%E9%9B%AA%E5%BB%AC%E8%AA%9E%E9%8C%84

題目:無佛緣之人

圖片
題目:無佛緣之人 佛家常言:「佛渡有緣人,不渡無緣人。」在幻化聚散的相對因緣中,雖然降生了諸佛神聖,然而卻無有良機因緣來感化、救渡無佛緣之人,非是諸佛無慈悲的救世心腸。 爲此之故,自久劫以來,諸佛菩薩廣發大悲誓願及菩提心,不惜身命,願代一切眾生苦,皆是為了救拔此無緣又無明的眾生。誠如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普賢菩薩之十大願力,地藏菩薩地獄成空的大誓願力,及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應現等,在在顯發出諸佛菩薩悲願的典範。 記得,恩師亦常慈悲開示:「生世中的悲哀者,莫過於無佛緣之人」,何以如是明澈地警覺示醒於眾?因為從未親聞佛法者,一生中只知迷戀於世情世物,貪圖世間的諸欲享受,既不知為何而生,終將歸於何方;更不知如何得到真實的妙樂;何以會招來苦難災劫。 佛本是無上妙靈妙覺,人人本具圓足之清淨性,若無佛緣者,即斷失自覺妙性,難能淨化諸垢塵境;難解心地中之憂結煩惱,無法應機發用其聖妙靈智,因而隨業造化、隨波逐流,生生世世淪墮於紅塵業海之中,苦痛難量! 佛法中百福俱集,含藏萬寶,若能適機賜贈於人,可以令其得到萬慧、萬樂。若離背殊勝的佛緣,即同失去妙靈的慧力,不能運用本自具足的如來種性,永難深入內證靈明的真機,更難求證大自在的淨妙樂境。 將福慧無窮的寶藏,棄之不用,生生世世甘受困境之遮障!宛如離開安穩地而於火輪中旋轉不息、煎熬、苦逼,實屬可悲復可憐! 有些眾生在此生中能夠善生爲富有、大福、大貴之人,卻缺乏佛智佛種之圓善因緣,不知富中更作大福;福中更求佛慧,在福消之後,將永遠在三界中受盡愛縛的牽纏,難脫難解。 蓋因富足於身,擁權於手,因而不分任何事境,不計一切代價,在在處處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求,而恣意縱慾於世情;茫然大享五欲之世樂,無法制心一處,調伏心性。更難心懷聖智正見,自我隨意主宰,以剔除潛藏的業因。由於此一世的無明造作,自招後來生世中無數的罪障。一生虛度,空耗時日,坐失造作大福緣的良機,忘卻解決生死大事的大道,與行持諸種功德事業的大任。 雖曾集榮華富貴於一身,英名蓋世一時,在俗世眼中,是人人所競相稱揚羨慕之焦點目標,然而又何曾發下絲毫的心思,關懷內在靈識的未來歸處?何嘗稍息、靜定地關心自己:能否攝注心力於開展自己的慧光智力? 徒令心性之王,常年因競馳物欲而昏眊;飄浮不定,居處無常;而隨緣變異,隨業妄作,自纏自縛! 相反地,於生世中若淪爲貧窮薄福者,由於少有現世之財富福報,以致難求安居

題目:明照清歸

圖片
題目:明照清歸 爲人若無真實力,隨人操作不明白, 自無努力求有益,宛如木石由人易。 爲人至悲無自智,隨從排拔佔便宜, 不知何爲是真理,錯從歪斜亦無疑。 爲人第一有主見,千勿杳矇隨他偏, 自靜其心明實現,何爲妄依失本然。 修行何能修不成,修法何能修不精, 何能修持無見性,何能栽種果無生。 有修必得成正果,無種無修果本無, 若能真心求改過,身心自然得平和。 空談闊論說修行,不如一直正身心, 毛病習氣改不肯,禍劫自然常降臨。 自身已經受報應,又無悔過錯身心, 鐵口鋼硬暴躁性,強辯自是尊貴人。 永無解脫業報人,恆時業造惡罪因, 絲毫不改邪偏性,常遇禍劫從面臨。 口常利劍傷人刀,身常陷墜熱火河, 若人不知立悔過,一生永受浪跡波。 建造業罪肢體廢,不改心胸人難爲, 終墜畜道人身毁,萬劫永受眾殺追。 恭錄牟尼季刊第十七期p68 恩師 典璧尼嘛仁波切講述 所有圖文,歡迎自由轉載分享, 感恩功德無量。 靜觀驛明 FB粉絲專頁訂閱http://pili.app/fb/SQ89Iqal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qRaRzpqMoJi3UMiDjYZ76tqunPNhv1X5ZBeK3FjeZDxqHbxRPoBCHUKUKMwcqZS3l&id=100089481640759&mibextid=Nif5oz 2023_0410_0100 Facebook 贊助

蓮池餘馨之四:①念佛是了生死之行②居士修行以念佛為穩當③在家學佛以念佛為根本④修持淨業 超越輪迴

蓮池餘馨之四 廣欽老和尚 - 明倫月刊 農曆十月二十六日,是廣欽老和尚一百一十一歲冥誕。這位近代淨宗高僧,雖不曾升座講經,也沒有成篇累牘的文字著述流傳後世,但他老人家「苦行念佛」的行持、風範,至今卻仍為佛弟子們津津樂道。 廣老在世時,經常告誡弟子,修行就是要學吃苦、習忍辱(無我),藉以銷融無始劫來的業障。而如果有人來求開示,老和尚也總以「念佛最要緊」回應,不談玄說妙、舞文弄墨,可是語默動靜卻流露凜凜道風。 翻閱老和尚開示錄,沒有深奧的教理名相,只有一句句自性地流出,切合聖言的真實語。 欣逢廣老誕辰,茲將老人家在淨土法門方面的開示略作摘錄,供養讀者諸君。普願見聞者,以淨土為歸,同生極樂國:    念佛是了生死之行        某日,有佛學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老和尚對比丘們說:       「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         居士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某居士問老和尚:「我們在家人應修持那一法門?」        老和尚說:「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在家學佛以念佛為根本        某法師與信眾十多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學佛門路。        老和尚說:「念佛。」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修持淨業 超越輪迴        老和尚說:「我們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圖片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弘一大師摘自《有部律》 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縱然得到也不要,為避免禍害,成全功德,有利與大家享受,仔細想想道理不難明白。 人在世間一切享受夠用就行了,衣服夠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 住房能遮避風雨就行了,不必大廈別墅。 我見過很大的豪宅,設備豪華,在裡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壓力,所為何來? 聰明人應不作糊塗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87196584/posts/pfbid0vV2NkuneEqvYbGVAN2NuoNsGE8ekpWXuf7hYPYhYMGZzgMhYPKfYd6hScGEWAZXql/?mibextid=Nif5oz

所謂這個感應、加被,有人覺得我這個念佛、修持、出家、持戒,沒有得到什麼感應? 你真的是持了戒,當然有時候難免是持不住,破戒,那你懺悔嘛,總之就是有功德的,總之你都是得到加被的,但你沒有感覺,這叫冥加,冥冥中在加被你啊!

我們試想一想,貪嗔癡慢要一點兒都沒有是什麼人的境界?  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有多少都是在這一類裡頭,不是貪就是嗔、就是癡、就是我慢,所以此事甚難。 但是往生法門,是從同居穢土,而生同居淨土,得生極樂,即斷生死,故名橫出三界。  所以它就容易在這兒了。  還是同居土,但一個是穢土,一個是淨土,而且往生之人,也不須要你斷見惑、思惑,只要是真正合乎本經的宗,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蒙到佛大願的加被,這個加被是冥加,是你不知道的。 所謂這個感應、加被,有人覺得我這個念佛、修持、出家、持戒,沒有得到什麼感應?  你真的是持了戒,當然有時候難免是持不住,破戒,那你懺悔嘛,總之就是有功德的,總之你都是得到加被的,但你沒有感覺,這叫冥加,冥冥中在加被你啊!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如來隨時隨地在護持我們,大勢至菩薩在此世界攝受念佛的人,這冥加很重要!  #無量壽經講座 09集  #黃念祖居士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6VofRA1NahMJosZSMY7fxceKbJqSyxFb2wEA6RcqqveExwnc4o4ACUNMtYkKzpPnl&id=100063728580858&post_id=100063728580858_pfbid06VofRA1NahMJosZSMY7fxceKbJqSyxFb2wEA6RcqqveExwnc4o4ACUNMtYkKzpPnl&mibextid=Nif5oz

【念佛應適宜】念佛的方法,怎麼可以千篇一律呢!古人立個規矩,就如同藥鋪中準備了全部的藥品。我們選擇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往昔的善根。或者大聲念,或者小聲念,或者金剛念,或者默念,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圖片
印光大師:念佛應適宜 念佛的方法,怎麼可以千篇一律呢!古人立個規矩,就如同藥鋪中準備了全部的藥品。 我們選擇方法的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的精神,氣力,往昔的善根。或者大聲念,或者小聲念,或者金剛念,或者默念,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昏沉的時候,不妨大聲念以趕走昏沉。散亂的時候也是。 若經常大聲念,就會導致生病。別說普通人不能這樣,就是身體極強健的人,也不可以經常如此。 一天之中,熱了就脫衣服,冷了就加衣服,為什麼對於念佛了脫生死這件事,就非要執一定的方法,而不能取適宜的呢。這樣怎麼能說是知道佛法呢! 又有提倡掐念珠記數的,這樣也是有利有弊。 好處是,一句一掐,不會輕易放過每句佛號,這樣心容易歸一。 弊端是,靜坐的時候掐念珠,就會使心難安定,時間久了容易導致疾病的。 另外,人的精神,有種種的不一樣的地方,怎麼能只執定一種方法,而不知道調停從事呢! 凡是跟大家一起修行,需要按大家的精神情況令行規定。 自己修行,也要根據自己的精神情況來定。哪裡有個死規矩要每個人都來遵守呢!精神用的過度後,不是退墮了,就是生病。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方法,才會有益無損。 ——續編。卷上。復念西大師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07474479267520/permalink/6668675779814003/?mibextid=Nif5oz

【虔誠禮拜稱念聖號 奇妙轉業的感應】

【虔誠禮拜稱念聖號 奇妙轉業的感應】  寬金師姐自從脫免火災之難以後,信佛念佛,更加虔誠,並且逢人就宣揚佛菩薩的靈感,可是兒子老三,當兵期限到了,必須到軍隊中服役三年。此時生活就成了問題,不知如何是好?師姐就很虔誠地向觀世音菩薩懇求說:「信女寬金,過去愚痴,不知因果報應的利害,造了很多惡業,所以災難苦厄重重,現在得聞正法,感謝佛菩薩庇佑,得以平安過日。可是現在要再求佛菩薩,幫我一個忙,代我找一個工資較優的職業,因為現在鞋廠工資一天只有五元,而兒子要到海軍陸戰隊服役三年,我這三年生活,僅是每天三餐就難度日,弟子自知這是對佛菩薩近乎無理的要求,但是信女已經五十多歲,又不識字,自己難找到其他工作,祈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代我設法解決這三年間的生活問題。」 師姐便如是早晚哀求菩薩。    觀世音菩薩真是靈驗無比,不負苦心人的哀求,有一天夜裡師姐做夢,有一位大約十五六歲的女子對她說:「寬金,你若要找好的工作,可以在明天早上,帶著飯盒去做工的時候,改走小路,不可以走大路,自有貴人幫你的忙。」這句話說完,便消失不見了。翌晨,當師姐帶飯盒出門的時候,想起昨夜的夢境,原本半信半疑,本來每天出門皆走大馬路,不如今天改向小路走走看。走到半路,在一棟高級住宅的墻邊,有一位小姐笑咪咪的走來問她:「你的名字叫寬金,要去鞋廠做工是不是?」她連忙應是,心裏卻奇怪,她怎麼這樣清楚?小姐又說:「我們董事長,清早叫我在此等你,他請你入內坐一坐,有話對你說。」    寬金師姐當時滿懷疑問地隨其入內。見到董事長,他很親切地問道:「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寬金,你的兒子要到海軍陸戰隊服兵役三年,所以想要尋一個工資比較好的工作,是嗎?」她就回答是。董事長又說:「我們的工廠有一位工友小姐,專管燒開水泡茶的工作,可是這位小姐,指甲留得長長又染的紅紅的,她怕指甲斷掉,所以茶壺茶碗茶盤髒了,都洗不乾淨。我正想要換一位工友,只要把茶具天天洗乾淨就好,請你來擔任此職如何?工資是一個月四百五十元,年終獎金一個月。」師姐聽了,滿心歡喜,立即答應下來,說:「多謝董事長好意幫忙。」    寬金師姐自從辭了每天五元工資的鞋廠工作,到了有更高月薪的職務,每日準時上班,認真努力。可是在當時,大工廠雇用老太婆當工友,實屬罕見,所以廠裏有一部分職員,眼看一個老太婆捧著茶具,在辦公室出出入入,頗不順眼,就半開玩笑的向董事長建議說:「董事長,

南懷瑾先生:活的書本

圖片
南懷瑾先生:活的書本   歷史上的這許多道理與真實的事情,可幫助我們瞭解今日世界局勢的演變。 譬如美國總統尼克森的下臺,日本首相田中的下臺,三木的上臺,這些在一個研究歷史文化的人看來,就是活的書本,能使我們對自己古典的書,瞭解更深切,也更瞭解世界的事情,對過去、未來,是一個很好的對照,這是真正的學問所在。   假使只在書本上看文字,這種學問沒有用,的確是書呆子。所以有時候我很不同意年輕人只知道專心念書,這樣會把他變成書呆子,埋沒了人才。 但我同樣不同意不念書,有天才而不念書,遇到事情要處理的時候,就不知道怎樣處理,因為他不懂原則。學問與才能要配合起來。現在這個時代,給我們許多啟示。   ——《論語別裁》 微信分享 書籍: https://mp.weixin.qq.com/s/VccI7NxSijMs9DyMCDaUxw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CkVPyGvWLcmYMYsvxNTf4XzSrG7S2dnUgAQ6dUMjLGHL1bGaV6yf4qNCfZWDvJeNl&id=100064505447727&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清明應如何祭祀先人?

圖片
印光大師:清明應如何祭祀先人? 問:佛子要想表達對祖先、已故父母的哀思追憶,應該怎麼做才最好呢?   印光大師答: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資之以用耳。 ——復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三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之物。世間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理,亦隨順俗情而行,又復諄諄於仁民愛物之道。推聖人愛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誠孝恭敬之非義也。   夫表我誠孝恭敬,當以極慈祥清淨之物方可。何可以豬,羊,雞,鴨,魚,蝦等極穢汙之物,又復活活殺死。此等諸物死時,其慘痛怨恨,難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殺彼諸物,表我誠敬乎。試思此之誠敬,為順理之誠敬乎,抑悖德之誠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   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歆饗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慘酷之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而加殺害乎。 ——印光大師:「祭祖用素序」,《印光法師文鈔續編》 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為事亦不可。當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變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親與一切孤魂則可。若供佛菩薩則非所宜。然佛菩薩豈無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養乎?但世人若不以飲食香花等表其誠心,則將無以作感佛菩薩之誠,愚人無知,縱用此以供佛,於一念誠心上論,亦有功德,喻如小兒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鐵輪王報。   若愚人不知求生西方,用許多金錢買錫箔燒之寄庫,實則痴心妄想,以自私自利之心,欲作永遠做鬼之計,恰逢不問是非只期有佛事得經資之俗僧,便隨彼意行之,故破地獄、破血湖、還壽生者,實繁有徒。   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此理自守,及為明理之人陳說,若固執不化之人,亦不得攻擊,以致招人怨恨,則於己於人於法皆無利益也。 ——印光大師:「復金振卿居士書」《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cVJUzJsEHzhuJ

南懷瑾先生:此乃真正學佛也

南懷瑾先生:此乃真正學佛也   問:我的問題是,為了追求像您這樣“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到處尋師訪友,讀經史子集、經律論三藏,這樣一來,反而限制了自己,好像逐物迷方,為了自由,反而不自由了,陷進去了。   南師:對了,你講得對了,我百分百同意。   問:那怎麼解決呢?   南師:我也給你講個故事。明代有人在筆記上記錄這麼個故事:有人每天半夜子時起來燒天香,在家裡拜,也不管信什麼宗教,就是拜神,很虔誠,很恭敬。有一天,他正在燒天香,一位天神出現在前面。 他還沒開口,天神先說話了:“你,每天子時燒天香,求天神,究竟所求的是什麼事?”這個人說:“我只求一件事,不愁吃,不愁穿,名山勝水到處走訪,觀光遊覽,讀讀書,彈彈琴,再有個紅粉知己、綠顏知己呀,都加上,一輩子清閒。”天神一聽:“你要求功名富貴,什麼都答應你,唯有你這個請求沒辦法,此乃上界天仙的福氣,我做不到,不能答應你。”   你問假使自己做到這些,還給困住了,怎麼辦? 我姓南,我的辦公室叫南(難)辦。   ——《南懷瑾講演錄》   我經常說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已經講了三次。距離現在大約四百年,明朝有個讀書人,每天半夜起來,到天井,燒天香。   像我家的祖母就是每天燒天香,每天早晚點根香,到門口拜一拜,插到竹筒裡。我小時候,有一天好奇,問祖母燒香幹什麼?她說:燒香就是燒香,還問幹什麼?那時候我已經讀書了,我覺得祖母很糊塗。燒香就燒香,還要問幹什麼?我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她答覆我,大概是禪宗。(眾笑)對呀!燒香就燒香,就那麼簡單,你還問幹什麼。   這個讀書人每天燒天香,燒了四十年。結果,有一天夜裡感應了,天神下來。注意哦!你們修這個法那個法,真修到護法神現身,那會把你嚇死,那個威猛的樣子會把你嚇昏。不過,這個讀書人沒有被嚇住。天神就問他,看你燒香燒了四十年,都很誠懇,你求什麼?   這個讀書人說,我什麼都不求,只求“衣食無虧”,不愁吃,不愁穿,不求發財,也不缺錢用。“游遍名山勝水”,要想去看你家那塊破布(尼亞加拉瀑布),買張飛機票就到了,要去看迪士尼樂園,管他死呢活呢,也就去了,一輩子優哉遊哉。   天神一聽,就說:老兄啊!此乃上界神仙之福,我都做不到,何況你呀!你要功名富貴,我可以幫你,至於你說的一大堆,我做不到。   你看這是多平凡的願望,但是,平凡不容易啊!所以說平安就是福,平安平凡最難。就拿我們學佛來說,叫你念

《黄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十一、 禪淨不二。 十二、 密淨不二 。

黄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 十一、 禪淨不二。 十二、 密淨不二 。 十一、 禪淨不二(心境一如,自他不二)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 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 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 彌陀佛】 〔一拜三稱〕 底下這一段,是一個很關鍵的一段,也是非常難理解的一段。這 一段要把它突破了,再看大乘經典就好懂了,這一段很......。 一心觀佛,「佛由心生」,剛才我們講阿彌陀佛出家,多少年成 就,成了阿彌陀佛了。這個地方一句話說「佛由心生」,佛是哪裏來 的呢?佛就是由你心裏頭生出來的,你呀,你心裏生出來的。這一句 有好多人聽了之後,他就很難很難...,他就覺得這麼說起來,我就失 掉了對佛的恭敬心了,佛倒是我生出來的了。這個「心」說的是我們 的本心哪,人人都有一個本心,這個妙明的真心,這個心就是釋迦牟 尼佛成道時所說的話:「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衆生他 都有如來一樣的智慧,如來一樣的功德。那麼我們這個功德在哪兒 呢?我們既然是如來的智慧功德,那這許多經都是我說的,我還要再 講,還要再看?不用了,是不是。這個說的是那個真我,也說的是這 個真心。所以我們這唯一的一個大事,粗淺的說,了生死,不要生死 輪迴,輪迴太苦了,要救度衆生。進一步說,我們覺得這是最大的一 件事情,我們本來是佛,而我們現在只是局限於這樣的一個情況,我 們這個是不甘心哪,所以要恢復,恢復到自己的本來。這個就更深一 層了,能懂得這個意思的人很少了。我們自個兒的本心是什麼功德? 十法界都是自心所流出的。十法界,六就是六道,這就六種了:天、 修羅、人、畜生、⻤、地獄;阿羅漢、緣覺(也叫辟支佛),又兩 種,這就八種了;菩薩就九種了;十法界,加上佛就是十種了。這十 種,這十個法界都從一心所生,都從每一位每一位的心所生,所以佛 就由心所生啊。每一位從自心中流現出十個法界,一切佛也是自心中 所流出。 這個地方可以打一個比方,我們以水來譬喻真心,我們這個真心 也就是佛的法身。十方的佛的法身不是兩個,就如同是水。我們太平 洋、大⻄洋,這種種的洋、種種的海、種種的江河這都是水,這個水 來譬喻法身,也譬喻我們自己的本心。這個水一動就生了波了,波就 有種種不同的情況。水都是一樣的,水都是氫二氧,沒有兩樣東⻄, 不管你哪兒的水。你

每天早晨起來,不要去講那些雜話,這個那個,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辦完辦私事,靜一下,這樣腦子清淨,比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麼?說錯了什麼?不會跟著錯了。然後也要回來想一想(自省),有沒有做錯了什麼?有正念才會清楚自己所為何事。

圖片
每天早晨起來,不要去講那些雜話,這個那個,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辦完辦私事,靜一下,這樣腦子清淨,比較有正念。 人家在做什麼? 說錯了什麼? 不會跟著錯了。 然後也要回來想一想(自省),有沒有做錯了什麼? 有正念才會清楚自己所為何事。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9462019328/posts/pfbid02dP4n6gS3EKXXyghYBuk769Z4tG5ubvfbpQy5bhNa6qv5wpqC9sySXtimdqJdK5L3l/?mibextid=Nif5oz

印光大師:念佛之人三不可

圖片
印光大師:念佛之人三不可 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嚮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出輪迴,其可得乎。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 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佛經,系後人偽造。寄庫,是願死後做鬼,預先置辦做鬼的用度。既有願做鬼的心,便難往生。如其未作,則勿作。如其已作,當稟明於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庫之冥資,通以賑濟孤魂,方可不為往生之障。凡壽生,血盆,太陽,太陰,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經,皆是妄人偽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心經,金剛,藥師,法華,楞嚴,華嚴,普賢行願品等經。)偏信此種瞎造之偽經。必須要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為說是偽,亦不肯信。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當以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之錢,請有正念之僧念佛,則利益大矣。 ——輯自《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8268456959277/permalink/6207519116034151/?mibextid=Nif5oz

佛教所謂的閉關,「閉關」兩個字是中國《易經》上的話,不是佛家創造的。復卦中說:「先王以至日閉關。」我們上古的帝王,在面臨嚴重的問題,或者碰到國家大典的時候,齋戒沐浴閉關;所謂「至日」,解釋為冬至、夏至二日。

圖片
每人根器不同,年齡不同,業力不同,修法、教授法完全不同,所以不要隨便去當老師哦! 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 孟子說: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千萬注意。 現在講大家共同的方法,要修定的地方,最好是靜室,有圍牆的地方,跟外境隔絕。 佛教所謂的閉關, 「閉關」兩個字是中國《易經》上的話,不是佛家創造的。 復卦中說: 「先王以至日閉關。」 我們上古的帝王,在面臨嚴重的問題,或者碰到國家大典的時候,齋戒沐浴閉關; 所謂「至日」, 解釋為冬至、夏至二日。 清朝也有皇帝在養心殿靜坐之事,皇后、妃子、宮女,一概都不能進來。 不過,皇帝齋戒沐浴打坐,不是盤腿,而是端容正坐,慎重地考慮問題。 所以有正心殿、養心殿等,各朝代名稱不同。 道家不叫閉關, 叫入圜辦道專修。 平常你常聽我講,學佛要專修,什麼叫專修? 專修就是這樣,不要說人,連鬼都看不見,那才叫專修。 你以為萬事不管, 整天打坐就叫專修嗎? 笑話,如果這樣修得成,我就不姓南了。 所以,修定的地方,要環境內外隔絕,心性自然生起吉祥而得定,這是由外打進內的修止。 修觀的地方,要開朗,不能封閉,是要「觀時視線懃分明」的地方,像曠野高山頂上。 所以眼睛瞪得像達摩祖師的畫像那麼大,你以為畫得不對嗎? 告訴你們,有道理的,而且,修定到了某一步工夫,他眼睛自然張開了,閉不起來,非張大不可,大並不是在看東西。 道家的畫像,「隻眼照乾坤」,有個神仙,對著一個葫蘆口,一隻眼睛那樣子看,這也是一個工夫修法,到某一步工夫時須要這樣,只用一隻眼。 所以,兩隻眼要訓練,像打槍瞄準一樣,要會閉一隻眼。 有人只能閉一隻眼,如果右眼不能閉的,是右邊的氣脉不對; 左眼不能閉的, 是左邊的氣脉不對。 所以,觀的時候, 要「視線懃分明」; 而且那個環境使你開心、遠大,因為又光明,風景又好的環境之故。 「常常意樂與時合」,這時意境上會生起快樂之感,但是隨時隨地要配合。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第三講╱ p. 94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追蹤設定→動態消息→點選「最愛」。 #閉關 #專修 #禪定 圖文製作:小庭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33ERsDQP3D8xBSUJ3Vz2aZvQvZdCvkzb6DyKkxRhqtC64fL5v3sn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有一個通病,喜歡指責別人的錯誤,總以為自己的智慧、學識比別人高明。從另一面來看,如果自己真有好的修養,喜歡幫助別人,那是人性的一個長處;如果自己沒有好的修養,而喜歡去糾正別人,就是佛家所說的「貢高、我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以為是」。

圖片
▋世界上很多人都「好為人師」,喜歡為別人的事情亂出主意,總覺得自己的意見比別人好,這也就是好為人師。在心理學上說,人都有領導別人的欲望,佛家說這是我慢習氣最重要的關鍵。人人都有發表欲,其實也是好為人師的一種表現。 搞宗教的人,有這種毛病的,比世俗中還多;都是說你拜我為師,我傳給你道,你一定會修成功。看了這個情形,只有感嘆一聲:「人之患,好為人師。」 最好一生都站在學人的位上,我說的這個學人,不是指現代的學者或者有學問的人;過去學人是指學習的人,是謙虛之辭,表示自己還在學習之中。 所謂「好為人師」,不一定是去學校裡當老師才算。 人有一個通病,喜歡指責別人的錯誤,總以為自己的智慧、學識比別人高明。從另一面來看,如果自己真有好的修養,喜歡幫助別人,那是人性的一個長處;如果自己沒有好的修養,而喜歡去糾正別人,就是佛家所說的「貢高、我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以為是」。 所以這個「好為人師」的「師」字,並不一定指學校裡當老師的,而是自以為比別人高明的人。甚至一個白癡,當他被別人欺負時,也會向人瞪眼,而認為欺負他的人是大笨蛋,人就有這個毛病。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孟子與離婁》離婁章句上╱ p. 300 ❤珍惜南老師的智慧法語,請至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點選「追蹤中」方塊即可設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8eQiFJ9FhgeTrGGWHUyGSjNQkh7YtZfeuQHejwbaTFcQvSwNJLXMdFwyHDQjjKgil&id=506095209444956&mibextid=Nif5oz

【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圖片
印光大師文鈔上的一段話: 吾故曰: 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而教女為尤要。 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 父不能常在家內, 母則常不離子。 母若賢慧, 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 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 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如鎔金鑄器, 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 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 以賢母由賢女而來, 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 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YuoRvJK32qPJQqsPuSTguFjp5sou2b4HjTJroRSZDYxSToAi9d5HNjgxwUpaycvGl&id=100003269496458&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相關閱讀: 婦女節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