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4的文章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隨緣不是不再努力,而是不在強求結果。(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圖片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 那你一定有福報。 如果有福報,卻發不了財, 請不要疑惑。 是你的福報轉化成了 健康的身體、平安的日子、 溫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孫。 福報不一定讓你很有錢, 但一定會讓你成為最圓滿的自己。 要相信,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真正有智慧的人, 懂得隨緣,允許一切發生。 隨緣不是不再努力, 而是不在強求結果。 ~弘一大師 的人生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10073977067864/permalink/1361897075218880/?mibextid=Nif5oz 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英文 (This is God's best arrangement)

弘一大師這六段話渡了無數的人(Master Hongyi has saved countless people)

圖片
弘一大師這六段話渡了無數的人 1、 控制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 當你什麼都不要的時候,天地都是你的。 2、 遇見 遇見,是因為有債要還了; 離開,是因為還清了。 前世不欠,今生不見; 今生相見,定有虧欠。 3、 緣起緣散 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你; 緣散,我看見你在人群中。 如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 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 4、 失去 不要害怕失去, 你所失去的,本來就不屬於你。 也不要害怕傷害, 能傷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數。 繁華三千,看淡即是浮雲; 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 5、 錯過 你以為錯過了就是遺憾, 其實可能是躲過了一劫; 別貪心,你不可能什麼都擁有; 也別灰心,你不可能什麼都沒有。 所願所不願,不如心甘情願。 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6、 事不成 有些事上天讓你做不成, 那是在保護你。 別抱怨,別生氣, 世間萬物都是有定數的。 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 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 有緣躲不開,無緣碰不到。 緣起則聚,緣盡則散。 ◼️ 弘一大師渡了無數的人 英文 (Master Hongyi has saved countless people) 弘一法師救度了無數人

【貼圖】十人燒香九為財,不知財從善中來;為人有德天長佑,行善無求福自來。 作者:弘一大師(people burn incense, for money)

圖片
十人燒香九為財, 不知財從善中來; 為人有德天長佑, 行善無求福自來。 作者:弘一大師 ◼️ 十人燒香九為財 英文 (Ten people burn incense, nine people for money) ◼️ 相關閱讀: 五毒 貪瞋癡慢疑 五戒 殺盜淫妄酒 五欲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標籤: 經典語錄, 長輩圖, LINE貼圖, 財, 高僧大德, 弘一大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Great Strength Bodhisattva's Perfect Penetration)

圖片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089807766/posts/pfbid02JDxzNq6BAKDjYJS9mGw2P2ucYZdSky6xFpgELULTbMxUpQKUrESQRYxUDkABnYsQl/?mibextid=Nif5oz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英文 (Great Strength Bodhisattva's Perfect Penetration) 標籤: 成佛之道, 大乘佛法,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印光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若念得好,成佛有餘。」不要煩惱沒有時間修行,若能行、住、坐、臥隨時都在念佛,就是修行。(Become a Buddha)

圖片
我們的心要如何轉境呢? 就是多念佛! 常將「阿彌陀佛」念在心頭。 念佛法門普攝罩機,最好修也最快、最直接、最適合我們現代人的根基,不論上根或中下根的人都可以修,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婆也可以修,但看你的信心如何? 千萬不要小看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是大乘法,要念得好是不簡單的, 印光大師說: 「一句阿彌陀佛若念得好,成佛有餘。」 不要煩惱沒有時間修行,若能行、住、坐、臥隨時都在念佛,就是修行。 ◼️ 成佛 英文 (Become a Buddha) 標籤: 成佛之道, 廣欽老和尚, 

死後到哪去,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Where to go after death)

死後到哪去,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 黃念祖老居士:   《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不知生所從來”,生從哪兒來,不知道。(‌“死所趣向”),死後到哪去?這個事,可是個切身的問題啊。將來要到哪兒去呀?總得有個去處,這不能不想啊!不想,也得有個去處啊。人不總想挑個好點的事,挑個好點的地方,挑個好點的結果嗎?都要挑挑揀揀嘛。唯獨這個事,怎麼不挑一挑呢?         這到哪兒去呀? ‌“不仁不順”,沒有仁愛之心,不是和順。‌“希望長生(不老)”,所以這幫人一聽說練氣功祛病延年,這已經就跟瘋了一樣,多少人就跟那兒練哪,一群一群、一對一對的。他就是想多活,留戀這個肉體,希望在世間上再多喝幾杯。 ‌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你很慈心去教訓他、去勸他,他不肯信。(‌“苦口與語”),苦口婆心的跟他說話;‌“無益其人”,對於這個人一點好處也沒有,他聽不進。 ‌“心中閉塞”,他心中是一個滿器,他那個瓶子有個瓶塞,你往裡頭擱甘露,你擱不進,閉塞。‌“意不開解”,就是這個意識裡頭,他堅持己見,不能開解。 ‌“大命將終”,等到壽命完的時候。這個時候悔恨和害怕都來了,‌“交至”。 (‌“不豫修善,臨時乃悔”),不預先修善,到臨時你再後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在後頭再悔,你來得及嗎?         這個就說這第五樣了。 所以‌“天地之間”總起來,這個‌“五道分明”啊,這五種道路很明白啊。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修善得福,修惡得報。你來生這個善惡所做的,都得了福跟禍,都有。所以,來生乃至有福又有禍,相接著而來的。因為這一切,咱們眾生所做的都不純哪,所以往往好著好著忽然間壞了,壞著壞著忽然間又得點好事,這就是因果很錯綜在裡頭。 ‌“身自當之”,都是你自己來承當。沒有誰能替你的。         該生病、該開刀,甚至於要受種種折磨。甚至於有人身上插五根管子,插了很久很久。這位法師插了五根管子,插得不可耐,就拔掉,太痛。拔掉之後,別人又給塞進去,這麼長的管子都是血。這個苦

【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現在的首要問題。關鍵是這三段話要理解清楚:第一是發心;第二是分清主次,知所選擇;第三,在無選擇之中,則從兩方面下手。避免其壞的方面,落實其好的方面,當然無往而不利。(seize this lifetime opportunity)

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 黃念祖老居士: 任何一個人,如果不願意醉生夢死,一直糊塗到進火葬場,那就首先必須明白這一件事: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人身難得,哪方面難得?天比人聰明,有福有壽;天比人好,為什麼不說天身難得?因為在解決根本問題來說,天身不如人身。天人享樂放逸,不像人能精進;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這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是人身,但這個機會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三途一報五千劫,如何得了! 因此第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 “眼前都是生死事”,既然活著便必然有這些事。表面看來,這些事與出生死有矛盾。怎麼辦?道理很明白。人不能都出家,出家也不能離開衣食住行與社會聯系。 所以要抓綱,一綱舉萬目張,一領提全衣順。所以在頭腦中要有出生死這條綱。萬變不離其宗,萬目皆隨於綱,世法和佛法就打成一片。     例如,要做好工作,為了什麼?如果其目的、動機落在佛法上,那麼你所做的工作,也就是佛的工作。反言之,如果你在佛教道場中,忙得腳跟不點地,可是,內心深處,是個人打算,是利用佛教求名、求利,那就是在欺騙佛,表面是佛教徒,實質上何異於魔子魔孫!         同樣,整天拜佛燒香,所希望的只是消災延壽、富貴榮華,妻兒子女,人間福報,這就叫做愚中倍人。不明佛法是愚癡,知道佛法還是這樣,故曰倍人。         既是在家人,當然有無窮無盡的世間事,只要從出世法出發,並落實到出世法上,世法又何嘗有妨礙呢?但是當有不同的機會時,選擇什麼,這是檢驗自己最好的儀器,是自己有沒有真實發心的真實表現。老是為了世間而犧牲出世間,那還談得到什麼發心呢?         有的時候是不容你自己選擇的。例如我的上干校和你的下農村,是不由分說。這類的事,大的小的,酸、鹹、苦、辣、甜樣樣俱全,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怎麼辦?既然無容選擇,當然也就無法逃避。         那就要逆來順受,化火宅為清涼,轉毒藥成甘露,善於利用,善於轉變。一切事物皆有兩面: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切事物對於我們的根本大事,同樣有以上兩方面,就看我們會不會用,會用就能轉。         但能轉物即同如來。“轉物”二字多少人錯會,以為是把眼

【人而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Unpredictable)

圖片
《群書治要360》  敬慎 微漸 子曰: 「人而無遠慮,必有近憂。」 (卷九 論語) 【白話】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 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 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446501796/posts/pfbid06JSot7XhHCxu4bVtZzWaWMcpYV8Rm5gMiTxmLviyNmLE7QKiLuKYokFzPCqzLKQwl/?mibextid=Nif5oz 不可預測 英文 (Unpredictable) 標籤: 群書治要360, 

《真正的自愛》真正明白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業力,那就會戒慎恐懼的護念好自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不要再造作身口意不善的十惡業,來障礙自己當生成就的因緣,那是真的不跟自己往生的大事開玩笑。(true self love)

圖片
【德行基礎—十善業】 「真正明白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業力,那就會戒慎恐懼的護念好自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 🪷🪷🪷 蔡禮旭老師: 《十善業道經》, 身三: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口四: 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 意三: 不貪、不瞋、不痴, 口業佔了四個部分, 所以口業的修學非常非常重要。 像《無量壽經》,將身口意三業依口業排前面宣說出來了,「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因為往生西方要「不再造新殃,隨緣消舊業」。    可是一個人一天光講話的次數就相當相當多了,假如他沒有在口業當中下功夫,每天不知道要造多少新殃,那怎麼能往生? 臨終的障礙一定多,往後人生的障礙也很多。 我們從前面的學習就知道,每一件事做完了,結束之後它就是有業在,事業事業。 所以口業雖然這個惡話講完了、惡口講完了,但是這一個惡業藏在阿賴耶識裡面,緣分具足,這個惡報就要現前了。 所以真正明白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會產生業力,那就會戒慎恐懼的護念好自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 這叫真正的自愛,不要再造作身口意不善的十惡業,來障礙自己當生成就的因緣,那是真的不跟自己往生的大事開玩笑。 恭錄自 德行基礎 【第21集】《十善業道經》心得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354105144600/permalink/899639618749375/?mibextid=Nif5oz 真正的自愛 英文 (true self love) 標籤: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十善業道經,

【因果報應故事四則】①偷斤減兩,做牛償報 ②樓未完工,拆者已至 ③冤枉害人,後受報應 ④殘暴嗜殺,世世做豬(Four stories of karma)

圖片
【因果報應故事四則】 ① 偷斤減兩,做牛償報   廣陵有一位王老姥,以短尺賣布帛。死後,托夢告訴她兒子說:「我平生以短尺欺騙別人,陰府(冥司)罰我投生西溪,在浩氏家裡做牛,腹部下面有一個王字!」   她兒子找到浩家,看見浩家的母牛剛生了一頭小牛,腹部的白毛排列成一個王字。他就用錢贖回小牛,養在家中,給它美食,它不吃;給它牧草,它才吃。讓它負重耕田,它就表現出得意的樣子;讓它養尊處優,它反而不自在。   昧著良心,獲取暴利的人,知道這種業報嗎? (《感應篇匯編》第四卷第三十五頁) ② 樓未完工,拆者已至   何卿是河南省平陰縣人。   當他做秦縣縣令時,有一位賣油郎犯了一點小罪,因為生性剛直,答話頂撞,何縣令大發脾氣,用木棍把他打死了。   後來何縣令升任铨司。由於家產富饒,他蓋了一棟新樓房。安放橫梁的那一天,許多親朋好友來祝賀。他忽然看見那賣油郎走進新房子。他暗中嚇了一跳。   不久,小妾生了一個兒子。他黯然神傷地說:「新房子裝修尚未完工,拆樓的人已經來了!」   大家以為他在開玩笑,不知道他真的看到。   那個孩子長大後,非常頑皮,弄得何家傾家蕩產,不但淪為傭工,而且一領到工錢,就去買香油吃。   有人說:「時常看見富貴人家,樓子一大片,死了以後,變成廢墟,這必定有『拆樓的人』降生在他們家中,我們怎可不早日自我警惕呢?」 (譯自《聊齋志異》「拆樓人」) ③ 冤枉害人,後受報應   周盛,別號文湖,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   當他做生員時,別人以讒言污蔑他的妻子,周盛不加明察,持劍砍死妻子,然後自己走到衙門去自首,官府糊塗,竟然稱贊他是一位壯士。   不久,他夢見妻子說:「我確實是清白的,你相信謠言殺害我,我一定會報仇!」   十五年後,他一直做到郡太守的官職。有一天夜晚,他批閱有關缢死的文書,告訴一位童子說:「上吊怎麼會死呢?我試試看!」   於是,他便拿了布條,掛在橫梁,自己站在椅子上面,脖子放入所吊的圈套中。   沒想到那位童子趁他吊在空中時,拿走椅子。他因此斷氣而死。   那位童子跑回家裡,說:「冤仇已經報了!」然後趴在地上死去。大家不知道原故,後來經過一番調查和尋問,才知道:童子誕生那天正好是周盛的妻子被殺害時。 (譯自《座右編》、《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第三八一頁) ④ 殘暴嗜殺,世世做豬   曹翰是宋朝初年的武將,也是曹彬的族弟。當時,江南的君主李煜已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本?(Must-read Buddhist scriptures)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本?  諸位應知曉,念經不是超度亡魂,佛法在人間,而是度人向善度己向善,你讀經,你心裡不會起惡念,自然就「諸惡莫作」;你念佛菩薩的教訓, 這是最善,沒有比這更善了。 今天為大家介紹佛教的十部經典佛經,看看各位都讀過幾部?  一、《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 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受歡迎。  二、《金剛經》  《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  《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後由三論、天台、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  三、《楞嚴經》  《楞嚴經》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 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 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 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 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令行者於菩提 道上知所趣向;最後更廣開示五陰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於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難,所修圓滿成就。  楞嚴經也是一部有名的破魔大全寶典。 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種種亂相,佛在本經中,幾乎全都說到了!而且講得十分透徹、明白;並且也指出各種對治之方。 因此,本經更是末法時期眾生修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寶典;依此寶典,末法眾生方可於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見、正解、正修行,而不被種種邪魔外道所轉、所 誑惑、破壞。  若有本經住世,則正法得住持世間,佛弟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即不能得逞。 然而本經若滅,魔力則無能製者。 佛弟子要趁此經典尚在之良機,於菩提道深種善根因緣,速修無上。  四、《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

《普門品》有幾個好處:第一點,簡短容易受持。第二點, 觀音菩薩的表法有三個:①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②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③觀音菩薩的「廣大靈感」(The Universal Gate)

圖片
【堅持多念《普門品》,所獲之利益甚多!】 佛學交流網 由 jessie 焦潔西  2021 年 8 月 25 日 修行想要持久,必須要相對簡單。比如念經來講,很長的經典,你無法天天都念; 像《華嚴經》這樣長的經文,很多廟一年都念不了一次。 所以想要堅持,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工作護持家庭,時間不能全部拿來修行,那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持念觀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有幾個好處: 第一點,簡短容易受持。 若像《地藏經》因為經文比較長,想要每天堅持一部,確實是太不容易。 但《普門品》不一樣,它的經文簡短又有頌偈,最快不到十分鐘就可背誦完畢; 當然若是唱誦的話,時間就比較長一些。 所以建議將《普門品》及觀音聖號,定為每日早課,當然這也要看個人的緣分。 第二點, 觀音菩薩的表法有三個: 第一個 是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 念《普門品》可以增加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增加我們的善良。 這個世界上,慈悲最重要; 因為慈悲沒有障礙, 也沒有敵人。 真正慈悲,是悲憫眾生的苦難、痛苦,把別人的苦當成自己的苦。 第二個, 是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 娑婆世界太多苦難, 所以菩薩要尋聲救苦。 觀音菩薩因為有救苦救難的慈悲願力,所以一般人遇到苦難的事情,都是去求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第三個, 是觀音菩薩的「廣大靈感」。 廣大靈感是感應,說起這感應,歷史上有很有名的觀音簽。 據說觀音簽在宋朝就有了,是觀音化身的一位禪師寫的,是專門給人指點迷津用的。 比如你要做一個事業, 它值不值得做? 或者你突然病痛難癒, 這是什麼原因? 這些都可以通過觀音簽而得到指示,這就是觀音菩薩廣大靈感的部分顯現。 所以一般我們只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並不完整,如果能全稱「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就更好,雖然比較長,但更加能體現觀音菩薩的性德。 那如果你能持念觀音菩薩《普門品》經文呢,則更是如此,是最好不過了。 第三點,現在人和人的交往,人和陌生人溝通比以往更多,這就更需要多念觀音菩薩《普門品》了。 舉個例子,有個人他是開的士(計程車)的,有時候經常會碰到刁難的乘客,他經常覺得內心委屈; 我就勸他,每天早起多念觀音菩薩《普門品》,有空時則念觀音菩薩聖號,那就可以感召許多的善緣,而不是惡緣。 因為在城市裡頭,每天要面對許多未知的人、不可測的事情。如果能每天都念〈普門品〉,不僅能化解災難,也能和人廣結善

◎ 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夠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這也是不簡單的事。(Not a simple matter)

圖片
不要看念佛很簡單, 業感重的人, 會念得索然無味, 起煩惱念不下去。 所以, 各位如果能夠一句佛號, 一直念下去, 這也是不簡單的事。 廣欽老和尚語錄 ◼️ 不簡單的事 英文 (Not a simple matter) 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標籤: 成佛之道, 廣欽老和尚語錄, 念佛, 不簡單的事,

【《大般涅槃經》裡「半偈捨身」的故事】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下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圖片
【《大般涅槃經》裡「半偈捨身」的故事】  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釋迦牟尼佛說:「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就是彌勒菩薩要比釋迦佛修習佛道早四十二劫。可是,彌勒菩薩還沒有成佛,據說,要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才能降生在閻浮提,證得佛果。 閻浮提就是在須彌山的南邊,又叫做南贍部洲,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娑婆世界。彌勒菩薩為什麽早發心,成佛卻落後了呢?在《大般涅槃經》裡,釋迦牟尼佛說出這樣一則半偈捨身的故事。  在遙遠的過去,釋迦佛未成佛前,某一世是一位婆羅門的童子,名為善慧。他獨自在雪山中精勤修行。在那個時代,沒有佛陀出世,更沒聽過什麼佛法,卻連方等這樣的名字都沒聽說,他專心思考、坐禪,這樣過了很多年。遠離了貪嗔慢,斷除了愚癡,口中從來沒有說過粗俗惡劣的話。  在善慧童子在修這種苦行的時候,在天上的釋提桓因)等天人心生驚怪,於是就聚在一起談論道:「大家都來看看,在那清淨的雪山之中,有一位遠離欲望、功德莊嚴的人,他因為遠離了貪嗔慢,永遠斷除了愚癡,口中從來沒有說過粗俗惡劣的話。」  當時,在天上有一位天子,名叫歡喜,看到善慧在人間的修行,說道:「像這樣遠離欲望的人,清淨且勤奮精進,難道他不嚮往帝釋天的地位以及天界嗎?如果是求道之人,修行種種苦行,這種人大多是有很多欲望,想要追求帝釋天的地位。」  這時,又有一位天子對帝釋天說:「天主憍尸迦,你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外道修行苦行,不一定是追求帝釋天的地位。」說完這話,又接著說:「憍尸迦啊,世上有偉大的修行者,為了衆生的緣故不貪戀自己的身體,為了想要利益所有衆生,而修行種種無數的苦行。他不希求生於天上,只希望讓所有衆生得到快樂。按照我的理解,這樣的大士清淨無染,所有煩惱都永遠斷絕,只希望求得無上正等正覺。」  帝釋天說道:「如你所說,這個人就是要普度世間衆生了。大仙啊,如果這世間有佛,它能消除所有諸天、世人以及阿修羅的煩惱毒蛇。這些衆生處在佛樹的陰涼之下,煩惱的各種毒害就能全部消除。大仙啊,這個人如果將來成為佛,我們就能滅掉無量熾盛的煩惱。像這樣的事情實在難以相信。我看到這麽多衆生發心之後都產生動搖,所以我現在雖然看到這個人修苦行,沒有煩惱沒有熱惱,走在險道上還能保持清淨,但我還是不能相信。我現在一定要親自去考驗他。」  當時,帝釋天就幻化成羅剎的模樣,樣子非常可怕,來到雪山下不遠處站住。 他聲音清雅,

㊙️【做到此八句,可登極樂之邦矣】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These eight sentences - lead to bliss)

圖片
學佛,若不認真從倫常、居心動念處講究,則難得益 印光大師:     歷觀古來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學佛得力而來。 是以《觀經》三種淨業正因,第一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師長即有德之人),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能孝、能弟、能慈, 能令身三(身三業殺盜淫)、 口四(口四業妄言绮語兩舌惡口)、 意三(意三業貪瞋癡)通皆是善, 如是之人乃為國家社會之寶,令彼見者聞者相觀而善。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間事事皆須以身為本。 況且現在邪說異見,無奇不有。 吾人學佛,若不認真從倫常、居心動念處講究,則自己工夫亦難得益。 他人見聞,或生閒議。 是以須要從倫常上講究,從起心動念處體察,則本立而道生。 世人見聞,不知不覺相隨而學。譬如風行草偃,水到渠成矣。 其余所宜與之說者,備在馬俊卿函中,均當與彼說之。 然介紹人皈依, 實為最好之事。 若心無正信者, 切勿濫為介紹。 恐彼後來退墮造業, 反為不美。 人心不同有如是。 凡遇有宿根者,因宜引導。 無善心者,不可妄引, 以免反為法門辱也。 “復朱石僧居士書一” 凡皈依佛法之人, 無論男女必須 敦倫盡分,閒邪存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戒殺護生,愛惜物命,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切不可用外道煉丹運氣之工夫以求長生及生天為大羅神仙等。 決定發願, 求臨命終時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若信願真切, 人人皆可往生。 若得往生, 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矣。 然欲往生, 必須恪盡己分。 如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夫和婦順,主仁僕忠, 按自己之職分盡自己之義務。 又當以此法門,勸其家庭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並及朋友親戚鄉黨鄰裡,俾一切人皆知此法,皆修此法,則勸人之功,自己所得利益更為深大矣。 女人家 以相夫教子為天職。 相,助也。 助成夫德,善教兒女, 令其皆為賢人善人, 此女人家之職分也。 今之女人每每驕慣兒女,不以做人之道理及因果報應相誨,故兒女多難成器, 所以瞎搗亂之大聰明人與胡作非為之匪類遍滿世間,弄得國不成國,民不成民, 其根本皆由 其父母 不知盡父母教訓兒女之職分所致,故使亂無已時。 若人人善教兒女, 世道自然太平矣。 余看《嘉言錄》等, 此為必備書。 “復朱石僧居士書二” 做到此八句,可登極樂之邦矣 敦倫盡分,閒邪存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欲學佛道以脫凡俗, 若不注重於此四句, 則如無根之木, 期其盛茂, 無翼之鳥, 冀其高飛也。 真

《智慧如海》即人家點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經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形於外的經書,看到的瞭解,沒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藏自然在你心中,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Wisdom is like the sea)

圖片
廣欽老和尚 : 三皈依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 修行是要在動中取靜,不是靜中取靜,那功夫未到,最好動靜皆無罣礙。 勇猛精進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閉山、閉關,這才有保障、有成就。 兩堂課誦要背熟,並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 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 即人家點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經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形於外的經書,看到的瞭解,沒看到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藏自然在你心中,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 ★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就像將要枯乾的池塘里的魚,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過,不知死後何處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 放逸 的心,勇猛精進,才能往生西方。 去我執、我相,要先從粗衣淡飯做起,工夫日久,自能淡泊慾望,不起分別計較,而漸入 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的解脫之道。 https://www.facebook.com/1847983087/posts/pfbid023Uw5z17WrrTnfdVQ5Zf5be4m279GafzeemjgytmrBqJ6vMRsQPfnbwmFLmSPEouql/?mibextid=Nif5oz 智慧如海 英文 (Wisdom is like the sea) 智慧就像海 法譬如水,身為載道器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家要知道,佛說的一切法,就是拿船做比喻,因為你要渡河,沒有船不行,所以佛告訴你這些法。但是上了岸還要這些船做什麼?所以「渡河需用筏,登岸不需舟。」(Landing ashore - no need for boat)

黃念祖居士|「《金剛經》說得很好:「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家要知道,佛說的一切法,就是拿船做比喻,因為你要渡河,沒有船不行,所以佛告訴你這些法。但是上了岸還要這些船做什麼?所以「渡河需用筏,登岸不需舟。」」 《心聲錄》|連載152 八、心經略說 四、經文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上面的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都無,破人我執,叫做為凡人法。從「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起,破法我執,叫做為聖人法。從無明到老死叫做十二因緣,是緣覺主要所修之法,其內容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互相依賴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經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說明了從因緣而起的法則。 例如「老死」,為什麼有老死?就是因為有生,有生就必然有老死。推到源頭則是由於無明。正是由於無明,生死不已。要破除這十二因緣,只要其中一處滅,就一切都滅。這是緣覺的法執,也叫做法我。破此法我,故說十二因緣皆空。《金剛經》說得很好:「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大家要知道,佛說的一切法,就是拿船做比喻,因為你要渡河,沒有船不行,所以佛告訴你這些法。但是上了岸還要這些船做什麼?所以「渡河需用筏,登岸不需舟。」 《心聲錄》|黃念祖居士著,請參考《心聲錄》連結: https://www.masterhnz.com/0304.php#StaartView 黃念祖居士法音宣流網謹識 #阿彌陀佛 #心經 #玄奘法師 #黃念祖居士法音宣流網 #Masterhnz #黃念祖大德 #黃念祖居士 #黃念祖老居士 #心聲錄 #心聲錄連載 #佛 #佛教 #念佛 https://www.facebook.com/61551602082133/posts/pfbid0JHmAPmcF9oGr3vYz2DbdNCiv8V8Ei55D4nJRWSBWhf74XvSxgq6HoJvqVAtBbU7ol/?mibextid=Nif5oz 登岸不需舟 英文 (Landing ashore, no need for a boat) 登陸,無需乘船

(戒賢論師)見到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降臨,對他說:「你在往昔劫中,很多次做國王,惱害眾生,應當久墮惡道。由於你巨集揚佛法,所以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你應該忍受。大唐國有位僧人,名玄奘,過後三年,來到此地受法。」

圖片
印光大師: 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 白話譯文: 過去,印度的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 由於宿世惡業的緣故,身患惡病,病苦極為酷烈,不能忍受,想要自盡。 就見到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降臨,對他說: 「你在往昔劫中,很多次做國王,惱害眾生,應當久墮惡道。 由於你巨集揚佛法,所以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你應該忍受。 大唐國有位僧人,名玄奘,過後三年,來到此地受法。」 戒賢論師聽後,於是忍苦懺悔,久久於是痊癒。 三年之後,玄奘大師到了那蘭陀寺,戒賢論師令弟子述說他病苦的情形。 那個述說病苦的人,哽咽流淚,可知那個病苦太重了。 假使不明白宿世的因果,人們就會說:「戒賢大師不是得道高僧。」 或者說:「如此的大修行人,尚且得如此的慘病,佛法有什麼靈感利益呢?」 你們心中所知道的太少,所以稍微見到異相,就生起驚恐懷疑。 沒有善根的人,於是退失道心。 倘若造惡的人,現生得到福報,也是像這樣生起邪見之心。 不知道這都是有前因後果; 以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 以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的緣故啊! ◼️文鈔原文: 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 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 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 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 由汝巨集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 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 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愈。 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 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 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 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 尚得如此慘病, 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 汝等心中所知者小, 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 無善根人,遂退道心。 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 亦復如是起邪見心。 不知皆是前因後果, 及轉後報重報, 為現報輕報, 及轉現報輕報, 為後報重報等, 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復周頌堯居士書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1513816147/posts/pfbid027JdARMuhY7rB5n9Nd2PJUJhY2a6FiczqDkk3LfJbuHtBthpgqqfVeQiS2DoJ4TuQ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印光大師文鈔

究竟是符靈還是咒子靈?都不是,是「心靈」!是精神的力量,信了就生力量。我們這個頭腦不信,讀起來總有一絲懷疑,就沒有用了。

圖片
究竟是符靈還是咒子靈? 都不是,是「心靈」! 是精神的力量, 信了就生力量。 我們這個頭腦不信, 讀起來總有一絲懷疑, 就沒有用了。 所以文明愈進步, 這套東西愈沒落。 其實只有一個字, 唯「信」能入, 你一信就進去了。 所以一切宗教都強調這一點, 信就得救,錯不了。 有的同學一邊學著修, 還跑來問我這法門對他靈不靈? 一開口問這句話, 就該打三百板, 他已經沒信心了, 何必問呢?何必修呢? 都是妄作聰明。 其實不只是學佛, 世界上一切事情也是如此, 你看成功的企業家, 他就是信, 一頭栽下去就做下去了。 可是我們這些聰明人做不到, 所以不會成功。 南懷瑾先生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58506563/posts/pfbid0D8JTDXXhy8HPELExMyYqqkq5bzufJ7HRPfpGkLEfaVw5fJ9bDQAsQfwfarr7LX66l/?mibextid=Nif5oz 標籤: 南懷瑾先生,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唯信能入, 

【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孩童須於學前奠定倫理道德因果根基」(family education)

圖片
【子弟之成,唯在家教】 「孩童須於學前奠定倫理道德因果根基」 🪷🪷🪷 「印光祖師講,這些聖賢典籍的基礎奠定好了,他自己心裡有正知正見,然後再送到現在的學校去念書,讓他認識現在學校教的是什麼,他不會被這種邪知邪見所誤導。」 🌳 要請這樣的老師,的確目前也是有它的困難,因為老師本身他自己要修、要深入,他才有辦法去教學生; 如果老師自己認識不夠,或者不圓滿,他也沒有辦法很圓滿的教學生的。 最好做家長的人自己來做老師,做媽媽的妳愛妳的兒女,妳自己要學,做母親的最重要。 🪷🪷🪷 悟道法師: 後來我們老和尚再講,什麼叫開悟? 讀這個經發現自己的毛病就叫開悟,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叫修行。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也講,「改過必生智慧」, 你把你的過失改過來, 你智慧就生了。 現在智慧為什麼不生? 被我們的過失障礙住了,所以智慧不開。 智慧不開就愚痴,愚痴就做很多錯誤的事情自己不知道,這個很嚴重,愚痴非常麻煩。    「然讀書之時,不可即入現設學校,宜合數家請一文行兼優、深信因果之師,令其先讀四書及五經耳。」 你看印光祖師講,你的子女不要送到現在的學校。 印光祖師講這個話在什麼時候大家知道嗎? 印光祖師是民國二十九年往生的,他講這個話大概在民國十幾年的時候講的。 民國十幾年那時候,就慢慢改變現在這種學校了。 印光祖師勸居士說,你們的兒女,然讀書之時,不可即入現設學校,不可以就馬上給他送到現在設的學校去。 那怎麼辦? 宜合數家請一文行兼優、深信因果之師。 宜合,宜就是說應該要適宜我們幾家人。 就像以前那個私塾一樣,幾個人家,或者自己的親戚朋友,大家都有子弟,然後請一個文行兼優的老師到家裡來教,這就是一個私塾的。 就是文行兼優、深信因果之師,令其先讀四書及五經耳。 現在我們老和尚請人編的《聖學根之根》、《弟子規》,這些可以先讀,然後再讀四書五經。 小孩子多讓他背書,不用講解,先讓他心定下來,這個比較重要。    「待其學已有幾分, 舉凡文字道理, 皆不被邪說俗論所惑。 然後令其入現學校, 以開其眼界,識其校事。 不致動與時乖,無由上進矣。」 印光祖師講,這些聖賢典籍的基礎奠定好了,他自己心裡有正知正見,然後再送到現在的學校去念書,讓他認識現在學校教的是什麼,他不會被這種邪知邪見所誤導。 現在學校教的都是邪知邪見,都是沒有用經典在教育學生的。 學已有幾分,舉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說俗

六道中比人好點是修羅。阿修羅很聰明,很能幹,很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純,不善,他嫉妒。有一類嫉妒釋迦牟尼佛,總想破壞,怕人皈依釋迦牟尼佛減少了自己的群眾。這類阿修羅嫉妒障礙,破壞佛法,死後墮地獄。(Asura)

六道中比人好點是修羅。 阿修羅很聰明,很能幹,很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純,不善,他嫉妒。 有一類嫉妒釋迦牟尼佛,總想破壞,怕人皈依釋迦牟尼佛減少了自己的群眾。 這類阿修羅嫉妒障礙, 破壞佛法,死後墮地獄。 #心經 #黃念祖居士 #六道 #阿修羅 #地獄 https://www.facebook.com/61551602082133/posts/pfbid02uQ5pZZ4fUDbfhPRQ7pLxYeN1LLX6t12qzFzxzRMKpjLLTZ8NviYA749REsjHEhKgl/?mibextid=RtaFA8 阿修羅 英文 (Asura) 標籤: 黃念祖老居士, 心經, 六道, 阿修羅 地獄, 

【橫出三界】橫出就是靠他力。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了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只要相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了,它又願意出來,一鑽就出來了!

圖片
大家應該都知道,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 都是「通途法門」, 通途法門也就是「豎出法」。 「豎出」就是 直的往上一節一節突破,到頂端才能出去。 而淨土法門是 八萬四千法門之外, 一個特別的法門, 它不是「暨出」, 才叫做「橫超」。 在《要解》裡很多地方講到 「橫出三界」, 橫出就是靠他力。 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了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只要相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了,它又願意出來,一鑽就出來了! --道證法師法語 (圖文轉載。隨喜功德)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64057970/posts/pfbid02jQHUeBLZiVn8jUVivXSVQeoXLKKEVWSRtJdJjbwvLCAJLDvCAZiHwo9uEKJFNZYQl/?mibextid=Nif5oz 標籤: 道證法師, 橫出三界, 

【長老】一個人不能因為頭髮變白,就被稱為長老。如果他只是年齡大,而沒有真正的智慧和修行,他就只是名義上的長老。真正的長老應該是能夠明瞭《四聖諦》,持守戒律,不殺生,並且能夠除去一切的污穢和煩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長老。(elder)

早安~分享 《南傳法句經偈頌》 不以頭灰白,而稱為長老。 彼年紀虛長,徒有長老名。 實知四聖諦,持戒不殺生。 棄除諸垢穢,是名真長老。 偈頌的白話: 「一個人不能因為頭髮變白,就被稱為長老。 如果他只是年齡大,而沒有真正的智慧和修行,他就只是名義上的長老。 真正的長老應該是 能夠明瞭《四聖諦》, 持守戒律,不殺生, 並且能夠除去一切的污穢和煩惱,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長老。」 祝大家有一個平安愉快的一天~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86661618129425/permalink/7728697807259070/?mibextid=Nif5oz 長老 英文 (elder)

那我們現在看到這些花報都是災難,這個花報好嗎?肯定後面果報就更不好,就是三惡道了,我們要有這種警覺心。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很難不造十惡業,所以一口氣不來,絕大多數統統是三惡道去了。我們自己要高度的警覺心,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大家要共同勉勵的。

圖片
悟道法師:花報是什麼?     大家不相信因果。但是不相信因果,我們現在全世界的人類都感受到花報,這個還不是果報,叫花報。 花報是什麼? 大家都看到了,災難,新冠狀病毒那個傳染到全世界,那不是災難嗎? 現在戰爭, 俄烏戰爭是最近發生的。 過去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南非,非洲那邊,這個地球上好像戰爭沒有斷過。戰爭是人禍。 天災,水災、火災、風災等等的,天災人禍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這個就是給人類很高的警訊。 佛法講這叫花報,不是果報,果報是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要先墮地獄,地獄出來再到餓鬼,餓鬼再做畜生,畜生到業報受完,到人道來還有餘報,大家要知道,一個花報,一個果報,一個餘報。 花報就是先開花後結果,所以這個我們都要清楚。 這個花開得好不好,花好,花報好,那後面果報就好; 花報不好,後面果報就不好。 所以這個開花結果,開花的花不好,果報一定不好。 那我們現在看到這些花報都是災難,這個花報好嗎? 肯定後面果報就更不好,就是三惡道了,我們要有這種警覺心。 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很難不造十惡業,所以一口氣不來,絕大多數統統是三惡道去了。 我們自己要高度的警覺心,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大家要共同勉勵的。     節錄自:WD32-007-0295悟道法師晨間講話(第二九五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9702845382/posts/pfbid0dgqERqLXsGJ45EbmyGUFoYQ2ePbydvGbTan6ir9UysH2Ww8jNHsFmZuhMuBZqtPpl/?mibextid=Nif5oz 標籤: 悟道法師, 因果, 花報, 
首頁影音 ▶故事 ▶語錄 

跑馬燈

南無阿彌陀佛

▶《玄一讀經修定》決定一生的關鍵字 標籤

人生如夢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就是一場夢 人生寶鑑 人命無常呼吸間 人貴自知之明 人間佛教語錄 人類 八個字 八關齋戒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十方禪林與南懷瑾老師 十念必生 十善業道經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字經 三昧 三毒 三界如夢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寶 上天給你的禮物 上帝 凡夫俗子 千錘百鍊成鋼 口訣 大公無私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乘佛法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女戒為天下太平之根本 女鬼 小心 不可思議 不安 不住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強迫他人醒來 不殺生 不簡單的事 中國文化 中國老祖宗 五戒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逆十惡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什麼人假得出來 什麼是迷信 內神通外鬼 六道 六道輪迴 勿介入別人的因果 天道 天道好還 太上感應篇 心咒 心法 心病應以心藥醫 心理學 心經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文昌帝君陰騭文 日本企業家 日本航空公司相關人物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毛毛蟲變蝴蝶 毛毛蟲變蝴蝶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毛病 父母 世界為什麼有戰爭 主人翁 以般若為導_以淨土為歸 出三界 功夫 古文觀止 可憐憫者 台肥案件 台灣靈巖山寺 四書五經 弘一大師 必須明白這一件事 玄一心經 玄一成語暗藏玄機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玄奘 玉歷寶筏 生日 生死如夢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夢 生命的真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白雲老禪師,以法為師 石碑 立牌位 光明 全唐文 列子臆說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 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文鈔 印證 吃素念佛 名利 回向 因果 因果教育 因果報應故事 在世人物 地獄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 多行善事必有善報 如何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如釋重負 妄言失志 妄想 宇宙人生的真相 安士全書 安心 成佛之道 成佛道 成就 成語暗藏玄機 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 朱鏡宙老居士 死後做鬼 牟尼文化 百善孝為先 竹窗隨筆 老子 老和尚 考驗 肉食有毒 自在 自在往生 自知者明 自尋煩惱 色字頭上一把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確指 佛卡 佛陀是無上大醫王 佛教 佛教典籍 佛教經典 佛教藝術 佛說三世因果經 作自己的主人 你即是佛 你知道嗎 利根 妙蓮老和尚 孝道 孝養父母 弟子規 志氣 忘恩負義 戒邪淫 戒律 改過 改過之法 改過就是改命 改變 改變命運的鑰匙 走陰差 身心性命 京瓷人物 依靠 命運 孟子 宗教 定弘法師 往生 忠恕 念佛 念佛了生死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薦儀軌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頭 抹黑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明白人 明理 法寶 知心人 花報 金山活佛神異錄 金剛經 金剛經說甚麼 長壽的秘訣 長輩圖 阿修羅 地獄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誓願 阿彌陀佛語錄 附身 信願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前因後果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懷瑾先生 城隍 宣化上人 故事 星雲大師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活佛 活法 活著 皈依 相信 研究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精選集 胡思亂想 計較 修行 修行是要當個明白人 冤家對頭 冤親債主 哲學 唐三藏 家訓 家教 悟道 悟道法師 書法 格言 浮生若夢 涅槃 消業障 真人真事 真心 真信切願 真理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真實故事 祖訓 祝壽 祝福 秘密 能作主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草堂清 討債 高僧大德 高僧傳 鬼故事 鬼神 偈頌 唯信能入 問題 國文 國王 執著 堅定 寄庫 將心比心 帶業往生 庸人自擾 從不求回報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 患得患失 惜福就是惜命 教子模範 殺業最礙往生 淨土 淨土三經ㄧ論大意 淨土法門 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語錄 淨界法師 清淨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習慣 聊齋志異 莖草集 貪瞋癡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 閉關 陰曹地府 善知識 善待自己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惡果報都有因果 報怨 富貴豈免輪迴 普賢行願品 智慧 智慧100 智慧掌中書 曾仕強教授 無上 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咒 無心 無心三昧 無住生心集 無我 無怨無悔 無為 無常 無愧於心 無價之寶 煮雲法師 煮雲法師全集 結緣品 菩提心 菩薩示現 開悟 開智慧 黃念祖老居士 黃柏霖警官 傳家之寶 傳家寶 圓滿 愛因斯坦 感應 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法要 業力 業消智朗 業障 業障深重 極樂寺 毀謗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物皆有靈 萬惡淫為首 經典語錄長輩圖 聖人訓 聖嚴法師 解惑叮嚀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 跟古人學智慧 農曆七月 道家 道德 道德經是帝王學 道證法師 預知 預知時至 壽康寶鑒 漢字 禍福 福報 福德 福薄 精華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語錄 誡子書 誤會 說文解字 障福障慧 障礙 墮胎 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語錄 影響 德不孤必有鄰 慧淨法師 樂極生悲 瞋為毒根 確有其事 稻盛和夫 蓮池大師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蔡禮旭老師 論語 諸葛亮 醉生夢死 閱微草堂筆記 靠山 養生之道 墨寶 儒家 學以致用 學佛 學校沒有教的事 學問 憨山大師 橫出三界 歷史 燒金紙 親身體驗 諾那祖師 閻王爺 隨身法寶 隨身書 靜心 靜老說的話 嬰靈 聰明不能敵業 臨終 臨濟宗僧人 歸元守一 謹慎 轉念 證道歌 證嚴法師靜思語 願意 顛倒 懺悔 竇燕山 蘇東坡 覺正淨 覺而不迷 覺醒 譬喻 釋迦牟尼佛 鐘茂森博士 蠟燭 觀世音 觀自在 觀照 Avalokiteśvara Eliminate-karma Great Master Yìnguāng karma-story KDDI人物 longevity The secret YouTube
顯示更多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弘一法師渡人無數的14句經典語錄,令人大徹大悟࿐- master hong yi - Classic Quotes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Analects of Master Kuang Chin

《玄一讀經修定》文章分類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讀後感 - 原創/花海雲裳

有爸在,天就在;有媽在,家就在,人這一生誰都不欠,只欠父母的。父母是什麼?一聲父親叫的何其簡單,他卻甘為你做了一輩子的靠山;一聲母親叫的何其容易,她卻為你傾儘自己一生,一生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What are parents?)

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自古以來世間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許多罪惡,此迷惑顛倒之人所喜愛,真正覺悟的人不要。

《佛說三世因果經》

《印光法師文鈔》Great Master Yìnguāng

《五福臨門》陳柏達居士著 - Five blessings in a row

書讀得好,知識淵博,這是知識。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聰明。研究佛學,就看出來了。照梵文的音譯,「般若」這兩個字,中文來解釋,相當於智慧。